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雄开万里流,江苏港口绘华章。9月6—8日,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省委网信办、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港口雄开万里流”网络主题江苏站活动。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近20家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走进南京港、太仓港、连云港港深入采访,全面、生动、立体展现江苏港口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港口坚决贯彻“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两争一前列”、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战略部署,推动江苏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转变,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数590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29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达23.8亿吨。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等多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
十年来,全省港口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8亿元,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39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增加货物通过能力10亿吨。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10万吨级海轮可减载抵达南京,20万吨级海轮可减载乘潮到达江阴;连云港港建成30万吨级航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在开敞海岸淤泥质浅滩建设的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沿海港口中连云、赣榆、徐圩、大丰、洋口、吕四等重点港区实现10万吨及以上航道通航。沿江、沿海深水港口“雁阵齐飞”,相继建成了连云港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通港通州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盐城港滨海LNG码头、苏州港太仓四期等一批深水大型化码头。
南京港:枢纽建设提速 加快数字化转型
南京港兼具海港和江港双重功能,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万吨级海轮进江的终点,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上游、中西部内陆地区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的江海中转、铁水联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枢纽地位。
2018年5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正式投入试运行,航道水深从10.5米提高到12.5米,通航海轮从3万吨级提高到5万吨级,10万吨级海轮减载抵达,成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南京港以龙潭港区为核心,加密日韩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和内贸直达、中转航线,开辟至越南海防、胡志明等地东南亚航线,开通宁镇扬、宁太等区域“穿梭巴士”,沿长江干支流、运河布设宜宾、淮安、新沂、泗阳等喂给港、内陆港,重点打造近洋航线始发港和内贸直达航线核心港。目前,南京港航线密度达到200余班/周,其中日韩、东南亚近洋航线10班/周,上海、宁波外贸内支线65班/周,韩国线班期服务长江第一,外贸内支线密度长江第一,内贸干线与支线衔接服务效率长江第一。
近年来,南京港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先后建成EDI中心、一体化运营服务中心、生产调度指挥系统、集装箱TOS等系统。南京港智慧港口示范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一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成仪征危化品储罐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江苏样板工程,均已通过验收。同时,运用5G等新技术,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研发推广场桥等远程控制技术;深化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实现南京港AI智能视频分析应用部署港口生产环境,并逐步推广;研究系统性、全生命周期港口装备一体化服务,南京港机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应用集装箱智能理货,港口理货获工信部“两化融合”认证,南京港信息化水平位居沿江港口前列。
太仓港:深度融入长三角港口一体化
太仓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地处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拥有38.8公里黄金岸线、-12.5米深水航道。近年来,太仓港深度融入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助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基本建成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中近洋和内贸集装箱干线港、远洋集装箱喂给港,正全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北翼。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03.8万标箱,跃居全国第8、全球第25,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位居江苏第1,连续12年领跑长江;货物吞吐量完成2.43亿吨,同比增长14.3%。
目前,太仓港开辟运营集装箱班轮航线217条,形成了“内河喂给、长江集并、沿海内贸、近洋直达、远洋中转”5张航线网络,成为长江沿线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航线覆盖近洋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及我国香港、台湾等24个主要港口,覆盖长江27个主要港口、内河23个重点港口及沿海17个主要港口,已基本形成国内沿海全覆盖、长江全通达、内河全联通,国际以近洋直达为主、远洋中转为支撑,公铁水联运多向发力的国内国际大循环运输体系。
船舶一字排开,在操作员远程熟练操控下,一排排高大的“钢铁侠”挥舞手臂,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轻轻抓起,又稳稳地放在自动导引车上。这是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的忙碌一景。四期码头岸线长1292米,共建设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年集装箱通过能力200万标箱。码头设计配置了15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通过AR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进行装卸操作,减少设备作业人员约70%,提高提升作业效率20%;6台岸桥中有1台可实现远程控制进行装卸作业,其余5台均预留远控接口,为后续岸桥自动化作业提供硬件支撑;配置10台电动集卡、20台LNG燃气集卡以及智能照明系统,为打造绿色低碳码头提供重要支撑。
连云港港:“海铁联运”畅达“一带一路”
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经过近90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发展形成连云港区、徐圩港区、赣榆港区、灌河港区“一港四区”格局,配套建设30万吨级航道,万吨级以上海港泊位70个、千吨级以上内河泊位35个,最大泊位等级30万吨级,综合通过能力1.74亿吨,其中集装箱320万标箱。2021年,连云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7亿吨,同比增长9.62%;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13853.66万吨,同比增长4.05%,集装箱完成503.49万标箱,同比增长4.8%。
连云港港口“铁公水”“海河江”多式联运优势明显,现有集装箱航线70余条、杂货班轮航线20余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2条,国际班列直达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并延伸形成至土耳其、德国中欧两条通道,国内班列覆盖陆桥沿线主要节点城市,设有中哈物流场站、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和多个内陆场站,联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开发建设,实现了深水大港、海上航线、国际班列、特色园区的陆海联运无缝对接。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是中哈两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个实体平台,是江苏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国际经贸项目,拥有集装箱堆场22万平方米、1763个集装箱位、铁路专用线3.8公里,日均装卸能力10.2列,年最大装卸能力41万标箱,主营国际多式联运、拆装箱托运、仓储等国际货物运输业务。今年1—8月,场站累计到发中欧班列492列4.0344万标箱(发运2.8678万标箱,到达1.1666万标箱),同比增加31.74%,进出场空重集装箱16.4811万标箱,同比增长17.01%,进出库292.165万吨,同比增长11.99%。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