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照港海龙湾:“退港还海”打造港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2022年08月18日 11:1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日照8月18日电(记者宿希强)漫步山东港口日照港海龙湾,一条人造沙滩宛如一条“金腰带”,从著名的灯塔旅游景区向南蜿蜒,湛蓝清澈的海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海鸥不时飞掠过水面,仿佛置身美丽画卷中。

  日照港因煤而生。为了满足北煤南运和对外贸易需求,1982年日照港开工建设,成为我国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港,并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年轻的4亿吨综合性大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日照港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成为全国沿海港口第6、世界第9大港。

  海龙湾原址,正是日照港最早的煤炭堆场,经过40年发展,港口和市区已融为一体,随着港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快速发展,港城矛盾也日益凸显。港口煤炭作业区紧邻当地著名旅游景区,城市生态旅游岸线至此戛然而止,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退港还海,打造港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为有效解决港、城发展矛盾,日照市与日照港携手规划退港还海工程。2020年10月,海龙湾工程作为我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正式竣工验收,昔日的煤堆场变成了碧海蓝天的黄金岸线。

  “主动融入日照市的发展大局,为城市发展让渡空间,把‘碧海蓝天’还给日照人民和广大游客,成为山东港口日照港坚定不移的选择。”山东港口日照港工程建设部副部长范江山说。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山东港口日照港下定决心将靠近主城区的煤炭作业区逐步搬迁至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区南区,同时对腾空的海岸线进行修复再造,为城市围上一条“金腰带”。如今海龙湾工程已经完工,昔日的黑色煤堆场变成了黄金海岸线,自灯塔广场护岸向南一直延伸到煤码头引桥根部,长度达1882米,形成沙滩面积约46万㎡,一条生态“绿丝带”正在城市黄金海岸线上徐徐展开。

  未来,秉持山东港口“三个更加”“三个满意”发展理念,山东港口日照港将加快推进东煤南移工程,将海龙湾工程新形成的2000多亩可开发土地,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度假、商务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为山东港口和日照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带来新产业空间,为天蓝水碧、精致城市建设贡献更多的港口力量。

  变废为宝,探索工业岸线修复新路径

  在开敞水域形成沙滩,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海龙湾工程在施工中面临着环保、技术、资金等诸多困难。技术问题也是摆在港口人面前的一道难关,据了解,在日照这样平直的海岸线上,极难直接造出沙滩,再加上洋流的影响,沙滩造出来能不能留得住也是一个问题。此外,造沙滩约需450万立方米沙子,如从陆地挖沙将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沙的来源和巨额施工成本成为主要困难之一。

  日照港委托业内知名机构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同时联合国内著名海洋科研机构、院校,反复研讨,创新提出了做曲线形长堤的办法来造沙滩,并利用港内疏浚航道的泥沙来吹填沙滩,辅之以拦污屏等设备保护环境。此外,日照港还创新研发了自动水幕式喷淋装置等10余项绿色环保新技术,不仅节约资源,还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环境。

  “我们结合石臼港区南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的实施,将疏浚过程中产生的粗砾砂运至现场使用,既疏浚了航道,又将疏浚物变废为宝,形成了沙滩,减少了陆上开采等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范江山告诉记者。

  经过监测发现,沙子不但留住了,而且还不断地增长,现在海龙湾形成了10公里优质的砂质岸线,让海岸线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这两年海龙湾水域迎来了不少“稀客”,其中有太平洋蠵龟、黄嘴白鹭和东亚江豚等对生态要求较高的物种。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日照港海龙湾:“退港还海”打造港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2022-08-18 11:1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日照8月18日电(记者宿希强)漫步山东港口日照港海龙湾,一条人造沙滩宛如一条“金腰带”,从著名的灯塔旅游景区向南蜿蜒,湛蓝清澈的海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海鸥不时飞掠过水面,仿佛置身美丽画卷中。

  日照港因煤而生。为了满足北煤南运和对外贸易需求,1982年日照港开工建设,成为我国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港,并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年轻的4亿吨综合性大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日照港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成为全国沿海港口第6、世界第9大港。

  海龙湾原址,正是日照港最早的煤炭堆场,经过40年发展,港口和市区已融为一体,随着港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快速发展,港城矛盾也日益凸显。港口煤炭作业区紧邻当地著名旅游景区,城市生态旅游岸线至此戛然而止,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退港还海,打造港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为有效解决港、城发展矛盾,日照市与日照港携手规划退港还海工程。2020年10月,海龙湾工程作为我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正式竣工验收,昔日的煤堆场变成了碧海蓝天的黄金岸线。

  “主动融入日照市的发展大局,为城市发展让渡空间,把‘碧海蓝天’还给日照人民和广大游客,成为山东港口日照港坚定不移的选择。”山东港口日照港工程建设部副部长范江山说。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山东港口日照港下定决心将靠近主城区的煤炭作业区逐步搬迁至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区南区,同时对腾空的海岸线进行修复再造,为城市围上一条“金腰带”。如今海龙湾工程已经完工,昔日的黑色煤堆场变成了黄金海岸线,自灯塔广场护岸向南一直延伸到煤码头引桥根部,长度达1882米,形成沙滩面积约46万㎡,一条生态“绿丝带”正在城市黄金海岸线上徐徐展开。

  未来,秉持山东港口“三个更加”“三个满意”发展理念,山东港口日照港将加快推进东煤南移工程,将海龙湾工程新形成的2000多亩可开发土地,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度假、商务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为山东港口和日照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带来新产业空间,为天蓝水碧、精致城市建设贡献更多的港口力量。

  变废为宝,探索工业岸线修复新路径

  在开敞水域形成沙滩,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海龙湾工程在施工中面临着环保、技术、资金等诸多困难。技术问题也是摆在港口人面前的一道难关,据了解,在日照这样平直的海岸线上,极难直接造出沙滩,再加上洋流的影响,沙滩造出来能不能留得住也是一个问题。此外,造沙滩约需450万立方米沙子,如从陆地挖沙将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沙的来源和巨额施工成本成为主要困难之一。

  日照港委托业内知名机构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同时联合国内著名海洋科研机构、院校,反复研讨,创新提出了做曲线形长堤的办法来造沙滩,并利用港内疏浚航道的泥沙来吹填沙滩,辅之以拦污屏等设备保护环境。此外,日照港还创新研发了自动水幕式喷淋装置等10余项绿色环保新技术,不仅节约资源,还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环境。

  “我们结合石臼港区南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的实施,将疏浚过程中产生的粗砾砂运至现场使用,既疏浚了航道,又将疏浚物变废为宝,形成了沙滩,减少了陆上开采等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范江山告诉记者。

  经过监测发现,沙子不但留住了,而且还不断地增长,现在海龙湾形成了10公里优质的砂质岸线,让海岸线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这两年海龙湾水域迎来了不少“稀客”,其中有太平洋蠵龟、黄嘴白鹭和东亚江豚等对生态要求较高的物种。

  

 

(责任编辑:秦宇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