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湖北5万亿经济总量的背后

2022年01月21日 15:19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编者按

  感恩奋进、攻坚克难!

  2020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和坚强领导下,在党中央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取得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有力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三个一定能”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

  2021年,湖北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大台阶,达到50012.94亿元,排名重回全国第7位,交出了一份浴火重生的英雄答卷。

  5万亿,是什么概念

  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显示,全国GDP突破5万亿的省份有5家,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广东省GDP为110760.9亿元、江苏省102719.0亿元、山东省73129.0亿元、浙江省64613.3亿元、河南省54997.1亿元。

  刚刚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四川省生产总值达到53850.79亿元。

  这意味着,湖北成为全国第7个GDP突破5万亿的省份。从人均看,湖北人均GDP增至86602元(按5775万人口计算)。

  媒体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突破5万亿是2011年,江苏省是2012年,山东省是2012年,浙江省是2017年,河南省是2020年,四川、湖北在2021年。

  从湖北经济发展阶段看,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分别迈过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大关。

  从湖北在全国的排位看,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均居第10位。党的十八大以后竞进态势明显,2012年进居全国第9位,2015年挺进全国第8,2016年首次跻身全国第7,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水平,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保持全国第7。2020年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湖北GDP下滑1位,位列第8。2021年,湖北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

  可查阅到的国家里,经济总量与湖北省较为接近的是伊朗。2020年,排名世界第22位的伊朗GDP约合人民币4.38万亿元,与湖北大致相当。排在伊朗身后的,是波兰、瑞典、比利时、奥地利等欧洲发达国家。

  5万亿,为什么是新台阶

  从4万亿到5万亿,湖北用了两年。5万亿,为什么是一个新台阶?

  这是极为不易的两年——

  5万亿经济总量的背后,是全省人民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后重振,湖北一仗接着一仗打,一步接着一步跨。

  两年来,英雄的湖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没有改变”“三个一定能”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稳扎稳打攀向更高点。

  2020年,湖北经济指标实现“深V反转”,由负转正。2021年,湖北经济增速达到12.9%,快于全国4.8个百分点。

  这不仅是疫后重振的“湖北速度”,更是疫后重振的“中国速度”。在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的扶持下,政策、资金、项目从四面八方涌进湖北,为全省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自我突破的两年——

  5万亿经济总量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发挥六大优势、强化六大功能,实现六大发展定位,湖北的能级显著增强,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科创策源功能明显提升。

  2021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196.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比上年增长16.9%。

  光谷科创大走廊两侧,超过70%的在建项目聚焦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制造三大创新产业带,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级。

  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省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位列中部第一。全省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数14.5万个,机架数量占中部六省总规模的38%。

  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明显增强。

  “51020”恢弘骨架加速搭建,“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汽车制造等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总数达392家的湖北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基本实现市州全覆盖。

  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108家企业启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全省上“云”工业企业已达3.8万家,覆盖面达36.5%。

  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在“一主引领、两翼协同、全域发力”的区域发展布局下,区域协调的协奏曲响彻荆楚。在武汉城市圈,正在形成研发、头部、主链在武汉,制造、链条、配套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两翼”做强产业“一条链”。襄十随神共同申报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宜荆荆恩共同申报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获工信部奖补资金1000万元。在全域,“三百工程”加快实施,一批“头雁”瞄准全国县域百强,争先进位。

  1小时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改变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5万亿,意味着怎样的预期

  跨上新台阶,源于人们对湖北的良好预期,也意味着更好的预期。

  明确有力的战略部署,精准的战术实施,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

  特别是我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推出系列真抓实干的硬举措,营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2021年,市场主体总量、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净增市场主体数量,均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7家,新增数量为近五年最高。

  市场主体信心在增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项调查结果显示,94.1%的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持一般或乐观态度;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规模以下工业景气指数103.92,41个行业中36个景气指数达到或超过100。2021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5.0%,占全部投资比重6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经济大盘保持稳固、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站上新台阶,湖北的能级之变将前所未有,湖北的发展信心也前所未有。

  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瞄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部战略支点,湖北步伐坚毅、笃定前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湖北5万亿经济总量的背后

2022-01-21 15:19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编者按

  感恩奋进、攻坚克难!

