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新技术企业成湖北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2023年02月17日 09:32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陈俊 姜胜来

  “湖北高企以不到1%的全省企业法人数,贡献了全省近20%的企业营业利润。”2月15日,记者从2023年湖北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启动会上获悉,2022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的达3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该省经济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百强高企年均研发投入超4亿元

  会上,《2022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发布。

  百强高企评选,以鼓励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设置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潜力等3个方面共15个具体指标。其中,重点突出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创新平台、高价值知识产权、行业影响力等细化因素指标,遴选创新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入选。上榜企业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

  “去年研发费用差不多13亿元,公司1500多名员工中75%为研发人员。”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总部总经理陆非说,该公司在上海、杭州、瑞典哥德堡等地建有研发基地,已为奔驰、路特斯、沃尔沃、红旗等12家汽车品牌提供智能座舱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微介绍,目前,该公司共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022年,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联合组建5个创新研究院和实验室,并签订科研和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开放的创新生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百强高企年均实现销售收入70.7亿元,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均销售收入的45.5倍;年均投入研发费用4.74亿元,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均研发费用的49.8倍;平均拥有科研人员352人,是全省高企平均科研人员的32.6倍;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9.66件,是全省高企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的44.1倍。

  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

  近年来,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湖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0家,较上年增长37.4%。

  从创新产出看,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究开发人员总数39.21万人,较上年增长10.23%;拥有有效专利总量为291854件,较上年增长47.31%。

  “下一步要到市州开展‘春晓行动’,对更多的后备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宣传培训,力争2023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0家。”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陈俊介绍,对入选百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推荐其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搭建国家级和省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尽快成长为科技领军型企业。

  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下,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831.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生产总值5.8个百分点。

  “去年,我们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湖北省新一代网络与数字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蓝海介绍,该创新联合体将全面提升数字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接下来,湖北省科技厅将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壮大高能级科创企业群体,加强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实现百强上榜企业规模、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平均增长20%。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将聚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放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高企培育的政策环境,助推高新技术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高新技术企业成湖北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2023-02-17 09:32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陈俊 姜胜来

  “湖北高企以不到1%的全省企业法人数,贡献了全省近20%的企业营业利润。”2月15日,记者从2023年湖北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启动会上获悉,2022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的达3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该省经济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百强高企年均研发投入超4亿元

  会上,《2022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发布。

  百强高企评选,以鼓励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设置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潜力等3个方面共15个具体指标。其中,重点突出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创新平台、高价值知识产权、行业影响力等细化因素指标,遴选创新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入选。上榜企业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

  “去年研发费用差不多13亿元,公司1500多名员工中75%为研发人员。”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总部总经理陆非说,该公司在上海、杭州、瑞典哥德堡等地建有研发基地,已为奔驰、路特斯、沃尔沃、红旗等12家汽车品牌提供智能座舱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微介绍,目前,该公司共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022年,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联合组建5个创新研究院和实验室,并签订科研和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开放的创新生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百强高企年均实现销售收入70.7亿元,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均销售收入的45.5倍;年均投入研发费用4.74亿元,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均研发费用的49.8倍;平均拥有科研人员352人,是全省高企平均科研人员的32.6倍;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9.66件,是全省高企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的44.1倍。

  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

  近年来,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湖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0家,较上年增长37.4%。

  从创新产出看,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究开发人员总数39.21万人,较上年增长10.23%;拥有有效专利总量为291854件,较上年增长47.31%。

  “下一步要到市州开展‘春晓行动’,对更多的后备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宣传培训,力争2023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0家。”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陈俊介绍,对入选百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推荐其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搭建国家级和省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尽快成长为科技领军型企业。

  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下,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831.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生产总值5.8个百分点。

  “去年,我们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湖北省新一代网络与数字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蓝海介绍,该创新联合体将全面提升数字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接下来,湖北省科技厅将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壮大高能级科创企业群体,加强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实现百强上榜企业规模、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平均增长20%。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将聚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放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高企培育的政策环境,助推高新技术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