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在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州长 安九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州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州十四届人民政府工作实现顺利收官,向全州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过去五年,是我们勠力同心、战胜贫困的五年。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举全州之力、集帮扶之智、聚全民之心决战贫困。79.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81万农村居民搬迁进城,创新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并在全省推广,教育医疗短板整体补齐,农村危房、透风漏雨老旧住房和“人畜混居”住房全部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终结。在这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战中,各级帮扶力量倾情相助、不离不弃,全州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不胜不休,彰显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攻坚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脱贫攻坚故事,累计有1009个集体、2454名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全省、全州脱贫攻坚表彰,谱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黔东南精彩篇章!
过去五年,是我们做大总量、实力提升的五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500亩以上坝区全部建成省级达标坝区,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以上,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突破700万亩,蓝莓、油茶、太子参、钩藤等一批特色单品种植面积全省第一,黎平、雷山、丹寨入列中国茶叶百强县,麻江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业实现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等一批园区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州工业产值提高到80%以上。旅游业实现提质发展,镇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雷山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施秉列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州累计接待游客4.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20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499亿元,五年净增1100亿元。全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加到1269亿元,年均增长5.6%,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基础改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六网会战”,全面推进“两新一重”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5亿元,发展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巨大变化。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剑榕等5条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提高到1200公里,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实施国省道改造372公里、县乡公路提升2946公里、“组组通”硬化路8975公里,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工程建成投运,清水江旁海、平寨航电枢纽工程即将投运。水利建设不断提升。建成中小型水库42座,在建中小型水库21座,新增有效灌面17.9万亩,新增工程供水能力1.7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得到明显改善。能源基础不断增强。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水电累计装机211万千瓦,火电累计装机120万千瓦,风电累计装机107万千瓦。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稳步推进。城乡配套不断完善。建成城市道路1184公里、社会公共停车位1.77万个、公园绿地309公顷,新增改造城镇供水管网1305公里。实现4G网络州域全覆盖,乡乡通5G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基础设施的重大突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过去五年,是我们深化改革、活力释放的五年。始终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全州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州县两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一窗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改革有序推进,审批时间平均压减84%。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市场主体总量34.9万户,较2016年增长75%。全州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州属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8家,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到59.2%,全省首个“大数据应用推广示范中心”在我州挂牌。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杭黔、粤黔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引进企业853家,到位资金2542亿元。凯里海关获批设置,黔东南陆港建成投运,陆港公用保税仓封关运行,利用外资9.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凯里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彩承办2018年央视春晚肇兴分会场,成功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省第十三届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是我们坚守底线、生态优化的五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一,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居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扎实有力。狠抓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双十工程”,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建成运营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2100吨。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637公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转运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1.3%。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造林228万亩,治理石漠化2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02平方公里。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试点,挂牌销售树木占全省份额70.4%。剑河、榕江、天柱、雷山、三穗5个县被授予贵州省“森林城市”,雷山成为国家首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文明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执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制。生态文明成为全民共识,黔东南绿水青山“幸福不动产”持续增值,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靓丽!
