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日 李云)

2023年01月10日 09:55   来源:绵阳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3日在绵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和“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大力实施“五市战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良好态势,较好完成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增长5%左右、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4亿元、同口径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55万元、2.28万元,分别增长5.5%、7%,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扛牢使命服务国防、创新发展,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迈步起航。

  科技城战略地位更加强化。国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批复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获批成立正厅级科技城管委会。创新活力大幅提升,入围科技部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排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第20位、较上年上升21位,是进位最快、最多的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7.15%,保持全国城市前列。绵阳科技城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

  战略科技力量显著增强。全力保障在绵科研院所建设发展,某重大装置、某风洞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航空动力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光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建成并加快壮大,获批组建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新增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装配式制储发电一体化氢能源移动电源装置关键技术等一批“卡脖子”难题取得突破,中玖闪光FLASH放疗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落地,国产“宽频带同轴探针”打破芯片测试核心部件国外垄断,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产业化成效加快显现,中电科九所磁性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雁阵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0家、总数突破700家,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000家,瞪羚企业达到14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440亿元、增长5%。长虹、九洲入围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数量占全省一半。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建设“两城两镇”,“云上大学城”入驻知名高校20所,“云上科技城”加快成势,院士(专家)小镇加快筹建。科创基金小镇建成投运,入驻金融机构13家、管理基金规模268亿元。设立绵阳科技银行。聘请12名两院院士担任首批科技顾问。创新实施科技助理制度,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715项,解决需求150余项。出台“人才十条”,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已兑付1.6亿元,建成人才公寓3100余套。组建全省首家国有人才集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成立17支招才引智小分队,全年引进人才1.8万余名,人才近悦远来的局面加快形成。启动建设全国首个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地级市,建成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绵阳中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2件、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突出高质量发展大抓产业、做优载体,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制造业加快优化升级。掀起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的热潮,大力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出台“园区十条”,开展“七大攻坚”,打造8大特色(专业)园区,建成标准厂房300余万平方米,入园规上工业企业超过850家,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高新区入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绵阳经开化工园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新型显示、无人机、核技术应用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省制造强市试点和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惠科光电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总数达到35家,新增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总数达到5家,13家企业入选省“贡嘎培优”行动计划,6家企业入选省新赛道“赛手企业”,均列全省第2位。稀土永磁产业园、激光产业园、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和机器人产业园加快建设,落户项目34个、总投资超过370亿元。“绵阳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的达到22种、全国前三的达到51种。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强化要素优化配置和协同保供,全社会用电量175.4亿千瓦时、增长9.7%。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现代服务业稳中提质。着力推动现代物流、金融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创新举措推动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实施“转企升规”“主辅分离”专项行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0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80家。6个项目、10家企业、10个品牌入选省服务业“三百工程”。涪城科技信息服务集聚区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油北斗智慧物流产业总部基地开工建设,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全国首个区域总部落户绵阳。出台“金融十条”,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存贷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三品”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34.0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28.1万亩、总产量46.74亿斤,大豆种植34.7万亩,出栏生猪370万头以上,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6个,晋级升星省星级园区4个。三台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建成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培育国省级种业产业园区3个,建成种业科研重点实验室3个。安州、三台、梓潼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制种大县,粮油制种基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26个。全国唯一整市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示范市项目加快建设。整治撂荒地4.54万亩,“撂荒地变金土地”经验做法得到胡春华副总理肯定性批示。

  数字绵阳蓄势发力。建成智能工厂27个、数字化车间60个。累计建成5G基站7600个,主城区、主要城镇实现5G网络全覆盖。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政务移动办公平台覆盖市县乡村3万余人。以“绵疫控”小程序为基础构建数字化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入选全省数字政府应用“十佳案例”。排名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第46位,天府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全省第2位。游仙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安州入选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投资拉动更加强劲。强化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台“投资十条”,健全完善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重大项目分级协调等工作机制,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以上,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超过580亿元、360亿元,增速均在20%以上、保持全省前列,有望连续4个季度进入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双红榜”。九绵高速平武至白马段、广平高速平武高村至古城段、德遂高速建成通车,南郊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绵苍、G5成绵扩容、G5绵广扩容等高速加快推进,祠堂湾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345个省市重点项目超年度投资进度31.6个百分点。

