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8日 王吉)

2023年03月13日 16:01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8日在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王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跌宕起伏,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倍受考验。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超常努力,稳经济、防风险、惠民生,全市振兴发展取得新的扎实成效。

  (一)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

  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奋力推动经济止跌、回升、增长,出台44个加速经济恢复政策,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主要指标下滑趋势得到有力扭转,地区生产总值累计降幅从一季度的10.4%收窄至前三季度的2.2%,工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规上服务业等行业逆势上扬,全年经济呈现逐步回稳、持续恢复的好势头。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坚定不移巩固工业“压舱石”地位,连续开展两轮百日攻坚行动,预计规模工业产值逆势增长3%。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帮助企业获取增值税留抵退税28.6亿元,缓缴社保费用8.5亿元,返还稳岗资金6700万元,减免房租2800万元,发放普惠贷款312.5亿元,平稳续贷129.6亿元,开通吉欧国际货运专列,50%规上企业和70%重点企业在春季疫情期间实现全闭环连续生产。50户重点企业产值增长5%,中油吉化全年原油加工量突破900万吨,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值实现翻倍增长。吉林国兴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等30个项目投产见效,东晟生物质热电等30户企业升规入统,苏科化学等10户“双停”企业恢复生产。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8户,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6%。西点药业在深交所首发上市,成为我市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

  项目建设稳中提质。大力实施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行动,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预计同比增长20%以上。坚持面上推动与个案协调相结合,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和15万吨差别化腈纶、华耀15亿只先进功率半导体封装基地、金隅绿色建材产业园等40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中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再造一个新吉化”。总投资70亿元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开建。积极争取一般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65个,获得资金94亿元。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行动,投资100亿元的建龙钢化新材料产业园、投资41亿元的超薄柔性玻璃产业园等270个项目签约落地,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达到95%,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1%。

  消费市场稳中回暖。把稳消费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影响,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恢复到上年水平。组织商贸促销活动300余场,发放消费券4500万元,盘活闲置商业楼宇4处,新增入库入统商贸企业43户、服务业企业2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9%,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1%。落实农民进城和大学生购房补贴政策,撬动商品房销售1480套。一网超市获得“中国便利店百强企业”称号,夜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成为全省典型,丰满区获评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第28届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吉林雪乡魅力冰雪游线路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万科松花湖雪场连续6年获得世界滑雪大奖“中国最佳滑雪度假区”殊荣,北大湖雪场升级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区。超前备战新雪季,截至12月末,两大雪场接待冰雪游客超过20万人次,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农村经济稳中加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新建高标准农田40.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19万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产量达到90亿斤。扎实推进“秸秆变肉”工程,肉牛饲养量发展到116万头,增长15.4%,全国建设规模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在桦甸开市。白鹅饲养量突破300万只,增长72.4%,舒兰成为全省最大的白鹅产业基地。新建棚室3935亩、规模园区13个。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磐石位列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名,桦甸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昌邑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以大宗作物为特色的国家级园区。家庭农场突破1万户,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九月丰家庭农场场主获评全国“十佳农民”。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2274元,增长14.2%。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百万元村比例提升到15%。

  (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科技创新不断强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验检测中心、石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投入运营,T700级大丝束碳纤维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实现量产。深化与中石化、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大企大所合作,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开发全球首款全自动细胞遗传学检测系统,与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合作共建6个科技创新中心、50个企业研发机构。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户,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户。

  全面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74户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归集合并,24户企业有序退出“两非”“两资”。开发区改革向纵深推进,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预期成效。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大学区”改革,“公参民”改革如期完成。稳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实现城区全覆盖。公安“交巡所”改革全面实施,快速反应、源头治理、便民利企效能显著提升。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实现“零”的突破。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启动实施营商环境“跃升年”行动,成功举办第二届企业家节,出台我市首部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规章,93户国内上市企业与我市开展投资合作洽谈。在全省率先推行“收件即受理”“首席事务代表制”“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改革,“点菜式”下放市级行政权力20项,106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4万户、“个转企”1483户,分别增长12.2%和40.4%。

