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9日 王子联)

2023年03月13日 15:54   来源:长春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9日在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王子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长春振兴发展进程中极具考验、极为难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超预期挑战,新一届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经受住了经济社会暂停、重启、复苏的重大考验。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击疫情

  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市区两级扁平化指挥,建立应急“扑火队”,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三、四月份疫情,用42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下半年多轮局部疫情,最短时间完成处置,最大程度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狠抓防疫物资和药品供应,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水平,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快推动经济恢复

  以超常规力度出台235项稳增长举措,为120万户(次)市场主体减免缓退税费347亿元、补贴超过40亿元。经济增速在一季度断崖式下降情况下,上半年实现止跌,三季度加速回升,四季度缓中有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44.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459.7亿元。

  稳住工业基本盘。一汽在长口径完成产值3900亿元。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晋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金赛、皓月跻身百亿级行列,捷翼汽车零部件成为东北估值最高独角兽企业,禹衡光学、光华微电子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和4.3%。全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953亿元。

  推动农业丰产增收。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新建高标准农田119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1090万亩,克服洪涝灾害,粮食产量达到248.5亿斤。长春国家农高区揭牌成立。肉牛发展到145万头。新建棚室8085亩,我市获评国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优秀城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06.9亿元。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举办春秋两季房交会,实施进城农民和人才购房补贴政策,拉动商品房销售109万平方米。长春汽博会在国内五大车展中唯一正常举办。“旗E春城”推广红旗新能源车1.2万辆。引进首店100家,开展500场促销活动,发放4亿元消费券,拉动销售额186亿元。我市荣获“2022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全年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00亿元。

  (三)积极培育发展动能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309个,奥迪PPE、比亚迪动力电池、卓谊疫苗等325个超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富赛汽车电子等389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57亿元,支出进度达到85%。19个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新引进华为区域总部等重大项目300个,引资额增长10%。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长春国家自创区获批。生物制品所建成东北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主体的P3实验室,“吉林一号”卫星发射增至83颗。科技成果本地转化306项、增长215%。组建300亿元长兴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8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37户。举办首届人才节,留长大学生10.3万人。我市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第35位。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政务服务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7.9天,“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8.8%。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五。为企业融资285.7亿元。市场主体突破145万户、增长11.7%。

  积极扩大开放合作。长春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挂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长满欧班列稳定运行,龙嘉机场航班和旅客恢复率居东北四市首位。汽开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兴隆综保区进出口额增长266%,全市出口额增长29.1%。

  (四)全面提升城乡品质

  强力推进交通治堵。完成88个主要堵点、175处微工程改造,打通20条断头路、卡脖路,建成9座立体过街设施,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5条,新增路况引导屏265处,道路通行效率提高18%。西安桥改造、抚长高速人民大街出口改移完工,长双快速路、都市圈环线一期竣工。

  强化城市要素供给。扎实推进百亿级电网提升工程,新建66千伏变电站8座。新改建地下管线311公里,完成燃气改造40万户,新增供热能力300蒸吨、清洁供暖面积2928万平方米,建成6000万立方米LNG应急调峰储配站。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6天,新建扩建3座污水处理厂,新凯河公主岭断面历史首次消劣,16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建设绿水长廊108公里。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整改市容问题1.1万个,拆除违建15.7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100处。城市智能体25个应用场景投入运行。新建修缮农村公路2100公里,完成国土绿化53万亩,农村改厕5.2万户,创建“千村示范”精品村202个。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连续第18年上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500张。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医疗照护险覆盖全市。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16.9%和26%。发放残疾人补贴73.2万人次。改造老旧小区284个、棚户区5749户,筹集保障性住房1.15万套,确权未登记房屋469.6万平方米。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新增幼儿园46所,毛入园率达到95%。新建义务教育学校6所。市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投入使用。开展3300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改造140套体育健身路径。成功举办第三届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我市成为全国首批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1%和26.3%。我市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37个“保交楼”项目交付入住。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盗抢骗等案件下降66%,电信诈骗财产损失下降71%,命案和有影响案件全部告破。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地方志、红十字、公积金、供销、地震、人防、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切实加强政府建设

  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办理市人大议案4件、代表建议302件,市政协建议案2件、委员提案438件。持续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市长公开电话、舆情摘报、信访专报等渠道,直接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八五”普法,加强审计监督,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减公用经费10%、一般性支出20%。

