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热点城市楼市政策调整频率加快

2022年09月23日 09:2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周雪松

  近日,苏州传出全面取消限购两天后出现政策反转,宣布继续执行限购;青岛在发布楼市调控新政一天后,也删除了“二手住房不再限购”字眼。热点城市解除限购接连出现“一日游”现象,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各地优化楼市政策给予了较大的自主权。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认为,目前的政策核心诉求在于促进市场回稳,而不是刺激市场非理性回暖,“房住不炒”仍是政策主基调。

  有分析指出,楼市进入本轮逆周期调控以来,政策走向已经十分清晰,核心就是要稳楼市,保交楼,同时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前些年,楼市比较火热,顺周期调控,采取了适度限制需求等措施,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眼下,房地产交易出现下滑,政策着力点从“抑价”向“保量”发生了转移,转向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短期内要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来提振市场信心。一些热点城市住房需求支撑度较高、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好,政策宽松有利于激发市场的交易活力,促进住房需求释放,从而产生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市场修复。但须注意的是,在政策尺度方面,“房住不炒”仍是政策底线,各方都须保持合理预期。

  其实,从苏州等城市来看,楼市需求还是很大。以实力超强的苏州为例,2021年GDP全国城市排名中,苏州傲居第六,而在全国城市人均GDP排名中,苏州雄踞前三,经济实力远超南京等城市。在人口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苏州常驻人口1275万,比杭州还多50万人。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为这些城市带来大量的购房需求。

  同样,根据相关数据,长三角三省一市常住人口总量为2.35亿,近十年长三角常住人口增量近2000万,占人口增量的比重高达25%,其中上海、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人口增量均超过百万,人口集聚能力十分突出,这为购房需求“蓄水池”提供了充裕的源泉。

  近来,房地产市场的宽松政策逐渐从三四线向二线城市扩散。苏州自4月份以来政策调整频率加快,限售政策两度放松。最近,多个城市支持“带押过户”,南京、苏州、济南、昆明、福州等城市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相比此前要还清按揭才可解押、过户,“带押过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二手房交易的安全性,有利于进一步盘活存量房,促进二手房市场活跃。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对本报记者表示,苏州属于新兴的热点城市,近年来外来人口较多,购房门槛过高不利于市场需求的释放。短期来看,热点城市全面取消限购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更多城市或以“优先放松郊区限购”的方式渐进式推进。未来这些热点城市下调首付比例,优化“认房认贷”的可能性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中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允许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一城一策”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绝不是没有底线,各地不仅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需要思考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走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的老路。

  苏州经济实力强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众多,城市具有独特魅力,期待苏州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为其他城市做好示范。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热点城市楼市政策调整频率加快

2022-09-23 09:2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周雪松

  近日,苏州传出全面取消限购两天后出现政策反转,宣布继续执行限购;青岛在发布楼市调控新政一天后,也删除了“二手住房不再限购”字眼。热点城市解除限购接连出现“一日游”现象,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各地优化楼市政策给予了较大的自主权。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认为,目前的政策核心诉求在于促进市场回稳,而不是刺激市场非理性回暖,“房住不炒”仍是政策主基调。

  有分析指出,楼市进入本轮逆周期调控以来,政策走向已经十分清晰,核心就是要稳楼市,保交楼,同时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前些年,楼市比较火热,顺周期调控,采取了适度限制需求等措施,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眼下,房地产交易出现下滑,政策着力点从“抑价”向“保量”发生了转移,转向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短期内要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来提振市场信心。一些热点城市住房需求支撑度较高、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好,政策宽松有利于激发市场的交易活力,促进住房需求释放,从而产生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市场修复。但须注意的是,在政策尺度方面,“房住不炒”仍是政策底线,各方都须保持合理预期。

  其实,从苏州等城市来看,楼市需求还是很大。以实力超强的苏州为例,2021年GDP全国城市排名中,苏州傲居第六,而在全国城市人均GDP排名中,苏州雄踞前三,经济实力远超南京等城市。在人口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苏州常驻人口1275万,比杭州还多50万人。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为这些城市带来大量的购房需求。

  同样,根据相关数据,长三角三省一市常住人口总量为2.35亿,近十年长三角常住人口增量近2000万,占人口增量的比重高达25%,其中上海、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人口增量均超过百万,人口集聚能力十分突出,这为购房需求“蓄水池”提供了充裕的源泉。

  近来,房地产市场的宽松政策逐渐从三四线向二线城市扩散。苏州自4月份以来政策调整频率加快,限售政策两度放松。最近,多个城市支持“带押过户”,南京、苏州、济南、昆明、福州等城市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相比此前要还清按揭才可解押、过户,“带押过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二手房交易的安全性,有利于进一步盘活存量房,促进二手房市场活跃。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对本报记者表示,苏州属于新兴的热点城市,近年来外来人口较多,购房门槛过高不利于市场需求的释放。短期来看,热点城市全面取消限购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更多城市或以“优先放松郊区限购”的方式渐进式推进。未来这些热点城市下调首付比例,优化“认房认贷”的可能性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中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允许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一城一策”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绝不是没有底线,各地不仅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需要思考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走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的老路。

  苏州经济实力强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众多,城市具有独特魅力,期待苏州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为其他城市做好示范。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