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飚 柴婷 太原报道
端午节日渐临近,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前青塘村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走进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村庄,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耳边传来煮粽子的“咕嘟咕嘟”声。围坐在一起包着粽子的村民们,靠着一个个小小的粽子,脱了贫致了富。
与黄土高原山区村落普遍干旱的情况不同,位于湫水河西岸的前青塘村一年四季水量充足。天然优质的水资源,孕育着全村400亩品质优良的茂密芦苇。过去,芦苇大量卖给了外来商贩,价格很低,挣不上钱。上好的糯米和黄河滩枣,包出的粽子多是村民自己食用。
从2015年开始,前青塘村将“粽子”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张新勤是村里“吃螃蟹”的第一批人。如今,他成立了临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粽子也从季节销售到全年销售,从主动找销路到顾客排队上门买,现在他的企业月销售粽子超过50万个。前青塘村粽子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还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办厂或成立家庭作坊,不少粽子厂的工人“摇身一变”自己当起了老板。
前青塘村靠粽子增收致富的故事,是吕梁市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吕梁地处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近年来,这个红色革命老区的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临县红枣、岚县土豆、汾阳核桃、文水牛肉、吕粮山猪、吕梁杂粮等一批名特优功能食品知名品牌迅速在全国打响。
曾经不起眼的“山药蛋”已经成了吕梁山区农民致富的“主力军”。在吕梁山北麓的岚县,当地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马铃薯生长的“宝地”。如今,这里已建成20万亩无公害、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1200亩有机马铃薯基地。岚县农业委员会工作人员刘林权说,在县域公共品牌岚县土豆的引领下,实现了卖土豆花、卖土豆果、卖土豆宴的产业链延伸,全县马铃薯种植惠及9个乡镇和95%以上的贫困人口,累计帮助3万多人实现稳定脱贫,并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兴旺的基础。
位于黄河岸边的临县有着“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当地不仅有全国驰名商标“天渊”、山西著名商标“晋奥华”等品牌,还制定出台了红枣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临县红枣的产业链条也越拉越长,培育发展了枣芽茶、枣木香菇、枣花蜜、枣园经济等红枣新业态,红枣正在成为当地民众的“致富果”。
从2020年起,阳府井集团开始在临县打造10万亩枣芽茶采摘基地,按照人均日采摘30公斤至40公斤嫩枣芽(叶),每公斤5元到6元的价格计算,老百姓每天可收入200元左右。阳府井集团董事长杨五生说,过去枣农为了减少枣树的养分消耗,会把无用芽及嫩枝剪掉,本着“变废为宝”的想法,阳府井集团旗下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从2017年起研发、试产枣芽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并申报了专利。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林强说,除了临县红枣、青塘粽子,吕梁的汾阳核桃、文水牛肉、吕粮山猪、吕梁杂粮等特色产业,也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推动品牌提升等工作,让名特优农产品逐渐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吕梁的生猪、山菌、肉牛3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注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韦和香菇、山花烂漫杂粮面、汾都小米等9个品牌入选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临县枣芽茶、肾型大豆等4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陈林强说,吕梁特色优质农产品也在蹄疾步稳“走出去”,比如交口香菇出口韩国、“吕梁枣芽茶”远销日本。
记者了解到,为了助推涉农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吕梁市探索建立了“吕梁模式”“乡村振兴贷”“一保通”等金融保险工具,截至2021年底,“吕梁模式”累计支持涉农小微企业106户、投放贷款18.74亿元,带动企业增收25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以上。吕梁市注资1.25亿元组建了吕梁润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全资、合资方式成立子公司7个,落地各类项目9个,总投资达13亿元。
在吕梁,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批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吕梁市正在强力推动“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药茶、红枣、核桃”8大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一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