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在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三亚市市长 包洪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号文件、8号文件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新成绩。
(一)跟踪调度稳增长,经济实力再提升
经济运行高开稳走。坚持按季抓、月跟踪、周调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多数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5.4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7.5%,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1.2∶14.9∶7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2亿元,同比增长43.1%,两年平均增长2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6%;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1.3%,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99元,同比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3元,同比增长11.0%。
项目投资支撑有力。设立项目策划、要素保障、投资纳统、新开工服务四个专班,出台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措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加强项目建设“红黄绿”亮牌督办和约谈,通过区域评估、“以函代证”、加快投资评审、落实并联审批、创新供地方式等多项措施,全力推动项目投资。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8.0%,圆满完成为全省投资多作贡献的目标任务。
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上线运行招商信息管理平台,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和管理办法,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联席会商制度,2021年新增招商引资注册企业1995家,全市新增企业3.1万家,同比增长32%。新增外资企业345家,同比增长11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2亿美元,同比增长46.3%。货物进出口总额207亿元,同比增长20.3%;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57.1%。
(二)防范风险抓创新,开放步伐再扩大
防范风险有力有效。严格落实风险防控专项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战化运行,在未设立口岸查验机构的区域布设8个综合执法点。强化反走私综合治理,重点开展打击治理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坚决遏制违规销售、违规涨价、造假骗取购房资格等行为。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好人、物、环境同防和进出同防,加强机场、车站、口岸等重要环节防控,落实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措施,开展全市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演练,及时妥善处置涉疫突发事件,全年实现零传播、零感染、零病例。新冠疫苗接种率排在全省前列,免疫安全屏障加快构筑。
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自用设备等“零关税”政策相继落地,完成首票“零关税”帆船进口通关。全市离岛免税购物金额381亿元,约占全省的七成,同比增长76%。三亚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通过验收,迎来首家企业入驻。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加快建设,完成首单种质资源引进业务,促成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单。三亚中央商务区新增QFLP[1]基金21支,首批试点QDLP[2]基金管理人12家,占全省首批试点名额的一半。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总额50.2亿元,同比增长4倍,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比重进一步提高。
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在全省率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出台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创立指标长责任制和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完善“一鹿快办”政务服务体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上线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设立520企业服务中心和“办不成事”督办窗口。创新实行“城小二”[3]“商鹿通”[4]等重点园区企业服务模式,推行“拿地即开工”。搭建三亚信用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管理信用承诺机制。设立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依法依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关于妥善解决我市房地产领域若干突出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一批房地产项目办证难、交房难问题得到解决,半山半岛项目破产重整工作稳步推进。
(三)培优产业调结构,动能转换再加快
旅游业复苏向好。吸引首艘五星红旗邮轮“伊敦”号开通国内邮轮航线,推动西沙旅游航线率先在国内复航。全年游艇出海近16万艘次,接待游客超过1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7%和44.6%。出台水上旅游、海鲜餐饮等服务标准规范,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开通“三亚-拉萨”航线,实现与全国省会城市全部通航。努力克服国内散发疫情影响,全市接待过夜游客2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9.7%,旅游总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65.2%,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三亚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态势逐步显现,去年园区投资同比增长27.7%,税收同比增长94.4%。引进字节跳动公司设立三亚区域总部,紫金矿业集团、恒力集团设立国际贸易总部,完成三亚首笔新型离岸国际贸易[5]业务,入驻我市的总部企业达到16家。中旅邮轮等42家邮轮游艇产业链企业顺利落地,南边海游艇码头项目稳步实施。海南国际清算所[6]、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落户三亚,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迁址三亚,太古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在三亚设立跨境投融资平台。三亚中央商务区新增基金企业222家,海南自贸港首项S基金[7]政策在园区出台。梅村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
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壮大。崖州湾科技城已有44家大型企业、19家科研机构和11所高校入驻,去年园区投资同比增长59%,税收同比增长73%。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挂牌,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成立,国家(三亚)隔检中心完成主体施工,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等项目完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成功举办,中种集团总部落户园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等一批重大深海科研成果先后落地,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签约落户三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成功举办2021第二届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暨三亚芒果产业大会,建成了天涯南岛肉鸽、崖州三更肉牛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了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市“三品一标”[8]认证企业达到60家。成功承办首届共享农庄大会,大茅远洋生态村获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吉阳区被认定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
(四)统筹城乡促协调,环境品质再升级
