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4月11日 孙大光)

2021年04月23日 17:31   来源:南宁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11日在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市长 孙大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这一年,我们坚定信心、精准施策,书写了一份万众一心战疫情、全力以赴稳增长的民生答卷。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建立指挥机构和工作机制,织密“五张网”,筑牢“三道防线”,实施“十严格”,仅用27天实现年内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实现55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专业救治医院医务人员“零感染”。压实“四方责任”,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年内境外输入、进口冷链食品引发疫情“零发生”。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以广大医务人员为代表的抗疫勇士,挺身而出、逆行出征,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胜利完成援鄂援港任务,涌现出梁小霞、韦球等全国先进典型。让我们向所有抗疫英雄致以崇高敬意!

  复工复产复学快速高效。在疫情防控阶段性好转的第一时间,迅速组建专班,攻要素畅通,保物资供应,以“四个率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在全国较先、全区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16条措施,在全国率先落地疫情期间援企稳岗返还政策,在全区率先上线企业缺工登记和个人求职登记一体化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上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包一件事”,重点跟踪服务76家工业企业,以点带面,3月初全市“四上”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网络,5月中旬全市3290所学校近170万师生实现有序安全复学。

  “六稳”“六保”落地落实。出台稳工业8条、稳投资6条、促消费12条等稳增长措施,集中力量打好“六大会战”,开展七个专项行动,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征拆、前期和建设三大攻坚,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26.34亿元、增长3.7%,其中一产增长4.7%、二产增长5.3%、三产增长2.9%。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区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高于全区1.8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3.6%,712个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63.4亿元。

  ——这一年,我们慎终如始、善作善成,书写了一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答卷。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按照跟上、盯住、办好的要求,筹集30.7亿元各级财政资金,持续推进“四大战役”,打好“五场硬仗”,全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实现控辍保学“双清零”工作目标并持续保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率、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均达100%,全市155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的广大扶贫干部,无私奉献、倾情投入,不畏牺牲、战贫斗困,他们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小康监测体系各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或接近100%。提前一年实现“两个翻一番”,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63倍、2.58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实现每个乡镇建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床位数分别达3.5名、7.6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28.3张。全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7%。

  ——这一年,我们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书写了一份奋楫扬帆强首府、砥砺奋进提质量的发展答卷。

  强工业补短板。57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计划,项目总数及“双新”项目数均居全区第一。合众、天际等强首府标志性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浪潮南宁生产基地服务器和计算机产品下线,24个强首府重大工业项目实现投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比重一半以上。医疗器械行业较快发展,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支撑。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4%,新上规入统工业企业185家、为历史新高,其中新建入规工业企业数量居全区第一,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强创新增活力。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6家,获认定广西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5个,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在深圳建设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在研项目获批为首个“国家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新增瞪羚企业3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3家,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个。获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强金融促集聚。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5%,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0.5%,保费收入增长17.8%。中国—东盟金融城新增入驻金融机构(企业)102家、增长170%。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片区中排名第二。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24亿元、占全区40%。金融服务实体能力不断提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4.4%,贷款利率下降69个基点;新增IPO在审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强枢纽夯基础。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9个,南崇、南玉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开工建设南宁至湛江、南宁至平果等5条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规模创历史新高。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圆通速递广西物流总部等建成运营,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牛湾物流园区等加快建设。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8家,中越跨境集装箱班列开行166列、增长49.5%。吴圩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万吨大关、增长373.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43.7%、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

  强开放建平台。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年内新增企业6555家,累计达8418家。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交易额增长198%。南宁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增长69.8%。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累计建成项目35个。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全市“三企入桂”签约项目203个、总投资3520亿元,项目“四率”综合排名全区前列。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41.9%,新设外资企业149家、增长20.2%。

  强治理促和谐。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丰硕,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建成区38个黑臭河段全部消除黑臭,城市水质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竹排江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入选2020年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典型案例,农用地安全利用推进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双100%”完成。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47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平安南宁、法治南宁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顺利收官,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09%。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首次排名全国前十。获评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2020年我市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实现“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六大升级”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南宁进入全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总量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0.3%提升至21.3%,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4%提升至28.43%,经济发展呈现体量、质量双提升,站上了新的台阶。

