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张永宁)

2023年02月03日 15:58   来源:闽东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宁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永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在市委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和“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以实施“双百”项目、献礼“二十大”活动为总抓手,以“15个专项行动”为具体抓手,扎扎实实抓市场主体、抓项目攻坚、抓运行调度、抓重难点突破,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这一年,我们承压前行,用“两个稳定”的好势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经济运行稳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稳定保持了全省领跑势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54.6亿元、增长10.7%,增速全省第1,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增幅全省第1。宁德历史性跻身中国百强城市,蕉城挺进全国“百强区”、蝉联全省“十优区”并前移1位,福安蝉联全省“十强县”并前移2位,霞浦、周宁新晋全省“十佳县”,东侨首次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强。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用“一统三保”的新举措顶住了疫情冲击的影响。面对一波又一波疫情来袭,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并肩战“疫”,科学精准打赢了“0409”“0703”“1125”疫情攻坚战,有力保障了交通畅通、企业生产、群众正常生活,得到了省里的肯定。在大战大考中,356万闽东儿女不畏艰辛、守望相助,唱响了“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的主旋律。这一年,我们初心不改,用“只增不减”的硬投入诠释了发展为民的情怀。面对大规模减退缓税降费、疫情刚性支出增加等压力,全市上下树牢“财力再紧不能紧民生”的理念,全年民生支出297.2亿元、比上年增加28.5亿元,实施补短板项目3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37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是:

  (一)坚持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实施“走千企访万户促发展”活动和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出台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及时办理减退缓税降费85亿元,发放纾困贷款41亿元,解决企业用工需求5.5万人。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23万户,入选福建百强企业4家、百强民营企业4家。围绕深化“三比三赛”,创新项目前期“3+N”工作机制,实施筹融资专项行动和主导产业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255个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9亿元,重大项目开工341个、竣工217个,“双百”任务超额完成。获批农转用1.23万亩、林地1.55万亩,解决项目融资需求558亿元,签约项目总投资1122亿元。开展“福见商旅·畅享宁德”系列促消费活动,出台文旅消费“10条措施”,全年接待游客423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3.8亿元。成功举办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验收通过首批金牌旅游村34个、新发布主题线路4条。线上平台交易活跃,实现网络零售额248.6亿元,涌现出一批粉丝百万、销量过亿的网红主播。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全市进出口增长42.5%,总额达到1292.8亿元、晋位全省第4。

  (二)坚持创新转型,产业支撑更加有力。推进主导产业龙头扩张、集群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2758亿元,蕉城时代、福鼎时代一期等一批龙头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在建、投产配套项目35个。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宁德时代入选全球电池联盟董事会、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923亿元,新增在建、投产配套项目18个,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85亿元,年产26.19万辆(含KD件),首款全球车“名爵·木兰”热销20多个国家。铜材料产业完成产值266亿元,东南铜业阴极铜产品取得国内国际期货交易“双牌照”。宁德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完成52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实施103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船舶修造、电机电器产业携手进军电动船舶市场,福船集团电动船舶研制总装基地落地,一批技术领先的电动船舶下水首航,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取得突破。食品加工、汽摩配件、合成革等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累计建成小微园19个、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130万平方米,入驻及意向入驻企业260家。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实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漳湾临港物流仓储、宁德国际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港口货物吞吐量6847万吨。金融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676亿元、3414亿元。拓展“两业融合”场景应用,全国首座标准化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全省首座电动重卡换电站建成投用。宁德首次上榜全国百强数字城市。实施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达2150亿元。创新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在全省率先实施农资保供补助,粮食总产量48.1万吨。新增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三品一标”157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8家、“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福安入选国家级“一县一业”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启动实施“国鱼计划”,首次发布大黄鱼地方标准、烹饪团体标准和产业发展蓝皮书,深远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建成下水,霞浦获评“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成立全国首个“三茶”研究院,5个县(市、区)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域,福鼎被授予“世界白茶发源地”。成功举办全国“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中国大黄鱼文化节、首届福建蔬菜种业创新大会。实施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45.8%、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80家;新增专利授权5953件,申请PCT国际专利11063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一期建成投用,麒麟电池正式发布;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三祥新材实验室再获国家认可实验室;广生堂新冠口服创新药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成功举办首届国际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世界钢铁工业十大优秀不锈钢技术在宁德发布。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新引进认定省高层次人才71人、省工科青年专业人才475人、“天湖人才”1183人,认定“能工巧匠”550人。

