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加快构筑黄河安澜屏障。实施黄河防洪减灾、引黄涵闸改建等工程,推进漳卫河等重点河道防洪治理。开展智慧水利建设,搭建“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推进小型水库雨情水情测报系统建设,实施16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黄河滩区村台护坡加固。开展城市易涝积水区安全提升等工程,增强沿黄城市抵御灾害能力。
二是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治理,管住管好黄河“水袋子”。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完善提升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加严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加强重大项目水资源论证。深化水价机制改革,推行节水奖励制度,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超过75%。
三是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补水工程。实行“河陆滩海”一体保护,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盐地碱蓬和海草床修复等工程,申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推进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实施黄河入海口、东平湖、南四湖、泰沂山区等重点区域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滩区、沉沙池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四是积极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标杆。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一群两心三圈”协同发展。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规划、高效能服务、高端产业集聚的一流开放创新载体。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深化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举办沿黄青年经济社会创新力论坛,打造鲁豫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五)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深入推进“五个振兴”,因地制宜探索实现路径。
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开展吨粮县、吨粮镇建设,支持德州创建“吨半粮”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适度扩大大豆作物面积,稳定肉蛋奶和蔬菜产能,打造齐鲁好粮油品牌。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永久落户济南。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育成突破性新品种20个以上。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库,推动大豆、苜蓿、藜麦等栽培种植实现新突破。
二是加快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继续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做强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沿黄肉牛、沿黄小麦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0个以上。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农产品绿色关键生产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加快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优化提升乡村人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
三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开展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加快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探索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续工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加大20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设一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基本消除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
四是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打造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事,做好过渡安置群众服务保障,严把安置区建设质量,年底前全部建成交付。发展农村新型住房,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六)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推进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智慧港口项目建设,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港口场景应用。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
二是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深海油气装备和新兴海洋装备,实施海洋生物医药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完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海水淡化日产规模突破60万吨。加快发展航运代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洋旅游等临港涉海服务业。新创建3-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
三是坚决筑牢蓝色生态屏障。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治,深化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0%以上。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探索建立测算评估标准体系。推进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统筹实施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水平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是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坚持数字政府建设先行,启动数字政府强基工程,完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速数字机关建设,完善“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深化“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全方位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建设“无证明之省”,优化“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推广应用,建设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建好用好全省“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
二是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清理一批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推出一批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政策包,打造一批集约化审批、智慧化服务的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创新性引领性的示范标杆,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双全双百”工程,推动高质量“一网通办”,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重点民生领域探索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面向市场主体创新优化政策和精准服务,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动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激励政策、服务和管理机制,尊重和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开展省级成本绩效管理试点。加快城商行、农商行改革,推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动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服务山东基地落地,促进更多企业挂牌上市。加强资本有效监管,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实施省属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质效提升工程。抓好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开展质量强县创建活动。推进烟台、临沂、德州、菏泽4个省级新区破题起势。
四是做强开放载体平台。加强自贸试验区系统化、集成化制度创新,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筹建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优化产业集聚、亩产效益等指标体系,引导开发区、高新区提升出口质量和制造业使用外资规模。抓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促进综保区企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加快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增强双招双引承载力。
五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实施外贸固稳提质行动,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继续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博览会,创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深化鲁台、鲁港、鲁澳经贸合作,扩大核心设备、关键技术及民生消费品进口。出台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全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国企业论坛、连线世界500强等品牌活动,创新“以企招商”“以商引资”,吸引更多跨国公司项目落地。深化与央企务实合作,研究出台激励政策,支持各地全力争取总部项目落地。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