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5日 杨军)

2022年02月11日 13:12   来源:咸宁日报   

  ——2022年1月5日在咸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杨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跃升。五年来,我们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预计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16年增加600亿元以上;农业总产值397.6亿元,比2016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比2016年增长40.9%、36.1%、53.8%、226%;财政收入质量大幅提升,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60%提升至2021年的77.2%。

  ——攻坚克难显著突破。五年来,我们坚持直面挑战、锐意进取,接连夺取大战大考新胜利。坚持预防式思维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0年在全省市州率先实现“双清零”。坚持科学调度,连续战胜历史罕见汛情。如期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列,政府债务规模、债务率实现“双下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突破性进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82.5%提升至2021年的93.7%,湖北省唯一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强,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单位GDP能耗、水耗、地耗完成省定目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成效明显。精准灭荒造林面积位居全省前列。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赤壁市、崇阳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脚踏实地推动转型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3:41.2:44.5。荣获中国质量魅力城市、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30家,是2016年的2.2倍。预计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7%,比2016年提高6.8个百分点。建成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市级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10家。维达力、佳顺轮胎、敏实实业、元气森林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2021年企业类市场主体增幅60.91%,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2016年净增114家,13个产业入选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智能机电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金盛兰冶金公司入围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瀛通通讯公司实现本土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南玻光电公司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安电工公司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扎实推进。通山县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国赤壁古战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绿染城、为乡添彩、城乡共进,全域推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34%,比2016年提高6.1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53.01%,比2016年提高3.19个百分点。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入选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新建、改造大型农贸市场34家,新增车位14.1万个。幕阜山旅游公路、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咸宁段,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崇阳县、咸安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农村人居环境“五线五治”亮点纷呈,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2个,嘉鱼余码头二站工程荣获全国水利工程最高奖——“大禹奖”。

  ——改革开放显著加快。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为创新添动力,886项重大改革项目深入实施。公安合成作战中心改革、国家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标准化改革卓有成效,民兵军事训练调整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财政管理绩效改革、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改革等经验作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咸宁高新区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百强。连续19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市。金融机构余额贷存比77.35%,比2016年提升16.35个百分点。实施“南鄂英才”“招硕引博”计划,成功举办五届“南鄂杯”高创赛。与18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国际友城达23个。8个“桂香咸宁”体验馆建成开馆。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稳定在7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8.89岁,比2016年提高2.29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4.8万人,202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5%以内。新改扩建学校580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0.64万个,城区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大班额”基本消除。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首义学院嘉鱼校区建成开学,东湖学院嘉鱼校区即将建成招生。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功,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市民之家、市文化中心建成投用。“三馆一站”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香城大舞台”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功举办两届市运会。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全国推广,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0.33万套(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89万户,“红色物业”进驻1862个住宅小区。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坚持政治引领,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等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23件、政协委员提案630件,办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市区一体改革加快实施,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有序推进。12345热线整合运行,“咸宁问政”广受好评,群众反馈问题办结率、满意率超过97%。第四次经济普查荣获全国表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法治咸宁”“平安咸宁”建设深入推进,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市人民调解中心获评“湖北省十大法治创新案例”。嘉鱼县蝉联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拼抢实”工作作风和“深实严细久”工作标准深入人心,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等工作成效显著,对口支援新疆、建始县工作深入推进,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红十字会、工商联等事业全面发展,安全生产、人防、消防、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事务、侨务、保密、档案、史志、社科、气象、邮政、决策咨询、审计、统计、国资管理、机关事务、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咸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五年,也是抢抓机遇、奋力争先的五年。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源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源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源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源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负重奋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咸解放军、武警官兵及关心支持咸宁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五年发展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必须坚持聚焦发展、聚力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崛起;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改善民生福祉;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安全和发展。我们要发扬这些好做法好经验,接续奋斗、奋勇拼搏,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面貌。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咸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挑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综合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不高,城市功能不完善、管理不精细、特色不鲜明;城乡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民生供给亟待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当前经济发展危机同在,冷暖交织。未来五年,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运筹帷幄,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提供了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重大机遇;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快速推进,为我们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了广阔空间;市第六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顺应时代要求、切合咸宁实际、合乎人民期盼,为我们跨越发展,明确了奋斗方向。只要我们锚定目标、实干苦干,就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市域治理水平,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奋力谱写咸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根据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三高”“六新”奋斗方向,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将聚焦“五更”目标奋进拼搏:

