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9日在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打下坚实基础。
(一)我们心怀“国之大者”,抓牢“三条主线”。
一是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因时因势完善防控策略,落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牢牢守住“三站一场”、入衡关口查验以及社区防控等防线,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研发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平台,自主开发健康码查验语音系统,织密人防和技防相支撑的防疫网。圆满处置“3·30”衡东疫情。9月30日以来,市、县两级合力有效处置43起输入性疫情,没有造成规模反弹和疫情外溢。坚持风雨共担,累计派出19批次682名医务人员支援北京、上海、新疆等省份及邵阳、怀化等市州,充分彰显了衡阳医务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精湛业务技术。坚持守望相助,圆满完成邵阳市1689名涉疫人员来衡异地隔离任务,实现“零感染”,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11月底以来,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多措并举确保顺利渡过疫情流行期。全年疫情防控的有力有效,给市民带来了安全感,给园区构建了“防火墙”,全市产业发展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二是全力以赴稳经济稳产业。坚持因势而谋,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全面落实国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共办理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42.35亿元,“六税两费”减免3.15亿元。聚焦园区主战场,推进“五好”园区建设,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提高至75%。衡阳国家高新区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三。松木经开区、衡东经开区成功通过全省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紧扣产业链主线,创立“五单一图谱”机制,14条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营收)1663.47亿元,增长10.64%。抓牢实体经济主支撑,净增市场主体超9万户、总量达53.09万户,均列全省第二;企业主体总量达10.12万户、居全省第四。48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扎实开展“两个统筹”督导保障服务,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81场,签约授信金额近900亿元,惠及企业超2000家;常态化推进联企服务,工业稳增长成效、“解难题攻坚月”行动等做法多次获省政府表扬。
三是齐心协力守牢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力打好党的二十大信访维稳安保攻坚战,实现特护期“七零一有”目标;国省“两会”安保维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20.44%。成功应对12轮强降雨、8站次超警戒水位洪水过程,没有因灾造成人员伤亡。战胜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连续五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抗旱救灾、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学生防溺水等获主管部门肯定。森林防灭火确保一域之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金融领域风险深入排查,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我们勇担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命,交出合格答卷。
一是经济大市为全省多作贡献。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增长5.5%(预计数,下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7%,地方税收收入增长9.36%;净增“四上”企业258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7.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9%。主要指标持续高位增长,稳居全省前列。
二是社会治理为全省贡献经验。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治理标准化,扎实办好“一号议案”(《关于加快城乡治理标准化进程,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议案》)。打造了“衡阳群众·平安守护人”“衡阳义警”等一批“衡阳品牌”。两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及国家“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扎实推进。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衡阳县新桥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蒸湘区七里山村、雁峰区幸福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衡南县屋场恳谈会、珠晖区里巷工作法被国家推介。石鼓区获评湖南省平安建设重点推进县市区。雁峰区白竹皂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经验获省政府推介。
三是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名较去年上升14位。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55名,较去年前进38位。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获批“中国(衡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获批国家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衡阳被国家确定为长江中游城市群5个汽车零部件基地之一、3个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集群之一。白沙绿岛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衡阳国家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湖南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落户衡阳。南岳衡山被省委、省政府明确为湖南旅游“历史文化名片”。
(三)我们落实国省市决策部署,抓实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通过承办中国(中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引育一批重点项目。输变电产业集群代表湖南参加全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竞赛。水口山铜铅锌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产业集群获评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参与长丰集团破产重整,创造国内成功经验;以坚韧不拔的韧劲,推进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成功转至衡阳。以“五制一平台”为支撑,58个省重点项目、424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00亿元、1100亿元。京东衡阳松木智能产业园(一期)、南岳学院新校区等102个项目竣工,“宁电入湘”落地建设跑出衡阳速度,衡阳陆港枢纽、衡东燃气发电、恒飞电缆智能化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比亚迪、金翼有色、领湃达志科技等企业实现产值倍增。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7个。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总部、湖南高诺、云南锡业等头部企业落户衡阳。全国首个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成功签约。南衡高铁纳入国家规划。4个通航机场选址通过军方审核。衡阳港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查。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始终秉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两个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顺利推进。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打破国外垄断,高合金特殊螺纹油井管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一代耐高温轻量化高性能航空用弹簧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1家。25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99.83亿元,增长31.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50家,总量跃居全省第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88件,增长28.4%。持之以恒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成立雁城区块链研究院,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头雁计划”,举办“10·10衡阳数字经济日”活动。数字经济总量达1400亿元,增长17%。8个项目列入全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深度“上云”中小企业1751家、“上平台”1168家。引入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教授全职来衡工作。深入实施“万雁入衡”行动,引进博士18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千余人。