城乡建设发展一体推进。启动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两个“三年行动”,分别谋划推进城区大三亚湾整体提升、两河四岸整治提升等4个综合型示范项目和39个重点示范项目,乡村地区“一环、五区、八景、十一村”25个综合示范项目[9]。《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通过专家评审,面向国际公开征集三亚城市形象、城市元素,推行“阳光规划”[10]试点和“机器管规划”[11],完成应编尽编村庄规划53个。20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推动新建或提质升级红花村、六盘村等11个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全力推进三亚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亚龙湾第二通道(二期)等工程建设,三横路机场段、凤凰段(一期)、荔枝沟段实现通车。开展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治,新建雨水管道8公里、污水管道37公里。继续推动农村设施补短板,完成农村地区天然气入户安装1202户,农村居民生活和动力电通电率100%,“三清两改一建”[12]成效明显。分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5宗2528亩。全面推进5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公布实施城乡一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13],上线运行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挂牌+协议”双模式完成2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完成垦区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承接,与海垦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谋划南滨、南田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配套游艇码头提前完成防波堤拆除,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正有序实施。加强秸秆、垃圾禁烧和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完成三亚河河口清淤疏浚,加快推进抱坡溪、大茅水等河道水系综合整治和三亚湾、亚龙湾海岸带整治,加快实施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铁炉港红树林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开展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退果还林。落实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完善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和“禁塑”工作,三亚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用。去年开工建设装配式项目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达10.26%,纯电动汽车总体车枪比为2.46:1。
(五)办好实事惠民生,群众生活再改善
就业社保扩面提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4%。构建“基本医保+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14]试点。全市“菜篮子”平价网点达到90个,全年蔬菜自给率达到65%,“15+N”种基本蔬菜均价下降0.51元/斤。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5%左右,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建成39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141个村(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市首家公建公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三亚市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市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机构达到129家,托位数3325个。
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出台《三亚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办法》,建成3所中小学校、1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中小学学位8326个、公办幼儿园学位1980个。系统推动“双减”[15]工作,建立全省首个中小学课后服务平台,130所符合条件的学校全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加快市中医院改扩建,启动三亚中心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和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推动市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共建,83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实现竣工。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棚户区改造开工任务2321套、安居房开工任务1万套,建成安居房1627套,分配安居房1582套。建成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和热身练习场,开工建设市博物馆、市综合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形成三亚群众文化艺术季等文化服务品牌。
社会治理持续强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防汛防风工作,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黑恶势力、“黄赌毒”“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以及旅游市场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打击态势,刑事立案数、“盗抢骗”案件数等指标明显下降。成立市人民调解协会,实现全市各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切实抓好国防动员,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深度协调发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完善制度转作风,政府建设再加强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作风整顿建设年”和“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实实在在为企业和群众解决一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结合“制度建设年”行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梳理制定权责清单,完成237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出台政府规章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29件。在全省率先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复议改革,率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区、村(居)三级全覆盖,率先实现地级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77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55件,办复率100%。深化以案促改,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土地利用、工程招投标、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突出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整治。
2021年的工作,为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画上了句号。过去五年,是三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抢抓自贸港建设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坚持攻坚破题、提质增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7年的63.3%下降至2021年的49.3%,全市旅游总收入五年年均增长14.3%,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4%、4.9%和7.3%,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7.2%、5.5%和16.5%。2018年4月13日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5.8万家,98家世界500强企业、34家中国500强企业在三亚注册分支机构;新增人才落户4.2万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600余人。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加速迸发。