过去五年,是我们以人为本、民生改善的五年。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1575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3.5%,累计减免税负120亿元,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7630元、12190元,年均分别增长8%、10%,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就业之本。城镇新增就业34.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成农民工创业园(点)25个、创业孵化基地18个,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亿元,扶持创业2.39万人。坚持教育优先。16个县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高考屡创佳绩,本科上线率提高到52.8%。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守护生命健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分别达到82.2%、72.6%。
建成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黄平、黎平入选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凯里、麻江、锦屏列入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强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参保273万人,失业、工伤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保障标准比2016年分别提高27.5%、40.3%。启动价格联动机制17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12亿元,累计补贴633万人次。建成州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治理有效。平安黔东南、法治黔东南建设深入推进,问题楼盘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妥善处置化解,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全省前列,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诉源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州召开。生产安全事故持续“双降”,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州图书馆、文化馆、游泳馆等一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州第十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国防动员稳步发展,双拥共建卓有成效,从江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外事、侨务、人防、供销、气象、地方志、司法行政、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中央和省驻州单位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来,州十四届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组建设,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主动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7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107.7%,税收收入91.32亿元、完成任务数的100.3%,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四化”提升,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明确了15个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城镇“三改”深入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6个1.1万户、棚户区改造1.7万套、背街小巷改造105条。林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7.3%,黔东南高位推动林下经济的做法、锦屏“五林经济”立体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西江苗寨景区通过国家5A级质量景观评审,镇远古城和丹寨万达小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总收入增长55%。我们致力于项目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抓实中央和省预算内、专项债、“4+1”基金、招商引资等四大类项目投资,先后举行3次“四化”项目集中开工,推进重大项目领导包保服务全覆盖,预计完成投资607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6位。我们致力于招商引资,发展后劲逐渐增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产业招商促进年”专项行动,大力实施领导带头招商和央企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引进优强企业230家,引进重点产业项目670个,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550亿元。我们致力于乡村振兴,脱贫成果不断拓展。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加强对9.47万监测对象的动态监测,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推进佛黔东西部协作。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有11个村纳入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43个村纳入州级试点。我们致力于防范重大风险,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严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底线,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新冠疫苗全人群全程接种率82.7%。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规定,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平安黔东南建设卓有成效。我们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城镇新增就业6.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7万人。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8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10%。“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这五年,特别感恩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贵州人民、关心贵州发展,2021年2月亲临贵州视察,嘱托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新目标新定位,给予我们巨大政治关怀和强大精神鼓舞。我们深切感受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是我们赶超突围最根本的动力,只要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一路奋进,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五年,特别感动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声号令,千千万万干部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把对脱贫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对家人的亏欠藏在心底,披星戴月、日夜奋战,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凯歌,展现了一幅幅守望相助的生动画卷,涌现出“时代楷模”陈立群、“最美医生”汪四花等一批批无私援助的模范典型。我们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已经站在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对以生命赴使命的“蝴蝶妈妈”王玉老师、三进丹寨支医的张超医生、情洒苗乡的王小权书记、侗乡好支书刘善平等38位脱贫英烈的最好告慰。这一切,黔东南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也必将矢志不渝,接续奋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五年,特别感激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干部闻令而动、立体防控,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488万黔东南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疫,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全省“清零”最早的市州之一。在疫情最严峻时刻,全州93名医护人员一夜成军,千里驰援湖北鄂州;常态化防控以来,广大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共同筑起了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牢牢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向你们致敬!为你们点赞!