三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市区两级财权事权体制改革扎实开展,255项市级事权下放至各城区政府。市直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承诺制改革,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稳步推进。不动产业务在城区范围内实现“全域通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预算编制、支出管理、国库制度等改革扎实有效。设立驻西非(科特迪瓦)、菲律宾商务代表处。建立全市重点外贸企业联点、衡阳国际商会重点企业首席联络员等制度,扎实推进外资服务专班工作。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36亿元,增长17%。中欧(中亚)班列高效运行。湘粤非铁海联运衡阳集结中心成功首发。目前共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10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南岳机场荣获2021年度CAPSE航空服务“最佳机场奖”及中国民用机场协会2021年度“服务质量优秀机场”。
四是大力扶持文旅消费。坚定把文化作为城市前进的持续动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省检成绩位列全省提名城市首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王永红、李健人、曾瀛洲3名“中国好人”。市图书馆新馆和湘南学联陈列展厅建成开放,市文化艺术中心顺利投入使用,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湖南省“‘十四五’重点电影工程”《援军明日到达》完成拍摄、顺利杀青。衡阳花鼓戏、祁剧等五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成功举办第24届中国科协年会高层论坛、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首届衡阳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衡阳代表团在省十四运会中大放异彩,共获154.6块金牌。南岳区南岳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衡山县九观湖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珠晖区建湘工业文化园、雁峰区古汉康养体验基地成功申报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常宁市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成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热门地。石鼓区华侨城玛雅海滩水公园成为衡阳文旅新地标。成功获批“老字号”企业22家。获评“中餐茶油地标城市”称号。发放消费券700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超25亿元。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蓬勃发展,电商交易额累计达700亿元。
五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并启用。城市更新、“城市双修”工程系统推进。市中心城区新改建城市供水管网36.8公里,开工建设城区“断头路”15条,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93公里。完成城区燃气老旧铸铁管网改造30公里,彻底解决历史欠账。22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03台。京港澳高速耒宜段顺利开工,衡永、白南、茶常等高速公路以及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改造进展顺利。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51.4公里。衡阳县成功创建2022年“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石鼓区梓青公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产业兴旺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石鼓区旭东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珠晖区茶兴村、南岳区光明村、祁东县兰古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
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办好《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议案》,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清零”。深入实施“六大强农”“双百十”产业建设行动,23家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29家企业获批“湘江源”公共品牌授权。组建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全省率先推行田长制,开展“平埂增地”专项行动,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56.53万亩。恢复和改善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34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10万吨以上。衡南县超级稻双季高产攻关早稻产量再创新高。衡阳县“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经验做法在全国推介。耒阳市神农国油纯茶油、衡山县亚奇红柚、衡山香米荣获“中部农博会金奖”。“天下寿岳”荣获中国十大“品牌助力乡村优秀案例”。耒阳市获评全省“数商兴农”示范县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成功入选湖南乡村振兴“十大”典型乡镇优秀案例。
七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303个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7.9%,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水质,4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13个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河长制工作有力有效,全市所有河流纳入标准化治理和管护范围。林长制不断深化,“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完成通道绿化6073.3公里。绿色矿山覆盖率全省第一。常宁市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南岳区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示范区。
八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九严禁”》等政策,办好《关于加快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助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议案》。“湘易办”(衡阳)超级移动端上线开通。“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深化,政务集成服务“大综窗”标准化改革全面铺开,平均法定审批时限提速75.5%。“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四级全覆盖,1000多个事项实现“刷脸办、就地办、跨省办”。“项目警官”实现全覆盖。市12345热线荣获全国“公共服务先锋典范”。衡阳市房产交易登记税收一体化平台荣获“数字政府卓越成就奖”。耒阳市政务中心“清廉大厅”、雁峰区政务服务“帮帮团”、衡山县政务集成“大综窗”标准化等工作获全省推介。
九是用心用情保障民生。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圆满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18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4.4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成立“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专班,用好国家专项借款资金,用活“金融16条”,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攻坚克难,化解106个项目共3.94万户房地产办证遗留问题。建成安置房1.2万套。“双减”工作成效明显,“规民”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6.99万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6012张。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两补”完成提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2187个,建成城市驿站60座,新建和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0个。加强调煤保电,保障了居民和企业用电用气需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良好,“校园思享会”中小学思政教育典型经验获国省主流媒体推介,衡南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八个一”模式在全省推广。健康影响评估试点工作经验得到国省推介。统筹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反诈打跨、禁毒治乱等工作,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35起,为群众挽损5.3亿元,滞留缅北涉诈高危人员劝返率89.67%。缉毒执法效能全省第一,禁毒工作近十年来市县两级首次实现“全摘帽”。
