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8日讯 1月17日,哈尔滨市松北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记者在会上获悉,2023年,哈尔滨新区将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为引领,以打造龙江版“新浦东”为目标,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在省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区更大作为,作出新区更大贡献。
2023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速同步
1 聚焦制度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实践中践行新区使命。
以全球化视野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制度性创新成果,推动改革创新“试验田”成为改革成果“丰产田”。
系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确立“双自联动”运行机制,持续完善“高新区”“经开区”议事规则,做好政府权力承接与下放“加减法”,推动“六区叠加”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高效运行。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绩效考核机制。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有序组建建投、产投、自贸区发展建设等产业集团。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区域地质灾害、压覆矿产一体化评估改革,优化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制度,深化“保险(金融)综合服务联合体”改革,再复制一批深圳改革创新案例。
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3.0版”专项行动。加快信用体系平台建设,推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无感续证”等改革全面融合,完善“智能秒批系统”,探索“ETC”快捷服务,加快建设“无证明新区”。探索实施“签约即发证”改革,启动实施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改革。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
2 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面深化国际合作中践行新区使命。
突出对俄合作主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好把握RCEP机遇,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启动对外开放“三年倍增”行动,推动对外开放“最前沿”变为开放合作“新高地”。
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投资保护、项目跟踪和投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自贸片区协同,强化跨境口岸合作,推动“三区一港”联动,探索辟建哈尔滨新区暨自贸区“飞地”,努力推动人员、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运输“五个自由便利”更加畅通。
提升金融服务开放水平。深入推进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建设,积极申建QDLP(境内合格有限合伙人)试点,试点开展跨境保险业务。支持出口型企业设立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支持哈尔滨银行设立对俄结算专营机构,搭建对俄离岸金融服务专业体系,增强本币结算服务核心能力。
不断扩大外贸规模。积极建设“高水平消费品出口加工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功能平台,贯通多式联运体系,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地方特色应用,完善“店”“厂”“仓”分立分设特色体系,制定出台更大力度政策激励措施,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亿元以上。
广泛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办好“国际招商大会”“对俄经贸周”等系列跨国招商活动,确保全年引进域外高科技项目、团队和技术30个以上。谋划建设中俄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国际化专业园区。搭建与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平台,优化日韩招商代表处,新设香港办事处,加快推动中德装备产业园、台湾食品产业园签约落地。
3 聚焦科技创新,在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中践行新区使命。
坚持“四个面向”,以深入贯彻落实自创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引领,全力打造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融合的一流创新生态,让创新之火在新区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推动科技创新“先行区”变为科技创新“领跑者”。
强力推进深哈产业园建设。带土移植深圳科创培育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积极承接科技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全力筹备并办好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重大科技成果路演等系列科创活动,力争复制推广“深圳经验”20项,新增注册企业100家,把深哈产业园打造成为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样板。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生命健康、创新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
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依托龙哈工业云等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潜力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0家以上。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高水平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合作先导区,加快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成立数字经济等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20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4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4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全面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中彰显新区担当。
牢牢抓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落实“4567”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打造“四大经济新引擎”,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产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年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超百个,引资额在全市占比持续提升。加大签约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完善招商项目综合会商工作机制,实施建设省市重点项目100个,确保重点项目数和年度投资额持续引领全省全市。
提升工业经济产业能级。做大做强以工大卫星、激光通信为龙头的空天产业集群,引导哈工程深海、寒地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物联网、生命科学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园落地建设,积极引进新能源乘用车、重载卡车的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等产线,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优势。
久久为功打造经济新引擎。大力推动以华为、安天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组建成立细胞再生医学、生物农业等产业联盟,抢占生物技术药、再生医学、兽用疫苗、宠物食品等新兴赛道。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科技、质量、绿色、品牌“四个农业”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东北农大、东北林大、省市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现代种业、饲料等领域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5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中厚植新区优势。
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经济的激荡活力,成为新区最独特的发展优势。