  这是强化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力的五年。

  我们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以创新推动发展动力换档升级。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桂两地由点到面深度合作的成功实践,示范基地聚集创新主体达339家,科技园入驻产业项目达19个。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151家、比2015年翻两番、占全区41.1%。实现国家技术发明奖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三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8.8%,以申龙、合众、天际等整车带动零部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形成,以瑞声科技为龙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初具成效,电子信息连续三年成为全市产值最大的工业产业。近三年工业税收占比从18%上升至22%。推动工业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产值超百亿元工业园区达6个。突出扶强扶优导向,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亿元企业达392家,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产品上航天”等多项突破。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3107.7亿元、是2015年的1.8倍,总量占全区比重较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电子商务重点企业交易额是2015年的2.2倍。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49家,南宁万有等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年旅游总消费突破1700亿元。

  这是突出协调优化、统筹城乡发展硕果累累的五年。

  我们始终把协调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粮食总产量1062.4万吨,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4个,建成全国最大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三品一标”产品19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7个,“横县茉莉花茶”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沃柑成为首个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本地水果。“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圆满收官,全市乡镇、建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9%,累计建设36个农村垃圾乡镇片区处理中心、736套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个县区荣获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进步)县区。

  这是坚持绿色发展、“中国绿城”品质不断升级的五年。

  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五象新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集聚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达12家、世界500强39家、中国500强28家,“再造一个新南宁”的蓝图正变为现实。生态优势巩固提升,“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获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优秀试点城市,园博园成为首府绿色新地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清厢快速路等重大工程建成使用,“老南宁·三街两巷”成为网红打卡地;地铁1—4号线相继开通运营,形成“井字形”网络;火车东站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城市治理更有温度,“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深入推进,创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南宁经验,“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成为首府文明新品牌,“一码通城”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多场景互联互通。

  这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的五年。

  我们围绕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破除藩篱,聚焦厚植发展优势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国首创的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完成中区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5.7万人社会化管理移交,完成49家国有“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达97.2%,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基本完成。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拿地即开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肯定,“容缺后补”等改革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77.7万户、较2015年增长46.7%。“南宁渠道”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友城达25个,成功服务第13—17届东博会,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高级别国际论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环广西”自行车赛(南宁站)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圆满成功。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86亿元、年均增长22%。

  这是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成效显著的五年。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十三五”期间民生支出2740.3亿元,是“十二五”的1.8倍。如期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的目标,累计新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05所、新增学位17.9万个,全部县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评估认定,累计建成27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高中;南职院入选国家“双高”院校,南宁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南宁教育园区入驻院校18所,实现招生入学7所。累计新增医疗卫生机构608家、床位15696张,新改扩建市级医疗机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新建城区级医院5所,实现5家县级医院整体搬迁。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连调”。舞剧《刘三姐》等7部作品获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万户、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万套。市第二福利院建成运营,累计建设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87个。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4.7亿元、特困人员供养补助7.1亿元。累计投入491.5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28个子项。

