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来自长三角的一线经济信号:市场回暖 活力渐显

2022年06月22日 09:1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记者于佳欣、张璇、魏董华)企业生产“火”起来,物流加快“跑”起来,消费逐步“热”起来……在各地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下,记者日前在长三角一线走访看到,市场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市场复苏的活力逐步显现。

  订单数上涨,企业生产“火”起来

  机器声轰鸣,一辆辆整车陆续下线……走进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眼前一派繁忙景象。18日,这家工厂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日常生产状态,每天可下线900多辆整车。

  “疫情冲击下,重新连接产业链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工厂总监陈培锋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6月以来,上汽集团汽车产量已超过20万辆,同比增加30%左右。

  产量、订单增长的背后,是企业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回升。走进专注汽配行业的德国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生产忙碌有序。半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零部件巧妙“组合”在一起,拼装成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后下线。

  斯泰必鲁斯浙江公司工厂长马云杰说,三四月份企业订单约为正常时期的5成,进入6月已完全恢复,本月出货量预计创新高。“订单量逐步增加,我们也在加快生产,希望能将前期落下的产能补回来,力争实现今年产值翻番的目标。”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企业要勇敢走出‘舒适区’。”力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军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忙着在海外考察工厂、访问客户。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他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国内市场的新赛道,加大相关产品研发力度,今年立下5亿元的销售目标。

  市场预期改善的态势在一些经济先行指标中也有所体现。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但双双实现回升。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采访发现,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企业加快削减原先积压的库存。一些企业负责人坦言,疫情期间损失的订单难以一下子恢复,但坚信市场需求一直存在,疫情过去需求就会释放出来。

  包裹量增加,物流加快“跑”起来

  走进位于浙江杭州西溪蝶园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包裹。驿站负责人芦菲告诉记者,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年中促销活动推进,自6月初以来,驿站收到的包裹数从平均每天2000件增加到3300件以上。

  包裹量递增背后,是快递物流的加快运转。浙江省邮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自5月20日至6月18日,浙江省邮政快递行业揽收量达21.35亿件,同比增长5.46%。菜鸟物流数据显示,今年“618”快递预售极速达服务单量同比增长110%。

  年中促销之际,多家快递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运力保障。京东在物流枢纽城市义乌、温州投入使用两座物流园区;百世供应链启动新建分仓,确保订单分流不受影响;圆通60个集运中心新增摆臂、摆轮自动分拣设备,提升中转效率。

  港口,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在宁波舟山港,船来船往,一派繁忙。宁波舟山港有关负责人说,继4月首次突破“300万标箱”大关后,宁波舟山港5月集装箱吞吐量超33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6%,创历史新高。5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

  需求不断改善,消费逐步“热”起来

  夜幕降临,杭州多个“夜经济”商圈热闹起来。“最近生意恢复了很多,平均一天可以做100桌左右。”杭州一家临街餐饮店薛三爷铁锅肥肠总经理薛猛说,晚9点还有不少人排队,一张桌子最高翻桌8次,“感觉烟火气又回来了。”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端午假期首日峰值人流刷新今年以来最高值;在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的人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前一半左右……不少经营者感慨,生意在“慢慢恢复”“开始回血”。

  线下回暖提速,线上开足马力。“618”活动期间,不少平台反馈销售好于预期,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拼多多平台家电行业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00%。

  浙江杭州17日发放的1000万张数字消费券两天拉动消费近6亿元;江苏多地相继发放惠民消费券,覆盖餐饮、家电、体育消费等领域……多地发放的消费券,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当前,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复苏对稳住经济大盘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接下来,既要通过稳就业、稳收入增强消费信心,也要加快拓展新型消费,不断挖掘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来自长三角的一线经济信号:市场回暖 活力渐显

2022-06-22 09:1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记者于佳欣、张璇、魏董华)企业生产“火”起来,物流加快“跑”起来,消费逐步“热”起来……在各地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下,记者日前在长三角一线走访看到,市场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市场复苏的活力逐步显现。

  订单数上涨,企业生产“火”起来

  机器声轰鸣,一辆辆整车陆续下线……走进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眼前一派繁忙景象。18日,这家工厂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日常生产状态,每天可下线900多辆整车。

  “疫情冲击下,重新连接产业链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工厂总监陈培锋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6月以来,上汽集团汽车产量已超过20万辆,同比增加30%左右。

  产量、订单增长的背后,是企业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回升。走进专注汽配行业的德国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生产忙碌有序。半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零部件巧妙“组合”在一起,拼装成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后下线。

  斯泰必鲁斯浙江公司工厂长马云杰说,三四月份企业订单约为正常时期的5成,进入6月已完全恢复,本月出货量预计创新高。“订单量逐步增加,我们也在加快生产,希望能将前期落下的产能补回来,力争实现今年产值翻番的目标。”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企业要勇敢走出‘舒适区’。”力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军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忙着在海外考察工厂、访问客户。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他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国内市场的新赛道,加大相关产品研发力度,今年立下5亿元的销售目标。

  市场预期改善的态势在一些经济先行指标中也有所体现。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但双双实现回升。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采访发现,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企业加快削减原先积压的库存。一些企业负责人坦言,疫情期间损失的订单难以一下子恢复,但坚信市场需求一直存在,疫情过去需求就会释放出来。

  包裹量增加,物流加快“跑”起来

  走进位于浙江杭州西溪蝶园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包裹。驿站负责人芦菲告诉记者,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年中促销活动推进,自6月初以来,驿站收到的包裹数从平均每天2000件增加到3300件以上。

  包裹量递增背后,是快递物流的加快运转。浙江省邮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自5月20日至6月18日,浙江省邮政快递行业揽收量达21.35亿件,同比增长5.46%。菜鸟物流数据显示,今年“618”快递预售极速达服务单量同比增长110%。

  年中促销之际,多家快递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运力保障。京东在物流枢纽城市义乌、温州投入使用两座物流园区;百世供应链启动新建分仓,确保订单分流不受影响;圆通60个集运中心新增摆臂、摆轮自动分拣设备,提升中转效率。

  港口,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在宁波舟山港,船来船往,一派繁忙。宁波舟山港有关负责人说,继4月首次突破“300万标箱”大关后,宁波舟山港5月集装箱吞吐量超33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6%,创历史新高。5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

  需求不断改善,消费逐步“热”起来

  夜幕降临,杭州多个“夜经济”商圈热闹起来。“最近生意恢复了很多,平均一天可以做100桌左右。”杭州一家临街餐饮店薛三爷铁锅肥肠总经理薛猛说,晚9点还有不少人排队,一张桌子最高翻桌8次,“感觉烟火气又回来了。”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端午假期首日峰值人流刷新今年以来最高值;在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的人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前一半左右……不少经营者感慨,生意在“慢慢恢复”“开始回血”。

  线下回暖提速,线上开足马力。“618”活动期间,不少平台反馈销售好于预期,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拼多多平台家电行业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00%。

  浙江杭州17日发放的1000万张数字消费券两天拉动消费近6亿元;江苏多地相继发放惠民消费券,覆盖餐饮、家电、体育消费等领域……多地发放的消费券,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当前,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复苏对稳住经济大盘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接下来,既要通过稳就业、稳收入增强消费信心,也要加快拓展新型消费,不断挖掘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