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新区国家级特区】南京江北新区:“芯”“基”“金”助力腾飞
“芯片之城”加速崛起、“基因之城”动力强劲、“新金融中心”蓄势待发……身处古老悠然的古都金陵,南京江北新区却处处焕发着势不可挡的朝气。
自2015年6月获批设立以来,在“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两区一中心”的建设方向指引下,五年时间,南京江北新区硕果累累。近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记者团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探索这座“未来之城”的崛起之路。
“芯”动力,“芯”人才
2020年10月成立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一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团介绍,该学院探索了一种新的产业培养模式,是衔接高校与企业的平台,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据悉,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着力人才,注重应用实践。
其学员主要来自拥有集成电路知识并有相关实践需求的人员,包括高校大三大四及以上学生、高校教师、企业初级工程师等,老师则为拥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相关负责人说,学院以学者为生,能者为师,打造应用型人才。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新区打造“芯片之城”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新区围绕“芯片之城”建设,加速打造“芯”环境、汇聚“芯”人才、凝聚“芯”动力,聚焦EDA设计等核心领域自主可控,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发展。
目前,新区已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近600家,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和设备材料等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2020年,全产业链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同比增长63%以上。
日前,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在座谈会上告诉记者团,未来,新区要聚焦集成电路EDA设计等“卡脖子”领域强化科技攻关,力争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主营收入达到3000亿元。
打造“基因之城”新引擎
很难想象,原本10平米房间大小的设备,最终集成在一个只有2.2克的小方块里。
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其运营实体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为记者团展示了一个2.2克可佩戴式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据了解,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适于佩戴在小动物头部,实时记录上百个神经元、数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为实现“分析脑、理解脑、模仿脑”的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脑科学、药物研究、心脏再生……201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倾力打造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围绕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提供高通量、流水化、专业化、高分辨率的脑成像研究服务及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前试验服务,在江北新区打造“基因之城”的建设方向上,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年来,新区集聚基因测序、脑科学、医疗器械等创新资源,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化国家试点,建成年测序能力超50万人次的亚洲最大基因测序基地加。”罗群介绍,2020年,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达30%以上。
此外,中新网从南京江北新区了解到,当前,新区正着力打造完善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生态链。一方面,着手培养园区企业,促进医教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深化拓展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医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合作,围绕基因测序、大分子药物等前沿科学,引导入驻医院、高校联合设立科技成果与技术转移的研发机构,完善从产业延伸的供应链,打造“基因之城”的新引擎。
“‘十四五期间’,‘基因之城’的建设目标是要力争使企业达到2000家、主营收入达到5000亿元。”罗群说。
打破旧金融惯性,“新金融中心”助力“钱上谈兵”
罗群表示,无论是“芯片之城”,还是“基因之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对江北新区而言,看重的不是金融搅动的巨额财富,而是引导更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推动产区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兴科技不受传统资本市场青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新区的“新金融中心”战略顺势而生。2016年来,已陆续成立国内首家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出台“金融十条”、成立江北新区产融中心,实现产业与金融、资本与企业发展有效融合。
“去年,我们的银票签发量增长了10%,商票增长了30%。”在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一家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的创始人告诉中新网,从2012年开始,公司就发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市场痛点,尝试用“票据+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线上方式,打破信息不对称,帮助中小微企业匹配资金机构,提升融资效率。
据介绍,目前,公司一天最多可达6万张小额承兑汇票完成融资,总金额超180亿元,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中。除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也已具备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
罗群说,坚持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融合发展,江北新区加快推进以金融资产管理、VC/PE股权投资基金等产融结合的新型金融发展路线,目前,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超900家,认缴规模超5000亿元。
未来五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基金认缴规模达到10000亿元,各类持牌机构达到200家。
打造现代化新主城,未来让人才用脚步“说话”
江北新区产生于新旧角逐的时代背景,在新的历史起点,罗群表示,将来新区发展的最大空间是聚焦“两城一中心”地标产业打造,加速形成以研创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式,高质量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
罗群说,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区GDP达到6000亿元规模,集聚人口超350万人,高企数量达到5000家。
“未来,江北新区要成为人人向往的现代化智慧城市。”罗群说。 (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