  回首充满艰辛的2022年,906万长春人民全力战疫情、稳经济、保安全,每一场战役都不简单,每一个人都了不起。这一年,最令人感动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省内外兄弟城市鼎力支援,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逆行出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无私奉献,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最令人难忘的是,面对交织叠加的各类风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排查隐患,推动矛盾化解,狠抓问题整改,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环境。最令人欣慰的是,面对一度跌入谷底的经济形势,政企携手共担风雨,同心同向共克时艰,尽最大努力争取到最好结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长春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长中省直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春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政治上坚决拥护、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紧跟随,坚定不移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意志、统揽全局、统领工作。我们要在把握大势中坚定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进一步强化了长春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三强市、三中心”“六城联动”等一系列战略战役战术组合拳逐步落地见效,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释放一系列政策利好,这些都为长春加快振兴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我们要在理性客观中直面挑战。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从自身看,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不快、创新驱动不强等老问题仍待破解,受疫情影响,投资减弱、房地产低迷、消费乏力、市场主体困难、就业压力加剧等新矛盾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空前巨大。我们要在凝心聚力中奋勇争先。深刻认识危与机的辩证关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切实把艰苦卓绝抗疫斗争中激发出来的顽强斗志和强大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全市上下一块干、一道拼、一起接续奋斗,坚决在东北全面振兴中打先锋、站排头,坚决扛起省会城市“一主”担当,坚决打赢振兴发展攻坚硬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六城联动”“十大工程”“四个服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粮食产量达到250亿斤阶段性水平,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CPI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

  三、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咬定目标、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1+6”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完整性、供应链稳定性。

  推动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为契机,全力支持一汽扩能增产,力争在长口径生产整车260万辆,红旗品牌汽车突破50万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奥迪PPE一期主体完工,比亚迪动力电池一期、一汽中车电驱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国检中心,奥迪PPE在长核心供应商超过150个,新能源汽车本地配套率达到70%左右。帮助长客开拓市场,高铁运维基地竣工,促进关键配套企业回归,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精做强。实施工业级CMOS、光电信息产业园、长智光谷等项目,加快“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650亿元。建设金赛、瑞宙、百克3大生产基地,安沃高新基因、吴太医药二期竣工,生物制品所承接生产奥密克戎疫苗,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330亿元。围绕打造双碳示范城,加快氢能产业研究院、国电投氢能产业园和加氢站建设,支持一汽生产公交、环卫等氢燃料电池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一批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四新设施”,算力中心建成投用,数字化改造企业400家,打造智慧车间500个,引进抖音、360集团等头部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增效。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链,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机构建设,更好涵育产业生态。引进一批国内优势平台企业,支持本地大型企业建设自营平台、中小平台企业加快成长。着力壮大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研发设计等行业,推进长春智慧法务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超过50%,万达长春国际影都等服务业集聚区达到4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立足消夏、冰雪两大品牌,全方位打造东部生态文旅带、中部伊通河“水文化”高端消费区、西部商旅消费新亮点,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推动重点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引导本地大型企业与央企联合投标,鼓励本地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支持外埠企业本地化经营,建筑业产值增长4%以上。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纾解优质房企困难,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争取国家专项贷款加快商品房去库存试点,通过政府团购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回迁、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强化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建立市场主体放款“白名单”。积极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增上市企业3家。

  (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挖掘释放有效需求,大力提振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

  着力刺激消费需求。培育长春国际汽车城全业态,新建汽车交易中心,完善后市场服务体系,放大汽博会带动效应,扩大二手车出口,深入开展“旗E春城”行动,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出台新的房地产促进政策,继续实施进城农民、人才购房补贴以及“商转公”等政策,建设房地产交易中心,持续举办房交会,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55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新兴消费城,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冰雪经济、夜经济,打造特色街区30条,办好电影节、航空展、农博会等100场展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60亿元。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200个,产业项目超过50%,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900亿元。深入谋划推进15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着力打造东北亚博览中心、华润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旭阳中法智能产业园、肉牛融合示范等产业基地。瞄准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取向,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重大项目不少于300个,引资额增长15%以上。抓好企业技改扩能,技改投资增长7%。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健全民营企业政策直达机制,鼓励指导民营企业参与城市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商业银行对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贷款给予续贷、展期。积极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推动大型平台降低中小商户收费,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加强企业供需对接,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全社会广伸援手,助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恢复元气、焕发活力。

  (三)突出创新核心地位,不断塑造发展优势。依托国家自创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大企大所大校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技术创新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00户,全社会R&D投入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北湖科创广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

