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过去一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四年的成就振奋人心,过去的一年意义非凡。这一年,我们抓主抓重、砥砺前行,有效应对疫情挑战,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在上年主要经济指标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高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总量指标上,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居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四;动态指标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前五。工业经济壮大。新增规上企业37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10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均居全省前列。智能家电战新产业基地获评全省A类基地,2家企业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成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分类试点。全柴动力获评省政府质量奖。滁州高新区跻身全省唯一国家级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和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百强市。现代服务业提质。新增上市企业5家、居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56家,居全省第一。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线道路全线贯通,全省自驾游大会反响热烈。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农民歌会。现代农业稳固。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保险做法全省推广。稻虾共作面积突破10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1046个,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示范社,居全省第一。天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二是百亿项目招引取得突破。建立八大产业链“链长制”,实行“一套班子、一支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双月座谈会,实行月调度、季观摩、年考评机制。总规模100亿元的诚通战新产业发展基金、15亿元的皖能碳中和产业并购基金、首期10亿元的小岗春光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落户滁州。成功举办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中国国际涂料大会、中国先进电子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等。与上海交大共建光伏研究院、先进光伏电池研究中心。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新引进高端人才项目21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62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创业领军人才2人、省级领军人才5人,均居全省第一;获评省人才资助奖补项目50个、省级产业团队3个,均居全省第二。全省百名博士后“皖美行”活动首站在滁举行,成功举办国际英才大会。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02个、新开工416个、新投产312个,其中新签约百亿元项目10个,实现历史性突破。海螺绿色光伏产业园、力神锂电池、通威新能源、光明乳业、阳光电源、尚德光伏产业园、国轩动力电池、立讯电子等一批百亿级大项目签约落户或开工建设。
三是改革开放平台更广。扩大开放上,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实质性推进,两个片区启动区框架全面拉开,浦口—南谯合作产业园纳入江北新区集成电路规划建设区,来安与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园,总投资112亿元的太阳能电池片、102亿元的人民电器、50亿元的中来光伏新能源、一期28亿元的智浦智能家电等一批项目签约或开工。与上海杨浦区建立战略合作,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建成启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正式落户,各县市区与沪苏浙城市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正式对外招生。深化改革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字号”试点扎实推进、成效初显,在全省率先开展田长制改革。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滁召开。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全省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现场会在全椒召开,明光中医药“银针行动”全省推广。出台全省首部《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获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滁州联动创新区。
四是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主城区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70个,完成投资210亿元。奥体中心加快建设,滁州大道、明湖大道、紫薇路上跨清流河等路桥贯通,菱溪路上跨立交、紫薇北路下穿工程等有序推进。获批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全省推进会在滁召开。滁城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各县市区实施了一批补短板城建项目,完成房屋征收超20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年度任务。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全国首笔1.1亿元“碳中和挂钩贷款”、全国首单5.5亿元“乡村振兴权益出资票据”落地滁州,全省首个总额800亿元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约,全省首家乡村振兴银行落户小岗,全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定远召开。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城乡供水实现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滁宁城际滁州段建设全面推进,合新、宁淮铁路开工,沪渝蓉高铁可研获批。滁天、来六、宁洛“四改八”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汊河大桥即将全幅通车,池杉湖大桥主跨合龙。明光、天长通用机场选址通过军方审批。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加快建设,中海油滨海液化天然气一期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近3800个。要素保障更加有力。获批专项债138亿元、居全省第二,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17亿元;充分利用国家、省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机遇,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高效推进成片开发方案报批,多措并举保供电,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年民生支出39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标准同比提升21.6%、居全省第四,低保标准提升6.7%。PM2.5平均浓度下降9.7%,优良天数比例提升1.1个百分点,地表水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县级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居全省第四。落实“双减”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未出现输入关联病例。“难安置”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全省“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现场会、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达标创建现场会在滁召开,喜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十件为民实事全面完成。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气象、供销社、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等工作再上新台阶,红十字会、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奋斗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硕果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凝心聚力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同力同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及省驻滁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滁州建设与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抓招商、抓项目、抓民生,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弘扬小岗精神,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坚持担当作为,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够均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仍需深化,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步伐还需加快;工业行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一些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还面临空间受限、能耗制约等问题,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以坚决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