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0日 蓝佛安)

2022年01月25日 10:06   来源:山西日报   

  ——2022年1月20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长 蓝佛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壮丽蓝图,吹响了进军号角。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全国一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经济发展进位提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困难风险挑战,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强化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全省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深度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滚动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全力推进521个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太原至吕梁开行动车组,集大原高铁、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浮山至临汾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5700公里。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不断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年GDP增长9.1%,总量跨过2万亿元大关,达到2.259万亿元,排全国第20位,较上年前进1位。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8.1%、10.2%、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10.3%,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5%,PM2.5平均浓度降到39微克/立方米,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在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同时,我省经济发展韧性愈发强劲,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赶考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决担当使命,在精准施策中奋力推动转型。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1.9亿吨,克服困难全力做好16个省区市煤炭保供工作,发送电煤4356万吨,合同完成率106.15%,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保供任务,彰显了山西的责任担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完成电力升级改造841万千瓦,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95亿立方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889万千瓦,占比达到34.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国内首套快速掘进智能成套装备成功应用,大运氢燃料重卡实现量产下线,举办第二届晋阳湖峰会,信创、大数据、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34.2%。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的精准指导,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举办旅发大会、康养大会,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太原古县城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运营,重点监测景区门票收入增长44.7%。克服干旱、极端秋汛等不利因素,粮食总产量达到284.2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高水平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2620亿元,同比增长20%。坚持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建成5G基站2.1万个,建成智能化煤矿10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28处,认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54户、标杆项目9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运行,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转型增添了强劲动力!

  一年来,我们践行“两山”理论,在“双碳”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李克强总理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多国领导人发表视频演讲,在太原发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声音。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碳达峰山西实施方案,加强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分行业落实节能指标,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省单位GDP能耗可实现全年下降3.2%的目标。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保护优先,自我加压整改,全面清理整顿黄河沿岸污染企业,扎实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46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99.31万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全年营造林519万亩,汾河上游干流河道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项目进度过半。开展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达到68个。开展“六乱”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速增效,绿水青山正在一步步转变为金山银山!

  一年来,我们锐意改革创新,在破解难题中增强发展动力。制定实施新时代推动山西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系列政策措施。高起点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立足服务和融入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启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呼应、双轮驱动,打造牵引转型发展的“双引擎”格局。在开发区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快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做好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后半篇文章”,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省属企业实现利润512.37亿元,同比增长1.17倍。协同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实行全覆盖、穿透式监管,山西银行挂牌成立,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大力开展长板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开工项目超过2200个,到位资金1650亿元。成功举办中博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参加进博会、服贸会等国际展会,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937家,同比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3%。高度重视创新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我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大力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速飞车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顺利推进,省校合作12大基地加快建设,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赋权。累计建成11个智创城,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全省域创新创业活力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面向市场主体,在创优环境中充分激发活力。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精准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50亿元。启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精准推出促进市场主体倍增“1+N”支持政策,高规格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活动,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5.55万户、同比增长11.3%,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00户左右,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0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编制“十四五”营商环境规划,倾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进“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全省通办”,1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省推动社会保险数据共享、提升缴费便利度等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全国率先出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建立抓落实工作机制,对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实施从立项到督办到问效的闭环管理,政府的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顺应民之所盼,在践行宗旨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完善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入晋返晋等重点人员管控措施,全年完成43架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保障工作,落实进口冷链物流、医疗机构、隔离场所、重大活动、重点场所等管控要求,持续加强预警响应、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等能力建设,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成功应对30余起省外疫情输入冲击,高效处置榆次、稷山等省外外溢关联疫情,守住了“山西阵地”,为护卫首都安全作出了贡献。面对我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力组织抢险救灾,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紧急转移安置16.34万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住得舒心。加快灾后重建,修缮重建因灾受损农房57974户,竣工率99.12%,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民生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深入实施重点帮扶举措,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220.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0.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18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认定普惠性幼儿园433所,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500所。强化“双一流”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推动独立院校转设,全省11个设区市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推进山西文博集团重组改革,云冈研究院成功挂牌。白求恩医院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省级统筹每人每月提高20元。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省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891个,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1.59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22%、9.34%。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年初省政府承诺的11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年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及省委安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11件、政协提案870件,出台省政府规章15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是在有效化解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双重压力、有效破解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双重难题、有效应对外部竞争加剧和内生活力不足双重挑战下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晋部队、公安干警和中央驻晋单位,向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金光大道,是新时代三晋儿女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下大力气破解经济发展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集中力量补齐创新生态、营商环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领域的短板弱项,精准解决群众就业创业、教育减负、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重拳整治政府系统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腐败等消极现象,向责任落空、工作落虚等顽瘴痼疾开刀,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在勇蹚新路征途上担当作为、奋力前行!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面向新的征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疫情仍然是最大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双碳”“双控”刚性约束加大,这些因素交织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做好今年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做好全年工作有很多有利因素。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七大政策”,国家大力实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我们带来了战略机遇和政策利好;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重要窗口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三区三地”的目标定位,当前经济走势平稳健康,转型态势强劲向好,后发优势突出明显,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综观大势,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新时代,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因时乘势,我们更加笃定,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办好山西的事情,不断开创新时代山西各项事业新局面!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这些指标的设定,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

