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9日在湛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湛江市市长 曾进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湛江发展定位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服务全国全省战略高度推动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开新步伐。五年来,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对湛江高度重视、鼎力支持,湛江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经济版图中地位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赋予湛江“四个定位”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细化25条政策措施推动湛江加快发展,推动广州与湛江建立“核+副中心”动力机制。省政府主要领导定点联系湛江及雷州。我们感恩奋进,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推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落到实处。五年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29.3%,达到3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长42%,达到160.3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51.9%,达到27200元。城市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影响力不断提高。
——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做好“四篇文章”,现代产业架构初步形成。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3亿元,是前五年的1.7倍;谋划培育13个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总产值年均增长11%,湛江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投资额最大、产业集聚效应最高的时期。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一体化、巴斯夫一体化、廉江清洁能源4个投资超百亿美元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加快推进,广东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启动规划建设。滨海旅游业发展势头喜人,华侨城欢乐海湾等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动工建设,鼎龙湾水上世界建成开业,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上榜全国“十大新兴海岸休闲城市”。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从无到有增至40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14家、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中船集团海上风电产业链项目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头雁工程”顺利建设,湛江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我们坚持陆海空铁统筹推进,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立体交通实现历史性跃升。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重点交通项目投资810亿元,是前五年的2.4倍,从根本上改变了交通落后状况。机场实现升级换代,全省第三大干线机场湛江吴川机场建成并完成试飞,即将投入使用。港航发展加快,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和霞山港区通用码头、4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成投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省前三,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8.6%;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建成开港,琼州海峡北岸港航资源完成整合。高快速路网加快构建,深湛高铁江湛段建成通车,湛江人民的“高铁梦”变成现实;《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成为广东第三个全国铁路枢纽城市,新增铁路里程143公里;汕湛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及支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70公里,完成国省道改建和路面改造572公里。
——我们加快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构建“五个区域中心”,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市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区域创新中心基础夯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60家,约为2016年的5倍;湛江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落户;拥有研发机构443家、省重点实验室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工作站35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实力增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9个、省级非遗名录45个;所有县(市、区)成功“创均”“创现”,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学前教育学位8.5万个;湛江教育基地初显规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提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市级骨干医院5家,全市医疗机构床位42657张,比2016年增长32.4%;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终期验收优秀,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居粤东西北第一。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地位提升,形成金沙湾、鼎盛、万达、华都汇等大型商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居全省第六、粤东西北第一。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全市新增金融机构16家、累计达到124家,全面完成9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金融业规模居粤东西北第一;新增上市企业1家,IPO申请获发审会核准通过1家。城市建设进步明显,完成“三旧”改造9105亩;新建及改造市政道路42条,新建公园68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3平方米,“一湾两岸”生态型海湾城市知名度显著提升;5个县城和32个中心镇城镇化建设加快,全域自然村通硬化公路,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五年来,全市投资环境不断向好。“放管服”改革走向深入,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市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职权7批917项;政府投资、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从100个、60个工作日压缩到45个、33个工作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完成194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实现减税降费129.2亿元。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提升,粤西首个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湛江港口岸、航空口岸获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共开通航线25条、海铁联运专列23条;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60.36%和97.49%,外资外贸年均增长49.6%和11.2%,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城市达到18个,数量居粤东西北第一。区域合作不断拓展,与海南自贸港、“双区”“双城”和两个合作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湛茂阳一体化、与柳州对口扶贫协作及湛绥对口合作取得新进展。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全市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水平持续提高,累计完成民生类支出2050.91亿元,比前五年提升65.3%,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超过八成。精准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81680户、23373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明显,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市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展顺利,成功化解6家农合机构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民生实事加快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实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13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分别增长29.1%、58%和31%;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772元、532元;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及其湛江分干线项目加快推进,雷州半岛干旱缺水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优化基层便民服务,投放政务服务一体机2221台,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湛江建设深入推进,禁毒、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法治湛江建设成效明显,坡头区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抓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取得吴川疫情防控胜利。成功应对超强台风“天鸽”“山竹”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进出口总额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4%,国内税收收入增长36.7%、增幅居全省第一。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动工业发展,临港产业增势迅猛。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稳步达产;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成功点火,100万吨氢基竖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巴斯夫一体化项目首套装置有望春节前建成;廉江清洁能源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开工,配套工程顺利推进。石化产业项目增至21个,有望成为我市首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钢铁产业项目增至52个,产值超640亿元;广东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奋勇片区起步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全市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2200亿元。