“多规合一”[16]改革、“极简审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农垦改革、司法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三亚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立“1+2+6”国企发展新格局[17],市属国企在资本市场债券融资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创新设立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等4个法定机构,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央商务区被确定为全省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12项案例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发布案例。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比2016年分别增长4.6倍和1.2倍。成功举办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音乐节、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建管并重,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谋划“中优、东精、西拓、北育、南联”战略[18],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00万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启动施工,环岛旅游公路土福湾至海棠湾通道已经建成,山海高速公路三亚段实现通车,城乡路网提质升级。实现城乡地区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实现主城区室外5G信号连续覆盖。年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农村供水普及率提升至98.5%。城市天然气管网实现全覆盖,燃气下乡“气代柴薪”稳步推进。基层治理持续加强,16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运行。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优势更加彰显。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19]。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规划建设三亚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7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累计平均浓度12微克/立方米,河湖库和近海海域等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6万辆,生活垃圾分类、“禁塑”、装配式建筑[20]推广有序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1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市建档立卡2253户10065人提前一年全部脱贫。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7.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9%和8.3%。社会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外三亚附中等40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新增学位2.6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2.1%,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9%。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初步形成。完成棚户区改造3.04万套,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5万套。扎实推进平安三亚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三年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连续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连续四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三亚各单位,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长期关心支持三亚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三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规模小,综合实力弱,支撑增长的重大项目储备不够,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亟需提升;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度有待加大,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短板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干部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业务能力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我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全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不负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2022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三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的关键时期。市第八次党代会科学分析了今后五年我市面临的发展形势,描绘了三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以此为指引,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努力铸就三亚发展新辉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号文件、8号文件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决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蹄疾步稳落实自由贸易港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21],实施“三大工程”[22]“三个行动”[23],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着力打造改革开放发展标杆、国际旅游消费标杆、南繁深海科创标杆、生态文明标杆、社会治理标杆、民生幸福标杆,着力打造开放三亚、创新三亚、绿色三亚、诚信三亚、幸福三亚、清廉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成为展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示范样板,成为展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城市范例。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围绕狠抓落实这个中心,扭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守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两条底线,突出项目建设、产业培优、创新驱动三大支撑,夯实规划建设、社会治理、招商引智、改善民生四项保障,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到“开局即冲刺”,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为全年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三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我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开放,争当自贸港建设排头兵
落实政策促开放。一是加快政策落地效率。紧跟自贸港政策安排,深入研究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政策,结合税收优惠,围绕产业、企业、项目,精心策划设计,精准主动服务,推动政策落地,力争形成“一个月首单、三个月推开、半年见效”的速度节奏,高质量完成省里下达的自贸港建设年度重点任务。二是打造三亚特色亮点。推动离岛免税销售扩量提质,持续优化监管和提货方式,扩大免税店邮寄仓空间,加快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原产地“三同步”进程,力促今年离岛免税销售保六争七(百亿)。推动游艇“免担保”与“零关税”政策有机衔接,制定“一船一策”“一企一策”,助力游艇产业发展。围绕南繁深海产学研融合,积极推动科技研发、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以及种业等领域跨境贸易制度创新,争取自贸港政策支持。三是加紧封关运作准备。明确项目清单,高标准推进口岸升级改造和“二线”口岸[24]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和电子围栏基础设施,强化部门数据共享。启动非设关地[25]综合执法点实质运行。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立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6]生效的背景,深入研究策划,争取与自贸港建设形成政策叠加效应。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粤港澳大湾区、泛珠、长三角等区域的交流合作,重点探索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新模式。加快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加强三亚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招商运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适时拓展国际货运航线,提高三亚口岸作为第一入出境点的贸易量占比,力争全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均增长16%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亿美元。