  (三)统筹兼顾改善城乡面貌

  城市建管水平大幅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展顺利,“三区三线”划定全面完成。开工建设红旗大桥、九江大路等城建重点工程46项,高新大路、苏合街东段等25项工程竣工投用。铁路西环线九棋联络线开通,珲阿公路威虎岭至白石山段、松花湖冰雪旅游路建成通车。维修改造市政道路238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964处。实施沿江环境综合治理,“一江两岸”精品示范街区打造初见成效。成功获批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试点城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成绩排名东北地级城市首位。

  乡村建设行动全面铺开。编制村庄规划273个。整治改造“四好农村路”549.7公里,蛟河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012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5%,149户动态新增农村危房全部改造完成。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135个、绿化示范村屯154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5482户。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6个,完成农村改厕4400户,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保持100%。

  生态建设成效逐步彰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实效、交办案件办结率达到99.7%。扎实推进秸秆全域禁烧,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PM2.5平均浓度降到历史同期最低值。深入落实河长制,辉发河、卡岔河等重点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加快,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4.7%。

  (四)用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977元、17759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2万人、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1.1万人。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连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到92%。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救助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城市。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和584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成投用。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610元,5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并直接结算。新开工改造棚户区155套、老旧小区60个,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040户、1319万元。3个便民市场投入运营。更新供热管网80公里,铺设天然气管线15公里,建设5G基站831个,新增生态公厕98座。施划停车泊位6500个。新开优化城市公交线路10条,开通吉林至磐石城际公交,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取得实效,校外培训机构违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高考克服疫情影响再创新佳绩。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夺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吉林化工学院丰满校区开工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诊疗康复中心改建等5个公共卫生项目投入使用,全市公立医院医患总体满意度评估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退役军人“五有”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市歌舞团荣登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舞台。开展儿童剧免费公演、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350余场,举办吉林国际高山滑雪挑战赛等体育赛事活动100项。配建更新健身路径80处。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荣获“2022北京冬奥会突出贡献奖”。

  (五)持之以恒推动安全发展

  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压减。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一楼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全力以赴做好“保交楼”工作。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困扰多年的刚性兑付压力得到根本性缓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醇基燃料、道路交通、消防安全、自建房等领域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6%和11%,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交安委实体化全面落地,交通事故“减量控大”考评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持续做好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防治、极端天气应对等防灾减灾工作,连续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新设立社区25个、社工服务站124个,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信访总量下降53.9%,重要节点实现“三个不发生”目标。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命案发案连续两年下降,“云剑2022”专项行动战果排名全省第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总施工图》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8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89件,办复率实现100%。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扛起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基层建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遍访企业和投资主体活动,全力保障“三保”支出,优化“12345”便民热线服务功能,落实“四不两直”督查、“赛马”、约谈等机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的鲜明导向加速形成,少说多做、大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与新冠疫情展开了狭路相逢、艰苦卓绝的反复较量。为坚决打赢春季爆发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规模性疫情,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眠不休、日夜奋战,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书写出无数个平凡英雄的感人篇章,铸就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伟大抗疫精神。针对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我们坚决贯彻中央部署,科学精准优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位代表,非常之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省直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市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房地产市场等大宗消费尚未完全回暖;新动能接续不够强,高附加值产业占比仍然较低;群众就业、城乡养老、幼儿托育、旧区改造等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政府系统一些干部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实事求是、动真碰硬,积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全面振兴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围绕“十大行动”和“十个新突破”,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打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与省会城市优势互补的全省副中心城市,踔厉奋发,争先进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战略重点是: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吉林市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这是极大的政治荣誉、响亮的城市名片、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吉林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省委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带来的新机遇、增添的新优势、开辟的新赛道,把“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作为统领振兴发展各项工作的战略重点,瞄准“区域带动引擎、产业发展排头、创新创业高地、生态宜居样板”的目标方向,制定实施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扩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能级、完善城市功能、强化枢纽地位,促进人口和资源要素不断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加速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坚决扛起第二大城市的使命担当。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