  ——经济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0%,税收占比达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进出口总额145亿元,年均增长10%。

  ——发展底盘更稳。市场主体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00亿元,冶金建材产业、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打造一批500亿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5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亩平GDP年均增速6.8%。对标国内一流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跨区域合作深度拓展。武咸同城化发展走在武汉城市圈前列。

  ——人居环境更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森林覆盖率达到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4平方米。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完善,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问题有效解决。

  ——人民生活更好。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8%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稳定在合理区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托幼、住房、出行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均衡、更加高效。

  ——治理效能更高。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咸宁样板。平安咸宁、法治咸宁建设提质增效。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以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以奋发竞进的精神状态,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部署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市政府工作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坚持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为引领,唱响咸宁发展“特色戏”,弹好九城一体“协奏曲”,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深度融入同城化发展。主动联通武汉、对接武汉、融入武汉,着力打造武汉“新外延”“后花园”。推动基础设施畅通,加快推进天子山大桥、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武咸市域铁路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体系融通,瞄准武汉产业体系,紧密对接武汉东湖高新区和武汉沌口经开区,在产业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快发展大健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强化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推动发展布局连通,加快启动湖北科技学院梓山湖校区建设,力争引进2所高校落户“武汉南”大学城。探索推进长江和斧头湖、梁子湖跨区域协同治理。加强与兄弟市州竞合发展、互补共赢,深化政务服务“跨市通办”,加快城市交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文化旅游“一卡通用”。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主四辅”中心城区架构,进一步把中心城区经济做大、功能做强、环境做美、体制做优,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壮大城区实力,城市核心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咸安经开区大力发展大健康、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智能机电制造产业,咸宁高新区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升城区能级,推动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市区高度聚集,支持咸宁高新区产城融合。完善城区功能,擦亮“香城书房”品牌,开工建设全国门球基地、市游泳馆,启动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功能提升工程,推进咸宁大剧院、市体育馆、市科技馆项目。扮靓城区颜值,加强山体保护,实施香吾山、潜山、青龙山、双龙山、十六潭公园改造升级,结合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推进百姓身边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休闲活动场所。实施淦河金桂西桥至107国道段品质提升工程,持续建设“百里画廊”。理顺市区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全域建设中国桂花城。高水平编制总体规划,以桂花为城市名片,提升咸宁知名度、美誉度、辨识度。以科技为引领,加强桂花全株利用基础研究、基因资源保护利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抓好古桂花树保护,确保桂花品种、数量、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以三产融合为突破,加快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以文化为纽带,讲好桂花故事,建设中国桂花文化之乡,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厚植桂花元素,建好桂花公园、桂花小镇,让人“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提到咸宁就想到桂花”,让“中国桂花城”享誉海内外。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推动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和幕阜山特色产业带扇面式发展,促进县市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支持赤壁市冲刺全国百强,咸安区、嘉鱼县进入“百强储备”,其他县位次前移;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提升县级统筹资源能力,支持赤壁市打造咸宁市域副中心,支持嘉鱼、通城、崇阳、通山县城做大做强做美,有序推进镇改街道、村改社区工作。实施县域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秀产品培育工程,培强县域高质量发展支撑。继续推进县市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支持崇阳、通山、通城开发区调区扩区。

  共爱一座城,守护一个家。我们要坚持空间、规模、产业相协调,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不断提升咸宁的城市能级、品质和温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自然生态公园之城。

  (二)着力抓实项目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资源跟着项目走、要素围着项目转、干部盯着项目干,为咸宁高质量发展筑基垒台、蓄势赋能。

  抓实基础设施项目。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夯实发展之基。持续推进咸宁—九江高速公路、G106、G107、G351和G353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确保咸宁大道西延伸线“五一”建成;开工建设长江综合门户港及公铁水联运、赤壁长江大桥东延伸段高速公路、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南三县天然气长输管道。加快推动咸宁机场、武汉—咸宁—南昌高铁、岳阳—咸宁—南昌高铁、通城—修水和崇阳—嘉鱼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新建5G基站500座,实现5G网络信号县级城区全覆盖。

