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青岛自贸片区:向新向实,示范引领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凯
从9.12平方公里到52平方公里,是物理层面的几倍扩大。
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到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是发展能级的巨大跃升。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2008年获批设立,至2011年底二期通过封关验收,迅速成为青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运营以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全面放大辐射带动作用,为青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成立,叠加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等多重国家级功能政策,攥指成拳、协同发力,为区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形成226项改革创新举措,2项全国推广,2项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7项获得国家部委备案,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创新成果首创占比35%;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新增纳税主体1.23万个,累计引进伊藤忠、欧力士等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149个;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8英寸功率芯片实现量产,12英寸芯片投产;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填补山东省产业空白……
成立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做实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定位。
开放基因一脉相承,改革创新矢志不渝。过去十年,位于胶州湾西岸的这片土地热度提升、活力迸发。
今年8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显示,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有力彰显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构筑高水平制度创新高地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意义,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下更加凸显。
青岛自贸片区聚焦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健全改革创新体系,率先探索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三年来,国家106项试点任务形成226项创新案例,其中2项全国推广,2项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今年上半年,片区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0项,其中40项参选新一轮省级案例,5项推荐参选国家级复制推广案例。
依托“区关港”联合创新机制,全国首创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每船次验放时间减少2-3天,节省滞期费用约7.5万美元;首创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等模式,通关时效缩短75%以上,每年可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500万元;首创“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首创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监管新模式,混矿准备时长由6天压缩至1天,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
这些制度创新举措系统集成性强,差异化探索明显,首创性突出,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运行成效显著,若干项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多项排名跻身“国家队”,多项成果领先全省,有力彰显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青岛片区制度创新首创性突出。226项制度创新举措中,79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5项制度创新落地全国首单业务,首创占比35%,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
作为制度创新“策源区”,青岛自贸片区的创新成果正在西海岸新区、青岛实现规模性外溢。
今年5月,山东港口首批“不同国别保税混矿”业务在董家口矿石码头保税堆场成功开展。该业务的推出,是在充分借鉴复制青岛自贸片区保税铁矿混矿监管模式基础上实施的新探索。该模式成功启动后,预计全年将实现贸易增量30万吨。
据悉,西海岸新区正充分发挥青岛自贸片区“一核引领”作用,与青岛自贸片区建立联动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合力、探索差异,为片区提供创新应用场景、注入创新活力。西海岸新区将企业需求建议归纳汇总,依托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高地优势,联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创新举措带来发展活力。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实现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36.9%,占全市比重由2019年的14%增至2021年的22%。青岛港航线总数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
当前,青岛自贸片区正进一步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下一步,片区将进一步优化“区关港”“区关税”创新机制,激发“五大”创新实验室、创新专员机制等载体功能作用,研究落实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青岛方案;探索实施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RCEP经贸规则应用示范效应,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打造高能级产业集聚区
8月31日,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制造及功率芯片研发项目培土奠基,生产产品包括变频驱动、机器人自动化、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中的核心功率模块。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2023年下半年完成施工建设,年底可达到每月140万支产品的生产制造。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6亿元,全部完成后可实现月产500万支智能功率模块产品。
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制造及功率芯片研发项目的加速建设,是青岛自贸片区全力推动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代表。项目所在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是青岛市规划建设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一,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0亩,将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目前,产业园已集中开工总投资201亿元的10个项目,涵盖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
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自贸片区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度推进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努力为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坚强支撑。三年来,片区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愈发壮大。
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向海而兴,释放了“蓝色引擎”新动能。片区深耕海洋科技创新,全国唯一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打造“蓝色药库”,海洋基因库基因组数据产出全球第一,与国内外166个科研院所开展535项科研合作,实现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青岛自贸片区推动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率先发布专业化、系统化海员人才专项政策。助力青岛口岸疫情下新增外贸航线55条,占总航线的26%,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之首。