  一是做好化工产业转型文章。围绕“减油增化”,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举全市之力保障吉化转型升级项目顺利实施,同步推进吉化60万吨ABS、北方公司C8C9综合利用等产业链项目,深入谋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深度开发高端日用化学品、车用化学品、高性能材料制品,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化学品基地。

  二是做好碳纤维产业延链文章。围绕构建“原丝—碳丝—复合材料—终端制品”产业链,全力实施吉林化纤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中石油万吨级碳纤维等项目,加快研发T800级以上高性能碳纤维、100K以上巨丝束纤维等高端产品,始终保持碳纤维原丝、碳丝产能稳居全国首位;加强与中航工业、一汽集团等大企业合作,统筹布局航空复材、汽车轻量化、缠绕气瓶、风电叶片等碳纤维制品项目,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三是做好冶金产业升级文章。聚焦“钢铁冶炼”,支持吉林建龙、磐石建龙实现稳产满产,加快建设以40万吨硅钢为重点的钢化新材料产业园,形成全国领先的高品质硅钢产能,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钢铁生产基地。聚焦“有色金属冶炼”,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实施6万吨硫酸镍等项目,谋划布局完整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巩固提升镍加工能力全国领先的优势地位;加快建设中泽钼深加工、天池钼业日处理2.5万吨钼矿石等项目,着力打造世界级钼产业基地。

  四是做好电子信息产业扩能文章。立足电子功率器件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8英寸芯片、15亿只先进功率半导体封装基地等项目,支持华微电子与一汽集团等企业合作研发车规级芯片和车用功率器件,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基地。

  五是做好新能源产业上量文章。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工程,加快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推动桦甸红石等4个抽蓄站点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推动舒兰、蛟河整县光伏发电试点项目投入运行,船营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实施“氢动吉林”行动,谋划布局电解槽、储氢容器等氢能装备项目,着力打造多元化绿色氢基化工示范基地。

  六是做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质文章。围绕打造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等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29个精深加工产业项目,推动农畜产品向食用、药用、保健等方向拓展延伸。打响“吉品贡”旗舰品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10户,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增长5.2%,着力打造面向全国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七是做好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文章。实施冰雪避暑“双轮驱动”,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名城。突出发展冰雪产业,瞄准世界顶级目标,继续实施北大湖整体开发项目,完成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扩建一期工程,同时再推动一批标志性滑雪示范区项目落位,加快建设世界级超大体量滑雪度假区、客流量中国第一的单体滑雪场、中国首个百万人次超级滑雪区。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园建设提速,在招引国内外一流企业进驻上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办好冰雪峰会、冰雪论坛、雾凇冰雪节等活动,争创国家越野滑雪训练基地,打响 “玩冰雪到吉林”品牌,着力打造世界顶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突出发展全域旅游,深耕满族发祥地、朝鲜族民俗、打牲乌拉、东北抗联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实施36个文旅项目,培树一批休闲旅游街区、工业旅游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带、文化产业园区等特色文旅品牌。支持丰满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完善“互联网+旅游”功能,全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和25%以上,着力打造国内休闲度假康养胜地、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八是做好现代服务业提档文章。深入实施服务业22项重大工程,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加快实施多式联运供应链、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着力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组织银企对接活动30场以上,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850亿元、产融合作平台融资400亿元、应急周转资金12亿元以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人力资源培训等业态,实施高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北方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抓好东市步行街、河南街业态提升,开发美食不夜城等消费新场景,开展特色消费促销活动200场以上,打造夜经济聚集区和智慧商圈。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拓展线上业务,培育一批新电商示范企业和直播基地,全市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5%。跨境电商综试区入驻企业突破60家,交易额实现3000万美元以上。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项目支撑。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4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瞄准一般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领域,围绕“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新签约重点项目15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二)全力以赴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蓄势赋能。