改革创新增活力。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开展“制度执行年”行动,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时间、环节、成本等指标步入全国先进水平。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研究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推广电子证照、印章应用,探索平台经济[27]集群注册[28]制度,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度。进一步优化“一鹿快办”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大综窗”改革[29],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政务审批全面提速,力争政务服务“零跑动”事项可办率达到65%,持续完善“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推行“预约通关”“两步申报”“汇总征税”[30]等快捷通关模式,实现原产地业务办理全流程“零见面”。健全执法部门协作,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等机构的作用,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加强对营商环境问题诉求的核查处理,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二是搞活市场主体。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支持市属国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旅投集团、环投集团培育国有上市公司,力争今年“2+6”市属国企利润实现翻番。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政银保”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完善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施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一网通享。三是创新人才机制。探索“平台+资本+市场”引才模式,发挥重点园区和进驻高校、科研院所、市场主体的作用,促进人才引育和使用发展一体统筹。四是完善信用体系。坚持“新官理旧账”,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处置土地、房地产、建设项目等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开展企业信用分类评价和管理,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防范风险稳发展。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隐患预判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有效遏制企业过度负债和金融过度授信,依法处置房地产风险项目。健全区域金融管理协调机制,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合理调整市区两级债务空间。精准高效管控市场主体非实质性运营风险。筑牢反走私综合治理防线,严厉打击重点涉税商品、冻品(冻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涉枪涉毒、洋垃圾等领域走私行为。健全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检验检疫、区域隔离,严防外来物种入侵、疫病传染风险。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管住关口、放活内部”的疫情防控策略,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成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平台与决策指挥系统。
(二)坚持“项目为王”,筑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构建全市“大招商”格局。落实自贸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做好项目策划,提升项目质量。建立更为精准高效的产业政策体系,推行“链长制”,围绕产业发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力争今年产业投资增长23%以上。编制实施2022年三亚市城乡建设计划,力争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以上。发挥招商引资“一平台两机制”[31]作用,充分调动各区、各园区、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全市合力招商格局。建立招商智库,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强化以商招商、第三方机构招商,搭建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交流平台。借力“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与海南自贸港北京招商工作专班加强招商联动,推动1~2家央企或其二级企业迁至三亚设立总部。依托重点园区平台,加强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力争今年崖州湾科技城新增招商引资企业3000家,三亚中央商务区新增招商引资企业1000家。
推动项目“加速跑”落地。建立由市领导定点挂钩、跟踪服务,覆盖招商项目落地全过程的责任机制。紧盯项目投资“四张清单”[32],继续强化按季抓、月跟踪、周调度,建立项目问题台账,全面梳理和分类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提升项目审批和前期工作效率,在全市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实行区域评估,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建筑设计指标、装配式建筑设计、海绵城市设计等环节推行承诺制,通过“函证结合”、分阶段办理许可证等方式,为项目拿地即开工、投资纳统创造便利。合并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压缩1个月的前期审查审批时间,将项目概预算评审时间控制在15天以内。
抓好要素“关键点”保障。吃透用好省政府关于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通过差别化产业项目用地供地模式和鼓励现有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解决用地瓶颈问题。继续实施园区“标准地”[33]供应模式。做好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加快清理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实行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预防新增闲置土地。建立项目储备奖励机制和支出执行缓慢惩罚机制,强化项目库建设,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地债资金、专项转移支付等上级资金支持,引导市属国企通过谋划项目申请使用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PPP模式[34]高质量发展。探索通过园区基础设施融资租赁、REITs[35]、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三)推动消费升级,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加快凯蒂猫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复游城国际旅游度假社区、海棠湾超级万象城综合体、三亚SKP等项目落地开工。推动全国首条邮轮海上游航线率先在三亚运营。实现三亚国际游艇中心、游艇旅游中心和游艇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运营。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保障FE赛车主题乐园、星际熊华南文创中心等项目尽快开工,继续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精心筹备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充分发挥市体育中心、天涯海角亚沙会开幕式场馆的功能作用,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加快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二期项目建设,支持亚龙湾玫瑰谷、西岛、南山等景区打造夜间旅游业态。
打造融合消费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完善消费设施布局和功能定位,构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消费场景。加快推进国际免税城三期项目,高标准建设凤凰海岸免税消费商圈、南边海游艇旅游消费商圈,培育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打造国内替代出境旅游和吸引消费回流目的地城市,同时丰富市民高端时尚消费选择。构建“智慧旅游”消费体系,建设智慧景区、智慧店铺,扩大线上消费规模。通过编制美食地图等方式,激活旅游和本地餐饮消费。利用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推动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汽车租赁等业态规范发展,促进旅游消费与大宗消费相结合。