(二)着力增强枢纽功能,交通基础建设提档升级。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98亿元,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期路网工程完工。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完成主体工程,宝满港区集装箱一期扩建、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液化烃码头一期开工建设,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项目配套码头建成运营。汕湛高速吴川支线、调顺跨海大桥、东雷高速建成通车,湛江机场高速二期、湛徐高速乌石支线、冬松岛渡改桥新建工程动工建设,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湛江大道、茂湛高速改扩建、疏港大道改扩建、海川大道扩建等工程加快建设,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盾构有序施工。
(三)全面强化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提速。新增5G基站3627座,实现5G网络“镇镇通”、4G网络“村村通”,光纤用户、百兆光纤用户占比分别达97.28%、95.59%,均居全省前列。举办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启动规划建设。宝钢湛江钢铁建成国内行业首例独立5G工业专网,小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全国首个羽绒行业工业互联网节点平台建成运行。湛江高新区管理机构获批,湛江湾实验室加快建设,挂牌成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2家、省级工程中心10家、技改企业210家;成功举办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
(四)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大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出台28项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推进工作机制和重点招商项目台账,成立招商专责小组,压实牵头单位招商责任,围绕汽车产业开展战略性招商,围绕石化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围绕链主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建立招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项目接洽、谈判、签约、开工全流程跟踪管理。成功签约威立雅等123个优质项目,超额完成招商项目签约额和到位资金年度目标任务。
(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基本完成“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70项目标任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整合国企国资,组建三大新产业集团,完成30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湛江综合保税区一期如期封关,湛江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徐闻港区、大唐雷州电厂码头、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码头对外开放,21国22名驻穗领事官员高级别代表团参访湛江。启动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临港产业园首开区规划建设;加强与重庆、贵州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合作;与广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湛江港与广州港开通“湛江—华南”航线;落实柳州协作财政帮扶资金1.5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3个;与绥化市签署深化对口合作协议。
(六)加快推进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稳步发展。雷州经济开发区获批成立,威希德等6个项目落户;廉江建成省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全省首个“信用县”;吴川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期、羽绒产业基地二期征迁加快;遂溪电商产业园启动使用;徐闻新寮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制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75条措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16万户,培育国家和省市三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51家。
(七)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综合功能显著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完成16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市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面积3060亩,完成改造面积2030亩,节地率53%,旧大天然片区“三旧”改造等项目动工。完成8条市政道路新建和升级改造,建成怡海公园、文章公园,新建及改造50个小游园和南桥公园,市区排水管渠清疏、片区雨污分流改造一期项目如期完成,新建及改造公厕32座、垃圾中转站19座;清理城市“六乱”13万多宗,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约113万平方米;市交通大数据系统(二期)启动建设,园林绿化信息管理系统建成运行。较好完成第一轮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圆满完成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复审;鹤地水库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全市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优良率达到100%,市河长办被水利部授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完成30个入海排污口整治,金沙湾获评广东省最受欢迎十大美丽海滩,湛江湾入选广东省美丽海湾。
(八)聚焦“三农”短板弱项,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创办88个镇(村)供销社助农综合服务中心。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完成28.6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4.87万亩垦造水田任务,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遂溪县RCEP香蕉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徐闻县RCEP菠萝国际采购交易中心获批创建;徐闻放坡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廉江良垌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遂溪荣获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优秀政务服务奖,麻章获批省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出台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启动,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九)坚持用心用功用情,民生改善迈上新台阶。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79万人,失业再就业2.74万人,登记失业率2.33%,控制在3.5%以内。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新建乡镇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33所,新增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0615个;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7090个;入选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7所,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动工建设,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成功转设为湛江科技学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主体工程封顶,市第一中医院搬迁改造加快推进,16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基本完成,建成20个市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实现医疗救助异地联网“一站式”结算,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获国家通报表扬。遂溪、雷州入选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市运动员摘得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女子足球队出战第十四届全运会并首次夺得金牌。全市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0个、惠及居民1.96万户,完成公租房分配1015套,建成保障房699套,完成危房改造395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称号。市养老服务中心获评粤东西北首家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完成县级“信访超市”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麻章区毒品整治工作通过国家禁毒委检查验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成功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国防、海防打私、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妇女儿童、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立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管理,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湛江市获全省地方财政管理工作考核奖励,在全省地级以上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首次获得最高等级A级。我们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办理人大建议130件、政协提案174件,办复率100%;及时办理并反馈国务院及省政府“互联网+督查”平台问题线索288件、按时办结率100%,12345市民服务热线回复率100%、办结率99.97%;“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湛江列入全省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城市,建成政务大数据中心湛江分节点,市政府门户网站获评“2021年度中国优秀政务网站”。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市级“三公”经费预算逐年下降,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湛江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担当履职、严以用权,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思想破冰、发展突围,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切实转变作风、高效服务,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凝聚力量、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厚爱支持的结果,是市委高位谋划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湛单位和驻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湛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还不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港航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仍需进一步完善;改革攻坚能力有待加强,开放合作还需全面深化,营商环境与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尚有差距;政府部门加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湛江奋进新征程,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关键时期。