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建设、经营性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项目,提升本土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购买服务中的份额,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制定涉企政策协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切实给予民营企业平等市场地位。
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鼓励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深入实施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四转”促进工程,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规模,推动一批潜力企业成长为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提高发展要素供给能力。充分发挥“融在新区、相约周五”品牌活动的引领示范作用,广泛搭建政银企交流互动平台,大力支持商协会、行业协会发展,全面聚合“政产学研金用”等发展要素,促进科技、金融、数据等要素资源为企业多重赋能。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完善人才住房补贴政策,畅通国际人才申请绿卡“绿色通道”,着力为人才就医、子女教育等提供最大便利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6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全面融入双循环中展示新区作为。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推动多层次消费市场协调互促发展,加快恢复市场活力。
推动消费恢复扩容。创新“政府消费券”发放形式,拓展消费刺激的广度深度。支持腾讯安心平台及友朋友培训、直播、供应链电商基地建设,鼓励品牌企业开展特色直播,拓展优质产品线上营销渠道。打造枫叶小镇、恒源街、世博路等一批外摆经济、夜市经济特色街区,植入新消费业态,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活力。
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加大新能源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清洁能源等新兴消费市场规模。开展社会化服务品质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养老、托幼、康养等改善型、保障型消费供给质量。引进“一带一路”国家商协会建设国家商品馆,外贸企业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中心,开展线上直通车活动,“保税+免税”相结合,提升高品质国际商品供给水平。
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稳”字当头、“保”字优先,持续办好“新区房展会”,探索首套房贷款贴息,给予改善房购房补贴,深化“房票”改革,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打出政策“组合拳”,全面畅通新区楼市“内外循环”。用足用好“保交楼”专项资金,加强“一楼一策”复工监管,支持房企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新增合理融资和存量融资展期,确保房子按时保质交付,让房企“软着陆”、让施工单位“不委屈”、让购房人吃下“定心丸”,以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振全社会对新区发展的坚定信心。
7 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在全面提升功能品质中展现新区形象。
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典范。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公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市政基础配套项目。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提升供电能力50万千瓦/时。加快推动智轨、公交新增线路、延伸站点,优化交通环境。加快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改造工程,保证村民饮水安全。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智慧综合执法+城管”平台建设,坚持常态化“创城”标准,加强街面秩序管控。铁腕整治私建滥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加快推动城市智慧管网CIM系统上线应用。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推动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常治长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河道违建、采砂以及破坏黑土、林地、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持续推进水、气、土治污升级行动。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肇兰新河险工弱段堤防改造,启动“呼兰河3号泵站”装机工程。
8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在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中体现新区温度。
坚持“财政多一分收入,人民群众多一分保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对接招工就业“共享用工”平台,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精准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新开发就业岗位8000个,新增就业见习基地5家。全面落实低保和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老人等群体关爱帮扶。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学校7所,加快推动师大附中新区学校等3所学校启动招生。开展第二轮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省市区共建K12教育集团新模式,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新区利民综合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图书馆、文化馆、健身驿站、门球场等文体设施建设。加快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养老照护中心和助老餐厅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推进适老化设施建设改造。
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新要求。围绕防重症、保健康,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覆盖范围,加大重症床位建设,提高药品储备和市场化供给能力,积极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诉求,提高应急事件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坚决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夯实新区责任。
坚持底线思维、精准施治,构筑安全和谐稳定的坚实屏障。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梳理各领域安全生产“不放心”名单,常态化开展危化品、燃气、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等领域专项整治,探索建立电动车、出租房等管理规范,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全面推进“平安新区”建设。深入开展餐饮企业质量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守护、网络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等行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系统推进社区工作站建设运营,探索“行政+业务”双站长运行机制,完善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办好民生“微实事”,打造点单式、定制化社区服务品牌。高质量办理“12345”民生服务热线反馈问题,完善信访调节联动体系,坚持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提高社会矛盾源头化解率。
10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中展现新区作风。
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干事创业,让崇尚实干、团结奋斗在新区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突出政治引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意图、政策初衷,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大局下推动工作,在全局中守好一域,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强化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四个体系”工作方法,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顺应群众期盼。
建设廉洁政府。切实加强正风肃纪,严厉惩治腐败和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各项制度,压缩一般性支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