推动消费环境再优化。深化部门联动协作,强化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各行政执法部门为主的“四位一体”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监管执法合力。规范涉旅行业协会建设,实施水上旅游、乡村民宿等领域管理办法和海鲜餐饮、婚纱摄影等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完善旅游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红黑名单”管理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提前谋划航线开发,优化航线结构和布局,推动三亚航空市场扩容。充分发挥市旅游推广局的作用,强化市场研究、数据分析,实行更加科学精准的推广策略。
(四)突出创新驱动,创建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海南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中找准三亚定位,围绕种业、深海等领域,全力创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1.7%,争取进入科技部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依托崖州湾科技城,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示范和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中贡献三亚智慧。推进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首批“揭榜挂帅”[36]项目成果产出和验收,研究发布第二批项目清单。加快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推进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建立“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南繁科技城。围绕“南繁硅谷”建设,有序推进科研用地流转,加快垦地融合发展,协同带动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两个基地建设,形成南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全力支持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争取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挂牌成立。加快国家(三亚)隔检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种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围绕“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南繁全产业链条,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培育种业领域合同研究组织(CRO)[37],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畅通种质资源进出通道,推进“常规引种”“特许引种”两类业务落地,力争实现种子出口业务首单突破。吸引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主体集聚,探索开展离岸技术研发服务和国际检验检测服务贸易。
加快建设深海科技城。推动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实质运行,积极培育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领域技术攻关,打造国家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等重大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体系,推动近岸海上试验场、南海岛礁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研发平台、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三亚崖州湾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聚焦能源开发、海洋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吸引一批企业和项目进驻。
培育发展数字科技和信息产业。积极推进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中国电子三亚信息港、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推动网易海南总部及元宇宙产业基地项目加快落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及专业服务产业集群招引,培育壮大空天信息、遥感信息、卫星测控等航天科技产业,以及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数字文创等数字经济业态。加快“城市超级大脑”等应用型项目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和综合执法系统,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覆盖、应用普及、行业赋能,力争入围工信部“千兆城市”。
(五)立足产城融合,打造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科学编制三亚中央商务区专项规划和各单元开发细则,稳步推进月川、东岸、海罗、凤凰海岸等片区更新改造。加快三亚河口通道、三亚中央公园和大悦城城市综合体、紫金国际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强楼宇经济,为企业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开辟企业落户绿色通道,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引办、代办行政审批手续。树立“乙方思维”,延伸提供项目投融资、商业伙伴引荐、人才引进培训等后续发展服务,建立覆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进服务体系。在提升管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争取政策支持,保障新业态、新企业展业的合理需求。搭建政企互联信息平台,及时精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总部经济,新完成一批总部企业认定,加快建设字节跳动公司三亚区域总部,服务推动结算类总部企业扩大经营,力争新引入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国企以及大型民企设立跨境投融资平台等功能性总部。聚焦现代金融,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清算所、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吸引头部财富管理、基金管理等机构入驻,推动首支公募基金[38]落地;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区建设;发展金融科技、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业态。聚焦商贸物流,扎实推进梅村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黄金珠宝及高端消费品、物流分拨等产业;推动三亚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构建国际仓储物流中心;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协同发展,积极打造中国企业品牌出海中心、新型国际离岸贸易结算中心。聚焦特色会展,推动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竣工投用,发布三亚市会展行业地方标准,精心策划举办种业、海洋、游艇等领域高端会展,引进知名会展公司在三亚设立机构、投资办展。聚焦医疗健康,发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辐射功能,做强海棠湾医疗健康服务产业,依托市中医院打造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推动高端医美、健康检查、康复疗养、温泉养生、森林康养等特色业态发展。聚焦专业服务,加快推进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举办三亚文物艺术品“第一拍”,力争引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30家。
