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机,70%的零部件都要用到激光加工。目前激光加工最高精度可达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公司已为全球一线品牌手机提供近20000套设备。”6月29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华工科技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亦称中国光谷),从一束光出发,如今以激光加工技术、信息技术、软件能力为支撑,开启智能制造新征程。
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市考察时指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因光而兴、以光为荣,中国光谷牢记嘱托,在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奋发图强。
协同创新,争夺行业“第一”
“15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华工科技突破外资企业在汽车激光车身焊接领域近40年垄断,成为全球首家闯入汽车焊装领域的激光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马新强介绍,无论在面向显示面板、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进制造方面,还是深中通道等大国工程建造中,都有华工科技激光装备“隐形的力量”。
6月初,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焊接产品线上,技术工人开足马力对一款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进行调试。
“压力容器是由若干个不锈钢等板材焊接而成,焊接质量是关键。”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焊接产品线总经理叶祖福说,相比人工焊接或电阻焊接、手工焊接等传统工艺,激光焊接速度快、质量好、无污染,人工需要连续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可缩短至2.5小时,成为压力容器行业“新宠儿”。
2006年前后,华工激光开始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的自主研发。他们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团队成立联合研发队伍,经过不断改良、测试,历时一年多,做出足以媲美进口的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2008年,华工激光首次完成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交付,填补国内空白,一举打破外企垄断。
华工科技作为中国激光工业应用的先行者,从一家年销售额不足7000万元的校办企业,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国内率先突破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等一批关键技术,牵头制定国内激光装备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创造60多项“第一”。
光谷原创,接续奋战“0到1”
从激光和光通信起步,中国光谷实现从“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的发展跨越,已形成完整激光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一路创业走来,这里涌现一批“光谷原创”的关键技术。从诞生全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到如今率先建成全球首款128层QLC存储芯片,率先推出我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最大功率的10万瓦光纤激光器、首条柔性折叠显示屏生产线等等,光谷之“光”持续照耀新征程。
3月2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在未来科技城启动,一批重大激光项目集中签约、开工。
“建成后将实现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产业链自主可控,力争光纤激光器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星星介绍,锐科激光技术与产业创新研究基地正式入驻。
光谷提出在湖北东湖科学城建成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国际领先的激光产业集群,到2025年,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实现新增上市激光企业不低于5家。
同时,光谷对外发布支持激光产业集群发展10条专项政策,对从事激光产业尤其是原材料、核心器件、控制系统、激光器、激光成套设备领域进行研发生产的工业企业给予全方位支持,设立100亿元激光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兴企业最高补贴1亿元。
目前,光谷激光企业达200多家,密度全国领先,覆盖高、中、低功率的各类气态、固态和光纤激光企业,在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医疗激光设备等领域,已形成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吴非 李慧)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