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南三亚科学轮作促进“钱粮双丰收”

2022年04月13日 10: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罗江)南海之滨,春意正浓。在三亚市崖州区,冬季瓜菜上市进入收尾期。刚收获完瓜菜的农田里,耕地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新栽的水稻秧苗为沃野再添新绿。

  用好、用足良好的气候条件,三亚市正在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促进“钱粮双丰收”。

  在三亚,种植水稻收益相较于种植瓜菜低得多,农民种粮积极性较低。以往,收获完瓜菜后,当地不少农田在夏秋季节闲置。眼下,科学轮作让耕种不断茬,“闲田”成了“忙田”。“从发种子到卖稻米,种稻有了全程‘保姆式’服务。”崖州区赤草村村民黄小弟说,自家的地刚收完豇豆,正在抓紧翻地、插秧抢种早稻,让农田“多挣一季钱”。

  在崖州区,“菜+稻+绿肥”轮作模式已推广约25000亩。10月到次年3月种植瓜菜,3月到7月种植水稻,8月到10月种植豆科绿肥作物,综合利用下每亩地可增收2000元以上。

  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怀良介绍,针对计划种植水稻的农户,政府主导建立保险保障、产销对接、科技支撑机制,统一机耕整地、种子发放、机械采收、订单销售、土壤改良等环节,确保增产增收。

  依托南繁科研资源集聚优势,崖州区还推动南繁培育的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就地推广。经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专家评估,选定适宜当地种植的5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推广。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土壤改良技术、广东省科学院的测土配方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生产中。

  连日来,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格外忙碌,奔波在崖州区各村庄、南繁科研基地耕地、插秧,并忙着对已播种农田开展水肥管理、无人机植保。

  “公司的托管服务贯穿耕、种、管、收全流程。”该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崖州区选定的优质品种包括该公司自主选育的“九九新香”稻,公司在托管土地集中种植相关品种并保价回收。水稻收获后,土地交还科研单位和农户,继续开展南繁科研、冬季瓜菜种植。

  针对南繁科研用地季节性闲置、农民种粮意愿低等问题,三亚市探索推行南繁用地分时托管、农户土地分时出租。南繁季结束后,南繁科研用地交由龙头企业统一种植优质水稻,收割后进行绿肥种植、还田。对农户的闲置农田,村级合作社进行租赁整合,由相关企业统一种植,收益由企业和村级合作社共享。

  “轮作模式既提升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土壤肥力,为下一步农民增产增收、南繁科研团队开展更有挑战性的课题提供了良好条件。”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

  截至目前,三亚水稻种植面积达42000亩,预计将增加产量5000余吨,产值增加2000余万元。与2021年夏秋季相比,三亚市耕地复种指数提高30%。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市开展“钱粮双丰收”工程,依据地情、时令探索不同轮作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精细化,精准指导粮食和冬季瓜菜高效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海南三亚科学轮作促进“钱粮双丰收”

2022-04-13 10: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罗江)南海之滨,春意正浓。在三亚市崖州区,冬季瓜菜上市进入收尾期。刚收获完瓜菜的农田里,耕地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新栽的水稻秧苗为沃野再添新绿。

  用好、用足良好的气候条件,三亚市正在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促进“钱粮双丰收”。

  在三亚,种植水稻收益相较于种植瓜菜低得多,农民种粮积极性较低。以往,收获完瓜菜后,当地不少农田在夏秋季节闲置。眼下,科学轮作让耕种不断茬,“闲田”成了“忙田”。“从发种子到卖稻米,种稻有了全程‘保姆式’服务。”崖州区赤草村村民黄小弟说,自家的地刚收完豇豆,正在抓紧翻地、插秧抢种早稻,让农田“多挣一季钱”。

  在崖州区,“菜+稻+绿肥”轮作模式已推广约25000亩。10月到次年3月种植瓜菜,3月到7月种植水稻,8月到10月种植豆科绿肥作物,综合利用下每亩地可增收2000元以上。

  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怀良介绍,针对计划种植水稻的农户,政府主导建立保险保障、产销对接、科技支撑机制,统一机耕整地、种子发放、机械采收、订单销售、土壤改良等环节,确保增产增收。

  依托南繁科研资源集聚优势,崖州区还推动南繁培育的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就地推广。经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专家评估,选定适宜当地种植的5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推广。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土壤改良技术、广东省科学院的测土配方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生产中。

  连日来,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格外忙碌,奔波在崖州区各村庄、南繁科研基地耕地、插秧,并忙着对已播种农田开展水肥管理、无人机植保。

  “公司的托管服务贯穿耕、种、管、收全流程。”该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崖州区选定的优质品种包括该公司自主选育的“九九新香”稻,公司在托管土地集中种植相关品种并保价回收。水稻收获后,土地交还科研单位和农户,继续开展南繁科研、冬季瓜菜种植。

  针对南繁科研用地季节性闲置、农民种粮意愿低等问题,三亚市探索推行南繁用地分时托管、农户土地分时出租。南繁季结束后,南繁科研用地交由龙头企业统一种植优质水稻,收割后进行绿肥种植、还田。对农户的闲置农田,村级合作社进行租赁整合,由相关企业统一种植,收益由企业和村级合作社共享。

  “轮作模式既提升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土壤肥力,为下一步农民增产增收、南繁科研团队开展更有挑战性的课题提供了良好条件。”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

  截至目前,三亚水稻种植面积达42000亩,预计将增加产量5000余吨,产值增加2000余万元。与2021年夏秋季相比,三亚市耕地复种指数提高30%。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市开展“钱粮双丰收”工程,依据地情、时令探索不同轮作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精细化,精准指导粮食和冬季瓜菜高效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