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22日 孔令栋)

2022年03月16日 15:38   来源:西宁市政府   

  ——2022年2月22日在西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孔令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西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特殊、极其难忘的一年。这一年,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在党的百年华诞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西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青海、西宁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年,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奋斗目标,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建设取得跨越性成绩;这一年,让我们倍加感动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全市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汇聚起坚韧不拔、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答卷,较好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取得开创性局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达到1548.8亿元,增长8.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增速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增速高于全省9.7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3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达到153.9亿元,增长15.3%,迈上了新台阶。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大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三个决不能”总体要求,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面打响疫情防控歼灭战,成功在一个潜伏期内有效控制住疫情,被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组评为疫情防控“西北典范”。疫情发生后,迅速激活应急机制,建立完善扁平化指挥体系,高效协同、快速反应、迅速处置;实现了145.4万人核酸采样仅用7个小时、36小时检测量突破145万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青海速度”;15天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43天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清零”。在疫情防控中,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冲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3.3万名党员听从号令、坚守一线,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数十万基层工作者、志愿者默默奉献、勇往直前,展示了“高原儿女”的精气神;省垣单位和兄弟市州火速驰援我市,全市上下备受鼓舞、深受感动;240多万群众携手与共、众志成城,书写了高原古城万众一心、可歌可泣的战“疫”篇章,充分彰显了疫情防控的西宁责任和西宁力量,铸就了西宁精神新高地。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抗击疫情作出辛勤努力、积极贡献的所有工作者和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招大引强,重点项目建设强劲有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率先在全省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10个,引进项目61个、总投资952亿元,其中落地项目36个、超亿元以上项目22个,累计到位省外资金近200亿元。成功引入高景、丽豪、阿特斯等知名企业,推动比亚迪、宁德时代、泰丰先行等扩产增效,全国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包保服务卓有成效。率先实施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包保服务机制,重点包保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3.8亿元,包保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9%,企业的难事急事得到快速解决。工业领域单体投资最大的高景直拉单晶硅棒项目从开工到试产仅用93天。13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0亿元、开复工率96%,创近年最好水平,项目建设实现速度质量双提升,创造了“西宁速度”、体现了“西宁温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出台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等300余项改革措施。推行金牌“店小二”服务模式,在3000多个服务窗口开展“西宁评议”,办事时限平均压缩70%以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1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1.4亿元。市场主体增长16.9%,达到23.7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7.2%,占全市投资比重53.8%,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达123.9%,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西宁成为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纳税、获得电力等领域达到全国优秀水平,登上央视《对话》栏目。

  (二)坚持产业引领,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动谋划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对全省贡献率达77%,增速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5%、54.8%、54.4%、48.8%和89.4%。单晶硅、光纤、铜箔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倍、91%和75.4%,制造业生产力持续增强。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发挥了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半数以上行业实现盈利,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服务业繁荣活跃。唐道637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湟源县日月乡、大通县东至沟村分别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和重点村,旅游收入、人次分别增长20%、11.6%。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激励办法,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超过60亿元,存贷款增速4.9%。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发放300万元消费券撬动4300余万元消费热潮。中惠、北川万达等商业综合体投运,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顺利开街。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2.1%,拉动全省增速36.7个百分点,对全省贡献率达97.7%。现代农业提质发展。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达到21.3万吨、9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7万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60万亩。建设规模化露地蔬菜生产基地4.2万亩,改造提升设施温棚1250栋,新改建规模养殖场24家。成功创建“河湟田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通县、湟源县分别列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三)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屏障更加坚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西宁市问题图斑整治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制定林(草)长制市级督办、巡查等制度,实施湟水规模化林场、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等重点林业工程,打造了一批公园游园、景观节点和街头绿地,完成国土绿化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5%。率先在全省建成环境信用综合管理平台,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72起。绿色正成为西宁鲜明的城市底色,央视、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点赞西宁生态绿化建设。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施火烧沟、南川河水生态治理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完成入河排污口分类溯源监测,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稳定达到100%。河湖长制办公室获评全国先进集体。空气质量更加优质。启动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煤改气”、低氮锅炉改造265蒸吨,城镇清洁供暖率达85.7%,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建成189套建筑工地、机动车尾气智慧监测监管系统,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连续6年领跑西北省会城市。