  一是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支持吉化、吉林化纤等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联盟,新增3个众创空间(孵化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吸引域内外创新企业、科技资金、先进技术向我市集中集聚。持续加强产学研协同。大力提升吉林科创中心综合服务能力,依托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建设企业研发机构30个以上,加快打造生物诊断试剂研发等3个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苏州医工所吉林市工研院建设生殖健康产业园和生物检验检测中心,推动高性能碳纤维、热塑性树脂上浆剂等研发成果尽快转化。持续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户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0户以上,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户以上,重点培育3户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东北师大实验学校、东山实验学校初中部等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50个。巩固扩大“双减”成果,深化“阳光教育”行动,建设“云上大学区”,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促进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创建省级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8所,实施县级职教中心扩建项目2个,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深化校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成立校企协作体30个。助力高等教育科教融汇发展。支持驻吉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加速向“双一流”迈进,加快建设东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北华大学智慧冰雪研究院,促进高端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协同创新。推动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扩容、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

  三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围绕产业出政策,建立健全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的引才育才机制,努力把吉林市打造成为人才向往之地、用武之地、汇聚之地。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职称评聘等激励制度,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化,全面落实人才创新创业资金和优惠担保贷款等扶持举措,着力提升人才安家补贴、养老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待遇水平,努力营造全社会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引培力度。建立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特殊通道,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引才活动150场,新增1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在吉就业,做优做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师徒工作间”“江城工匠”等品牌,努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吉林市。

  (三)全力以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围绕建设全省“口粮田”核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20.8万亩,加快打造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带,粮食产量向百亿斤水平迈进。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生猪饲养量稳定在385万头以上,新建棚室超过1000亩,冬春季蔬菜本地供给率达到22%。

  二是发展肉牛白鹅和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推动北京赛升、吉农桦牛等2个种牛繁育基地落位,加快推进桦甸国发、磐石顺鑫、蛟河信霖沃土等24个万头千头肉牛养殖项目,肉牛饲养量达到120万头。大力推动白鹅产业发展,白鹅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打造全国最大的白鹅繁育养殖基地。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壮大专项行动,人参、灵芝、黑木耳分别达到1.2万公顷、570万段、11.5亿袋,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示范区。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村庄规划100个,改造整治“四好农村路”600公里,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328公里。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完成农村改厕39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提升到21.7%,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131个、干净人家2万户。

  四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接续推进脱贫村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创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个,打造万科松花湖、北大湖民宿集聚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拓宽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00户、高素质农民1600人。

  (四)全力以赴接续建设人民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是推动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实施5大类、68项重点城建项目。加快三大片区控详规编制和综合开发,推进红旗大桥、新城大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拥江临山的现代活力宜居智慧新区。实施顺山街、松江北路等21项道路畅通工程,启动松花江旅游航道项目,实施重点水利工程61项,加快永吉城防工程建设和温德河、鳌龙河等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新增雨污分流管线4公里。启动吉林至桦甸高速公路、国道黑大公路绕越线项目,延长高速蒲烟段、长吉南线、白旗松花江大桥和铁路吉林枢纽西环线建成通车。全面提升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水平。

  二是推动城市综合治理提效。下“绣花功夫”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维修改造吉林大街、西安路等城市街路120条,一体推进人行步道、楼体立面、沿街牌匾面貌提升,建设4个特色鲜明的精品示范街区。实施玄天岭环境提升工程,打造高端文旅休闲社区。探索推广住宅小区业主自治新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新样板。改造升级东昌街等19条街路绿化景观,新增城市绿地92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75处。强化建设用地“增存挂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320公顷,完成土地征收160万平方米,加快解决城市“半拉子”工程等历史遗留问题。启动数字江城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城市运行一网通管,努力打造以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为重点的新型智慧城市。全面开展违法建设、砂石厂等“五个专项整治”,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感到幸福。