十是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实践中强化“跟着走”的意识,提升“跟得上”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法律顾问、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444件、政协提案42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衡阳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新任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成为常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台《关于优化干部作风的若干措施》,全市政府系统干部作风不断改进。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强化财政监管、审计监督,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下降8.6%。
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强老龄、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着力抓好对口支援、统计调查、港澳台、外事侨务、新闻出版、民族宗教、贸促、气象、地震、地质测绘、社科研究、参事文史、地方志编纂等工作。
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驻衡部队积极参与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应急抢险和社会治理,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圆满完成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发展等成效突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监察、司法机关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衡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关注、支持衡阳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稳固。园区对经济发展的主支撑作用还不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金融、债务、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一些领域一些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较重。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信访维稳等底线须臾不能放松,污染防治、禁毒、反电诈等历史欠账较多;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县市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五是干部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服务群众的本领,特别是抓经济工作的专业素养有待增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靶向施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衡阳加快谋篇布局、推进区域中心化建设的机遇之年。我们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的首要任务,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战略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平台机遇”,紧紧抓住优化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加快经济全面恢复以及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等“窗口机遇”,跳出衡阳看衡阳,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努力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实效。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我们始终聚焦“四个重要命题”:一是如何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围绕建成区域经济、消费、医疗、教育、应急“五大中心”,拿出更明晰的施工图和时间表,使衡阳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辐射力、示范引领力显著增强,在湘南站稳龙头地位。进一步谋划长衡株潭协同发展,进一步打通粤港澳衔接大通道,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二是如何构筑衡阳制造强市的“四梁八柱”。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推动央企(省企)“老树发新芽”,促进老衡企“剪枝促成荫”,帮助独角兽企业“嫁接结硕果”,扶持新衡企“落地扎深根”,形成衡阳制造业的“四路大军”。着力推进“三大枢纽”建设,实施“五大基础”工程,建设“八大示范基地”,在全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新三样”产业中走在前、当主力。三是如何把握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升”的时度效。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力争“十四五”期间在经济总量上重拾衡阳历史荣光,为均量提升打下更厚实的基础。四是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蹄疾步稳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衡阳中心化进程而团结奋斗!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打造制造业发展高地。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深化与中核集团、中国五矿、兵装集团、广州工控、湖南钢铁、湖南轻工盐业、湖南高速等央企(省企)战略合作,争取在衡扩大投资及产业布局,壮大核技术应用、有色金属、无缝钢管等产业集群,打造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和世界钢管之都,推动在全省形成“北石化、南盐化”产业格局。支持特变电工、金杯电工、恒飞电缆等老衡企原地倍增,建设具有更大影响力、更强竞争力的输变电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电工城”。进一步推进工业富联智造谷、蘑菇车联、酷哇机器人等在衡发展,抢占工业互联、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助力比亚迪、领湃达志科技、万魔声学等新衡企做大做强,成长为制造强市新的生力军。着力壮大和培育5家百亿企业,打造一批五十亿企业,支持衡钢、特变电工作为百亿企业龙头引领发展,扶持富士康稳定在百亿企业,五矿铜业、株冶有色等跻身百亿企业。推动水口山有色金属、金杯电工、建滔化工、高诺铜业、比亚迪、湘衡盐化、金凯循环、金翼有色、晋宏化工、万魔声学等创建五十亿企业。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以上。着力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
提升产业园区竞争实力。立足园区主战场,做强经济主支撑。坚持“三生融合”“三态协同”,持续推进“五好”园区创建,推动园区在国省综合排名中争先进位。发挥县市区党委常委担任园区党工委书记的放大效应,全面提升园区话语权和统筹能力。推进园区事园区办,支持园区薪酬体制改革,督导园区全面签订投资监管协议,推进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力争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5%。支持衡阳国家高新区、松木经开区调区扩区,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理顺白沙绿岛省级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支持耒阳市做大童车、造纸产业园,祁东县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衡南县做优特变电工云集5G产业园,衡阳县做实界牌陶瓷工业园,衡东县打造泵业产业园,衡山县打造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支持雁峰区全力打造输变电工业小镇,珠晖区会同弘湘国投持续建设眼镜小镇,石鼓区打造新型装备产业园。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算力中心等新兴产业。以钉钉子精神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依托区块链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依托数字经济“领头雁计划”,进一步引育数字经济企业,力争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600亿元。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依托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平台,依托“上云、上平台”等专项,完成中小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1600家,稳步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全面推广“湘易办”,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电信衡阳算力中心,推动衡阳移动、衡阳联通大数据中心尽快投入使用,夯实数字治理的底层数据平台。