从宏观环境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从湛江自身看,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深入实施,为湛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过多年持续发力,我市比较优势逐步凸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逐步夯实,发展前景更为各界看好,全市上下干劲十足,全市人民充满期待。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认真落实“四个定位”,扎实做好“四篇文章”,促进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力争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湛江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跃升。经济综合实力在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创新创业动力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面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大幅提高,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扎实成效,区域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商贸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承载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幸福湛江达到更高水平。
锚定五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坚定不移构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强市,发展壮大临港产业,提速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构建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为龙头、一县一省级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格局。二是坚定不移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努力打造市内通勤便捷、周边联通高效、国内外快速通达的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推动5G网络、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做强做大重大开放平台,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四是坚定不移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五个区域中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湛江;持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五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促进共同富裕,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领域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控制在3%左右。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今年集中力量做好十项工作:
(一)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初步安排重点项目472个,总投资7971.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96.31亿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制度,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面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将用地用海用林等指标优先配置到重点项目上,坚持5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和推进机制,积极争取政府新增债券支持,建设一批“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推动消费升级。利用区位和人口优势,打造地区特色突出、有效衔接琼桂、辐射粤西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完善金沙湾商圈并申报省级示范特色商圈。依托“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品牌,打造特色美食之乡。大力引进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零售业,推动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繁荣城市夜间经济,规划建设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拓展外资外贸。用足用好RCEP实施大规模关税减让和原产地累积等规则红利,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东盟国家工业原材料、农产品进口,促进家电等优势产品对东盟国家出口,进一步扩大对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建设RCEP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发挥大宗商品对外贸的稳定作用,继续推动开展原油保税进口。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项申报功能在湛江口岸落地应用。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对重点外资项目开展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企业落户湛江。
提升招商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完善大招商体系。创新招商方式,推动县(市、区)主要领导开展“赴百企上门招商”专项行动;充分利用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办好季度招商推介会,引进上下游优质项目;探索建立企业投资服务机构,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招商团队合作,实行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完善招商工作激励考评机制,大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见效。
(二)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壮大现代临港产业集群。推动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达产、氢基竖炉项目开工,推进中科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动工建设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和廉江清洁能源项目主体工程,推进乌石17-2油田群开发。加快建设广东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东海岛片区和奋勇片区,启动乌石片区规划建设,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优化激励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施产业集群“链长制”,以龙头项目为牵引,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着力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大力发展海洋装备、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规划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培育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新型产业,培育本地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建设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绿色家电、家具建材、羽绒制鞋、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70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借力“互联网+”发展数字商贸、数字金融。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资源禀赋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华侨城欢乐海湾文化综合体、湛江湾军事主题公园、麻章红树林主题公园、奥体中心体育产业园、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南调河风情街,开发雷州西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区、徐闻滨海旅游度假区,推动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光岩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现代金融建设,加强金融招商,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大力发展海洋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和跨境金融。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加快发展信息、保险、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推进湛江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申报建设研发机构,新增6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实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快培育发展上市企业。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创新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发展壮大县区经济。推动各县(市、区)按照“一县一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雷州市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临港工业等产业,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支持廉江市大力培育智能家电、现代家具特色工业品牌,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促进廉江高新区扩能增效;支持吴川市在大力发展羽绒制鞋、农海产品加工、智能家电、建筑业的同时,致力构建临空产业体系;支持遂溪县加快发展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建材等产业,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与市区同城化发展;支持徐闻县与海南自贸港协同联动发展,高标准建设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支持赤坎区发展都市产业,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现代服务、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支持霞山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临港产业和都市经济;支持坡头区加快建设海东高新产业园、龙头产业园、官渡产业园,打造湛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支持麻章区大力发展绿色造纸、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农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支持湛江经开区加快发展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当好湛江大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三)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高能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成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开工建设东海岛港区航道、巴斯夫一体化工程配套码头,加快建设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液化烃码头、招商国际邮轮码头和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开工建设湛江港宝满港区、东海岛港区疏港铁路专用线和粤海铁路乌石支线,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加大对无水港支持力度,增开海铁联运专列和国内外集装箱航线;规划建设雷州乌石港区、东海岛港区大型公共化工码头。提升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谋划建设智慧港口,研究建立港口运营和管理动态数据库,推进区域内港口信息共享。