  做好今年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突出抓好稳运行、稳能源、稳粮食、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稳金融、稳安全、稳防疫、稳生态等工作,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

  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着力稳产保供,促进优化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有序推进煤矿产能核增,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矿、5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支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推进光伏、风电基地化发展,加快建设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再规划建设8-1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开发利用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投运2-3个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积极拓展晋电外送市场。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管网互联互通。加大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推广大机焦、干熄焦等先进装备技术,引导煤电材、煤焦化氢、钢焦化氢等一体化高效循环发展。加快延伸钢铁和铝镁铜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围绕强龙头、拓市场、塑品牌,不断提升白酒、陈醋、纺织、玻璃、陶瓷、工美等消费品工业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做强做优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产业等千亿级产业,做大做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百亿级产业,做精做专通航、信创、软件业等潜力产业,布局量子信息、碳基芯片、氢能与储能、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规划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建立健全“链长制”,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链主”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链核”企业,引进培育一批配套企业。发挥好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作用,加快培育制造业云服务商和云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项目和诊断服务,丰富5G应用场景,力争培育200户以上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加快产业信息化融合、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

  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商贸消费升级,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新建或改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餐饮集聚区,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大力推进老字号传承振兴,积极发展首店经济、流量型经济,培育电子商务、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培育直播电商基地、跨境电商示范区。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中介咨询、法律服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和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太原、大同、临汾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

  着力推动文旅康养业提档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龙头景区“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推动A级景区倍增,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布局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深入开展安全、服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新建成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500公里以上,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公路驿站、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推动同城景点公交化,开通跨省旅游专列,实现重点旅游城市、街区、景区5G网络全覆盖,完善山西文旅云功能。高品质优化游客体验,建设一批高端酒店、特色民宿,打造一批精品文创产品、文创店和演艺项目,拓展自驾游、研学游、低空游、体育游、工业游,发展避暑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业态。办好旅发大会、康养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等活动,打响山西文旅康养品牌。

  着力推动农业特优高效发展。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严守耕地红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运城、临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稳定生猪产能,提高肉蛋奶产量,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业园区,扩大“南果北栽”“南菜北种”规模。不断提升山西农谷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太谷、清徐、临猗3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链和百亿级龙头企业,提升“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和“东药材西干果”商贸平台功能。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展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更加顺畅。

  各位代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让转型蹚新路跑出加速度,驶上快车道!

  (二)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法无禁止皆可为”,推行国家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规定和做法,消除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户,培育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单项冠军。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降低市场主体营商成本。推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到各类市场主体,研究出台我省惠企纾困政策。加强对重点企业落户、科技创新、首次创业等财税支持。构建普惠性融资担保体系,提高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优化涉企用地供给,推进“房证同交”“地证同交”改革,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容量和能耗保障。尊重企业家精神,完善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充分发挥商会作用,畅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渠道。

  进一步加强平台承载,促进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配套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园区,高水平建设智创城等双创平台。加快建设网络流量平台,布局建设一批乡村e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集聚一批新经济市场主体。合理布局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区等,增添城市“烟火气”。实施制造业扩规、新业态新经济成长等“七大行动”,支持各行业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发展壮大。

  各位代表,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转型的根基所在。我们要倍加珍惜市场主体,倍加关心爱护企业家,倍加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以市场主体倍增推动全省经济扩量提质、加速崛起!

