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0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长 贺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21.4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04.7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8.9亿元、增长5.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3026元和22435元、各增长6.5%和9.5%。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一)经济实力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35.4亿斤,喜获“十八连丰”;牲畜总存栏达到328.5万头只,增长4%;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1.2万亩;新增“两品一标”产品23个,17个农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敕勒川味道”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启动实施“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奶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等;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加快建设,蒙牛乳业产业园鲜奶工厂、正大集团食品加工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中环五期、华耀光电一期、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唐百万级新能源打捆外送、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旭阳中燃30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金山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久泰100万吨乙二醇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上线运行,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景观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顺利,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马头琴文化产业园、敕勒川草原陆游房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初具雏形,马鬃山滑雪场启动运营,掀起了冬季冰雪旅游新热潮;水岸漫街、王府井奥莱、地铁网红街等成为广大群众新的休闲消费打卡地;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莫尼山非遗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韵达、中通、圆通、九州通等物流项目开工建设,首列“青城号”中欧班列开通运行,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二)科技创新提档升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近50亿元。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个、重大科技专项2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18.9%提升至28.1%。优质苜蓿草技术攻关6项自治区标准在国家市场监管局备案,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新增1家院士工作站、53家研发机构、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协会金奖各1项。金山高新区全国排名提升10位。与科技厅合作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大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挂牌成立,成功入选科技创新百强市。制定出台《吸引人才政策10条》,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启动运营。优然牧业、大唐药业、新华集团分别在港交所、北交所、上交所上市,实现了9年来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
(三)生态治理有力有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全部完成。57个村、6.35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基本完成,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8天,较上年提升6.8个百分点,全区排名提升4位。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投用,城区污水处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基本解决。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1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3.47%和2%,地膜回收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1%、91%。出台《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条例》,实施大小黑河、哈素海、黄河滩区等综合治理工程。在全区率先建立“林草长制”,建成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及种质资源库,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3.7万亩,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殊荣。单位GDP能耗下降7.5%以上、节约标准煤3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对标先进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引进上海华东、市政、园林3大国内顶级设计团队,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重点片区、重要节点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刚性约束力显著提升。27条市政道路、22条断头路顺利通车,特别是打通群众期盼已久的兴安南路断头路,取消国道209线桃花收费站,极大缓解城区向南“出行难”问题;昭乌达哲里木快速路全线通车,金海、金盛快速路部分路段通车,主城区车辆平均时速提升6.7%;改造老旧小区333个、466万平方米,开工17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区64公里供热管网完成互联互通,36.4公里老旧燃气管网、35万户燃气技防设施完成改造。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186处、城市绿道220公里,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绿化清秀指数排名第2位。开展城市广告、物业、交通、环境“四大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拆除各类大型广告牌匾1200余处,1346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76个大中城市类别中位列第28位。城市大脑升级到2.0版,涵盖9大板块、132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的“爱青城”APP上线运行。入围2021城市数字化治理百强榜、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获评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五)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投入乡村振兴资金5.73亿元,实施富民项目237个、帮扶项目58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78.3公里,改造提升农村电网290公里,行政村百兆宽带实现“全覆盖”。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村庄清洁整治和品质提升行动,完成户厕改造6.3万户,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举办各类农村惠民展演6000多场次。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武川县上秃亥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林县胶泥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六)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市本级54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新开办企业全程“零费用”,企业投标全程电子化;我市在291个城市参评的2021中国营商软环境排名中位列第46位。36户市本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10户,11个工业园区、3个物流园区优化整合为5个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排名中提升3位。新增百亿元工业企业2户,新增市场主体5.9万户、增长18.7%。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7亿元以上。召开招商引资承诺兑现大会,累计兑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10.65亿元。举办线上线下招商引资恳谈会、推介会、签约会60多场,推动项目落地417个、开工245个,完成投资365.8亿元、增长36%。