  (三)坚持城乡统筹,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实施城市更新、新区拓展、生态连绵、交通通达、安全韧性五大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8个,新增口袋公园44个、福道145公里、公园绿地1755亩、停车泊位2357个。实施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建成市政道路8条,开通定制高速客运班线、定制公交线路19条,完成堵点治理、路口改造、信号灯优化109处,主干道路口通行能力、干道通行速度分别提升10%、15%以上;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十个十”城市民生项目148个,建成投用立体绿化、标准公厕、夜景提升、易涝点整治等一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行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完成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东湖片区、锂电小镇片区城市设计初步方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新晋标准版村庄857个、提升版村庄430个,实现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镇域乡镇19个、行政村754个,整治裸房2万栋;新增中国传统村落14个,创建森林村庄184个、绿盈乡村177个。落实支持老区基点行政村、少数民族村振兴系列措施,出台支持海岛乡村振兴“9条措施”。古田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周宁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扩容提级,宁古高速、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加快推进,国道228全线开工。新改建国省道57.2公里、农村公路353公里,“四好农村路”经验全国推广。新增5G基站2888个,信号覆盖90%以上乡村。实施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开工建设中心城区湖库连通工程,新改建供水管网573公里,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10个。建成投产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12个。周宁抽蓄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市空气环境保持优良,国考断面水质居全国第25位。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41个,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2.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0.2万亩,植树造林19.7万亩,修复红树林3000亩,除治互花米草7.4万亩,清理整治小水电站162座。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经验全国推广,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入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古田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周宁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寿宁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

  (四)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更加充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海上社区治理等32项改革典型在全国全省推广。高质量完成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3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稳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组建市旅发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展市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0%以上。深化财政零基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周宁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全国第1。实施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扎实推进“137”工程,全面打响“宁德服务”品牌。完成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平台建设、市县“多规合一”平台整合,102个自建信息系统数据实现全量汇聚。全市推广“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129项,“一网通办”比例达90.2%,“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0%。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大厅“局长服务日”机制。持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宁德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漳湾作业区正式对外开放,霞浦三沙-福州江阴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新增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基地3个、乡建乡创合作项目9个;成功举办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国际白茶论坛。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交流合作和福州·宁德山海协作更加紧密。

  (五)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修订防返贫精准救助方案,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困难群体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00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24.68个百分点;新分配入住保障性安居工程1791套;新增养老床位1982张,新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11个、互助孝老食堂201个;新改扩建托幼机构20个,新增托位2156个。实施教育扩量提质专项行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40个、中小学学位1.8万个。东侨二中、寿宁一中新校区等36个项目建成投用,市民族中学新校区等30个项目开工,市职教园一期主体封顶。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实现省级特等奖“零”的突破,福安一中、霞浦一中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宁德师范学院入选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B类名单,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农垦茶产业学院获批省级试点项目。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新建成医疗床位1355张。市医院迁建三期等3个项目开工,市中医院病房综合楼等11个项目建成,福安市人民医院、霞浦县医院新院启用。在全省率先开展专科医联体建设,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建成投用。深化“暖心服务”活动,远程医疗、对口帮扶、百名医师千人次下基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成功举办。新增屏南仙山牧场等3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相见在鸾峰桥》《那山那海》等影视作品上线发行,《主播带你游》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优秀融媒体作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完成编制,市博物馆新馆、市工人文化宫正式开放。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福鼎白茶、坦洋工夫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柘荣剪纸长卷《血汗铸辉煌》入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畲族双音”首登央视春晚。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183场次、全民健身活动300场次,闽东健儿摘得国家级以上赛事金牌19枚、省运会金牌66枚、省老健会金奖10项。深入推进平安宁德建设,实施社会治理创新项目31个,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矛盾风险等典型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涉海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启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攻坚信访治重化积,社会大局总体安定和谐。加强法治宁德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实施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孝老消防”等经验全省推广。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持续提升,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军民融合、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得到加强,机构编制、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计生协、科协、老龄、残联、红十字、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外事、侨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部,制定规范性文件22份,行政复议合法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法率均达100%。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归并优化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推动12345便民服务平台扩容升级,累计办理诉求55.7万件,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晋位全国第3。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支持政协开展专题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25件次、政协提案1038件次,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历任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属驻宁机构、驻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德发展的台港澳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宁德的发展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要素、配套瓶颈尚未有效解决,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重大产业项目滚动接续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还不够明显;城市综合环境、城乡基础设施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基层“三保”压力加大;少数干部进取意识、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发展要求,等等。对此,我们要进一步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一方面面临着全球经济放缓下行、国内“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等复杂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迎来了党的二十大战略布局带来的政策利好、四大主导产业激发的强劲动能等叠加机遇。同时,随着疫情转段及防控措施优化,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复苏、经济恢复,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危中寻机,又要未雨绸缪、赢得新机,信心满怀、集中精力办好宁德的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组织开展“四个年”活动,深化实施“15个专项行动”,推动经济运行保持“两个稳定”态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5%。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延续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既定目标,在6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突出做大做强,在体现“宁德贡献”上持续发力。宁德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既要“长个”,又要“长壮”。我们要聚精会神抓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扛好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使命担当。