(六)牢记“国之大者”,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决推动整改整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态环保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力争在4月13日前完成凤凰岛二期项目基本拆除任务目标。扎实推进“两违”图斑整治、土地领域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和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专项整治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8800亩。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巩固蓝天、净土保卫战成效,落实“六水共治”[39]要求,集中力量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厂网河湖库海”一体化水环境治理体系,继续推进人才城水质净化厂等项目,全面开展雨污水管网排查和修复改造,整治错接、漏接、混接现象,加快消除污水收集空白区。加强排污口“查、测、溯、治”和城镇内河湖、地表水水质监测,抓好半岭水海螺断面等重点断面治理,严防已达标断面水质反弹。持续开展重点海域污染河海共治,加强榆林港、铁炉港、崖州中心渔港海域污染监管。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严究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落实好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联合保亭县推进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完成三亚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扎实开展海岸带、山体、河流水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快实施亚龙湾西段人工补沙工程,推进8个闭矿矿山和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力争今年获得省级森林城市授牌。加快推进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工程,对宁远河、藤桥河等主要水系和环境治理提升进行系统规划,分阶段推进实施。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谋划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争取率先在碳汇研究和市场交易方面实现探索突破。深化“无废细胞工程”[40]建设,加强村(居)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督导投放。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二期)、再生资源集散利用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禁塑”工作,在全市开展绿色快递试点。大力推进崖州湾深海科技城智慧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工作。力争今年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目标。完成客运东站二期、吉阳公交综合场站等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公交线路网,提升公交出行便捷性。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初步搭建换电应用服务网络,力争完成2000辆换电车辆推广目标。
(七)依托“三年行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城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年内完成首批示范项目,并对行动项目库进行动态完善。一是优化规划设计。完成《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编制,加快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高水准推进城市设计,编制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导则。全面推行“阳光规划”“机器管规划”,打造“一厅十舱”[41]国土空间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二是实施城市更新。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探索XOD开发模式[42],支持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城市立体发展。继续推进海罗村、第三市场、丹州小区、火车站站前等试点项目和12个老旧小区改造。三是美化城市环境。谋划建设棕榈滩滨河公园、西河凤凰水城段滨水生态绿道等项目,提升三亚湾椰梦长廊、“两河四岸”设施功能和景观风貌,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系统完整的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四是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动三亚新机场开工,加快谋划启动“大三亚”经济圈城市轨道交通和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加快推进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三亚绕城高速凤凰机场及连接线工程、三横路、亚龙湾第二通道(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交通拥堵区域和瓶颈路段、路口改造,打通月明桥延伸段市政道路等“断头路”,提高支路巷道通行率。加强“机非分离”、公交专用道和各类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施划、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交通引导分流和红绿灯配时。合理布局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和智慧化管理路边停车位。积极推进羊林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三亚西天然气发电工程,推动高压配电网建设升级。实现西水中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中部水厂建成运行,岭曲-汤他补水工程建成通水,加快农垦居供水工程建设。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实施“一环、五区、八景、十一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一是提升建设水平。高水平打造11个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升级天涯小镇、博后村、后海村等一批旅游网红村,继续打造抱前村、南山村等产业示范村。二是升级功能环境。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实施道路生命安全防护提升项目,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物流配送等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系统,实施农村户用厕所防渗漏改造。三是促进产业发展。启动蔬菜、芒果等“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调优水果瓜菜品种,充分利用“新奇特优”南繁成果,形成“首种优势”。依托崖州中心渔港建设渔港经济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和特色水产种苗。加快创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规划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工核心园区。加快建设崖州果蔬批发市场、三亚农科绿谷产业园,在全市建设3~4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打造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4个重点共享农庄,继续开展休闲渔业试点工作,力争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通过产业发展,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年营业额亿元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四是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任务,结合农村“三块地”[43]改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统筹推进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完善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运行,争取全年交易额超过2亿元。加快南滨、南田两个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垦地一体化发展。
创新强化社会治理。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力争年内新建6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并线运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完善“直通联办”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赢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收官战,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治安防范体系。推动市专门学校建成开学,动员全社会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整合消防、三防、森林防火等应急资源,推进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涉电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实施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充电棚建设试点。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及时处置各种社会矛盾。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八)办好民生实事,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加强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引进、培育、扶持、稳定市场主体,推动就业提质扩容。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服务。实施重点群体职业培训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实用性“订单式”培训,建立健全村企对接机制,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实施敬老院升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崖州区敬老院等两家养老机构,新增840张养老床位,继续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持续优化普惠性养老服务。