(七)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建成全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城镇新增就业6.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6万人,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选择首府创业就业。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选树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17人,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全部达标。在全区率先启动县域综合医改,市第二医院迁建、中(蒙)医院医养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医学会及36家医疗机构达成深度合作,158名知名专家在我市多点执业,建设“变态反应”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分中心,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建成10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市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任务,市社保核定窗口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58条便民热线整合为一号受理“12345”接诉即办平台,受理有效诉求近100万件,解决率达到85.6%。扎实开展“三大一严”信访化解专项行动,解决各类信访矛盾606件。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八)政治生态持续净化。政府系统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挖思想根源、肃流毒影响、转工作作风”专项行动,人防系统、开发区以案促改、土地违法、违建别墅、煤炭矿产资源领域、破坏草原林地、粮食购销、供销系统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坚定不移“抓执行、抓落实”,对于中央、自治区作出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对于市委提出的工作要求坚决执行,政府执行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九)疫情防控精准有序。圆满完成32架次、5466人次国际航班分流任务;顺利完成182例额济纳、二连浩特确诊患者到呼治疗隔离转运和服务保障任务;精准落实“平战结合”防控措施,启动上线“青城智慧抗疫平台”,用最短时间打赢了10月22日发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内蒙古工作组高度肯定。
此外,我们编制完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各类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基本形成“1+N+X”规划体系,绘就了“十四五”发展施工图。
2021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任期目标顺利实现。四年来,我们既经历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迎接建党百年等历史性伟大时刻,也经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根治营商环境顽疾、重塑政治生态等全局性特殊大考。面对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全市上下精准用力、久久为功,解决了一批积存已久的遗留问题,推动了一批保障发展的大事要事,办成了一批暖心贴心的民生实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如期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顺利开局,呼和浩特正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四年来,我们聚焦“稳增长、争进位”,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000亿元大关;常住人口十年累计增长58万,达到345万;建成高标准农田100.2万亩;乳业成为第一个全链条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的支柱产业,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2.8%提高到26.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8家,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4家,均居全区首位;城镇化率从75.6%提高到近80%,在全区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重大使命中体现了首府担当。
四年来,我们聚焦“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我市成为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事业单位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财政金融、医疗卫生、电力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推进。呼包鄂乌1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城通办”,与沿黄6个省会城市实现商事登记“跨省通办”,呼包鄂榆乌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通运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承办两届中蒙博览会,与蒙古国色楞格省、白俄罗斯戈梅利市缔结为国际友城,首府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大。
四年来,我们聚焦“夯基础、优环境”,首府形象显著提升。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72平方公里,呼和浩特新机场开工建设,京呼高铁全线通车,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4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947户。完成214个村、13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群众“心肺之患”基本解决,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森林覆盖率达到23%,敕勒川草原、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美丽青城、草原都市”成为首府的亮丽名片。
四年来,我们聚焦“解民忧、暖民心”,民生保障更加充分。投入各级财政民生资金1162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始终保持在70%以上。投入扶贫资金15亿元,2个贫困县摘帽、207个贫困村出列、6.5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市扶贫办获授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武川县委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新增城镇就业20.7万人,总量连续多年在全区排名第一。新建、续建、改扩建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44所,新建、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18个,群众上学、就医更加方便。解决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589个、办理分户登记31.58万套,群众入住难、回迁难、办证难问题基本解决。获批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四年来,我们聚焦“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深入推进,在全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民族工作偏差得到有力纠正。多种渠道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全市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色降为橙色。稳妥处置恒大等房地产领域风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扛起了“以首府稳、保全区稳、护首都稳”的责任担当。