建设高水平空港枢纽。加快空港建设,推动湛江吴川机场完成转场,建成机场高速一期工程,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空港经济区起步区,推进机场大道西段、高铁大道等路网及水系工程建设,打造空港科创智慧中心;积极招商,培育发展现代物流、高端服务、智能制造等临空产业。
建设高等级铁路枢纽。全面加快广湛高铁湛江段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合湛高铁广东段,加快湛海高铁及北上通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深湛铁路机场支线前期工作;谋划建设河茂铁路西延线。开展湛茂阳和北部湾城际铁路研究,打造轨道上的粤西通勤交通圈。
完善公路枢纽功能。全方位提升出行便捷度,加快建成“湾区成环、半岛成网”高快速路网体系。完善对外高速通道规划,向东,谋划建设粤西沿海高速,建成茂湛高速改扩建一期,推动茂名至吴川高速前期工作;向西,谋划扩建渝湛高速广东段;向南,规划建设雷州半岛东、西部高速公路;向北,推动建设南宁至湛江高速广东段。打造湾区环城高速通道,加快建设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推进环城高速南三岛至东海岛、调顺岛至海东新区跨海通道和玉湛高速二期前期工作,开展霞山至南三岛等跨湾通道研究。拓展雷州半岛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湛徐高速乌石支线,推动建设玉湛高速雷州支线,推进雷州半岛东线高速、东雷高速西延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市区与县域快速互联互通,建成湛江大道、疏港大道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先行工程,加快海川大道扩建工程建设,推进南岑路、湛廉快线前期工作。强化普通公路建设,推进国道非标路段、省道、新编县乡道升级改造,推动150公里“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支持县(市)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省级示范县。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000座,实现城镇、工业园区5G全覆盖,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80%。推进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地下管网、电网、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改造与5G信息网络、传感技术融合,加快建设市交通大数据系统(二期),高标准设置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终端。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充换电设备。推进应用场景开发,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对标先进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和RCEP规定的170项软性义务,出台优化湛江营商环境措施2022年版。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级分类管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优化审批流程,推进重点高频民生事项“掌上办”,持续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服务模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升级优化信用平台,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税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成新产业集团组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力争完成70家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1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启动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线下园区,升级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两平台六体系”;做好纳入广东自贸区新片区相关准备工作。加快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加强与重庆、贵州等地合作,推动湛江在新通道沿线地区布局陆港,打造“枢纽对枢纽”班列模式,提升在新通道中的枢纽地位。高标准办好广东国际海洋装备博览会、广东·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等展会,积极参加广交会等国际展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强化“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功能。
不断深化区域合作。落实“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推动与广州合作建设产业园,加强重化产业、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主动强化与“双区”“双城”和两个合作区的产业合作,打造大湾区与西南地区及东盟经济循环的重要节点。加快建设粤港澳“菜篮子”粤西配送中心。深化与海南相向而行,携手共建琼州海峡经济带;支持湛江港与大湾区及海南港口共建组合港。深化湛茂阳交通、产业、水利等领域合作,推进建设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加强与柳州市、绥化市对口合作。
(五)强化精细化治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科学构建城乡建设体系。统筹划好三条控制线,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编制市绿地系统、公园体系、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以及西城片区等六大片区概念规划。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坚持拥湾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东加快建设海东新区,向西加快推动湛江大道沿线、高铁新城等开发建设,向南推动东海岛工业新城建设,向北强化遂溪对中心城区的配套服务功能,高质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
推动中心城区强芯提质。以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为目标,统筹实施西城片区、湛江北站片区、海东新区起步区开发,加快旧大天然-金沙湾-调顺岛片区改造、南油片区(首期)“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重点推进赤坎古商埠、霞山风情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推进金沙湾观海长廊至调顺岛沿线品质化提升微改造,建成体育中心社区公园,建设一批别具特色的滨海河湖碧道,谋划建设南柳公园、麻章人民公园。以绣花功夫强化城市管理,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大力整治城市“六乱”;打造“智慧城管”,启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强停车位规划建设,系统推进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大决策、审批监管、依法行政等机制,加强城市建设项目审批把关和事中事后监管。
提升县镇建设水平。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支持雷州市推进高铁新城等片区建设,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支持廉江市拓展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支持吴川市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加快完善功能配套;支持遂溪县建设滨河新区等片区,推动遂溪大道建成通车,融入市区半小时经济圈;支持徐闻县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琼州海峡北岸璀璨“明珠”。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支持中心镇依托资源禀赋加强整体规划,建设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
(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依托丰富农业资源,加快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10家省级、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新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施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新增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持续擦亮热带水果、北运蔬菜、蔗糖等农产品品牌。加强数据赋能农业,深入实施农村电商工程,深化“12221”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加快发展“智慧果园”“智慧农牧场”等数字农业。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建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水产类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基地;建设环雷州半岛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带,创建国家级、省级海水鱼良种场和水产种业产业园,打造国际水产养殖加工和水产种苗繁育基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垦造水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抓好农村撂荒耕地复耕。
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抓好产业扶贫,促进稳定长效脱贫,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对全市84个乡镇深入实施分类分级帮扶、组团结对帮扶。对接落实广州市对口帮扶湛江工作,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
高水平创建美丽乡村。加大政策支持和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每个乡镇建设2条县级示范村,持续打造16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面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完成部分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在“四沿”区域沿线连片提升农房风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10个岭南特色农村建筑风貌示范带(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200个。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弘扬体现乡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村文化。