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出生缺陷和地中海贫血综合防治,启动公立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支持多方力量在社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新增1456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立才幼儿园、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等项目,增加公办学校学位4694个。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谋划推动合作办学。在全市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培工程、中小学幼儿园“雁领天涯”名师提升工程,引进“银发精英”到中小学任教。开展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试点。争做“双减”优等生,探索海南学生“特色印记”品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实施中小学空调安装普及项目。建设“平安校园”,依托中小学生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中小学游泳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三亚中心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中医院改扩建(二期、三期)、“大三亚”120急救体系等项目,完成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借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顶尖机构的力量,提升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疗水平,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专科团队,继续通过“好院长好医生”“银发精英”人才项目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深化“三医联动”改革[44],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医保总额预付+紧密型医联体”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覆盖至城乡居民。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工作,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主体施工,加快市博物馆、市综合档案馆建设,推动市全民健身中心二期、市美术馆项目立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音乐厅)。积极推进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发挥好村(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抓好落笔洞遗址等文物保护与利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全市“15分钟健身圈”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坚持租购并举,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继续开展租赁住房土地出让试点,探索推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转型用于安居房和租赁住房建设、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今年开工建设安居房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安置房14550套。
全力抓好保供稳价。落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和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有效供给,“15+N”种基本蔬菜均价不高于去年水平。推进3500亩光伏蔬菜大棚建设,确保常年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其中骨干基地增加到2500亩,蔬菜自给率超过65%。加快推进罗牛山崖州15万头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生产运营,确保全市存栏能繁母猪达到8900头,规模化养猪场保有量达到15个。推动农商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加强与岛外重要生产基地的联系和直采,完善“大三亚”地区农业产销联合体机制。推动迎宾路市农投集团农产品公益性批发市场日均蔬菜批发量达到100吨以上。推广南新农贸市场规模化集中经营模式,启动农贸市场回租回购,协同推进农贸市场电子秤布设及平价蔬菜零售保险试点。在农贸市场中建设600个蔬菜公益性摊位,实现主要社区“菜篮子”保障15分钟生活区全覆盖。
(九)加强政府建设,当好新时代担当有为的实干家
加强政治建设。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安排,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践行对党的忠诚。
加强法治建设。落实“制度执行年”行动部署,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持续健全对外行权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进一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厘清权责边界,完善执法与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45],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三亚市人民政府行政应诉工作规定》,逐步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大力开展“八五”普法,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加强效能建设。巩固“作风整顿建设年”和“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成效,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政府工作的计划性,健全重大任务倒排机制,以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推动落实,力争干一件、成一件。通过科学分工、压实责任、监督考核,解决部分单位工作“中梗阻”问题。坚持激励约束并重,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化以案促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管理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推进审计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经济体检”。
各位代表!创新赢得先机,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奋力推动三亚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当好排头兵、打造新标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QFLP:全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PE(私募股权投资)以及VC(风险投资)市场。
[2]QDLP:全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指通过资格审批并获取额度后的试点基金管理企业可向境内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试点基金投资于境外一级、二级市场。
[3]城小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打造的服务工作机制,旨在打造服务型园区,通过抓紧抓实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人才等工作,推进科技城更快更好发展,让企业在园区发展、人才在城中创业就业无后顾之忧。
[4]商鹿通: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打造的综合商事服务品牌,是根据企业商事办理流程出现的问题,通过出台制度措施,规范事前服务事项、简化事中服务流程、明晰事后监管职责,确保项目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构建起园区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机制。
[5]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所涉货物不进出我国一线关境或不纳入我国海关统计的贸易,包括但不限于离岸转手买卖、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购买货物等。
[6]清算所:随期货交易的发展以及标准化期货合同的出现而设立的清算结算机构。
[7]S基金:又称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是一类专门从投资者手中收购另类资产基金份额、投资组合或出资承诺的基金产品。
