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从国内看,“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叠加国家政策持续加力,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提升。从永州自身看,大型灌溉工程投入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有望继续实现稳产增产。三大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锂矿资源全产业链开发建设,全市园区开始发力,工业有望继续强势增长。2000多亿元的项目投资、消费加快恢复、进出口大幅增长,需求动力有望持续增强。加之,经济总量基数较低,明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向上向好的势头。我们要坚定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努力在新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锚定在全省版图中增加永州分量的目标,加快建设“三区两城”,着力构建“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州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码制造业,全力拼经济!
大力发展制造业。抓产业、抓企业、抓园区,千方百计强工业。培植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农林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打造新能源、锂资源、稀土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加快风电、光电、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并网55万千瓦风电、80万千瓦光电。着手打造锂电产业集群,建成年产10万吨碳酸锂生产线2条。开工建设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拉通园区主要路网,建成投产稀土企业3家以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省级“上云”企业500家以上,“上平台”企业200家以上。大力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五好”园区建设。市级重点统筹推进永州经开区、永州陆港、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永州(东安)特种制造基地建设。永州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50%以上,新培育1家税收过亿元企业,新增就业5000人。全力推进永州陆港建设,聚焦流量流向流效,实现班列定时定点定向,完成智慧家居产业园(一期)标准厂房建设,开工建设粮油产业园,启动实施高速物流产业园建设。支持祁阳纺织、江华马达、蓝山箱包等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专项债优先用于园区项目。培育壮大企业。实施骨干企业培育“521”工程,新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2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0家以上。市场主体达到40万户,其中企业8万户。推动北交所上市、创业板上市报辅、新三板成功挂牌企业各一家。
推进服务业高效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千方百计促消费。加快促进消费恢复。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培育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支持万达广场商圈打造城市智慧商圈。持续做好“数商兴农”“快递进村”等工程和家电、汽车、便利店“三下乡”。积极发展夜经济、电商融合等消费新业态。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7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5家。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大力推广“一码游永州”智慧旅游平台。开通深圳—永州旅游宣传专列、省内慢游客运列车。推进市内景区互联互推。推动民宿、帐篷、自驾等新旅游业态的发展。九嶷山舜帝陵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柳子街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支持县市区创建4A级景区。积极申办第三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增加15%以上。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加快永州物流园、中农批湘南冷鲜城等项目建设,永州国际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商贸中心投入运营。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增物流仓储面积30万平方米、冷库库容10万立方米。加快县级配送中心建设,推进“客货邮”试点。引进培育A级物流企业4家、省级示范物流园1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用足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和商业配套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加装电梯为主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增建筑业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6家。做优金融业。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鼓励辖内金融机构在县域、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存贷款增速达到12%以上,保费增速达到10%以上。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力争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增速达到13.5%以上。扩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支持股权债权融资,力争直接融资规模增速达到20%以上。力争全市农信担保业务余额增速达到12.5%以上。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千方百计扩投资。加快推进机场迁建、永清广高铁、衡永柳高铁、湘桂运河、何仙观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重要国省道干线公路、乡镇通三级公路和旅游路建设。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全力争取实施永州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大智移云”等新一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新建5G基站1300个以上,争取国家和省级运营商灾备数据中心落户永州。新气管道广西支线、邵永支线开通管输天然气。
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邵永铁路开工建设。永州陆港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衡道高速公路衡阳至永州段建成通车。永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桂新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湘江衡阳至永州千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基坑开挖。毛俊水库基本完工。江华湾水源和双牌天子山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1000兆瓦化学储能电站及电网建设项目建成投用。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改造提升8万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千方百计防返贫。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突出种好田、播良种、育能手,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积极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提高种粮效益。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抓好国家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以上。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扶等工作,把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确保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特色乡村产业。着力打造蔬菜、生猪、油茶、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蔬菜出口突破100亿元,生猪出栏800万头、年末生猪存栏550万头。争取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项目落户永州,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支持回龙圩争创柑橘特色小镇。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50万亩。力争收购烟叶75万担。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制定“永州之野”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和美乡村。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房屋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持续治理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力争全市30%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新建142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锦络电子年产50亿只钽电容和5000亿只电感生产线项目。运达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睿信科技家电配件制造项目。湘源锡矿30万吨锂多金属矿产资源全产业开发项目。5000吨稀土分离加工和低放伴生矿物料综合利用项目。壕鑫纺织年产2.5亿米高档弹性面料生产线项目。湘江大峡谷项目。中林集团国家储备林和油茶高标准基地建设项目。中国供销智慧商贸物流城。
“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称誉潇湘”。新时代,我们要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新征程上重塑永州辉煌!
(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培育创新主体。坚持抓创新不问出身,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各行业涌现更多的“隐形冠军”,努力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加快培育科创型企业,争取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打造创新平台。对接省“四大”实验室,创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建立科创飞地5家以上,支持东安、新田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动零陵高新区、祁阳高新区联合启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科技要素大市场县市区工作站全覆盖。培养创新人才。落实好人才强市战略和人才新政“三十六条”,培养引进更多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青年企业家、卓越工程师、永州工匠。构建创新生态。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行动。支持园区、企业联合高校、园区、科研院所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50亿元以上。
重点抓好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时代阳光药业“土牛膝抗肿瘤靶点研究及喉咽清提质增效开发”项目。“油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研究”项目。国梦科技“高效节能直流三相无刷电机系列产品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诺思医疗科技“自动弹跳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哈默智能装备“矿物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德诺贝莱健康产业“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项目。潇湘算力中心“云边端协同计算技术”项目。大晶新材料“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性电解液的研制”项目。华章新材料“五万吨新型焊材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德润新材料“新型环保阻燃剂压敏胶膜研发”项目。
“天下稻源,人间陶本。”新时代,我们要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新征程上贡献永州力量!
(三)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紧扣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坚持向南向海向外发展,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实施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五大对接行动”,深度融入大湾区。对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争取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通道站点。加快建设永州陆港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和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做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永州配送中心,建设永州蔬菜出口集散中心。完善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暨永州公路口岸功能,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园区全天候招商。全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推进“湘商回归”,引导永州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支持永州异地商会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机制,压实园区招商主体责任。建立“五未”清单,促进项目落地。
持续做大外贸规模。每个园区至少引进当年进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实体企业1家。坚持对县市区实行一季一奖评。支持现有外贸企业做大做强。推动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个省级特色外贸产业集群试点县加快发展。积极开展与湖南自贸区片区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服务外资工作专班作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线上改革倒逼线下部门流程再造和集成服务,新增“全程网办”事项200个以上,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10个以上。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开展市县两级“百个科室营商环境大测评”和全市园区营商环境大测评。率先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力推广应用湘易办,身在永州,办事无忧。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坚持以效益为导向,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提高专项债项目绩效,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回报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源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湘桂古商道,南方丝绸路。”新时代,我们要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新征程上展现永州气象!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