  2020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和坚强领导下,在党中央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取得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有力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三个一定能”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

  2021年,湖北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大台阶,达到50012.94亿元,排名重回全国第7位,交出了一份浴火重生的英雄答卷。

  5万亿,是什么概念

  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显示,全国GDP突破5万亿的省份有5家,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广东省GDP为110760.9亿元、江苏省102719.0亿元、山东省73129.0亿元、浙江省64613.3亿元、河南省54997.1亿元。

  刚刚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四川省生产总值达到53850.79亿元。

  这意味着,湖北成为全国第7个GDP突破5万亿的省份。从人均看,湖北人均GDP增至86602元(按5775万人口计算)。

  媒体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突破5万亿是2011年,江苏省是2012年,山东省是2012年,浙江省是2017年,河南省是2020年,四川、湖北在2021年。

  从湖北经济发展阶段看,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分别迈过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大关。

  从湖北在全国的排位看,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均居第10位。党的十八大以后竞进态势明显,2012年进居全国第9位,2015年挺进全国第8,2016年首次跻身全国第7,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水平,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保持全国第7。2020年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湖北GDP下滑1位,位列第8。2021年,湖北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

  可查阅到的国家里,经济总量与湖北省较为接近的是伊朗。2020年,排名世界第22位的伊朗GDP约合人民币4.38万亿元,与湖北大致相当。排在伊朗身后的,是波兰、瑞典、比利时、奥地利等欧洲发达国家。

  5万亿,为什么是新台阶

  从4万亿到5万亿,湖北用了两年。5万亿,为什么是一个新台阶?

  这是极为不易的两年——

  5万亿经济总量的背后,是全省人民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后重振,湖北一仗接着一仗打,一步接着一步跨。

  两年来,英雄的湖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没有改变”“三个一定能”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稳扎稳打攀向更高点。

  2020年,湖北经济指标实现“深V反转”,由负转正。2021年,湖北经济增速达到12.9%,快于全国4.8个百分点。

  这不仅是疫后重振的“湖北速度”,更是疫后重振的“中国速度”。在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的扶持下,政策、资金、项目从四面八方涌进湖北,为全省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自我突破的两年——

  5万亿经济总量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发挥六大优势、强化六大功能,实现六大发展定位,湖北的能级显著增强,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科创策源功能明显提升。

  2021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196.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比上年增长16.9%。

  光谷科创大走廊两侧,超过70%的在建项目聚焦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制造三大创新产业带,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级。

  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省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位列中部第一。全省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数14.5万个,机架数量占中部六省总规模的38%。

  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明显增强。

  “51020”恢弘骨架加速搭建,“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汽车制造等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总数达392家的湖北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基本实现市州全覆盖。

  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108家企业启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全省上“云”工业企业已达3.8万家,覆盖面达36.5%。

  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在“一主引领、两翼协同、全域发力”的区域发展布局下,区域协调的协奏曲响彻荆楚。在武汉城市圈,正在形成研发、头部、主链在武汉,制造、链条、配套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两翼”做强产业“一条链”。襄十随神共同申报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宜荆荆恩共同申报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获工信部奖补资金1000万元。在全域,“三百工程”加快实施,一批“头雁”瞄准全国县域百强,争先进位。

  1小时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改变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5万亿,意味着怎样的预期

  跨上新台阶,源于人们对湖北的良好预期,也意味着更好的预期。

  明确有力的战略部署,精准的战术实施,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

  特别是我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推出系列真抓实干的硬举措,营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2021年,市场主体总量、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净增市场主体数量,均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7家,新增数量为近五年最高。

  市场主体信心在增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项调查结果显示,94.1%的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持一般或乐观态度;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规模以下工业景气指数103.92,41个行业中36个景气指数达到或超过100。2021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5.0%,占全部投资比重6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经济大盘保持稳固、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站上新台阶,湖北的能级之变将前所未有,湖北的发展信心也前所未有。

  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瞄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部战略支点,湖北步伐坚毅、笃定前行。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