  (三)持续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

  项目是转型发展的第一支撑。我们要紧密跟踪国家政策,围绕产业转型、“六新”突破、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用好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性、带动性作用,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社会民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交通设施方面,加快雄忻、集大原等高铁项目建设,力争太原铁路枢纽客运通道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做好太绥、长邯聊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14条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隰吉、朔神、静兴高速公路项目完工,推进重要国道、大交通路段、城市过境路段升级改造,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000公里。加快推动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抓好朔州、晋城机场新建、运城机场改扩建和灵丘、繁峙等通用机场建设。水利设施方面,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工一批干支流综合治理项目,汛期前完成245座水毁水库工程设施以及河道堤防水毁修复,完成6座病险水库、34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新启动50座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中部引黄工程总干线实现试通水,推进沿线市县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小浪底引黄一期工程,进一步加大黄河水利用。加快推进龙华口调水工程建设。新基建方面,新建5G基站3万个,基本完成高铁、高速公路沿线通信网络覆盖提质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社会民生方面,加快省疾控中心迁建和省级P3实验室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养老托幼、文化服务、全民健身等公共服务项目。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我们就是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工作跟着项目走,实行领导包联、专班服务、清单化管理等推进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滚动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让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带动经济加快转型、深度转型!

  (四)统筹推进“一群两区三圈”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布局。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促进要素和人口加快集聚,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太原的省会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健全中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高效协同联动。着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加强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圈与中部城市群的协同联动。推动晋北城镇圈主动融入京津冀,深化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支持大同申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城市和源网荷储全国试点城市,支持朔州发展低碳硅芯产业。支持晋南城镇圈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合作。推动晋东南城镇圈与中原城市群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拓展城镇圈影响力。

  高起点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充分发挥省市两级领导机制作用,建立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两市资源配置、要素支持、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同向发力,加速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作耦合。今年要重点推进太原片区大盂启动区建设,开工建设滹沱河供水工程,完成太忻大道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国道108线改建、凯赛生物产业园、中北信息产业园、忻州智能装备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数据流量谷,统筹开展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实现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起步。

  锻造转型综改示范区先行优势。加快推进“五大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打通太原主城区至潇河产业园区连接线,着力解决唐槐、科创城、保税区等园区交通瓶颈。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达效,积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有效集聚,运营好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全力培育半导体、信创、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精密电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落实城市更新九项任务,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加强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和住房品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镇燃气设施改造,推进慢行街道建设和老旧街巷整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完成农村改厕33万户,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推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抓好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延包等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大受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对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类县”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闯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各位代表,山西山河壮美、文化厚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星罗棋布。我们就是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这块神奇大地充满活力,富有魅力,不断增强竞争力!

  (五)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壮大行动、青年科技人才强基行动、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扩容行动、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程、企业创新人才承载工程等,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构建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等,落实好揭榜挂帅制、赛马制,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项目管理里程碑制、结题验收备案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青年科技后备军建设,在重大专项或重大科技工程中探索实行双主持人制。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推进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建设,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创建有机旱作农业、智慧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省级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3-5个省实验室,力争省重点实验室达到140个。争创煤气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3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推进高速飞车试验线建设。完善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共享共用科研资源。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碳达峰碳中和、能源革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立项实施30个左右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和质量强省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积极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新建10家省中试基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100%税收优惠政策。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户。培育认定30家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省内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高R&D投入强度。

  各位代表,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人才为第一资源的发展,我们就是要千方百计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一流人才环境,让三晋大地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六)强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充分释放便企利民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许可事项清单,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试点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建立项目审批“一事一方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在基层便民服务机构、银行网点、商场等服务场所推广自助政务服务,推动群众办事“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强化涉企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惠企政策“一窗兑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对新业态新领域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清欠”工作,清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逾期欠款,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推进我省信用立法,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光明磊落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支持企业发展。强化对市场主体的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下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梳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合同协议履行情况,依法妥善解决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企业无产权用地用房、部分市场主体经营手续办理困难、企业引进人才子女上学等问题,慎用查扣冻结财产等措施,让企业专心经营、放心创业。

  各位代表,山西要转型发展、争先崛起,必须把营商环境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全域推进、全面协同、全员参与,全力打造投资兴业的热土,全力培厚干事创业的沃土!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开发区改革。按照“三个转变”和“四个强化”要求,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着眼“区内事、区内办”,加快向开发区依法授权到位,出台配套政策及操作细则,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根据资源禀赋、空间区位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开展长板招商,瞄准京津冀主攻方向,提升长三角、大湾区招商引资质效,加强产业转移、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接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落地率,推动开发区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苦练内功、提质增效,力争用2-3年时间推动省属企业基本消灭亏损特别是子公司亏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主强辅优、分灶吃饭,推动要素向主业集中,推动辅业转换经营机制、融入市场竞争,努力把主业做强、把辅业做优,实现主辅联动。坚持对标挖潜、突破“两线”,对照全国同行业先进企业,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推动主要经营指标尽快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坚持管控流程、数智支撑,加快建设国企数智化管理平台,协同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加强和效率提升。坚持业绩考核、奖罚分明,健全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和大项目保障财政专题协调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推进高风险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快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补齐风投创投短板,引入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培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丰富金融业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动设立北交所服务“山西基地”,支持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用好“两系统一平台”,加强穿透式监管、日常审计监督和跨领域、跨行业金融风险管控,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深化对外开放。围绕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抢抓RCEP正式生效重大机遇,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做好山西自贸试验区申报。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引进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增开中欧班列,扩大我省优势产品出口和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建设武宿综保区RCEP产业园,积极申建阳曲综保区,推进太原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大海外仓建设力度,做大外贸新业态。进一步加强国际友城合作,提升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办好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活动。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山西转型蹚新路的动力越来越强劲,让山西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宽广!

