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山东频出减碳新招

2022年01月27日 16:26   来源:大众日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多重目标的协同实施期,迫切需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系统治理、标本兼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转型注入科技“源动力”

  作为煤炭消费、煤炭发电装机占比“双高”大省,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必须立足以煤为主的省情。报告提出,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离不开先进技术装备投入。”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栩委员说,公司建成了世界上首批应用二次再热技术的超超临界百万机组,能耗水平达到世界最优。华能系统内首台套生物质直燃耦合项目,可大幅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的COAP示范项目,可实现燃煤电厂污染物近零排放。

  王栩建议,转型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煤气化、煤制氢、绿色煤电等技术应用,推动传统煤炭、煤电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向特高压输电线路上游发展。

  “十四五”末,山东煤炭消费比重要下降到60%以内。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企业如何因势而变?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代表表示,转型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集团将密切关注碳减排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立足能源集团主体产业,用好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突出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电减碳控碳、煤化降碳固碳、氢能、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大攻关力度,着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李伟说。

  报告提出,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推进清洁取暖通道城市应改尽改,非通道城市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省清洁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函委员说,我省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规模利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相比较而言,我省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地热资源储存量大、分布广、开采条件好的先天资源禀赋优势并不相符。

  “通过加强科技攻关,我省在砂岩热储回灌井钻探施工与成井、地热尾水回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地热资源找矿突破和地热清洁供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遵循。”李振函建议,为更大程度开发利用地热能,应尽快规范、简化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出台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扶持政策,让清洁能源温暖更多家庭。

  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绿色低碳转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双碳”战略的一项托底技术,CCUS正面临发展的窗口期,需要加快技术储备。

  报告提出,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从目前看,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达到碳封存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去年,中国石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落户胜利油田,下设5个实验室,致力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孔凡群委员介绍,近几年,胜利油田已经开始和热电厂合作,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进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达10万吨以上。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分公司党委书记张绍光委员说,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目前,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工艺装置建设基本完成,正在调试。胜利油田的低温密闭高压注气站、注气管网及井下气管柱也准备就绪,预计今年3月能够投入运营。

  虽然二氧化碳驱油对碳封存作用明显,但由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高,相关企业开展碳捕集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胜利油田的二氧化碳驱油和封存潜力很大,2025年规划注入能力要达到500万吨以上,助力区域减排降碳。

  孔凡群建议,为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一方面碳排放企业要提高认识,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碳捕集工作。

  报告提出,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不久前,我省圆满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工作,淄博热电集团公司参与其中。

  “碳交易为企业减碳降碳增加了内生动力。”淄博热电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明代表说,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改投入,既减少了碳排放,又有一定收益。他建议,随着参与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要根据产业特点,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见到了效益。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胜代表说,通过在不锈钢炼钢中进行二氧化碳回收和利用,既减少了碳排放,又降低了成本,吨钢成本能降低20至30元。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勇探新路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相关经验还不充分,更需要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勇探新路。

  报告提出,高质量完成国家“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进一步明确红线、底线,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

  “推动烟台开展烟台智能低碳城市试点”也写入了报告。作为试点城市,烟台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47.6%,创造了“四个第一”: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

  烟台市市长郑德雁代表表示,下一步,烟台将以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为目标,重点抓好丁字湾双碳智谷、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等建设,实施海阳核电二期、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等新能源工程,今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推动城市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市政网、生态网“五网融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让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永驻烟台。

  摸清家底,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才能明确减排目标和减排措施。将数字化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浪潮集团开启新的探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柏华委员说,浪潮刚刚推出碳管云一站式碳管理平台,支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企业碳履约全过程、重点排放行业全链条的碳管理,为企业提供科学全面的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

  去年,我省70个县(市、区)成为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入选数量、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泰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希明认为,我省应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推进力度。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展面临着投资建设成本、运维成本、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突出问题。”于希明建议,政府应重点针对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出台扶持政策,加强行业规范,出台运维标准,激发绿色能源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赵丰 王建 齐静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绿色山东频出减碳新招

2022-01-27 16:26 来源:大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