五年峥嵘,每一步都不容易;五年奋斗,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向中央和省各帮扶单位,向杭州市、佛山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黔东南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黔东南还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仍旧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赶超突围任务艰巨而繁重;产业发展仍然较为滞后,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主体弱;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城镇经济带动能力不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繁重;对外开放程度仍然不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支撑不足,运用大数据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防范化解风险压力依然较大,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干部思想观念、能力作风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畏难更难,迎难不难。我们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迎难而上、排难而进,绝不辜负全州人民的新期待!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刚刚闭幕的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科学擘画了黔东南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新一届政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力以赴把党代会确定的“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奋力谱写无愧历史、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黔东南新征程。
围绕总体要求,经过五年奋斗,以“五个新突破”实现赶超突围新目标。
(一)奋力实现“四化”建设新突破。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做大经济总量。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下最大的决心、用最好的资源、派最强的力量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凝聚全州共识大抓工业,立足资源禀赋抓大工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狠抓园区主导产业,推动工业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强化凯里片区工业支撑,做大做强现代医药、玻璃制造、铝加工、新能源电池、陶瓷等产业,努力建成200亿级炉碧园区、100亿级高新区、100亿级台江园区。加快黔东片区工业集聚发展,大力培育钡化工、基础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发展服装、羽毛球、打火机等轻工业,推进贵州青酒重振雄风,打造形成300亿级黔东工业版块。推动南部片区工业联动发展,打造100亿级木材加工和家居产业,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建设规模化茶油储备中心。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眼县域经济发展,突出以城促产、以产兴城,推动产城融合,壮大城镇经济。坚持建管并举、功能配套、智慧赋能、植绿护绿,提升城镇品质,建设宜居宜游宜业黔东南。以打造凯麻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支撑,大力实施“强州府”战略,把凯里建成首位度更高、带动力更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黎平—从江—榕江—锦屏黔边城镇带发展,推动镇远、三穗、岑巩协同发展,加强黎平、镇远、天柱、榕江重要支点城市建设,支持其他县域功能提升,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面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林业产业革命,集中力量抓实“两茶一药”,持续推进“一县一业”,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生态畜牧业。加强林区通道建设,改善林区生产条件,最大限度释放森林效益,打造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区。培育一批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推动农业和林业向产业链末端、价值链高端发展。完善农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提升“苗侗山珍”品牌影响力。把旅游产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四大行动”,推进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大提升,把黔东南旅游优势扬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典范。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推动养老、托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蓬勃发展,以旅游大提质带动服务业大发展。通过五年努力,“四化”产业加快发展,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工业经济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2%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以上,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和1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二)奋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生态保护,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老百姓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锦绣黔东南拒绝污染,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实施国储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积极探索开发碳汇交易,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创新生态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调查核算、综合补偿、经营开发、实现保障等机制,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通过五年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底线和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绿色经济占比达52%,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擦亮“生态之州”名片,让黔东南大地蓝天共碧水、绿树满青山。
(三)奋力实现改革创新新突破。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发挥创新驱动第一动力,直面发展所需、民心所盼,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进一步破除机制障碍,打破利益藩篱,提高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发展的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大数据赋能,推进政府服务流程再造,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以内,让政府服务跑起来,更大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投资者眼光谋项目、以合作者姿态谈项目、以受益者心态服务项目,拿出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政策招商,突出以商招商,招大引强。坚持引资引智并举,打造政策洼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将更多有识之士、有才之人聚集到黔东南就业创业兴业,让“求商若渴”“求贤若渴”成为全州上下的共识!把对外开放作为赶超突围的“第一推动力”,重新认识贵州东出长三角、南下珠三角必经黔东南的优越区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建设,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黔粤主通道建设,设立黔东南保税物流中心,承接广东港口功能“内移”,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立足区位优势,统筹全州资源,用好全省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聚力打造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通过五年努力,建成黔东南区域数据中心,破除部门间数据壁垒,打造一批行政审批的“单项冠军”和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特色品牌”,营商环境保持在全省前列;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民营经济占比达55%以上;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提速,黔东南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桥头堡”功能不断显现。
(四)奋力实现社会民生事业新突破。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倾听人民呼声、顺应群众期待,用心用情用力夯实民生基础。全力促进人民增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居民增收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将产业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首位,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更好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加快致富。实施就业提升行动,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努力把居民收入水平提上去。全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替“家长”操心,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农村弱”“城市挤”等问题,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工程”,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城镇小区和大型商住楼盘配建公立幼儿园,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位,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替“病人”揪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七个专项行动”,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发展,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努力办好人民放心的医疗。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加快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全力促进安居乐业,落实好“房住不炒”要求,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让各类群体都能实现安居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群众体育、民族体育蓬勃发展,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深入推进平安黔东南、法治黔东南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五年努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拓展,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城乡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全面消除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织牢织密群众幸福生活的网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
