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趟图定班列发出、一艘艘轮船满载启航、一辆辆货车往来穿梭……货运物流复苏愈发强劲。春天的贵州,因开放展现出蓬勃生机。
2022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801.2亿元,增长22.5%;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80%;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123.5%……较高的增速背后,是贵州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产业上攻坚克难的结果。
从2016年获批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到2022年获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贵州谋求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履不停。
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贵州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一个内陆省份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开放通道日益完善,多式联运迎来契机
2月3日,农历新春佳节后,贵州乌江水运发出第一批货船:27艘满载黄磷渣的500吨级货船从遵义市余庆县境内沙湾码头驶出,前往重庆涪陵沿江的水泥厂。
同日,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今年目标是完成120万吨运量,让乌江这一“黄金水道”重现繁华盛景。
作为贵州的母亲河、北上长江的主通道,曾断航近20年的乌江于2021年全线复航,正迈入常态化和稳定化发展的新阶段。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地图上的贵州,曾是西南联通的卡点。群山阻隔包围,贵州并非不愿融入外界,而是苦于无路可去。长期以来,当地外资、外贸、外经、外商等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
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完善,这个“三不沿”的内陆腹地逐渐显现近江、近海、近边的“三临近”优势。
伴随着汽笛长鸣,2月16日,一趟编组55个集装箱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安全驶出,经川黔线一路北上驶往欧洲,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俄罗斯莫斯科。
也就在当天,贵州省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贵阳国际陆港建设、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拓展供应链物流平台、企地对接合作、智慧交通合作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自2021年11月18日贵州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贵州中欧班列数量从每月2列临时计划到图定每周1列,开行线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货物运输品类也日趋多元化,汽车零件、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越来越多的“黔货”通过中欧班列走向世界。
作为日常货源的组织方,贵州省多式联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继强说,此前贵州货物主要以零散搭乘方式,借力重庆“渝新欧”等班列,运输到欧洲和中亚国家。如今,点对点直达直发,对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业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贵州还实现了中老铁路货运和中欧班列的联通,同时开通了黔粤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将有效补齐贵州的国际物流运输短板。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多向衔接开放通道。加密中欧班列,拓展中老铁路货运,恢复和新开通部分重要境外客货运航线航班。
开放平台渐成体系,口岸功能逐步提升
来到贵阳国际陆港,龙门吊正在对集装箱进行装卸。自去年8月正式开港运营以来,逐渐加密的国际班列在这里交汇过境,越来越多的出口货物在这里中转集散。
数据显示,贵阳国际陆港建成运行后,直接拉动贵州外贸增长27个百分点,所处的贵阳综合保税区进出货运量同比增长114倍。
贵阳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姚飞扬说,作为全省第一家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平台,去年依托与物流港临近优势,创新建设综保型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场所,也成为全省第一个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元的园区。
目前,贵阳国际陆港已具备国际集拼、海运提单签发、外贸综合服务、结汇退税等沿海港口除装船作业外的基本港口功能,将有效提升外贸客商便利化程度、降低外贸企业成本。
今年,贵州还将开通贵阳、遵义至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双向图定货运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扩大贵阳国际陆港集疏运能力,使其年周转集装箱达到1.3万大箱、同比增长1倍以上。
在内陆打造无水港是贵州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的生动缩影。目前贵州已建立“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
作为其一的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正加快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监管中心等“一局四中心”建设运营。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信息化系统等软件配套。预计今年建成投用后,可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口岸实现互动,实现“出口直放、进口直通”,进一步弥补贵州口岸功能不完善的短板。
“我们将集中力量强化开放通道的联通,紧抓口岸建设,聚焦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李伟说,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开通国际客运、货运航班,新增东南亚等国家的经济航线,提高国际经贸往来便利化。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每年,贵州举办的上述展会也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活动平台。贵阳市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学说,目前贵阳的国际友城及友好交往城市达到24个,其中属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有15个,属于RCEP国家的有7个。
开放产业加快培育,外贸企业出海“抢单”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是海信集团重要的电视机生产基地之一,1997年就入驻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过去工厂只负责生产内销机,直到2021年,才涉及出口。
眼下的车间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完成面板定位、点胶、背光检验等一道道工序,所产的成品将发往日本。总经理张震说,去年公司有60万台电视出口日本,今年预计可以增加到80万台。
销售由内转外是顺势而为。今年初,贵州组织18家企业到2023年俄罗斯国际食品展览会上抢订单,最终取得7700万元意向订单。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也拥有类似敏感度。早在去年10月,贵州轮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就派遣海外市场拓展工作小组分赴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西非、欧洲、中亚等地区,巩固既有市场,加速布局全球的步伐。
“老干妈”辣椒酱香飘世界,茅台酒海外经销商超过100家,贵州生产的马桶盖销往欧美,吉他远销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开这些特色产品,根据贵阳海关统计数据,作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去年贵州锂电池新材料相关贸易保持快速增长,镍锍等锂电池原料进口61.4亿元、增长47.1倍,锂电池新材料出口18亿元、增长121.5%。
此外,外贸主体活力也在持续增强。去年贵州有实绩的外贸主体达885家,同比增加16.8%。其中,民营企业750家,进出口总值达534.4亿元。
从市场分布来看,贵州对东盟、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总值分别达183.2亿元、57.8亿元和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87.4%和36.8%;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达307.5亿元,同比增长58.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281亿元,同比增长65.7%。
按照规划,今年贵州将推动一批“走出去”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引进进出口额超5亿元的外贸型企业10个以上,招引落地一批加工贸易型企业,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这是一次思想换装!”贵州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雷说,从抓内贸到搞外贸,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抓传统产业到融入全球产业链,需要干部思想水平的再提高、企业战略布局的再更新、企业家基本素质的再打造。(记者王丽、向定杰)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