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得益于广大干部的不辞辛劳、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呼和浩特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知道,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问题,主要是距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首府”和“区域中心”的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薄弱,一产、二产没有形成比较优势,三产多为传统型服务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生态治理面临提升质量和提高稳定性的双重压力;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一老一小”、平安建设、交通拥堵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仍需大力解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根本转变干部作风,还有不少障碍。这些问题,有的由来已久,有的积弊很深,我们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抓铁有痕的超强举措,为首府面貌的改变啃下“硬骨头”、踢开“绊脚石”、铲除“拦路虎”。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提升首府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的“支持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市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争创三个城市、打造四个区域中心、推动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目标,把握定位、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
(一)全力推进首府“强实力”。抓住自治区实施“强首府”工程重大机遇,坚持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并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六大产业集群”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7%左右、总值突破4000亿元,力争在全国省会城市、全国百强城市中争名进位。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东部围绕白塔机场打造生态宜居区,西部围绕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打造产城融合区,南部围绕新机场、和林格尔新区、蒙牛乳业产业园打造城市副中心,持续拉开城市框架。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投用,地上、地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城区人口持续增长、全市人口规模继续扩大。积极推进“区市共建”,争取多方支持,让首府真正“首起来”。
(二)全力推进创城“强引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蒙古马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政策、民族法治宣传教育,用心呵护好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绿色转型,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三)全力推进产业“强优势”。以“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两高”项目坚决不上,科学合理配置能源指标,突出重点、聚焦主业、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产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工业园区3个、百亿级企业10家、上市挂牌企业10家。持续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既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抓专精特新的好项目和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引进头部企业50家以上,推动形成更多新的支柱产业。
(四)全力推进中心“强集聚”。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实施“科技强市”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呼包高铁、呼鄂城际铁路、呼鄂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增开加密客运、货运航线,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绿色消费、夜间消费、文创消费、定制消费等特色消费,创新户外经济、冰雪经济等新业态,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高标准建设北部敕勒川和南部黄河湾景观文化旅游带,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五)全力推进开放“强活力”。坚持“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城四区重点发展科技、金融、消费、总部经济等业态;土左旗、托县、和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重点摆布产业项目;清水河县、武川县突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建首府“半小时都市圈”。主动参与设立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基金,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深化区域基础设施互通、公共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协作、生态环境共治,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人才、技术等转移,全力保障绿色农畜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供应,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用好中蒙博览会、中蒙俄合作论坛等平台载体,不断深化与蒙俄欧交流合作,打造面向蒙俄欧“全方位对外开放圈”。
(六)全力推进城市“强品质”。抓住列入国家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机遇,二环内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城区断头路力争全部打通,地下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让首府更加宜居。立足“引人、育人、留人、用人”,打造一流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才来到首府、留在首府、创业就业在首府,让首府更加宜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提质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创新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40所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0所以上、新增优质学位5万个以上,让首府更加宜学。加快布局健康医养、生态游养、运动体养等康养业态,让首府更加宜养。全面打造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让首府更加宜游。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基于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正在有效释放;基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首府提出的“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基于我市在全区承担的“挑大梁”“强首府”政治任务;基于已经形成的扎实发展基础和实施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有力支撑。