  消费韧性充分体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应对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出台“促消费13条”,大力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新业态。挖掘消费潜力,统筹各类资金3亿元,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1.39亿元,开展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次,累计带动消费450亿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0亿元。获批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北川巴拿恰商业街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街区,涪城、三台、盐亭入选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平武荣获省县域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印象梅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69项国省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30余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成功揭榜4项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居全省第1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14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或进入全国案例集。统筹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122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入选省第二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完成12个工业园区放权赋能集中交接,向市属园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51项、8个县(市、区)向县属园区下放县级管理权限1276项,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开放合作成效明显。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精心谋划赴厦门、东莞、苏州开展“三推”活动,签约项目金额近1000亿元,销售产品金额超过40亿元。“实施‘绵品出川’活动,助力‘绵阳造’走向全国”经验做法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出台“招商十条”,引进5亿元及以上项目128个,其中百亿级重大制造业项目7个、创历史新高,在全省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中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并授予流动红旗。预计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超过700亿元,居全省第2位。克服困难以线下为主高水平举办第十届科博会,集中签约产业项目137个、金额超过1300亿元,实现“精简、精彩、经典”办展目标,得到各方高度评价。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遂内铁路(绵遂段)启动建设,惠科模组等8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绵阳与重庆北碚24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推动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发展,开行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盟铁海联运班列27列,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81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30家企业纳入全省“千户外贸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2个、总数达到33个。成功创建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暖企”行动,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线上建立绵阳企业家群和服务院校所工作群、24小时在线解决问题,线下召开专题座谈会170余场、解决企业诉求2000余个。创新成立“稳经济政策落实办公室”,出台31条配套措施,推动国省稳增长系列政策全面落地,为市场主体减免缓税费超过200亿元。扎实推动“四减一优”,市本级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平均提速87.6%。被省政府表扬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第2位。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升级“绵阳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净增6.2万户,总数达到49.3万户、居全省第2位。3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居全省第2位。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全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更加均衡。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推进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每季度评选“十佳十差乡镇(街道)”,城乡环境基本实现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实施城市体检,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建筑业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科技城创新馆、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建成开馆。机场东路、飞云大道等9条城市道路完成改造提升,东西第二干道、科技城涪江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39个、棚户区改造524套,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30部,整治城市内涝点27个。绵州记忆特色街区、城区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富乐山、园艺湖等一批城市公园完成改造提升。加快城市绿道建设,累计建成161.2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5平方米,“口袋公园”建设获央视点赞。

  县域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县域范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900亿元。涪城排名全国百强区第63位、较上年上升5位。涪城、江油入选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区)。游仙、三台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平武入选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保护连片示范县。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总规模近6000万元的防返贫预警应急处置基金,全市无一人返贫致贫。深化东西部协作,32个衢绵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投入52.7亿元、安排34.32公顷用地,全力保障支持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全面消除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3亿元。安州河清镇“土地银行”经验获央视专题报道。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建成投运绵阳南220千伏配套等电网项目,新建和改建10千伏线路155千米、低压线路649千米。农村公路路长制覆盖率和列养率均达到100%,“四好农村路”“金通工程”国省示范创建取得突破。3个乡镇、35个村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名单。梓潼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三台入选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盐亭富驿镇等4个镇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一年来,我们全心全意为民惠民、增进福祉,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实事稳步推进。54件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8件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完成年度目标,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8%。实施稳就业攻坚行动,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4%、低于省控目标1.46个百分点。累计为16万余名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保障金、救助金6.5亿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71.46万人。落实国家谈判药品、集采药品(耗材)使用要求,减轻群众医药负担5.23亿元。DRG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首款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惠绵保”参保92.32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所、义务教育学校22所,分别新增学位2920个、7920个。稳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推进5所公参民学校转公。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达到94.97%。高中教育质量连续22年领跑全川,54人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居西南地区第1位。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建设,获评省五星级名校1所、四星级名校2所。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2所市属高校和3个专业入选省职教本科试点。发放减免各类资金3.2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9.59万人次。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试点,适老化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2970户。新增三甲医院1家,总数达到13家。4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线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家接入线上互认平台。绵阳代表团在第十四届省运会金牌榜排名第3位,创历届最好成绩。纪录片《李白》在央视播出。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蝉联五届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扎实开展“八五”普法,3个村(社区)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名单,10个村(社区)入选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名单。深入推进平安绵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处置电信诈骗案件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游仙、安州、北川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深入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三台、梓潼、平武入选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2个街道(镇)、7个社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基层治理示范名单。2个镇、25个村入选第三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名单。

  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应对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全面贯彻中央、省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坚持“捞干筛净减存量、外防输入控增量、做足准备防变量”,压实四方责任,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体系,因时因势、科学精准优化防控措施,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行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扎实推进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等防控能力补短板“八大攻坚行动”,坚决果断处置“9·29”“10·27”“11·18”等多轮疫情。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下好先手棋做好底数摸排、医疗物资储备、医护力量配置优化,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开展“关爱天南地北绵阳人”行动,惠及2万余人。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7.3%、45.8%。牢固树立“防胜于救”理念,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联动,落实防汛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包保机制,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不断提升,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中小流域灾害防御气象保障示范基地。食品安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预计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1%。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9.6%,PM2.5平均浓度34.2微克每立方米,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完成省下达环境空气质量目标。20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进入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开展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56.13%,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5%。成功争取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落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入选首批省级林长制创新试点市。江油入选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梓潼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生态县。

  一年来,我们坚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修订《绵阳市市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细则(试行)》。起草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绵阳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绵阳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推动出台《绵阳市养犬管理条例》,制定全国地级市首部关于平安建设的政府规章——《绵阳市平安建设规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9件、政协委员提案537件,办理结果满意率均达到100%。推动网络问政流程重塑、质效提升,网民留言来信办结率达到100%。

  作风面貌焕然一新。坚持“新、快、实、真、严”,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形成“部署、落实、督查、反馈、改进”的工作闭环,坚持少发文、开短会、讲真话,倡导办扎实事、做靠谱人,会议时间明显缩短,干部下基层明显增多,政府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显性化标志成果,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国防动员、国安、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广播影视、机关事务、档案、保密、气象、水文、邮政、退役军人、双拥、地方志、住房公积金、供销合作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青年、妇女、工商联、文联、社科联、侨联、科协、友协、贸促、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面对三年来世纪疫情的持续冲击,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上项目,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了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的不俗成绩,为全省发展大局贡献了绵阳力量。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超常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绵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效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融合不深,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还面临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部分干部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等等。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予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日 李云)

2023-01-10 09:55 来源:绵阳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