(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优化创新生态。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建设衡阳科创港,持续建好长沙银行、湖南银行两个科技支行,加强与“双一流”及在衡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衡转化。运营好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衡阳分市场,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和成交合同数保持全省前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创新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纵深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力争撬动信用贷款20亿元。做好科技创新宣传工作,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力争强度达到2.2%。进一步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南华大学“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10家以上。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引育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人才、希望在人才。继续沿用“UP”模式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力争新引进10个以上创新创业团队。持续擦亮“万雁入衡”品牌。继续采用政校企合作引才机制,力争引进博士300人以上,三年引进博士突破1000人。打通国内名校毕业生招聘通道,推动更多在衡高校毕业生留衡就业创业。始终把技能人才作为衡阳发展的着力点,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矢志不移打造“中部匠都”。持续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市人才发展集团作用,构建人才服务生态圈。
(三)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开展平台公司经营性资产三年倍增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对接融入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改革试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推进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畅通市场准入和退出渠道。继续放大城区财权事权改革效应。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向开放要活力。以更大力度谋划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充分发挥驻外商务代表处作用,更充分凸显中欧(中亚)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衡阳集结中心支撑,深耕非洲、东盟市场,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外事为外经外贸服务,更充分发挥国际友城产业、市场的互补作用,推动建立一批国际友好学校和国际友好家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对县市区、园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形成有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力争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10%以上。鼓励衡阳综保区对标先进,以实际作为赢得应有地位。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中国(衡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在衡阳国际物流港设立海关监管场所,配套申建保税仓。积极谋划和推动水运口岸建设。全方位衔接粤港澳、深层次对接长三角,大力度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0个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得环境者,得生产力、竞争力。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建设全市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继续倡导“四到”精神,持续激活“五赋一聚焦”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实施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推行免罚轻罚等柔性执法。坚持“新官”要理“旧账”,开展涉企“政府承诺、拖欠账款”历史遗留问题清理行动。
(四)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全力打造“三大枢纽”。交通枢纽方面:统筹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南岳机场改扩建、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G107和G322国道城区段改线、京港澳和许广高速扩容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物流枢纽方面:加快衡阳陆港枢纽、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润泽智慧产业创新城、红光多式联运铁路口岸国际物流园等物流重点项目建设。能源枢纽方面:抓好“宁电入湘”衡阳段、衡东燃气发电、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衡南和常宁抽水储能、风光新能源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对接国省政策,加强项目策划,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盘子。用好用活“五制一平台”和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专班推进等机制,推动县市区、园区在投资的赛马场上比学赶超。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六个十大”项目,带动实施50个以上省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市重点项目,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300亿元。加快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二期)、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湘衡盐化100万吨纯碱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长湖、白沙洲等片区开发项目,推动先导新材料(二期)、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眼镜小镇(二期)等项目达产达效,力争重点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45%。
深入挖掘消费潜能。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巩固提升传统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吃穿用住行等实物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型升级。建设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继续唱响“中国粮、湖南饭、衡阳菜”,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衡阳餐饮企业进驻一线城市。积极拓展城市消费,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民俗文化广场等历史街区和保卫里等网红打卡地,多措并举促进“夜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会展经济,承办湖南输变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衡阳工业博览会,扶持会展服务业发展。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升级改造县城商业基础设施和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新增乡镇商贸中心36个、村级便民商店1000家以上,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快递协同进村,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五)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高位推动田长制,推广“平埂增地”连片种植,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10万吨以上。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完成8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持续培育壮大粮食、油料、畜禽、茶叶等百亿产业,打造一批“百十户”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黄花菜产业品牌。加快国家级油茶交易中心和茶油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油茶第一强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深入实施新“三品一标”工程,打造衡南县“清泉农夫”、珠晖区“东阳红”、衡山县“小水果”等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乡村“能人经济”,积极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建设家乡。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有序推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贯彻《衡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提高农房建设品位和质量。