  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深入开展“三比三赛”活动,深化项目前期“3+N”工作机制和筹融资专项行动,实施在建省市重点项目280个,力争重大项目开工100个、竣工100个以上,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30亿元以上。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攻坚年”活动,围绕大交通、大水务、大环保、大能源、新基建“5大领域”,突破策划生成、争取列规、开工建设、清障提速、竣工投用“5大环节”,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亿元以上。全面落实加强安征迁工作若干措施,强化统筹协调,加大交净地力度,强力突破安征迁这个长期以来影响项目落地的最大瓶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深化主导产业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策划开展“十大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进一批链主型、旗舰型、基地型项目,确保新签约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施“宁商回归”工程,发挥乡缘作用,着力引导企业回迁、人才回归、投资回流。

  大力推动社会消费升级。深入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开工建设天行时代等城市综合体,推动锂电小镇艺术水街等特色街区开市,改造提升一批商圈、步行街,引进培育高端商务、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群落式消费业态,满足群众品质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大力拓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和共享经济,支持家政服务等行业扩容提质,引导规范发展短视频、直播带货。扶持壮大预制菜产业,策划打造“海鲜天堂”,让“宁德味道”香飘四海。统筹策划各类展会节庆活动,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积极拓展“两个市场”。抢抓“一带一路”和RCEP机遇,加强重点外贸企业点对点跟踪服务,稳定水产、电机、茶叶、食用菌等传统行业产品出口,扩大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产品出口,支持企业组团“海外抢单”,力争全年出口增长18%以上。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争取获批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业态,助推“宁企出海”“宁货出境”。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策划打造有色金属、再生能源、农海产品等一批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每个县培育打造2—3个电商产业园。发挥供销系统、异地商会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到全国各地设分支、开门店、拓市场,让“闽东好货”销全国、卖全球。

  更大力度帮扶市场主体。设身处地为中小微企业排忧解难,打好务实管用的助企纾困“组合拳”。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3年行动计划,积极扶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发挥金融“输血供氧”作用,围绕服务主导产业创新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聚焦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推进纾困贷、创保贷等政策落地,力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25%、涉农贷款增长15%以上。建立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发挥工商联、行业商协会作用,搭建企业诉求平台,健全问题收集、督办、反馈、销号闭环机制。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当好企业家的“坚强后盾”。

  (二)突出融合创新,在树立“宁德地标”上持续发力。融合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显著特征。我们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努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区。