  (八)绿色低碳建设美丽山西,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制定我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各项任务。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究。探索开展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持续降低能耗强度,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流经县、流域区、全省域保护治理,强化“四水四定”刚性约束,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流经县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流域区加强城镇、农业、生态等不同空间单元的承载力和适宜性,加快构建以“两带两屏”为主体的空间格局,深入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水源涵养和矿山生态修复。全省域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带动“五湖”和大泉、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石太高铁沿线(山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500万亩。深化“五水综改”,完善水网架构,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中水利用,严控地下水超采,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和黄河、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上大压小、先立后破、继续淘汰部分行业落后产能,加大城市建成区及周边污染企业搬迁退出力度,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坚持“一断面一方案”,全面溯源整治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加快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建设,解决沿河村镇污水直排问题。推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尾水人工湿地,试点开展堤外人工湿地。深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工业固废堆场、尾矿库环境监管,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各位代表,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我们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坚决消除环境污染,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让三晋家园更加美丽宜居!

  (九)聚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积极促进就业增收。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新经济、新业态就业空间,扩大劳动力市场,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技能山西建设。大力开发用工市场,叫响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长子理发师、浮山厨师、五台泥瓦匠、榆社古建工、平陆电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加大欠薪治理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落实各项收入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改造100所公办幼儿园、500所寄宿制学校,大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启动高考改革工作。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加快实施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健康山西。深化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医改,推进三医联动,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积极推进“5G+远程医疗”试点,抓好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5G+智慧养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助力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全民参保扩面成果,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全面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9500套。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创新。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非遗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开展重大考古研究和“云冈学”研究。深入推进报业、广电、文艺院团等领域改革,加强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塑造文化晋军、山西戏剧、山西工艺美术等文化品牌,办好山西文博会、山西艺术节、左权民歌汇等活动,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各位代表,今年省政府将集中力量办好12件民生实事。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万人以上;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实施5万名疑似残疾人诊断评定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服务项目;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城镇养老幸福工程;继续对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实施奖补;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8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设30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实施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我们就是要一件一件、一年一年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暖民心,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让好日子更有奔头、好光景更有盼头!

  (十)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建设,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今年大事要事喜事多,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严把入境关、筛查关、转运关、隔离关、诊治关,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做到“凡进必检、凡进必消、人物同防”。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全面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集中隔离、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物资保障等方面能力建设,提升智慧防控水平,快速、科学、精准应对疫情风险。实施公共卫生体系重塑性改革。

  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执行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分类分级监管和安全监管专员制度。压实企业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和培训,建设本质安全企业。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燃气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私挖滥采、非法生产等行为的高压态势。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提高防灾救灾减灾能力,科学有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

  担当作为抓好平安山西建设。全力做好重要节点维稳保障工作,当好首都“护城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源头预防化解,完善城乡统筹的信访治理体系,深入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和积案化解工作。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行全科网格、智慧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建设,严防严控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援疆、人防、气象、地震、科普、史志、档案、参事等工作。

  三、大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创新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政治和业务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有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在胸怀“两个大局”、践行“国之大者”中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化依法行政。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推进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试点工作。树牢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思维,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好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态文明、民生、社会治理等领域行政立法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落实“三项制度”,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的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依法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提升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本领。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做到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弘扬“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接地气、知民情、解民忧,以政府工作的“服务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强化工作落实。大力解放思想,勇于破除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善于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实行“1+N”抓落实工作机制,分工负责、清单管理、协同配合,以科学规范的流程、明确具体的标准,形成抓落实的完整闭环。完善“13710”督办、“点穴式”督查机制,严格问效奖惩,对重点工作进行考评,完善正向激励、约谈问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筑牢国资国企、地方金融、能源资源、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制度防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清廉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事业和转型发展上。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0日 蓝佛安)

2022-01-25 10:06 来源:山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