  (四)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动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多点出彩。成功创建全国创新型城市,入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首次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征集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201个,签订意向性技术合作协议43项。首次推行科技奖补资金专用创新券,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促成签约合作项目36项。碳纤维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西宁“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点改革富有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上线运行市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13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105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企业办事更便捷、市民办事更省心。打造7所“智慧课堂”示范校、2所“智慧教育”试点校,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入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全面完成28户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任务。湟中区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典型。对外开放大步向前。西宁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封关运行,首批5家企业入区。跨境电商首批“青货出海”,“西宁—同登”中越公铁联运国际货运专列首发。与武汉、南京全方位合作持续深入,西宁驻武汉产业招商联络处挂牌成立。兰西两市10家企业实现交易额近50亿元,兰州、西宁、海东三地实现客票一体联程和城市一卡互通。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32.4%,占全省比重71.8%。“青洽会”“城洽会”签约项目25个、签约额319亿元。西宁登上央视《百年百城》专题直播,高原古城魅力吸引全国关注、聚焦世界目光。

  (五)坚持精细管理,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路网体系逐步完善。“幸福西宁·绿色交通”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海湖路跨线桥、群星路下穿等项目建成投用,五一路、八一路等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开建6座人行天桥,新开优化11条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市,湟中区成为全省首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完成七一路、滨河路等雨污分流改造和南川河截污纳管工程。改造老旧小区住房3.6万余套,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部。推行住宅物业星级服务标准,物业信访投诉持续下降。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2.9个,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市容环境大幅改善。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率先在西北地区建立“环境卫生清洁指数”。完成“无废城市”试点,固废处置链条、高原“无废模式”走在西部前列,成为示范案例向全国推广。更新900余辆纯电动车,绿色建筑占比达到62%。清理整治5.6万块广告标牌,净化城市空间立面,亮出了城市美丽天际线。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排查治理防汛隐患300余处、农村住房安全隐患21.9万户。加快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集中梳理排查老旧管网、道路超期服役等问题,更新供排水、燃气、电力等管网115公里,整治城市道路隐患600余处、人防工程85处,城市发展“底板”更加坚实。

  (六)坚持强基补短,乡村振兴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由超常规举措转向常态化帮扶,由集中攻坚转向构建长效机制,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88.9%。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1.3亿元,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电商平台,实现消费帮扶线上线下营收6.5亿元。“三乡工程”落地见效。出台30条支持措施,形成“四梁八柱”支撑体系。打造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个河湟精品民宿,乡村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5亿元。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3200余名能人下乡返乡创业,7个创业项目在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获奖。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签订“企业兴乡”项目34项,现代奶牛养殖、食用菌产业园、生态农庄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培育打造20个“三乡工程”示范典型,涌现出一批担当作为、思路清晰、举措创新、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推进31个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建设2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4个美丽城镇和88个高原美丽乡村。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改善1.1万户农民居住条件,新改建1.2万余座农村户厕,实现192个村污水收集处理,群众生活便利度、幸福度显著提升。

  (七)坚持发展惠民,民生福祉保障更加殷实。稳岗就业精准发力。落实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发放就业补助3.3亿元。制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保障企业用工十条措施,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9.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挂牌督办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帮助1300余名农民工拿到了辛苦钱。教育事业提质增效。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升、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等8大类90项教育项目,建成光华中学、陶昕学校等9所中小学校和1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8000余个。全面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组建42个教师发展合作共同体。启动6个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试点,首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成投用。入选国家DRG付费示范点城市。健康西宁行动深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95%以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突破489万剂次,人群全程疫苗接种率达86%。文化体育活力倍增。成功举办全国U12冰球赛、第20届环湖赛开幕式、FIRST青年电影展等文体活动。市级“四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新地标。免费低收费开放65个学校场地和社会场馆,建成乡村全民健身广场32个,百姓共享健身房17个。兜底保障巩固提升。实施“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7亿元,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分层分类大救助服务改革模式。建成77个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老年之家,新增10个托育服务机构,给予“一老一小”更多温暖实在的关爱。全力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和重点防疫物资调配保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3%。创建绿色餐厅48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93家,老百姓吃得更加安心放心。

  各位代表,2021年,西宁再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全市人民的骄傲,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是对我们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发展成效的再次肯定!