  加快主导产业强链建圈。坚持龙头引领、链条延伸、全域布局、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争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6500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要力促福鼎时代、蕉城时代全面投产,加快锂电智能制造产业园和28个配套项目建设,实现产值3600亿元以上。不锈钢新材料产业要力促青拓高性能不锈钢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周宁、柘荣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二期动工建设,支持中印尼宁德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申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实现产值230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力促上汽基地二期启动、配套企业增资扩产、青拓矿卡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铜材料产业要力促中铜技改扩能项目启动和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投产,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要抢占储能产业发展风口,推动储能产业链布局和多场景应用拓展,筹办世界储能装备大会,引进一批储能集成系统、家庭储能等上下游头部企业和“发电侧+储能”“用电侧+储能”项目,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储能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引导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加工、合成革、铸造等传统产业融入主导产业生态圈,引导新能源汽车、按摩器、锆镁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特色产业迭代升级新产品,拓宽电动化、“储能+”“光伏+”等新场景应用,再造一批细分行业龙头、“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大力发展电动船舶产业,出台配套扶持措施,加快落地一批动力总成、变频电控系统等项目,打造“电动船舶+”旅游、渔业、货运、公务等应用场景,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基地。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培育试点示范项目5个,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50个以上。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开展“现代服务业突破年”活动,充分挖掘主导产业需求潜力,建立3年储备计划企业库,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和金融、设计、文创、信息、中介等服务业。深化东侨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建设,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临港产业综合物流园、水陆联运中心二期等项目,引入优质运营商专业化运营;着力突破冷链物流、快递配送瓶颈,争取列入国家冷链物流网络布局重要节点。

  加快“四大经济”发展壮大。这是宁德今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智慧社会、数字治理等,谋划建设一批赋能平台、智慧平台,加快构建数字生态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海洋强市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临海制造、海工装备、港口物流、深远海养殖、海洋能源、生物科技等产业,加大海上养殖、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偷私渡等涉海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建设智慧海洋、绿色海洋、法治海洋。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一批核电、抽蓄电站、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做热文旅市场工作方案,推进旅游提升“十百千”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滨海旅游、工业旅游、运动休闲旅游,让宁德成为近悦远来的山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加快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开展“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统筹一二三产,按照“集约、专业、绿色、智慧、品牌、共享”的思路,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运营一批产业社区、工业园区、小微产业园、物流园区、农产品加工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数字经济园区、电商园区、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发挥产业载体在资源集约利用、运营专业高效、服务配套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加快创新能力系统提升。深化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推进“一业一平台”建设,争取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纳入能源国家实验室福建基地,加快建设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引进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完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公共创新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支持东侨、柘荣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知创宁德”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坚决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树立“标准为王,一流企业卖标准”的理念,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加快制定先进制造和茶叶、食用菌、太子参、旅游、民宿等领域地方标准。

  加快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宁聚英才”七大引领工程,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深化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引”“留”并举,常态化推进招工稳工,探索建立“积分制”,落实入学、就医、住房和生活配套等服务待遇,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宁德、扎根宁德。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宁德工匠”培养工程,继续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支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工建设宁德开放大学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三)突出生态宜居,在塑造“宁德气质”上持续发力。宁德山海相依、天生丽质,是一座“宝藏城市”。我们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年”活动,着力推进“产城人”融合,创建绿色、健康和人文互融共生的新型宁德范式。

  多维度拓展城市空间。向规划设计要空间,按照“一核两廊五轴”总体布局,完成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推进山边、路边、水边、海边等廊道空间的设计和利用,推动自然山水资源与城市空间营造一体化;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和连城路北段、金蛇山、井濂片区控规编制;实施城市总规划师制度,确保城市规划设计成果落地。向交通布局要空间,对外通联层面,力促温福高铁、城际铁路尽快开工,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市域通达层面,深化沈海高速宁德段扩容前期,力争开工甬莞高速沙埕互通及连接线、京台高速宁德段扩容工程,加快宁古高速、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建设;统筹推进国道228建设,串联整合空间资源,打造滨海特色小镇群、经济产业带、旅游风景线;新改扩建国道104、235、237和省道207等一批国省干线重点路段。中心城区通畅层面,深化绕城高速方案研究,开展过境高速落地互通与市政道路、城区路网衔接前期,开工建设车里湾互通,加快连城路、东侨路、林特路等南北向道路建设,打造闭合式城市交通环线。深化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打通惠风路、天山路三期等断头路,提升改造福宁路等重点路段,新增一批定制公交班线,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00个以上。向集约用地要空间,开展土地利用绩效调查评估和低效用地识别,探索政府收储、企业自主、村集体自主、多主体合作等改造模式,分类分步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腾笼换鸟”。