我们必须研究好、利用好各方面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把握好、发挥好城市定位,突出“首府”和“区域中心”功能,有效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我们必须突出好、坚持好项目统领,大抓项目、抓实项目,有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我们必须防范好、化解好重大风险,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只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盯紧任务干到底,我们既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着力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按照“双一千”目标,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1个。全年实施产业类项目551个、民生类项目163个、城建交通类项目328个。通过集中审批、集中开工、集中建设,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全年“目标稳”。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重点推进SKP旗舰店、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实施城南万达广场、永泰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优质消费项目;大力推进中山路等传统商圈转型,完善提升地铁网红街、塞上老街等特色消费项目;建成社区惠民生鲜店100个以上,改造提升农贸市场68个,多样化布局便民消费项目。适应新消费需求,不断丰富面向全区、全国市场的消费业态,打造中国北方服务名城。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建强产业集群和招商引资“双专班”,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刚性执行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点对点走出去、精准化引进来,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产业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0个以上,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户以上、市场主体7万户以上。
(二)强力抓好六大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83个。加速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乳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伊利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高端液态奶、蒙牛奶酪等项目正式投产;加快实施伊利奶酪、蒙牛低温奶和优然牧业奶山羊养殖、盛健奶山羊基地、正大生猪养殖等项目;推动贾国龙功夫菜中央厨房、大窑年产30万吨饮料及果蔬汁项目建成投产,不断丰富绿色农畜产品业态,加速向“世界乳都”迈进。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70个。开工建设远景40万千瓦碳达峰先行示范基地、天能重工15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启动国际能源先行区北方中心、龙源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唐百万级新能源打捆外送、中石化城市能源综合体、抽水蓄能二期等项目;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零碳园区、蒙牛零碳全产业链示范区;完成大唐托电、和林电厂、呼市热电厂等灵活性改造,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北方清洁能源企业总部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18个。推动久泰100万吨乙二醇、旭阳中燃30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产;开工建设久泰煤基可降解材料、久泰氢气液化提纯、三联化工电石炉搬迁技改、中石油呼石化丙烷脱氢等项目,打造现代化工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65个。启动建设中环产业城;推动中环五期扩能、中环25GW智能化切片、中环领先二期半导体级单晶硅、华耀光电二期12GW单晶硅片等项目建成投产,打造“中国硅谷”。开工建设远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中锂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东方电气风电产业园、长园科技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等项目;推动开沃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打造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36个。推动金宇共立宠物疫苗、金河佑本动物疫苗、华希生物动物疫苗等项目投产;加快大唐药业健康科技产业园、博晖创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金达威辅酶Q10扩建等项目投产,打造全国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和生物制药基地。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50个。推动中行金融科技中心、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一期、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开工建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中心和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二期、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二期、内蒙古农信社信息科技中心、中数兴盛北方数据湖、并行科技内蒙古高性能算力基地等项目,建设国家北方算力中心,打造“中国云谷”。
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完成开发区规划编制。实施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清理闲置低效用地,推广“承诺制提前开工”“区域评估”“标准地”等改革。设立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积极申报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加大向园区放权赋能力度。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实现智慧园区“全覆盖”。
(三)加快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开工建设远景武川零碳生态公园、马鬃山滑雪场二期、马头琴文化产业园二期、圣水梁景区改造、大黑河郊野公园扩建、南湖湿地公园提升等工程;推进淖尔梁高山草原景区建设;加快敕勒川乡村文化旅游休憩带建设,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敕勒川文旅小镇”7个;推进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旅游品质提升行动,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工业游、四季游、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旅游业态,让国内外游客爱上呼和浩特,让首府旅游一年四季火起来。
推动物流产业提档发展。开工建设申通、伊顺等项目,推动韵达、中通、圆通、九州通等项目投入使用。优化整合现有小散物流园,加快明品福、中农联、万科、铁通等项目落地。打造呼和浩特新机场空港物流板块,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推动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筹建呼和浩特地方法人银行,推动广发银行入驻我市。常态化举办政金企峰会,建立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加快企业梯次上市,争取3—5家企业上市挂牌。
推动生命健康产业有序发展。开工建设泰康医养产业等项目。启动运营示范性老年公寓。加快建设精神康复医院护理中心、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推进殡仪馆二期项目建设。新建托幼机构42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00个。新建健身路径200条,加快体育中心室内冰场项目建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运动需求。
推动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抓好远景、华为、科大讯飞区域总部和优然牧业企业总部等项目建设。引导以市场化方式举办大型展会30场以上。推动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友城馆项目建设,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