  (八)坚持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成效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不断深化。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打造首批社区“石榴籽家园”25个。实施市域社会治理“八个一”重点项目,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成为全省首个“全国雪亮工程示范市”。推动市级领导包保化解信访积案,成立全省首家“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首次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国字号荣誉。财政金融风险化解有力。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保障,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行政运行成本明显降低。严肃财经纪律,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债券资金动态监管,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出债务限额。开展金融领域涉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整治建筑施工、危化品、电梯安全等重点领域事故隐患3.8万余项。妥善处置“3·14”吧浪山火、“11·24”粗苯泄漏等突发事件和事故,工矿商贸建领域连续40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搭建“西宁评议”平台,开展“十佳”“十差”单位评选活动,引导督促干部全面紧起来、迅速动起来、快步跑起来,执行力、战斗力有效增强。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明显。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策机制,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125件、委员提案152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编制修订政府规章5件,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得到巩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新闻广电、外事侨务、地震气象、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救助、红十字、地方志、人防、审计、统计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上下顶压前行、难中求成,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关心厚爱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援宁地区、干部和社会各界长期关心、合力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宁改革发展稳定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带来挑战,各方面硬性约束明显增多,推动西宁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十四五”期间能耗“双控”对全市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以及部分耗能企业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大项目谋划包装能力不足,项目储备体量偏小、带动性不强。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任务繁重,城市老旧片区、地下管网、超期服役道路急需改造,政府债务化解与城乡建设资金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部分党员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直面矛盾、正视困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精准务实的举措,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2年工作安排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强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以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更大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1万吨以上;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调查失业率、节能降碳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内。

  各位代表,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攻坚之年,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至关重要。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是全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西宁,我们将坚决扛起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的省会责任担当,铆足干劲,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延续长期以来西宁经济“稳”的态势,彰显省会城市“进”的担当,在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发扬“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追标兵”的精神,全力推动西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真正把省会经济“龙头”扬起来,努力彰显省会城市的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创造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今年,我们将着力在九项重点任务上实现新突破。

  (一)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项目投资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紧抓“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机遇,扩大招商引资效应,促进项目提质提效,为西宁长远发展蓄势赋能。

  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定“抓招商就是抓未来、抓发展”的定力,集中力量招大商、优商、强商,锁定“高精新”,突出“链群配”,不断吸引各类要素向西宁汇聚、产业向西宁转移、企业在西宁投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招商专班”主力军作用和园区龙头作用,围绕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都市圈等地,开展“链长制”招商,加快引进产业链重点企业、头部企业,构建核心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提高“青洽会”“城洽会”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狠抓项目包保服务。严格落实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开展“一对一”包保、“点对点”服务,积极解决项目用地规划、资金筹措等难题,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形成有数量、能引领、上规模的滚动投资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模,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城市更新、地下管网改造等建设,提升城市运行能力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狠抓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流程,开展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推进“一网通办”“全程通办”,努力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领域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当好金牌“店小二”,以一流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刷新“西宁速度”、提升“西宁温度”。落实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建立公平信用综合评价体制机制,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促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

  各位代表,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我们将精准对接国家政策投向,用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住、长得壮!

  (二)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在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立足建设产业发展“四地”,加快构建产业业态,增强供给体系韧性,努力提升整体水平和竞争优势。

  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龙头作用,持续提升晶硅、光伏组件、新材料装备制造能力,加速培育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启动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弗迪高端电池生产线等项目,推进丽豪多晶硅、阿特斯单晶硅、泰丰先行锂电正极材料等建设,建成高景单晶硅二期、诺德铜箔二期等项目,多晶硅产能达到10.5万吨,单晶硅37.5吉瓦,动力及储能电池32.5吉瓦时,正负极材料8.3万吨,碳纤维2.5万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能力125万吨。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标准编制西宁行动方案。打造环青旅游精品线路升级版,创建湟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通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开拓冬季冰雪旅游市场,培育冰雪旅游基地,丰富冰雪旅游产品,建设全省生态冰雪体育旅游聚集区。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打造文旅消费示范街区,拓展新型服务消费,促进传统消费恢复活力,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加快优化重组藏毯绒纺产业,新增3万亩青稞绿色生产基地,推进黄河流域(湟水河)高原蔬菜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牦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90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改造提升设施温棚1500栋,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建成粮油应急储备中心,健全粮油储备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强化“三品一标”创建,探索“河湟田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试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建设。

  各位代表,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发展“四地”中彰显省会担当、作出西宁贡献!