(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湛江示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治理,保持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启动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第二阶段(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全覆盖;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推进九洲江、鉴江等重点流域及鹤地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环境治理,确保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近海岸高位池水产养殖综合治理和近岸湿地恢复与保护,维护良好海洋生态;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规范化管理,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探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算工作试点,加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建设琼粤天然气管线、大唐雷州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开展华润电力东海岛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海上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传统火力发电产业升级,发展电力储能产业,打造我国沿海重要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用能企业监管预警,推进“两高”行业绿色升级改造和企业节能降碳。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麻章经开区循环化改造省级验收。
打造“红树林之城”。实施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将“湛江红树林”打造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用好国家、省支持资金,发挥林长制作用,加强红树林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推进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打造霞山特呈岛、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廉江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红树林“网红”打卡地,推出麻章金门岛、徐闻大汉三墩等红树林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擦亮“红树林之城”特色文化品牌。引入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设立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加大红树林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力度,推动蓝碳交易。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深入实施“促进就业十九条”,继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大重点人群就业保障。深入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新建不少于200个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建设公租房500套,建成公租房1000套。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体制机制。建成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引调水工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实账积累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推动镇街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提升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新增城镇公办中小学学位3.2万个,巩固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攻坚成果,持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要求,对接落实广州市和相关高校对口帮扶湛江基础教育发展各项工作;推进职普融通,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支持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加快建设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湛江一中新校区、湛江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和湛江市专门学校等项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传承利用非遗文化,活化利用本土文物,扶持创作雷剧等领域优秀文艺作品、精品剧目。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活动开展,筹办全国帆船(板)锦标赛、全国跳水锦标赛等品牌赛事。
推进健康湛江建设。深入实施健康湛江行动,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等医院项目建设,加快筹建市口腔、眼科医院。推动我市医院与广州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深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帮扶协作,打造优势医学学科群。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门诊费用跨省和省内直接结算。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市疾控中心迁建,加强省级公共检测实验室、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市县新增传染病院区建设,加快建设市应急医院,打造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完善金融稳定与发展协同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妥善有序化解房地产领域重大风险,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春风利剑”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构建“大数据+微网格”数字化治理模式,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确保全市能源和粮食有序安全供应。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深入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桥梁和渡槽等重点领域行业专项整治;推进“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森林防灭火和消防救援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聚焦航空、陆路、水运口岸和人物同防“四个方向”,提升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物资储备、多病共防“五项能力”,强化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从严从紧抓好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筑牢水运口岸、海陆边境和进口冷链食品防线,把好院感防控、隔离场所管理、重点地区来(返)湛人员落地排查和“哨点”监测关口,积极稳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施政履职能力。
加强政治建设。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府党组班子建设,扎实推进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强化党组理论武装,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确保政府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党内党外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深化法治领域和司法行政改革,巩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果,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支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和公益诉讼。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持续开展宪法、民法典和党内法规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建设高效政府。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构建数字化治理模式。建设可靠信创政务云,推进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统筹建设全市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国家、省垂直系统数据回流和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升级“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创建省“一网统管”试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办好政府门户网站,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创新和改进督查工作,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优化“四个全面”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走向深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改作风,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资源要素分配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政务公开,支持纪检监察机构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再出发,实干创造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湛江壮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1+9”工作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
四个定位: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
“创均”“创现”: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 。
IPO:首次公开募股。
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
两个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10+5”),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12221”农产品市场营销:建立“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双减: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上云上平台: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
两平台六体系: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产业园区平台;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体系。
六大片区:西城片区、湛江北站片区、海东新区起步区、新坡片区、赤坎调顺片区和垦地合作片区。
四沿:沿交通线、沿边界线、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
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到2021年底全省乡镇(街道)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2年底全省村(居)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一规划两纲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