(五)奋力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新突破。黔东南民族文化多彩、红色文化灿烂、历史文化厚重、生态文化悠久,是锦绣黔东南的根和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以文塑州、以文化人、以文兴产。大力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持续办好中国丹寨非遗周,支持举办苗族姊妹节、侗族大歌节等民族节会活动,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与之共生的歌舞、民俗、民技等活态文化,抓好节庆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族医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让“团结互助、包容互鉴”的黔东南民族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彰显时代风采。大力弘扬发展红色文化,黔东南是一片红色沃土,“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以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丰富了伟大长征精神。继续挖掘整理红军长征遍及14个县的红色资源,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黔东南建设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全州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感,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力保护发展历史文化,充分挖掘中原文化与黔东南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资源,加强镇远、旧州、隆里、岜沙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抓好“锦屏文书”、清水江家祠群及各类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让历史建筑、文化街区、民族印记串珠成链,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人民群众在唤起“集体记忆”中共享美好精神滋养。大力厚植培育生态文化,创新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掘推广黔东南各族群众“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执行落实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月亮山梯田保护条例、?阳河流域保护条例,开发利用独特的农耕文化,厚植黔东南生态优势。依托丰富多彩的银饰、刺绣、蜡染、蓝染等文化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民间工艺变为民间经济、指尖工艺变为指尖经济。通过五年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建成一批高质量文化惠民工程,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构建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成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歌舞之州发展旋律更加和谐,生态之州发展优势更加彰显,人文之州发展底蕴更加厚重!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13%、9.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46%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9.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5%以上,入州游客、旅游人均花费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步缩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年。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按照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谋项目、大招商、兴产业、保民生、守底线、抓落实,确保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全力抓实区域引擎。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培育凯里、黎从榕锦、黔东片区三角支撑的新经济增长极。一是大力实施“强州府”战略。强力推进“强州府”五年行动,以凯麻产城融合示范区为载体,做大做强凯里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凯里城市首位度和发展带动力。加快推进凯里新城建设,构建“一轴五区”发展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在炉碧经开区集中打造玻璃、铝加工、陶瓷产业,推进黔东南高新区以生物制药、中医药、苗侗医药为重点的医药制造产业发展,围绕佛山大道谋划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凯里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支持凯里市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大力推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省级支持、东西部协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顶层设计,以政策创新为动力,以黎从榕锦为重点,以全州为支撑,以康养旅游基地、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今年重点抓好规划编制、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以及肇兴、黄岗、占里、大利、隆里等景区提升工作,加快建设雷山至榕江、剑河至黎平高速,开工建设榕江至融安高速,加快推进黎平机场改扩建,积极配合做好涪陵至柳州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进都柳江下游梅林、洋溪航电项目实施,加强与佛山协作,落地一批共建产业园,建成一批专供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基地。三是大力推进黔东片区协同发展。坚持以园区促产业聚集、以产业强城镇支撑,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集群。大力推进贵州青酒升级改造、黔东电力余热利用、岑巩年产1万吨高纯特种石墨、镇远云睿电子二期、施秉新希望22万吨饲料加工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柱30万吨钡渣全资源化利用项目,大力发展三穗服装产业。积极谋划天柱至会同、天柱至玉屏、玉屏至镇远高速公路项目,优化镇远至三穗快速通道建设方案,完善水、电、气等成网配套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跨区域落地项目分成机制,积极推进黔东片区协同发展。
(二)全力抓实有效投资。项目好则发展好,企业强则经济强。坚持以项目为王,靠项目赶超,努力以今天的投资结构奠定明天的产业基础。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更加注重产业投资,坚决稳住基础设施投资,全力吸引社会投资,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一是抓项目谋划争取。紧盯国家重点投向,创新项目编制方式,加大前期经费投入,重点围绕“四化”和民生领域短板以及水能、林业、中药材、矿产、新能源等优势资源谋划一批大项目,高质量编制储备一批达到可研、初设水平的好项目,举力向上争资争项,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二是抓项目实施建设。全力扩大产业投资,继续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实质性推动分布式能源、城市燃气、风光电一体化、抽水蓄能等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大力提振城镇投资,抓好城镇“四改”工程,完成投资200亿元。坚决稳住基础设施投资,按“五年任务三年完成”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着力加大民生投资,重点围绕教育、医疗“双提升”行动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全面加大产业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确保产业投资占40%以上、民间投资达50%。三是抓项目要素保障。落实领导包保服务,完善项目快推快进机制,一个一个扎扎实实地抓。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4+1”基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发挥基金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健全“四化”项目用地储备库,推进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