[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9]“一环、五区、八景、十一村”25个综合示范项目:“一环”指三亚超级绿道环建设项目,“五区”指抱前单元-过岭华丽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廖大茅单元-红花罗蓬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北山单元-铁炉村上新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赤草北岭抱古单元-南山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那会单元-龙密马脚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八景”指鸭仔塘溪流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宁远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亚龙溪流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藤桥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大隆水库周边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赤田水库周边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福万-水源池水库周边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崖州湾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十一村”指南山村景村融合示范村、梅联社区休闲旅游示范村、南滨居白超队垦地融合示范村、红花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六盘时尚艺术风情村、升昌村农旅融合示范村、南田居田湾队美丽乡村、抱前村现代农业示范村、水蛟村乡村文创示范村、那受村乡村电商示范村、龙密村高效农业示范村。
[10]阳光规划:通过建章立制、注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等措施,将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落到实处,是城乡规划领域推行的一项新的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11]机器管规划:以国土空间治理监管全过程留痕、减少审批环节人为干扰及腐败问题、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社会公众办事便利度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数治”“智治”“共治”为总体目标,构建完善“四横四纵”建设总体框架(四横: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N应用;四纵: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用数据审查、用数据监督、用数据决策”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新模式。
[12]三清两改一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道路、建立长效机制。
[13]基准地价:城镇国有土地的基本标准价格,是各城镇按不同的土地级别、不同的地段分别评估和测算的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类用地,某一时点上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14]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简称DIP付费,是用一个模糊数学的办法来解决医保支付的问题,包括了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算管理,将统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医疗机构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和约束。
[15]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6]多规合一:2015年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林地保护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等六大类规划统一到一个空间规划体系,解决规划打架、重复建设等问题。
[17]“1+2+6”国企发展新格局:“1”指传媒影视集团,“2”指三亚发控、国资公司两个平台公司,“6”指城投集团、旅投集团、交投集团、农投集团、环投集团、科投集团六个产业集团。
[18]“中优、东精、西拓、北育、南联”战略:做优中心城区,吉阳区、天涯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完善自由贸易服务、航空邮轮游艇枢纽和区域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做精东翼拓展区,海棠湾、亚龙湾主要发展旅游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做强西翼拓展区,崖州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搭建深海、南繁、热带农业科研、种质资源中转平台,打造战略前沿产业发展高地;保育北部腹地,以“三亚后花园”为总体定位,形成景区、山区、乡村一体化的功能组团;南部以近岸海域、海岛为本底,海上空港、邮轮母港、南山港、游艇港为依托,做好陆海统筹、联动南海文章。
[19]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
[20]装配式建筑: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21]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一中心”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一城”指崖州湾科技城,“一区”指三亚中央商务区,“三重点”指民生、生态、社会治理。
[22]三大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培优提升工程、民生建设提升工程。
[23]三个行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行动、制度建设执行创新行动。
[24]“二线”口岸: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境内其它区域之间进出货物进行检查检验和提供服务的交通枢纽。
[25]非设关地:没有设立海关的进出境地点。
[2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12年由东盟十国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27]平台经济: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
[28]集群注册:多个个体工商户以一家平台企业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作为经营场所登记,并由该平台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形成个体工商户集群集聚发展的注册登记模式。
[29]“大综窗”改革:将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集中运行,实行一窗口无差别受理,旨在进一步优化三亚的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与满意度。
[30]汇总征税:海关总署为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通关成本,而推出的一种新型集约化征税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先放后税,汇总缴税”。
[31]一平台两机制:“一平台”指招商信息管理平台,“两机制”指招商引资管理办法、招商引资考核办法。
[32]四张清单:已开工项目清单、市规委会已审议通过的投资项目清单、意向投资企业在土地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清单、有明确投资意向的企业清单。
[33]标准地: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至少5项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34]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35]REITs:全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
[36]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37]合同研究组织(CRO):通过合同形式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目前主要服务于生物医药领域。
[38]公募基金: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39]六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优海水。
[40]无废细胞工程:按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开展固体废物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社区、村镇、景区等单位或“无废赛事(活动)”“无废岛屿(景区)”等场景。
[41]一厅十舱:是三亚市国土空间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整体架构,“一厅”指门户大厅,“十舱”包括大规划、大审批、大土地、大地矿、大海洋、大监测、大执法、大行政、大测调、大资产等10个部分。
[42]XOD开发模式: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其理念是推动交通、服务、文化、生态、产业等基础设施和用地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合理布局,提高整体效率。
[43]三块地: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建设用地。
[44]“三医联动”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45]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