  五年来,市人民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持续纠治“四风”,严格精文减会。累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8件,出台政府规章20件、规范性文件196件。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均达100%。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所有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克难攻坚、拼搏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邕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以及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南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仍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开放合作水平还不够高,城乡协调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我们将认真研究,以更加精准务实的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绝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共产党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现提交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扭住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这一总抓手,突出资源要素集聚、开放平台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四个关键支撑,持续推动“强工业、强创新、强金融、强枢纽、强开放、强治理”六个重点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首府治理现代化,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谱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篇章中走在前作表率,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纲要(草案)》提出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210万吨,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8%以内。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六个明显提升”: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首位度持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中国绿城”品牌进一步擦亮。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教育、社保、养老、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双拥创建水平全面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一是聚力“强首府”,厚植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根基。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核心城市,持续提升“南宁渠道”功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引领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二是聚焦“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做强“数字引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四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加快构建南宁都市圈,加快形成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加快建设南宁大都市区,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信用南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六是坚持治水建城为民,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绿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创建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国际花园城市。七是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弘扬首府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建设高质量首府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南宁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城市安全运行体系,推进首府治理现代化。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实现“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把发展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和主观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铆足干劲,扛起重任,真抓实干,心无旁骛投入到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中,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重点是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开展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溢出效应。引进和布局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5家,新增各类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7个,在上海建立“飞地孵化器”。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1300家,新增瞪羚培育企业25家。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优化项目申报、评审、经费管理、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30人(个)。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造就更多“南宁工匠”。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大力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提质扩量做强工业。全面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升三大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力争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比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培育网络通信、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打造东盟—南宁—珠三角供应链,推动瑞声光学传动等项目竣工投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和工程机械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一主三副”四条产业链,重点推进分别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合众项目投产、天际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培育美斯达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推进一力集团南宁基地等项目尽快投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铝、食品、木材加工等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南南铝加工辊底炉首台套项目达产达效。扩能提质工业园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力争工业总产值均增长20%以上。促进县区工业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园中园”建设。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县区合作共建园区。狠抓“5个100”工程。推进100项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实施100项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引进100项以上产业链重点招商项目,新建入规100家以上工业企业,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要持续攻坚,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全力打好工业振兴攻坚硬仗,不破楼兰誓不还!

  提质升级做实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金融业加大“引金入邕”力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建成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落实好桂惠贷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现代物流业完善拓展物流园区保税物流、跨境结算等服务功能,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大格局,引进品牌物流企业,培育本土物流龙头,加快推进苏宁广西智慧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6家。大数据产业加快卫星遥感、5G、地理信息等产业发展和应用,加快布局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会展服务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会展生态链重点企业和品牌展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大健康产业聚焦“医、养、管、食、游、动”等子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现代商贸业扶持准入库企业,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法人企业100家,加快发展“流量经济”等新零售业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现代旅游业重点推进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加快南宁万有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百里秀美邕江·园博园、昆仑关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加快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力争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以上。培育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建设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国际铁路港,打造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南宁至越南集装箱班列200班次以上,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加快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产业,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项目,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五象新区、高新区、青秀区等数字经济集聚区。

  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完善土地储备及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加强规划编制与土地利用统筹联动。加强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分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高效运转,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由“互联网+”向“智慧+”转变,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许可证。

  (二)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提升“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7届东博会上的重要致辞精神,强化开放引领,持续畅通“南宁渠道”,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增强开放平台带动效应。推动东博会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制度创新和开放型经济集聚发展,争创RCEP先行先试区,持续推进片区9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年新增企业9000家以上。推进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加快建设,突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创新,抓好保险创新、绿色金改“双示范区”创建,推动浙商银行、财达证券等金融分支机构落地,中国—东盟金融城新增入驻金融机构(企业)80家。

  全面提升对外交通能力。围绕加快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加强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建成柳南二高、吴圩机场至隆安、沙井至吴圩等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140公里以上,力争开工南宁二环(六景至大塘段)、南宁至大新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南宁北站,推进市郊铁路机场线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南宁站改扩建工程和南宁枢纽五象站。优化港口规划布局,加快建设西津二线船闸,配合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可报告。开工机场改扩建工程,推动南宁机场军民航分离。

  培育开放型经济新动能。引领带动“两湾”融合发展,加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合作,积极融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体系。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大湾区—广西沿海—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发挥外向型企业资金池和外贸孵化基地作用,做大做强外贸实体。提升开放型园区加工贸易项目承载能力,支持南宁综保区扩大中药材进口业务。深化与广西第一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合作,助力南宁名优特产打造品牌,销往港澳及海外。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