(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围绕打造“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目标,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北部呼和浩特科技城“研发区”实施草原绿谷、航天六院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总部、试验项目;中部留创园、双创园、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区”开展科技孵化和创新创业;南部和林格尔新区“应用区”布局科拓生物微生态产业基地、内蒙古防灾减灾综合试验基地、山西百信服务器制造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全力抓好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营,重点突破高产奶牛繁育和养殖、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及乳原料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用好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中心、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北方现代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大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哈工大呼和浩特成果转化中心、内大家畜种质创新科研基地、紫光新华三中央实验室、中石化北方研发中心、金宇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设。围绕乳业、草种业、生物医药、硅材料等重点产业,实施关键技术攻关40项以上;建立乳业、草种业创新联合体,争创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超过13亿元,有效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筹建知识产权保护法庭,争取获批中国(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年内吸引3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呼创业就业,打造和林格尔新区人才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大数据应用、智能化监管。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开农业灌溉“以电折水”,实现农业用水监测计量“全覆盖”。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改革,巩固深化土地确权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政务服务“掌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帮您办”,开展“畅通市场便民利企”专项行动,深化企业开办“一站服务、一次办结、成本政府买单”制度,75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500项实现“掌上办”。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向新签约、新落地企业派驻“企业帮扶管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办事流程,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农畜产品和粮食保障能力。强化耕地保护,抓好“八个百万级”生态特色农牧业板块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7万亩,实施耕地轮作50万亩。抓住自治区扶持奶业发展政策机遇,提升奶源保障能力,新建续建规模化奶牛牧场20个,新增优质牧草3万亩。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设施农业1000亩、露地菜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增规模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规模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350亿元、增长9%。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持续开展“敕勒川味道”品牌宣传,扩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林县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土左旗争创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园。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七配套”,启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万户,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运处置。启动乡村振兴样板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每个旗县区打造1个示范样板乡镇、每个乡镇打造1-2个示范样板村。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1500人以上、青年农牧场主和致富领头雁120人以上、农技推广人才450人以上。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强化农村“四会”组织作用,打造乡风良好、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
(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精心规划城市。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东部环白塔机场生态宜居区、西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城融合区以及南部新机场、和林格尔新区、蒙牛乳业产业园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统筹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大青山前坡、大黑河两岸等规划设计。加强建筑密度、风貌、格调、色彩管控,提高规划整体性、科学性,维护严肃性、权威性。
精致建设城市。加快实施新机场及配套设施、S29呼凉高速、S43新机场高速、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呼朔高速与209国道连接线项目。推进S27呼鄂高速、呼清高速、国道512线麻湾至巨河滩段一级公路项目建设。推进老牛湾通用机场建设。继续推进三环路收尾工程;完成金盛快速路北段—杭盖路连接线工程,打通中心城区到和林格尔新区的南北大通道;完成金海路东西延伸段工程,打通白塔机场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东西大通道;完成巴彦路北延伸段、新华大街西延伸段、鄂尔多斯大街西延伸段工程;开工建设G6高速与科尔沁路互通段、G5901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互通段项目。新建续建市政道路75条、打通“断头路”31条、改造背街小巷140条;完成火车东站北站房及配套工程;实施392个老旧小区、8个棚户区改造,试点打造5个“完整居住社区”;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启动解决非住宅项目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新建、续建、改造城市绿道300公里,新建口袋公园、社区游园、体育公园300个;优化提升新华大街、北垣街等7条重点道路空间品质;启动城市电缆入地计划,完成剩余38万户燃气技防设施安装工程;打造10条海绵道路示范街道、8个海绵化改造示范小区,争取入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精细管理城市。启动生活、厨余、污泥、医疗、建筑“一揽子”垃圾处置项目,提升城市垃圾处置能力;健全物业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打造优秀本土物业品牌,推动物业管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新开通快速公交线路3条,合理配置公交车型,力争实现城郊乡村公交“全覆盖”。聚焦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城市大脑3.0版,让“一网统管”成为城市智慧化管理新常态。
(七)强化生态保护治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争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开展高污染禁燃区燃煤散烧“清零”行动;启动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实施大唐托电、旗下营热电厂、金山电厂二期三大热源入呼项目;完成供热管网互联互通53公里,有序推进供热企业整合,保持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围绕争创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加快推动引黄入呼三期和托清长输再生水管线工程,启动建设喇嘛营、科技城、公主府3座EOD下沉式污水处理厂和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推进章盖营污水处理厂二期改造工程。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加强河湖智慧管理,全面消除河湖治理盲区。围绕争创“无废城市”,突出抓好工矿企业污染整治、危废固废处置。重点实施农业“四控”行动,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3.59%和2%,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