  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围绕优结构、补短板、强功能,推进城市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实施“点线面”提升策略。点上,重点打造东湖片区、锂电小镇片区,推进三都澳新区、连城路片区、金塔组团等节点开发建设,加快金溪琼堂、福洋等片区城市更新改造。线上,重点强化通山、望海廊道设计管控,推进环东湖和环赤鉴湖片区景观提升、进城通道风貌整治、郊野公园建设和大门山公园设计,画好城市滨湖线、天际线。面上,重点实施“十个十”城市民生项目,系统设计打造一批城市客厅、口袋公园、立体绿化、遮阳避雨设施,新建一批城市慢行系统、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实施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和靠山临水区域特色街区改造试点,提升城市“透气”“透绿”景观空间。把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多措并举加力实施。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开展县城品质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动县城产业配套提质增效、市政设施提级扩能、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多方式优化城市治理。协同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严格执行市容和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电动自行车管理等法规,依规整治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油烟排放、“飞线”等乱象。加强和规范社区物业管理,开展完整社区、友好型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环卫综合处置项目建设,扩建贵岐山、东区污水处理厂,新改建雨污管网100公里,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实施东湖清淤工程,加快连城路片区等区域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化赋能城市管理,整合城市运管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等系统,启动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加快构建智慧城市数据底座。

  (四)突出优势特色,在打造“宁德样板”上持续发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充分发挥山海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

  坚持三产融合壮大特色产业。树立大食物观,大念“山海经”,推动农业大市加快向农业强市迈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播面积134.9万亩以上,不断丰富“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深化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实施“八个一”工程,市县联手持续实施“国鱼计划”和“三茶融合”、食用菌、太子参、果蔬等专项,推动优势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全链条升级。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支持开展地方特色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加快建设市农业种质资源库和水产、蔬菜等种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设施农业,加强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健全“一县一节庆”农业品牌特色推广机制,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两品一标”26个,加强品牌的保护、开发、运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支持发展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乡村小微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

  坚持家园共造深化乡村建设。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围绕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裸房整治,完善乡村电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成“四好农村路”290公里;持续完善防疫、养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确保标准版、提升版村庄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0%、30%以上,新创建“五个美丽”示范点8000个,全面建成百个金牌旅游村。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服务水平,深化“一书记三大员”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

  坚持统筹发展“老少边岛”和特色示范乡村。乡村振兴,“老少边岛”一个都不能少。加大老区基点行政村、少数民族村和边远村庄政策、资金、项目倾斜支持力度。实施海岛振兴计划,建成一批入岛码头、环岛公路、供水水库、风光充储微电网和数字便民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发展海岛渔业、海岛旅游等产业,打造一批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的“和美海岛”。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围绕“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推行“跨村联建、产业联创”,持续推进7个县、12个乡镇、110个村的省级试点,力争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75个,串点连线成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五)突出先行先试,在探索“宁德方案”上持续发力。改革开放是宁德从沿海“黄金断裂带”到福建“新增长极”华丽转身的“金钥匙”。我们要继续大胆地改、勇敢地试,努力打造宁德改革开放的新窗口、新通道。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出新出彩。积极争创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改革,积极开展“蓝色银行”试点,扩大信用村镇等创新典型覆盖面。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农房资源流转。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制改革成果,统筹实施一批可持续的村财增收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推进国资国企“优结构促发展”综合改革,支持市属国企参与主导产业、“四大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运营,推动资产归集、主业归位、产业归核,提升国企竞争力。

  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创优创先。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对标服务世界级企业标准,从制度、流程上推动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打响“宁德服务”品牌。深化“局长服务日”机制,加快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建成投用工程审批管理、电子证照等5个平台,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应用,打造标准统一、智慧便捷、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多测合一”、联合验收“一口受理”、高频事项“一站式”通办,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免申即办”“掌上办”。