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农村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持续创建美丽示范乡村、美丽宜居屋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交汇”在市县两级推广应用。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营造文明和谐的村居环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入实施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脱贫产业发展、低收入人群常态化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确保脱贫人口就业总体稳定、收入稳步增加。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以年收入8万元为标准划定新的薄弱村,启动新一轮“清零计划”。打造一批年收入过50万元、1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强村。深入实施“千企兴村、万社联户”行动,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实现村集体增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围绕中心城区区划调整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加强“三江六岸”的统筹规划和分步建设,实现水更清、岸多彩、景更美。高品质推进“一走廊九片区”开发,加大第四代住宅的建设比例,加大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探索开展城市体检,提质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干道,打通建设一批城市“断头路”,建设一批人行天桥。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抓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开展内涝点治理,改造铜桥港污水处理厂,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建设。加快建成酃湖公园。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在高新区、石鼓区全域推进智慧垃圾分类,完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实验基地建设。加快城区智慧停车管理体系建设,建设“智慧燃气”平台。
促进城镇协同发展。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快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以市中心城区为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以“西南云大”城镇群为中心,打造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协调联动发展,组团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坚持“一县一策”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商贸重镇、通航小镇、文旅名镇、农业强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发展,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小城镇、农村地区延伸。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定不移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高水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多点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积极扶持县市区形成两个以上园区经济发力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全情吸引返乡创业,为县域经济提供坚实支撑。积极引导县市区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激发县域经济潜能。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项目在县域布局,引导各类要素向县域集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投放,引导工商资本到县域投资兴业。支持常宁市、耒阳市、衡阳县进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七)着力深化美丽衡阳建设,加快巩固提升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发展优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质高效完成“夏季攻势”任务。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治,突出抓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全域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于88%。巩固提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推进湘江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7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目标,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市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7.7%以上。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危废规范化管理、尾矿库问题排查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新污染物治理。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铺好绿色发展底色,才能赢得永续发展未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用好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字号”招牌,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落实落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衡东经济开发区、衡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6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超低排放改造,有序退出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运用。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70公顷,确保新建矿山10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0平方公里。健全完善林长制体系,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持续推进通道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生态廊道和通道绿化建设任务,完成营造林10万亩。推行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突出抓好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监管,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八)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以更强的自信、更扎实的工作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清洁雁城”等“六大行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成第二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测绘建档工作,启动原建湘柴油机械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工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会一课”活动,发挥衡阳党史馆、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作用,放大“+衡阳群众”品牌效应,引导市民群众和广大志愿者争做文明创建的传播者、践行者、推动者。