  抓实重点产业项目。坚持产业为重,制造为要,培植咸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确保顺乐钢铁、安利大健康、佳顺轮胎、敏实实业、正大生猪产业链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咸安区绿色智能制造孵化园、赤壁中试谷、通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崇阳盛开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华润蒲圻电厂三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通山大畈核电站项目、咸宁土桥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抓实关键民生项目。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建设惠民工程。启动建设1座市级、2座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开工建设通山县黄荆口水库,全面推进城区供水增量提质工程、崇阳县木三李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深入开展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着力推进陆水流域系统治理工程、通山县通山河系统治理工程、嘉鱼县余码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补短板项目,持续实施崇阳县青山、赤壁市双黄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确保87座小型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年内达标竣工验收。

  抓实重大招商项目。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瞄准高端“招大引强”,面向未来“招新引优”,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00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新签约50亿元重大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个。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我们要坚持“六个一”机制,采取拼搏赶超、比晒亮、项目拉练、全年结硬账等举措,抓实抓好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加快实现咸宁快发展、大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做强做优新型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优存量、扩增量、激变量,带动发展由点成线,以线扩面,推动工业强市成势见效。

  推动产业提链工程。聚焦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及饮料、现代冶金建材、节能环保等8大重点产业链,加快研究制定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供应链三链融合,每个产业培育“链主”企业3家、引进产业领航企业不少于1家。精准推动“个转企”“小进规”,强化109个新增产值超2000万元增长点保障服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促进产业链企业上规模、提档次、创品牌,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新增湖北民营100强企业1家。

  推动技改提能工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推动冶金、钢铁、建材、机电、纺织、森工、涂附磨具、电力能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培育智能制造和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0家,培育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3家。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计划。培植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特种装备、新能源、先进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工业兴则咸宁兴、工业强则咸宁强。我们要坚持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工作重点,着力转型求突破,齐心协力抓攻坚,以工业大振兴推动咸宁发展大提速。

  (四)加快壮大现代服务业。坚持把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加快启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

  做大康养产业。坚持“医、药、养、健、游、护”一体谋划实施,培育千亿产值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黄精、白芨、金刚藤、杜仲、金银花、钩藤等道地中药材,新建2万亩以上中药材基地。支持厚福医疗、福人金身、真奥药业、人福药辅、稳健卫材、金士达卫材等生物医药、中药制剂、化学制药、医疗器械领域重点企业做强做大。以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建设为引领,开发“医养”“药养”“食养”“泉养”养生产品,加快梓山湖医养融合新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实施,打造中国中部康养城。以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护理专业教育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做强做优咸宁家政、桂乡护理等服务品牌。

  推动新型消费。激活城市消费,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步行街,策划夜间消费特色项目,形成一批消费新地标、新场景,打造区域特色消费节点城市。挖掘农村消费,加强“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工程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支持电商与邮政物流协同发展。培育新型消费,发展“小店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区电商、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发展,做强香城文创空间等孵化园。建设全国商贸产品标准化示范城市,大力推广“咸宁优品”,打造一批咸宁区域公共品牌。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快建设市、县两级物流园区,引进网络货运平台和龙头物流企业,持续推进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力争中欧班列(武汉)覆盖至咸宁。加快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抓实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组建公共检测集团,做优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北),做强湖北省黑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国家桂花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森工板材产品质检中心,筹建桂花检验检测中心、智能机电检验中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培育、示范、护航“三大工程”和标准品牌提升行动。

  做优全域旅游。充分挖掘温泉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砖茶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推广温泉养生、康养旅居、万里茶道、湖光山色、航空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支持九宫山景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元气森林打造4A级工业旅游型景区,加快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改造升级。整合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打造“自在驾行、畅游咸宁”生态旅游产品。推进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建设,做好孙郭胡城址、王家畈学堂、天岳关抗日遗址、原省煤机厂旧址等文化遗迹和工业旧址的保护利用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实施“万千百”工程。做优咸安区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崇阳县小自然田园综合体,确保咸安区131军旅小镇建成开园。

  现代服务业既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也是促进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我们要坚持品质引领、市场主导,大力推动咸宁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质效提升。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走好咸宁特色乡村振兴路。

  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严格耕地保护,守好咸宁粮仓,建好20.8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优质粮工程,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295万亩以上,产量117万吨以上。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市级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重点打造茶叶、蔬菜(莲)、生猪(鸡禽及蛋制品)、中药材、特色淡水产品、油茶、竹、桂花等8个农业主导产业链,每个产业重点培育2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继续实施咸宁农产品品牌计划,做强做优咸宁桂花、赤壁青砖茶和猕猴桃、嘉鱼蔬菜、咸安莲子、通城茶油、崇阳白茶、通山枇杷等公共品牌。