  (三)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始终把“三个最大”“三个安全”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保护好宝贵的绿水青山,守护好发展的“金山银山”,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打造河湖长管理的西宁模式。加快推进河湖库水系连通、南川河水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持续开展湟水河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强涉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治理,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散煤治理200蒸吨,确保空气质量稳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加快建设全省碳达峰先行区。落实省级碳达峰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谋划推动近零碳产业园。启动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重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和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完成南川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建设,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全力打造“绿电特区”,点亮“西宁赋绿”新名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统筹能耗“双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新能源车更新步伐,扩大高品质绿色建筑比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推进绿色社区创建,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快打造高原“绿谷”城市。严格落实林(草)长制,有序实施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全面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机制,筑牢“一芯两屏三廊道”城市生态屏障。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行动,实施环城国家生态公园、湟水规模化林场、南北山四期等重点工程,完成国土绿化2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推进湟乐公园、大园山体育公园等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绿化景观品质,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美丽空间和休闲乐园。

  加快打造高原“洁净”城市。推动“无废城市”向“低碳城市”升级版跃进,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建设生活垃圾干湿分离示范片区,引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自主分类的良好习惯。持续清理整顿户外广告,建立完善户外广告统一审批管理和有偿出让制度,保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市容环境。

  (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在创新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解难题、以开放促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推进“科创中国”试点。扶持多能互补绿色储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锂离子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深化产学研结合,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以上。探索建立柔性引才、环境留才机制,完善“双招双引”模式,让追寻梦想的人有机遇,热爱生活的人有舞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行“一企一策”靶向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促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抓好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和配置机制,推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全面落实高考改革,探索中高职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健共体”建设提质升级。统筹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壮大一批具有西宁特色优势的重要产业,推动光伏、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等优势产品“走出去”,进出口贸易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支撑功能的开放平台,促进综保区和跨境电商试验区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跨境电商平台。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完善铁路口岸基础设施,推进朝阳物流园大宗生产资料搬迁,建成投用青海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一期。推动西宁与武汉、南京等城市合作交流,深化兰西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五)做优高质量发展载体,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着力在细微之处改善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严格落实“一核两轴、两屏三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南部片区加快推进元堡子公园、南川河生态景观提升等项目,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北部片区发挥园区、综保区、大学城聚集优势,加强系统规划、项目谋划,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多巴新城优化调整总体布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典范。稳妥推进鲁沙尔片区城市更新,坚持宜居宜业宜游,统筹拆迁改造、路网升级、设施配套等工作,建设现代化城区。

  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新一轮现代交通五年行动,启动通海大道、时代大道南延等建设,建成胜利路下穿、湟中路下穿、祁家城立交等项目,推动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实施智慧交通二期,新开优化8条公交线路、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谋划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科学规划北部片区交通系统,加快推进关键节点路网优化,积极构建更加高效畅通的路网体系。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南川应急水源调控工程,启动实施南部水厂及配水管网建设,有效解决南部片区供水困难问题。