青岛自贸片区围绕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耦合生态,促进国际贸易增量提质,金融生态持续完善。
片区搭建数字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率先上线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建成大宗商品资讯中心与航运可视化平台;山东国际大宗交易市场正式营业,成功上市黄油品种填补国内市场线上交易空白,贸易额突破400亿元;推出铁矿石橡胶、棉花、纸浆、原油等青岛指数,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供重要支撑;建成业内首个数字仓库平台,打造数字仓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三位一体的新型大宗商品贸易生态体系。探索跨境易货贸易新模式,率先发起成立跨境易货贸易联盟,跨境电商四种通关模式全部落地,全国第二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项目基本建成,获批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200亿元,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金融业态方面,青岛自贸片区实现全国首笔基于数字仓库的仓单质押融资落地,在全国率先落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试点,落地全国首笔新元融资互换业务、中泰货币互换业务。同时,首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保税数字仓单质押融资等新模式,助力浦银租赁、久实麟德先后在全省开展首单单机融资租赁和首笔船舶离岸融资租赁业务。
与此同时,青岛自贸片区正在基因科技领域加速布局。依托引进的华大基因、清原农冠、正大制药等重点项目,片区正规划建设青岛基因科技产业园,打造“时空基因谷”,力争将青岛基因科技产业园打造成带动齐鲁、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的基因科技新平台。
建设制度型开放引领区
8月26日,2022年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开幕,成为全国首个黄河流域跨境电商专业展会。会上发布《沿黄九省(区)跨境电商发展蓝皮书》,成立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联盟和黄河流域供应链联盟,打造跨境电商行业交流盛会。
本次博览会以跨境电商这种外贸新业态为抓手,汇聚起九省(区)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合力,各省(区)将进一步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黄河流域贸易大通道。该联盟中,青岛自贸片区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其开放辐射带动沿黄流域。
作为高能级开放平台,青岛自贸片区聚焦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抢抓“一带一路”“RCEP”等战略机遇,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聚力搭建开放平台、引聚国际资源、深化经贸合作。青岛自贸片区以海铁联运为载体,打造内陆城市出海口,推动跨境电商快消品、大宗货物、农产品等借船出海,今年前5个月,完成海铁联运箱量近80万标箱、同比增长7.7%,为内陆进出口企业搭建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黄金通道。
青岛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深度推进中日韩合作,在“扩大双边贸易、搭建交流载体、拓展产业合作”三个领域主动创新,打造全国对外开放新样板。
2020年8月30日,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中心开业运营。日韩服贸港2022年一季度启动试运营,设置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服务配套及人才公寓四大功能,部分楼宇已经启用。日韩商务城主要建设产业升级换代示范区和中日韩跨境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青岛自贸片区首创建设的中日韩消费专区,依托“一心一港一城”空间格局,主动引进日韩商业模式、消费模式,带动了四新经济集聚发展。
相较双边贸易创新,片区在产业合作上的创新更有分量。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以来,中日经贸合作在青岛自贸片区继续升温。示范区突出节能环保核心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关联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落实国家战略的产业蓝图。
在这个新平台上,对日产业合作空间持续扩大,国际合作资源加速集聚。2021年,注册资本60亿元的全省首个世界500强总部——欧力士中日产业超级链接者平台项目完成注册;伊藤忠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落户;日本最大跨境电商平台豌豆公主、日本阿童木商城等一批项目落户。
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58.6%;累计新引进伊藤忠、欧力士等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50个,全区达到149个。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
做优营商环境示范区
“孵化基地提供保姆式服务,我们从注册到开展业务实现一站式拎包入住,能更快更有效地开展业务。”青岛海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岱说。
孙岱所说的孵化基地,就是9月8日启用的青岛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孵化基地。基地不仅为企业提供办公区域,还配套财税、法律、关务等服务机构,将通过培育、孵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初创型国际贸易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打造国际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
这是青岛自贸片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新近动作。而就在1天后的9月9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明确第一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这是青岛及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份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意见和清单,也是青岛自贸片区探索实施柔性监管执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填补了我市行政强制措施裁量基准空白。
聚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方向,以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政务环境,青岛自贸片区让企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
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动作频频——
首创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实现项目设立“零见面、零干预、零材料、零跑腿”,跨国注册“零距离”;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改革,审批效率提高50%;实施“休眠”管理和“唤醒”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免费托管服务”模式,最长休眠时限为3年。
优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流程,申请材料压缩3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近70%;创建优化营商环境“三位一体”督察工作机制,实施点、线、面“三位一体”督察工作;创新“极简审批”,全国首个德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拿证,山东自贸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不到1个小时实现“跨国落户”。
率先在全国打造“自贸全链帮”服务品牌,提供全流程审批代办、政策申报、人才支持、融资服务等360度全方位服务,服务企业2000余家,实施帮办代办服务事项5200余人次。
创建集司法、审判、检察、仲裁、调解等功能高度集中的多元化一站式商事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治与产业创新融合。
……