(三)全力抓实招商引资。走出去才有希望,招进来才是增量,下更大决心以招商引资的新增量助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10个,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480亿元,引进优强企业200家以上。一是突出主导产业抓招商。聚焦比较优势和已明确的各园区主导产业,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领军企业、一条全产业链”的要求,绘制全产业链图谱,编制各关联项目,瞄准相关联企业,细化各产业政策,精准招商、全力引资、补链强基。二是强化主体责任抓落地。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首地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强化县市首地责任、部门协调责任,重大项目州级组建服务专班,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县市吹哨、部门集合”,“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个推进方案”抓落实,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85%以上。三是摆正主人位置抓服务。建立完善项目联审联批机制,落实项目全周期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视商人为亲人,以诚招商、以诚待商、以诚留商、以诚安商、以诚暖商,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
(四)全力抓实工业提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紧扣“六个大突破”,抓实“六个抓手”,奋力推动工业大发展。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配套、抓服务,推动发展要素向主导产业汇集,确保高新区现代医药、炉碧玻璃、台江新能源电池、榕江家居、黔东白酒、锦屏羽毛球运动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推进电子信息、钡化工、铝加工、农产品加工、服装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实施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加强资源勘探,探明石英砂、高岭土、长石、重晶石以及页岩气、油气田等资源情况,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1+3”行动计划,每个主导产业筛选3家重点企业给予“点对点”扶持,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助推主导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新增培育亿元工业企业10家以上。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抓好企业梯度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以上。三是大力做好跟踪服务。推进企业问题和政府服务“两张清单”合一,推行服务企业特派员制度,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和拟入库企业包保服务“双覆盖”,围绕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资金、物流等做好服务保障,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给予支持,积极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主动护航。
(五)全力抓实城镇提质。以“强州府”战略为引领,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不断提升城镇品质,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大力实施城镇“四改”。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既要城市“面子”,更要城市“里子”,围绕“宜居宜游宜业”目标,加快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改造项目,进一步补齐设施短板,完善服务配套,增强城市功能,推进15分钟宜居生活圈建设。积极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让群众共享“人居福利”和“数字便利”。二是做强做优城镇经济。实施城镇经济提升行动,推进城镇与园区、景区联动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品质特色街区、商场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严格落实“房住不炒”,加强房地产预期引导,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特色小城镇巩固提升工程、特色小镇培育创建行动,打造一批彰显山地特色、展示民族文化、融入自然环境的产业小镇。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打破制约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完善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人才、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落实城镇落户零门槛政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六)全力抓实业态升级。主动应对疫情冲击,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大力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服务业提振发展。一是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旅游业“四大行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质量提升,打造镇远古城、西江苗寨、肇兴侗寨、施秉云台山、加榜梯田等一批高能级旅游景区,培育从江岜沙、凯里舟溪、麻江乌羊麻、锦屏雷屯、施秉望城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盘活台江施洞、凯里香炉山等25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新增4A级景区2个以上。围绕业态提升,把民宿产业作为突破口,在自然村寨科学镶嵌一批中高端民宿,沿途合理布局旅游驿站、休闲观光台,打造生态民宿产业带,丰富森林康养游、漂流生态游、民俗乡愁游、农耕体验游、红色研学游等业态,新增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200家。围绕服务提升,净化旅游市场,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积极实施“引金入州”“险资入州”“基金入州”,强化政金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黔通智联公司上市申报工作。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推进一批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建设,凯里银田物流园打造为区域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养老助老、家政、育幼等现代服务业,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户。三是积极培育壮大新消费。着眼新型消费发展新趋势,打造凯里国贸、万达广场、九方天街等消费商圈,加快下司古镇、黎平翘街、丹寨万达等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和“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增夜间经济集聚区3个。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提振汽车、家电、成品油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快发展电商等非接触性新型消费,打造1家带动力强的网商大平台,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10户。
(七)全力抓实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和城乡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推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一是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四个不摘”要求,抓实“三落实一巩固”,用好五年过渡期支持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开展“3+1”保障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深化东西部协作,用好定点帮扶、社会帮扶资源,扩大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三变改革”,总结推广“三社联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重点推进蓝莓、天麻、石斛、黄精等单品规模化突破,持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亿元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进种业振兴,围绕优势单品建设一批种业基地,加快岑巩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以上、产量127万吨以上,实施国储林项目30万亩,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利用面积达到150万亩。三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生态宜居”目标,科学编制村寨建设规划,落实农村建房导则,保护村寨风貌文化,梯度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提升,完善水、电、讯、消防、停车、文娱等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加强“两违”整治,实施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加强农村公共厕所管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清运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养村民卫生习惯,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持续培育文明乡风。