  三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产业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县城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打造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建设,发挥平安、天岗、八道河子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北大湖林果小镇、红旗岭冶金新材料小镇等省级特色产业小镇,进一步提升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五)全力以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一是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开展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和整改提升行动,确保营商环境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聚焦市场环境,加快建设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精准制定为企业办实事清单,落实落细绿电交易、社保补贴、援企稳岗等助企惠企政策,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迭代升级,新晋“四上”企业100户以上,新增“个转企”500户以上、市场主体7万户以上。聚焦政务环境,常态化落实领导包联企业制度,持续办好企业家节,深入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可办事项达到50项以上,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聚焦信用环境,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将企业信用修复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以内,确保城市信用监测指标排名稳居全国前列。聚焦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涉企服务问题专项整治,建立民营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安全投资城市。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科学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全面实行零基预算,促进新增财力合理配置,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突出抓好项目审批服务改革,推行重点项目流动服务机制,探索实行工程项目审批与市政设施报装验收“一站式”服务,着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突出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市属平台公司专业化整合重组,在优结构、强实力、创一流上持续发力,全面提高国资国企运营质效。突出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优化开放合作格局。全面深化全方位对口合作。大力实施“浙粮吉储”“吉货入温、温客来吉”工程,积极引进浙江省、温州市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推动乐斯绿色农用原药二期等项目落实落位。全面深化多层次战略合作。瞄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组建驻点招商工作组,着力推动更多产业招商成果落地。瞄准省会城市大所大校大企,深化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光机所、吉林大学、一汽集团等合作,促进“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收获更多新成果。瞄准国内先进开发区,积极开展合作共建,打造产业互融、资源互补、市场互通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深化开放性国际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马来西亚亚庇市、瑞士巴涅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加快融入“长珲欧”及东北亚铁海联运大通道,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

  (六)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生态强市

  忠实践行“两山”理念,抓实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一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秸秆全域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以上。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深入实施卡岔河和挡石河综合整治工程,推动七家子5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江北10万吨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9.5%以上。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吉化染料厂土壤源头防治等项目,确保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

  二是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恢复,完善朱雀山等7个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基础设施,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扎实开展“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绿化江城全民行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绿化造林4.5万亩,绿化村屯240个、公路216公里、江河70公里。大力实施长白岛河长制实验基地提升工程,加快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Ш类以上标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做好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三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争创碳汇交易试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扎实开展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国能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乡镇生物质锅炉改造、分散农户清洁取暖改造等27个重点项目。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优化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七)全力以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10方面民生实事。

  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为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减免供热费,为60周岁以上残疾军人发放生活补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适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三是强化困难群体救助。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适时向低保特困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特殊低保家庭成员提供“送医陪护”服务。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服务。

  四是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改扩建8所公办园,新增学前普惠学位1400个,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52%和83%。资助困难学生10万人次。筹建老年大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五是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市妇产医院改扩建等3个公共卫生项目竣工投用。对困难家庭肿瘤患者通过定点医院治疗、减免医疗费用方式实现应救尽救。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人员和优抚对象、失独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六是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设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10个社区开展“定制化”养老服务试点,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覆盖率提升到30%,失智老年人照护床位达到400张以上,逐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七是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开工改造棚户区334套,完成60个老旧小区续建改造。为55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42公里,铺设天然气管线15公里,新建5G基站586个。

  八是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打通建华街、宜山东路等城市断头路。新开调整公交线路10条,开通吉长城际公交副线和吉林至桦甸、舒兰城际公交。施划停车泊位5000个。

  九是丰富居民文体生活。免费开放市直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筹排大型历史题材吉剧《寸土寸心》。开展戏曲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活动50场,免费演出童话剧40场。推出本地居民滑雪优惠政策,开展20万中小学生上冰雪活动。配建更新健身路径100处,高水平举办国际马拉松、社区运动会等百项次体育赛事活动。

  十是优化便民公共服务。推进“公证+不动产登记”联办服务,动态解决已入住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问题。开通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业务。开工便民市场4个。启动市殡葬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10家。

  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着力发展老龄、慈善、妇女儿童、地方志、志愿服务、档案等事业,全面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人防、红十字等工作。

  (八)全力以赴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问题导向、风险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打好安全发展的主动仗,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推进国资国企债权清收和资产盘活,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配合做好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化解,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精准施策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是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毫不放松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事要解决”力度,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公安“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深化“交巡所”改革,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驾驭能力。

  三是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突出抓好“一老一小”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吉林市焕发真理力量、彰显实践伟力。我们要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依法决策质量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府院联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我们要把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五化”工作法,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严督实考,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担责尽责、懂行在行、知重负重、善作善成”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我们要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审计监督和结果运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进,为吉林市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率先实现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8日 王吉)

2023-03-13 16:01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