8月23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开幕。青岛自贸片区在“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机制方面创新探索,相关成果在会上进行现场发布。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云端自贸”审批服务跨域协作新模式,吸引了河南、山西、四川、宁夏等沿黄流域8省25个功能区现场签约。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三年以来,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4倍;新增纳税主体1.23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1倍;企业活跃度86%,比75%的非常活跃基准高出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片区新增企业主体3010户,同比增长22.26%,增速高于全市46个百分点。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每年推出30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成果丰硕;展望未来,蓝图已绘。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的片区,青岛自贸片区将进一步做实改革开放“试验田”、制度创新“策源区”、对外开放“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紧抓发展机遇,努力建设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意义,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下更加凸显。
青岛自贸片区聚焦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健全改革创新体系,率先探索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三年来,国家106项试点任务形成226项创新案例,其中2项全国推广,2项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今年上半年,片区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0项,其中40项参选新一轮省级案例,5项推荐参选国家级复制推广案例。
依托“区关港”联合创新机制,全国首创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每船次验放时间减少2-3天,节省滞期费用约7.5万美元;首创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等模式,通关时效缩短75%以上,每年可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500万元;首创“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首创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监管新模式,混矿准备时长由6天压缩至1天,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
这些制度创新举措系统集成性强,差异化探索明显,首创性突出,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运行成效显著,若干项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多项排名跻身“国家队”,多项成果领先全省,有力彰显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青岛片区制度创新首创性突出。226项制度创新举措中,79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5项制度创新落地全国首单业务,首创占比35%,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
作为制度创新“策源区”,青岛自贸片区的创新成果正在西海岸新区、青岛实现规模性外溢。
今年5月,山东港口首批“不同国别保税混矿”业务在董家口矿石码头保税堆场成功开展。该业务的推出,是在充分借鉴复制青岛自贸片区保税铁矿混矿监管模式基础上实施的新探索。该模式成功启动后,预计全年将实现贸易增量30万吨。
据悉,西海岸新区正充分发挥青岛自贸片区“一核引领”作用,与青岛自贸片区建立联动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合力、探索差异,为片区提供创新应用场景、注入创新活力。西海岸新区将企业需求建议归纳汇总,依托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高地优势,联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创新举措带来发展活力。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实现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36.9%,占全市比重由2019年的14%增至2021年的22%。青岛港航线总数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
当前,青岛自贸片区正进一步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下一步,片区将进一步优化“区关港”“区关税”创新机制,激发“五大”创新实验室、创新专员机制等载体功能作用,研究落实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青岛方案;探索实施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RCEP经贸规则应用示范效应,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打造高能级产业集聚区
8月31日,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制造及功率芯片研发项目培土奠基,生产产品包括变频驱动、机器人自动化、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中的核心功率模块。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2023年下半年完成施工建设,年底可达到每月140万支产品的生产制造。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6亿元,全部完成后可实现月产500万支智能功率模块产品。
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制造及功率芯片研发项目的加速建设,是青岛自贸片区全力推动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代表。项目所在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是青岛市规划建设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一,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0亩,将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目前,产业园已集中开工总投资201亿元的10个项目,涵盖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
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自贸片区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度推进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努力为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坚强支撑。三年来,片区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愈发壮大。
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向海而兴,释放了“蓝色引擎”新动能。片区深耕海洋科技创新,全国唯一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打造“蓝色药库”,海洋基因库基因组数据产出全球第一,与国内外166个科研院所开展535项科研合作,实现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青岛自贸片区推动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率先发布专业化、系统化海员人才专项政策。助力青岛口岸疫情下新增外贸航线55条,占总航线的26%,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之首。
青岛自贸片区围绕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耦合生态,促进国际贸易增量提质,金融生态持续完善。
片区搭建数字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率先上线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建成大宗商品资讯中心与航运可视化平台;山东国际大宗交易市场正式营业,成功上市黄油品种填补国内市场线上交易空白,贸易额突破400亿元;推出铁矿石橡胶、棉花、纸浆、原油等青岛指数,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供重要支撑;建成业内首个数字仓库平台,打造数字仓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三位一体的新型大宗商品贸易生态体系。探索跨境易货贸易新模式,率先发起成立跨境易货贸易联盟,跨境电商四种通关模式全部落地,全国第二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项目基本建成,获批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200亿元,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金融业态方面,青岛自贸片区实现全国首笔基于数字仓库的仓单质押融资落地,在全国率先落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试点,落地全国首笔新元融资互换业务、中泰货币互换业务。同时,首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保税数字仓单质押融资等新模式,助力浦银租赁、久实麟德先后在全省开展首单单机融资租赁和首笔船舶离岸融资租赁业务。