  构筑高效率转化体系。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问题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行“揭榜挂帅”,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高速动车组、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成果高效精准对接,建成科技大市场,创新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发挥长兴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跟投,科技成果转化500项以上,本地转化率突破65%。

  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实施人才服务提升工程,打造人才创新港,升级人才大市场,筹建人才集团,建设青年人才城。抓好人才新政升级版落地,在引培留用上全面发力,推动生活保障、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知识产权收益等政策快享见效。留长大学生10万人以上。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坚持以改革解难题、以开放拓空间,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即来即办”事项超过40%,工程建设杜绝“隐形预审”,惠企利民政策扩大“免申即享”范围。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政策一网通查、服务一网通办。

  纵深推进改革。强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本布局,拓展经营业态。加快开发区改革,明晰主业、强化招商、完善体制。抓好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城建市级管理权限下放。

  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中韩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引领功能。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利用海外仓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服务产业配套。兴隆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85亿元,跨境电商成交额超过5亿元。办好中德汽车大会等活动,扩大与日韩、欧美经贸交流。务实推进津长、长杭及与省内市州合作。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切实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

  强化都市圈互联互通。积极推进长吉、长平一体化,完成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主城区与周边县(市)区同城化,推进交通路网延伸覆盖。提速建设长榆、长太、长延高速,都市圈一小时环线二期完成70%工程量。谋划都市圈半小时环线公路。珲阿公路石头口门绕越线竣工。龙嘉机场三期开工。长辽通高铁启动前期。

  提升城市畅通能力。深入开展交通治堵,实施红旗街等5大商圈综合整治,推进人民大街南延、南湖大路东延、北三环拓宽改造,打通15条断头路、卡脖路,建设5座立体停车场,新建改造公交专用道137公里,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0条。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三期,超前谋划四期,实施世纪大街快速路等工程,完善城市“双快”交通体系。

  优化城市运行功能。新改建地下管线200公里以上。第六净水厂调试通水。完成燃气“阀管灶”改造50万户。新建充电桩3000个,建设改造换电站30座。清洁供暖面积达到1.1亿平方米。大中修道路17条,实施自由大路精品化提升。启动大型农贸市场迁建改造项目。建设城市运行服务平台,城市智能体应用场景达到40个。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424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加快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开展第二轮50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新建改造口袋公园50个。深化“无废城市”试点,新北电厂二期开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一期建成。

  (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农业“三大体系”,夯实“三农”基础,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城。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开展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建设,落实保护性耕作1103万亩,综合农机化率超过9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500万亩。基本消除地趴粮。大力改造农村沟渠。长春国家农高区基础设施、科研合作、种业振兴、产业项目实现更大突破。新建棚室7500亩以上,提高城市肉蛋菜自给保障能力。

  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十大产业链”,新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30个,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30个,支持皓月、九三等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700亿元。全力推进300万头肉牛工程,肉牛达到165万头。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新建修缮农村公路3100公里,农村改厕1.38万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示范镇20个。每个县建设1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实施幸福长春行动计划,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开展春节期间外省留工人员补助关爱行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举措,强化医疗设备、物资、空间、人力资源准备,务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疾病群体防控,加强疫苗接种,保健康、防重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实现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新建一批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校4所、公办优质学位6000个。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强师计划”。中职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80%。推动市属高校专升本。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落实新业态从业者参保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落实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改造老旧小区160个、棚户区5000户以上,筹集保障性住房1万套。

  加快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实施伪满皇宫等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长影周末音乐会等一批精品活动。加快建设香湾体育公园。办好第一届市运会、长春马拉松赛。

  (八)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聚焦供电、燃气、交通、消防、电焊、违建等领域,强化源头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网格化管理,夯实“四方”主体责任。从严抓好食药品、特种设备质量监管。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救援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好国家专项借款,确保38个“保交楼”项目按期交付。优化预售资金监管,防范新增“烂尾楼”。依法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坚决遏制非法金融活动。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加强国企及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防控,盘活各类存量资产。

  抓好社会治理创新。加快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长公开电话、“互联网+督查”等作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强化法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科学决策,提高政府效率和公信力。加强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

  强化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四个服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一线工作法,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察实情、解难题,动真碰硬敢抓真管,坚决杜绝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让广大干部愿作为、敢作为、善作为。

  强化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本色。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动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9日 王子联)

2023-03-13 15:54 来源:长春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