  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高原美丽城市示范市,统筹推进主城区城市更新和老旧片区改造,优化提升朝阳物流园、为民巷等片区,改造老旧小区住房2万套,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发展模式,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努力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剩余存量积案。出台物业星级服务标准政府指导价,促进服务质量提升、行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建设更需依靠人民。我们将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以绣花功夫治理城市,延续城市肌理,留住城市记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六)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积极探索符合西宁实际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发展路子。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集中发展一批乡村特色种植、高效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及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持续深化“三乡工程”。搭建“三乡工程”网络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市场主体支农惠农。鼓励市民下乡,加快实施总寨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4条生态旅游风景道,打造5个特色示范村镇,吸引更多市民到农村品尝特色美食、体验农耕文化、观赏民俗风情等,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号召能人回乡,组建“宁人回乡”联络站,鼓励懂技术、会经营、有资金的各类人才回乡投资兴业,培育10个能人回乡创业典型。支持企业兴乡,结合“百企兴百村”行动,建设5个企业兴乡产业示范园区,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做精一批乡村特色产业。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开建13个“百乡千村”示范点、2个美丽城镇和90个高原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5000户农民居住条件,新改建7000座农村户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并网工程,20%以上村庄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实施20个村、惠及3.6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电网升级改造等。继续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七)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青绣、手工藏毯等特色劳务品牌,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7%。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开展根治欠薪和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建立市级根治欠薪预警机制,从严惩处恶意欠薪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教育基础支撑。实施一批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工程,建成城北区第二幼儿园、城东区第三幼儿园等项目,扩大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推进宁致中学、春晖小学等项目建设,提升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加强南川、北川、东川等片区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湟中职教中心三期、世纪职校综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开设职业技能优势特色专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实施“双减”三年攻坚行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课后服务质效。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专业委员会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一对一心理辅导,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等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技楼、城东区医疗救治中心等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临床和服务能力。实施市疾控中心及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公共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加快市县级传染病区改造升级。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水平。推动健康西宁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让国家卫生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强化文体惠民导向。实施青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基础设施、城北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等项目,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力挖掘和宣传河湟文化,打造排灯、银铜器等河湟非遗精品,建设河湟文化体验展示基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县区博物馆、城市书房、文化中心,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广“书香夏都”“西宁盛典”等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公园、县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

  强化民生保障兜底。全面完成“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做好困难家庭大学生资助、农村低保“单人户”政策优化等工作。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功能互补。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57个爱老幸福食堂、农村老年之家,新增2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成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探索建立托幼服务一体化新模式,提供高质量托幼为老服务。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民生事业寄托着群众的殷殷期望,体现着城市的温度厚度。我们将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继续办好民生实事项目,让共同富裕的主题更加鲜明,让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标签更加闪亮,让群众幸福的底色更加浓厚!

  (八)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在城市安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树牢“西宁安则全省安”的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范,着力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

  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严格执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设智慧城市指挥平台,推动城市智慧化管理,加快打造安全韧性城市。实施城市地下安全整治行动,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治理等工程,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有效消除地下潜在安全风险,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筹备设立市应急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加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有效应对低温、强降雪等极端天气和各类灾情,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守住财政金融风险底线。坚持过紧日子,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收支管理,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良性机制,做好政府债务到期偿还工作。开展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清理整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决打击各类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非法行为。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力争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快推进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做好电梯检验检测和隐患排除,守护好群众“家门口的安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交通运输、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监管执法,做好城市消防、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九)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在深化市域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提升平安西宁建设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以过硬举措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径,启动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全覆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明家庭、社区服务等品牌,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培育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品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完善“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持续推动市级领导包保化解信访积案,加快“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八个一”项目建设,构建市域“共治同心圆”“善治指挥链”,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

  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压实“四方责任”,突出“人、物、环境”同防,紧盯“两站一场”、冷链总仓等重点区域,强化源头防控和社区网格化管控,做好疾控、冷链从业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群管理。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检测体系,开展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政府治理能力之强,助省会城市发展之势。

  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工作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定不移做到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持续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深入开展“八五”普法。

  坚定不移推进能力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锤炼敢担当、善作为的宽肩膀,提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以最好的状态、过硬的能力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中。着力提高政治能力、为民服务能力、改革攻坚能力、专业能力和抓落实能力,争做政治的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工作的行家里手和新时代的奋斗者。坚持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以实打实、点对点、硬碰硬的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定不移建设数字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以数字化系统提升行政效能,引领政府治理现代化。构建全市统一政务云,健全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集中式管理、一体化服务。优化提升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功能,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由网上掌上“可办”转向“好办易办”,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坚定不移打造廉洁政府。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强化运用政治巡察和专项巡察成果,努力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若干措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全面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22日 孔令栋)

2022-03-16 15:38 来源:西宁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