与此同时,青岛自贸片区正在基因科技领域加速布局。依托引进的华大基因、清原农冠、正大制药等重点项目,片区正规划建设青岛基因科技产业园,打造“时空基因谷”,力争将青岛基因科技产业园打造成带动齐鲁、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的基因科技新平台。
建设制度型开放引领区
8月26日,2022年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开幕,成为全国首个黄河流域跨境电商专业展会。会上发布《沿黄九省(区)跨境电商发展蓝皮书》,成立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联盟和黄河流域供应链联盟,打造跨境电商行业交流盛会。
本次博览会以跨境电商这种外贸新业态为抓手,汇聚起九省(区)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合力,各省(区)将进一步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黄河流域贸易大通道。该联盟中,青岛自贸片区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其开放辐射带动沿黄流域。
作为高能级开放平台,青岛自贸片区聚焦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抢抓“一带一路”“RCEP”等战略机遇,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聚力搭建开放平台、引聚国际资源、深化经贸合作。青岛自贸片区以海铁联运为载体,打造内陆城市出海口,推动跨境电商快消品、大宗货物、农产品等借船出海,今年前5个月,完成海铁联运箱量近80万标箱、同比增长7.7%,为内陆进出口企业搭建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黄金通道。
青岛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深度推进中日韩合作,在“扩大双边贸易、搭建交流载体、拓展产业合作”三个领域主动创新,打造全国对外开放新样板。
2020年8月30日,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中心开业运营。日韩服贸港2022年一季度启动试运营,设置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服务配套及人才公寓四大功能,部分楼宇已经启用。日韩商务城主要建设产业升级换代示范区和中日韩跨境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青岛自贸片区首创建设的中日韩消费专区,依托“一心一港一城”空间格局,主动引进日韩商业模式、消费模式,带动了四新经济集聚发展。
相较双边贸易创新,片区在产业合作上的创新更有分量。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以来,中日经贸合作在青岛自贸片区继续升温。示范区突出节能环保核心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关联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落实国家战略的产业蓝图。
在这个新平台上,对日产业合作空间持续扩大,国际合作资源加速集聚。2021年,注册资本60亿元的全省首个世界500强总部——欧力士中日产业超级链接者平台项目完成注册;伊藤忠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落户;日本最大跨境电商平台豌豆公主、日本阿童木商城等一批项目落户。
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58.6%;累计新引进伊藤忠、欧力士等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50个,全区达到149个。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
做优营商环境示范区
“孵化基地提供保姆式服务,我们从注册到开展业务实现一站式拎包入住,能更快更有效地开展业务。”青岛海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岱说。
孙岱所说的孵化基地,就是9月8日启用的青岛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孵化基地。基地不仅为企业提供办公区域,还配套财税、法律、关务等服务机构,将通过培育、孵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初创型国际贸易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打造国际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
这是青岛自贸片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新近动作。而就在1天后的9月9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明确第一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这是青岛及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份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意见和清单,也是青岛自贸片区探索实施柔性监管执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填补了我市行政强制措施裁量基准空白。
聚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方向,以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政务环境,青岛自贸片区让企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
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动作频频——
首创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实现项目设立“零见面、零干预、零材料、零跑腿”,跨国注册“零距离”;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改革,审批效率提高50%;实施“休眠”管理和“唤醒”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免费托管服务”模式,最长休眠时限为3年。
优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流程,申请材料压缩3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近70%;创建优化营商环境“三位一体”督察工作机制,实施点、线、面“三位一体”督察工作;创新“极简审批”,全国首个德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拿证,山东自贸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不到1个小时实现“跨国落户”。
率先在全国打造“自贸全链帮”服务品牌,提供全流程审批代办、政策申报、人才支持、融资服务等360度全方位服务,服务企业2000余家,实施帮办代办服务事项5200余人次。
创建集司法、审判、检察、仲裁、调解等功能高度集中的多元化一站式商事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治与产业创新融合。
……
8月23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开幕。青岛自贸片区在“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机制方面创新探索,相关成果在会上进行现场发布。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云端自贸”审批服务跨域协作新模式,吸引了河南、山西、四川、宁夏等沿黄流域8省25个功能区现场签约。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三年以来,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4倍;新增纳税主体1.23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1倍;企业活跃度86%,比75%的非常活跃基准高出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片区新增企业主体3010户,同比增长22.26%,增速高于全市46个百分点。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每年推出30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成果丰硕;展望未来,蓝图已绘。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的片区,青岛自贸片区将进一步做实改革开放“试验田”、制度创新“策源区”、对外开放“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紧抓发展机遇,努力建设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