打好生态治理修复攻坚战。加快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深入抓好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敕勒川草原生态提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哈素海调水补水、大黑河河道修复整治和水系连通、黄河重点生态区清水河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欧投行贷款黄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等工程。配合做好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持续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0万亩,林草覆盖率保持在35%以上。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攻坚战。落实“能耗强度严格控制、总量弹性管理”要求,新建项目一律执行“两个先进”节能审查标准,存量项目对标行业先进加快节能技改。推动绿色转型,5个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全部启动绿色低碳园区创建和循环化改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全面开展照明节能改造和节约型机关创建,让节能成为全社会时尚新风。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稳定扩大就业。推进“宜业青城、首创助航”创业行动计划,举办“六大产业集群”专场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启动建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打造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就业技能实训基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续建中小学33所、幼儿园19所,年内投用20所;重点推进市二中东校区扩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二中分校、市四中南校区等项目建设;中央民大附中呼市分校、市39中金地校区投入使用;每个旗县区至少打造1所优质幼儿园、1所优质小学、1所优质初中、1所优质高中。开工建设中职园区一期项目。支持职业学院“双高校”建设和职业本科申报工作。推动“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新建标准同频互动教室95套。与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实施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等改革,推进“名校、名校长、名师”工程建设,壮大“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推动“思政课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做好秋季学期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起始年级三科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
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市中(蒙)医院医养中心主体完工,开工建设精神卫生中心、职业病医院,加快推进市第二医院迁建、敕勒川医院建设。市第一医院创建成为“三甲”医院、旗县综合医院创建成为“二甲”医院。推行“互联网+医疗”服务,市第一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继续深化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医学会、北京航天医院合作,推进3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分中心建设。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100名以上、培养本土人才100名以上。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首府是我家,创城靠大家”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月一主题”行动。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乌兰牧骑、新闻广电、文艺创作事业守正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呼和浩特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九)有力提升治理能力
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做好自治区交叉互评和中央政法委评审挂牌。加快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优化网格设置和力量配备,强化“网格+党建”“网格+警格”“网格+小区”等管理服务措施。高标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形成“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的群众诉求解决机制。完善“12345”接诉即办平台,办好“第六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会”。全力推进“多心合一”建设,让枫桥经验在首府大地开花结果。
深入推进平安首府建设。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财、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三年提升行动,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载体,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支持军队建设,做好军民融合、后备力量、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
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打击渗透破坏、暴力恐怖等活动;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三公”经费支出;通过清缴欠费、盘活资产、审价核减等多种手段,有效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增量。
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升级“青城智慧抗疫平台”,加大重点人员信息核查力度,严格管控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物品和国内外中高风险地区邮件快件,抓好国际航班分流处置,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水平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使命,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力打造实干担当政府。
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服从党中央指挥,态度上坚定坚决,行动上一抓到底。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绝不含糊,确保首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上“走在前、作表率”。
我们要一门心思谋发展。政府带头把谋划发展放在心中、扛在肩上,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责任感,只争朝夕、必争朝夕,持续用力把首府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各级干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标一流、增强本领、比学赶超,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人生价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形成全市上下“谋一方发展、增一方福祉”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
我们要不折不扣抓落实。对于明确的目标任务,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拿“图纸”进“工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对于事关大局的问题,“专人专班、专项专责”,责任压实到具体人头、工作部署到具体环节,挂图作战、清单管理,一线盯办、闭环落实,用天保月、用月保季、用季保年。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新官一定要理旧账”,再苦再难也要干、脱皮掉肉也要担,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
我们要清清白白守底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政府要带头守信践诺,说了的一定要办到,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清白做事、干净做人,做到“身后没有一个歪脚印”,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使命,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更感无上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拼搏、一往无前,全力开创“美丽青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草原都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