全力打造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天下南岳,独秀衡阳”总体品牌,加快构建“一核一圈一体”文旅发展新格局,积极申办2024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力争接待游客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依托南岳衡山核心景区发展大健康产业,做强“中华寿岳”品牌。抓好岳北红色文化体验区、东湖竹海康养度假区、界牌陶瓷文化旅游区、岣嵝上古文化休闲体验区、萱洲乡村休闲度假区、大浦通用航空产业小镇等六大文旅项目。支持蔡伦竹海创建5A级景区,雨母山、天堂山、岐山、四明山等创建4A级景区,王船山故居、夏明翰故居、罗荣桓故居、印山和归园等申报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加快来雁新城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丰家洲文创园等建设。筹备舞剧《王船山》。推进电影《援军明日到达》拍摄基地建设。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对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故居、传统村落和革命文化纪念地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实现旧城复兴、文脉再现,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快衡州窑、中田村古建筑群、王氏宗祠等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下乡村、进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开展文艺精品创排,扶持衡州城市交响乐团发展,举办衡阳群众艺术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好省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000个。全面推进“双减”攻坚。继续巩固“规民”工作成果。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普通高中建设,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抓好衡钢中学初中部、市实验中学扩建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南华大学等在衡高校加快“双一流”创建,支持衡阳师范学院更名衡阳师范大学,支持湖南工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动南岳学院、船山学院在衡转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持新建衡阳市农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稳岗位与扩岗位并举,新增城镇就业5.9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万人以上。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发挥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作用,加强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常态化联系服务,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锲而不舍根治欠薪,让劳动者收获尊严、成就梦想。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应保尽保。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医保基金的运行管理。落实待遇清单、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区块链+民政(区域性养老服务)”应用体系、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等试点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改造城镇棚户区693户、老旧小区290个。持续推进城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健全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加快建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落实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各项待遇,做好退役军人安置等各项工作。
推进健康衡阳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支持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县域综合医改,加强“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建设,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和综合监管制度改革。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发挥社区用房健康养老作用。落实三孩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深化疾控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巩固拓展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健康衡阳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抓好重点民生实事。积极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办好省下达的民生实事任务的基础上,全力办好“增加城区公共停车位1000个”“新增幼儿托位10000个”“新增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床位3600张以上”“建设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270个”“清淤扩容农村骨干山塘1986口”“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00台”“建设中心城区安置房6000套”“村级快递点布局建设”“建设专门学校(矫治教育)”10件重点民生实事。
(十)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衡阳。
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管债有法,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持续开展涉众型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无证经营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发行使用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严防生态环境领域诱发的公共安全次生风险。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决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在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机制。深化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努力将事故消灭在未成灾之前。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抓好县级综合救援队伍建设和社会救援力量培育,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等“三品一特”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和综合减灾示范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社区。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全域推进“网格化+信访”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平安衡阳创建,深入开展禁毒、反诈打跨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情指行”一体化改革,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推广“屋场恳谈会+”“湾村明白人”“衡阳义警”等治理模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
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统筹经济发展与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发挥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优势,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全面落实《“十四五”时期民兵建设发展计划》,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巩固“双拥”创建成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必须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衡阳蔚然成风。
(一)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始终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切实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幸福指数”。持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向一线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首创,把了解民情、尊重民意、汇集民智、改善民生体现在政府工作方方面面。
(二)坚持团结奋斗,打造担当有为的效能政府。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巩固相互鼓掌、相互欣赏、相互补台、相互协作的团队文化,切实增进团结、全力维护团结。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抓实“最先一公里”,打通中梗阻,抓牢“最后一公里”。大力弘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共同奏响“我的衡阳、我的奋斗”最强音。
(三)坚持依法行政,打造公平民主的法治政府。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政府学法、社会普法、全民遵法,提升全民法律素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司法监督,确保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坚持“九树九戒”,打造风正劲足的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切实给基层减负。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入开展政府领域清廉单元建设,坚决防止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坚持艰苦奋斗、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财力放在谋发展、惠民生上。
各位代表!这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带来伟大的机遇。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