  (三)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强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完善高质量的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重大项目库,重点推进13个市级强首府标志性重大项目和400个强首府重大项目。积极谋划推进工业振兴、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保持工业用地占全市出让用地35%以上。引入社会资本投资PPP项目规模100亿元以上,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严格落实“四定”要求,确保全年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持续务实精准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加强招商引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着力提高项目“四率”,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聚焦“三大三新”“双百双新”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行业企业招商等市场化模式招商。抢抓用好RCEP签署等重大机遇,依托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市内外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全方位促进消费升级。推进特色商业街改造升级和商贸重点项目建设,依托中山路、“老南宁·三街两巷”、百益上河城、盛天地等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地标,高标准高品质新建综合型消费商圈。发展体验式商业,引导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向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变,提升城市消费品质。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节点,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积极开展“33消费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扩大节假日消费。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强化市场监管,畅通消费者维权机制,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按照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的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支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饮水安全状况,继续精准施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动粤桂乡村振兴协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开展劳务输出服务。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提质增效做优农业。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7.4万亩以上。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向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整合打造水果、生猪、家禽等九大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确保年底前恢复到常年水平。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力争打造6个以上自治区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新增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以上。高标准规划打造一批农(林)产品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家庭农场50家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7%以上。发展智慧农业,强化农业装备支撑,推进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打造3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将农贸市场纳入城镇规划布局管理,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树立全域环境整治理念,以“三清三拆”村庄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农村连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五化灌区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推动“美丽农村路”建设。强化农房建设管控,提升建设品质。倡导节俭节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五)加强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突出“形、实、魂”,持续治水、建城、为民,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态宜居城市。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城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进城镇七大项地下管网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点火试运行,新增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量2250吨/天。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加大整治“两违”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建设公交都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推进以机场线、6号线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线网为骨干、各类交通无缝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市区与各县区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高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通达效率,按3—5公里间隔设置高速市政道路互通工程。加强交通微循环建设管理。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统筹推进各城区分区规划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稳妥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火车站片区等三个站城一体化城市更新项目。改造提升城中村,持续开展城镇棚户区改造,精细化开展中心城区更新,推进兴宁、西乡塘、江南等老城区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提升青秀、江南、良庆等城区邕江沿岸生态优势。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五象新区建设,聚焦聚力产业发展主线,加快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

  巩固提升首府生态优势。统筹划定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深入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95%。持续整治城市噪声污染。强化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城市内河流域系统综合整治,提高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水平,建设韧性城市。巩固提升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成果,逐步优化邕江沿岸天际线,加快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全力保障饮水安全,升级改造居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推进第二水源建设,加快建设石埠水厂一期。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落实林长制,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做好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好首府南宁绿城碧水蓝天!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把安全发展贯穿首府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宁,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深入推进“五治融合”发展,拓展城乡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的广度和深度,推广“逢四说事”和“老友议事会”协商模式;深入开展排查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隐患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制毒贩毒吸毒等突出违法犯罪,积极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化法治南宁建设,推进“八五”全民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顺利通过复查复审。

  (六)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烈军属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帮扶残疾人、低学历低技能劳动者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支持政策延续5年。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技能人才2.5万人。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规划引领,编制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支持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提升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品质,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双高”院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规范校外培训。优化南宁教育园区规划建设,新增招生入学学校3所。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挖掘和保护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骆越文化,改造提升“老南宁·三街两巷”、中山路、蒲庙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壮元素,加快建设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深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品牌建设,广泛开展民歌湖周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全面推进健康南宁建设。一刻不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物”同防,全面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完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应急体系,加快建设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传染病门诊住院楼等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加强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及应急物资储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做好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化城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支持优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严守医保基金安全红线。开展与东盟及周边国家的国际公共卫生和抗疫合作。推进医养结合深度合作,探索推进托幼体系和示范点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筹办2023年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加快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落实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推进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改革。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坚持“房住不炒”,探索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工作机制。坚持配建和集中建相结合,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持续巩固双拥模范城建设成果,落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军休干部和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以严实过硬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严格依法行政,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切实转变作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增强驾驭经济工作的本领,以担当见成效,以实干促发展。

  各位代表,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永葆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4月11日 孙大光)

2021-04-23 17:31 来源:南宁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