  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加快推进乡村规划全覆盖,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支持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美化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实施 “五扶”行动,精心培养200名适应乡村治理的人才。

  聚力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帮扶,稳步提升“两不愁”水平。扎实做好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积极实施危房改造,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基”行动,巩固“三保障”成果。实施脱贫巩固提升工程,帮扶项目800个。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提升”工程,实现5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确保2022年底192个脱贫村债务清零。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我们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接续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六)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抢政策、抢时间、抢资源、抢要素,持续推动咸宁改革创新开放取得新进展。

  加快改革步伐。落实好、承接好国家和省重大改革、重大试点示范项目。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市民之家国家级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推广代办制、容缺受理、先建后验、首问负责制、“一把手”走流程等做法。坚持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企业直通车”等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不低于20亿元。深化咸宁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城发集团和市高投集团优化重组。持续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全力支持三赢兴、平安电工、海威复合材料、维达力等企业上市。

  促进创新创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持续加强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高标准推进10家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建设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0%。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00件,转化专利与科技成果8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亿元。支持赤壁市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实施市场主体“引、育、壮”工程,确保市场主体稳定在30万户以上。培养引进用好专业人才,深入推进“三个一百”建设,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实施“才聚咸宁”计划,实现引进人才奖励资金无需申报直达个人账户。

  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友城合作。积极推进咸宁综合保税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培育开放企业,持续推进外贸“三项工程”,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外贸新业态发展工程,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引进和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一县一策”“一企一策”制定市场开拓方案,新建5个“桂香咸宁”展示窗口。推进山川协作工程,支持通城县建设“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

  改革不停顿、创新无止境、开放不止步。面对新目标、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破除思想之冰,强化突围之举,做勇敢的探路者、睿智的闯关人、拼搏的实干家。

  (七)不断夯实绿色本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守护、提升、转化三篇文章,筑牢长江中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绿色生态屏障。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加快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实施幕阜山区重点片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深化河湖库长制,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行动,建成“智慧长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沿江水网连通工程,抓好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的保护,建美富水、陆水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整治长江非法排污口、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深化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开工横沟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47个废弃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落实林长制,全面实施幕阜山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8.75万亩。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进绿色崛起,加快制定咸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加快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创新,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绿色生产,着力构建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培育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倡导绿色生活,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建50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森林乡村6个。

  转化绿色发展机制。坚持示范带动,接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支持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开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试点示范。完善“绿色咸宁”标准体系,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标准上升成为国家标准。压实生态责任,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保护措施,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绿色是咸宁的底色和本色。我们要坚持以绿为纲,以绿为魂,在发展中守好生态底线,在发展中坚持绿色崛起。

  (八)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民生支出只增不减,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加强社会保障。加快实施居民增收行动,推进共同富裕。加强粮油、蔬菜等基本民生商品稳价保供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提升社会救助和特殊人群关爱服务水平,健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体系。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妥有序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

  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着力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农村教学点撤并工作,推进市城区义务教育三年提升计划,落实“双减”政策。推动鄂南高中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推进市第一高级中学建设。抓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特殊教育特惠特办,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双一流”建设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实行教师师德师风宣誓制度。加快健康咸宁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支持赤壁市人民医院、通城县人民医院、嘉鱼县人民医院、崇阳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持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推进“323”攻坚行动,打造中国-上合组织地方卫生健康示范基地。完善“一老一小”人口服务体系,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全覆盖,出台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试点示范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三老一村”改造。改造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40公里,新增1.5万户通天然气,通气率达90%,实现主城区建成区燃气管网进小区全覆盖。整治主城区堵点25个、渍涝点35个,新增停车位1万个,着力破解时段性堵车、城区渍涝、停车难等难题。

  强化社会治理。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构筑全链条精准防控网。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械、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抓实抓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建设,以法治、自治、德治为抓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开展“红色物业”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推动“雪亮工程”扩面提效,加快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应急、人防、民族宗教、援疆等工作,支持工青妇、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助推更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品质生活。

  坚持忠诚履政。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考题、永恒课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真心赢民心、以责任换信任。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抓好“八五”普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坚持高效善政。发扬“拼、抢、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方法,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纠治不担当、不作为。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闭环管理,把工作往深里钻、往实里锤。

  坚持从严治政。打造清廉政府、清廉机关。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科学决策、慎重用权。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跑好接力赛、奋进新征程,奋力谱写咸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5日 杨军)

2022-02-11 13:12 来源:咸宁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