  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提级增效。发挥漳湾口岸开放优势,加快港口连片开发,推进漳湾铁路专用线前期和漳湾、城澳、坪岗等作业区8个泊位建设,深化杨岐作业区对外开放前期。争取承办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优势农业领域国际国内行业年会、高峰论坛活动。持续深化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交流合作。拓展与港澳交流合作,加强海外华侨华人回乡省亲、投资兴业等服务工作。深化拓展宁台文化、信俗、宗亲、青少年等方面交流,办好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积极推动国际友城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宁德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先行示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双碳”战略,打造践行“三库+碳库”生态理念示范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抓实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确保大气质量和流域水质保持优良。着力构建“大水务”综合治理体系,统筹水源保护、供水建设、生态补水、污水治理和入海口整治,加快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深化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攻坚推进湖库连通等引调水工程,开工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市第三水厂10扩20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5个。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植树造林13.5万亩,力争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坚持“除、用、管”一体,全面完成互花米草清除,建立分类管护机制,打造一批湿地景观公园、红树林文化研学村、海上文创走廊。加快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实施“蓝碳”“绿碳”增汇工程,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深化“电动宁德”建设,倡导推广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让低碳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

  (六)突出共同富裕,在提升“宁德指数”上持续发力。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们要聚焦群众普遍有感,用心用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促进“四个增收”“四个满足”,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实施就业帮扶行动,以更大力度保障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加强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支持家门口创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出现整村整乡返贫致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残疾人补贴、大病保险、职工医疗互助等托底政策,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坚持“房住不炒”,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工建设蕉城、东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继续实施中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制度,多途径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养老机构、“孝老消防”扩面建设,规范互助孝老食堂运营,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启动建设市儿童福利院,加快发展社区托育园,新增普惠托位900个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一头连着家庭的幸福,一头连着宁德的未来。深化教育扩量提质专项行动,实施补短板项目55个,新增学位1.5万个。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2所,争创省一级达标高中2所。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想方设法导入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培养一批“好校长、好老师”。持续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体教融合,优化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中央厨房”,确保在今年秋季开学时让孩子们吃上放心营养餐。支持宁德师范学院争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推进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加强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

  提升健康宁德建设。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实施补短板项目45个,新建成医疗床位800张以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医共体能力提升。穷尽办法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强化医风医德建设,开展争当“好院长、好医生”活动。支持中医药、畲医药创新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传染病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措施,抓好疫苗接种工作,强化重点群体、重点机构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储备,支持广生堂抗新冠口服创新药上市,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切实保证医疗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稳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建一批群众家门口运动空间,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大力弘扬“闽东之光”。闽东山川锦绣、文化多元,是宁德人民骨子里的骄傲。发挥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政治优势,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挖掘主导产业、特色农业、人文民俗、历史遗存等优质资源,规划建设一批文化综合体、“文化IP”,精心打造“博物馆之城”。加快市大剧院、畲族文化园等文化地标建设。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弘扬“福”文化,传承发展木拱廊桥、茶制作、陶艺、剪纸等传统技艺以及戏曲、畲族武术等传统文化,实施红色遗存保护利用工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保护修复,守护好闽东文化的根和魂。支持本土文艺创作,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创精品。实施新一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新业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千场“闽东之光·文化惠民”演出,全方位讲好“宁德故事”。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宁德”建设,全面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公安工作培根固基、守正创新,建设以“情指行”一体化为重点的“数字公安”、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法治公安”和以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深化“法治宁德”建设,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推动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建设,完善乡村治理“1+6+N”法治服务矩阵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面推行“社会治理+保险”机制,持续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现代边海防建设。

  三、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奋进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坚持“三个务必”,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锻造忠诚可靠的政治品格。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确保政府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树牢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府院、府检互动,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优化行政诉讼“双率”工作。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审计、舆论、社会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把各方面“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招数”。

  发扬担当作为的务实作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谆谆教诲,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完善重点工作分级协调和闭环管理机制。强化赶前抓早意识,做到谋划工作想前一点、把握政策抢先一步、推进落实快人一拍。坚持“敢”字当头,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创业氛围。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发展紧要处,把省出来的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张永宁)

2023-02-03 15:58 来源:闽东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