(八)全力抓实生态建设。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严守生态底线。一是大力推进环保问题整治。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此为契机,扎实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业固废处理等领域问题整改,加快凯里鱼洞河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垃圾收集、清运、消纳体系,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监管,消化问题存量,遏制增量。二是大力加强环保基础建设。加快工业园区专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和“4+12”生态监测工作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新增20个以上州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支持麻江、雷山申报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高能耗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持续推进绿色黔东南建设,优化林种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积极争取全州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广绿色建筑,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生态环保、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九)全力抓实风险防范。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密细致做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守住“稳”的底线,为“进”赢得主动。一是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决不麻痹厌战、侥幸放松。加快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备足核酸检测设备和转运设施,提升应急处置、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等能力。二是牢牢守好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围绕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化物品、旅游安全、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双排”,加强对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等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三是千方百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坚持从严从紧管债,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自救主体责任,采取展期、降息、重组、资产盘活等方式化解债务。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机制,坚决杜绝违规举债行为。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和组织的日常监管,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常态化排查和打击,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四是系统防范其他领域风险。完善提升社会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十)全力抓实民生保障。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设身处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二是发展公平优质教育。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确保控辍保学持续动态清零。实施强县中提升行动,落实“双减”政策,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中高职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民委和省共建凯里学院,筹建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发展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政教育。三是推进健康黔东南建设。实施医院提质扩容工程,提升疾控体系和重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6个现代医院管理省级试点工作。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高效运转,提升县城医疗机构儿童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传承创新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打造一批名医堂、苗侗医馆。加强村医培训,保障村医待遇。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四是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黔东南民族文艺精品剧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黔东南建设区项目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抓好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五是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普惠养老托育工程,新建一批“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大力推广凯里、三穗中医养老融合发展模式。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对弱势群体关爱服务。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强化拥军优抚,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同时,扎实推进整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统筹做好国防动员、宗教、外事、侨务、消防、人防、档案、史志、老龄、气象、慈善、工青妇、残疾人、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
扎实做好十件民生实事。⑴完成棚户区改造1.94万套,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43万户、背街小巷改造342条,新增地下管网450公里;⑵实施普通公路安全防护及提升工程700公里,实施危桥改造50座;⑶集中打造5个中国传统示范村落、20个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寨;⑷新建州中医院(一期工程),建设县市儿童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改扩建6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⑸新建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万户、村寨公共卫生厕所100个;⑹新建凯里小高山体育健身步道和州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善“农体工程”和全民健身示范站200个;⑺新建改扩建学校50所;⑻提升改造10所养老机构,建成60个儿童之家,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500张;⑼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公里,建设2个中型灌区,治理10座病险水库;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以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2万人次以上。群众的事就是政府的大事,我们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些实事办好,让百姓满意!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更需新作为。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统”起来、“转”起来、“严”起来,夙夜在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负人民。
(一)坚持政治导向,建设忠诚政府。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忠诚核心成为全州政府系统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二)坚持问题导向,建设创新政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导向。我们将始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敢于直面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勇于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从发展大局出发,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研究问题、破解难题。
(三)坚持协作导向,建设团结政府。团结凝聚力量,协作成就事业。我们将把维护团结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作为一项原则来遵守,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健全的制度增进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主动向州委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巡视政治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各类工作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州县统筹,强化部门联动,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凝聚集体智慧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力量推动发展。
(四)坚持公廉导向,建设法治政府。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置于阳光下运行,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继续过“紧日子”,持续拧“螺丝钉”,以政风带民风,以公平促正义,以廉政促勤政,展示新时代政府工作新形象,展现新时代人民公仆新风采。
(五)坚持结果导向,建设担当政府。人民群众满意就是政府工作的最好结果。我们将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黔东南人民负责,处处为黔东南发展负责,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务实过硬的担当,坚决把黔东南发展的事情办好,把想办的事情做成,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未来五年,我们一定奉献一个个精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