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0日 高山)

2023年03月13日 16:42   来源:通化市人民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0日在通化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高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新一届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一四五”为发展定位,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工作保障机制,在知重负重中彰显担当,在唯实唯勤中砥砺前行,用实际成效交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通化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运行取得新成绩。精准落实国家、省一揽子政策,出台稳经济42条,紧盯“企稳、加速、冲刺”目标,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健康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稳定工业运行。围绕稳存量、挖增量、遏减量、防变量,扎实开展工业“双50”培育和稳增长攻坚行动,最大限度助企满产增产,除冶金行业受钢材市场影响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50户重点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4.1%,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6户。65户加大排产企业新增产值34.7亿元,20户成长型企业和13户新入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2.1%、26.3%。点对点助企解难题,退减免缓税费19.2亿元。清单式帮助通钢纾困,3号焦炉异地节能改造竣工投产。提振服务业发展。实施商贸“双50”计划,新增限上企业19户,服务业增速始终保持全省第1位,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25.6%。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发放消费券1800万元,带动消费6.2亿元,打造特色街区、商业网点15个。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稳步发展。网络零售额增长10%。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达产达效年”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和“五个一”责任制,63个项目竣工,22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率居全省第1位,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2位,创近年最好水平。获批债券项目226个,发行额度68.2亿元,居全省前列。精准绘制招商地图,资金到位项目126个,到位资金303.2亿元、增长22.8%。稳住市场主体。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新增企业贷款33.5亿元,发放再贷款10.9亿元,延本付息46.5亿元,应急周转基金转续贷63.3亿元。出台上市挂牌激励新政,新增上市辅导企业2户、挂牌企业5户。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户、市场主体2万户。

  (二)扶优育强促转型,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启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年行动,制定21个产业专项计划,实行四本手册、五张清单、五个机制,开展引领产业发展载体活动52场,持之以恒调结构、促升级。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制定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名城、“六个回归”方案,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提升。实施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安宇生物科技、东方红3000吨中药配方颗粒等重点项目19项,万通化药制剂、长龙生物提取等项目竣工投产。东宝胰岛素产品进入集采并持续放量,12个新品种获准上市。启动MAH生产制造基地建设,引入新品种17个、代加工品种35个,挂牌示范企业达到7户,与“粤港澳大湾区+”产需对接进展顺利,与华润三九合作开发药号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复苏。启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年行动,出台助企纾困20条,推出“十大旅游精品线路”,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27.1%。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首个雪季营业收入突破8000万元。龙兴里文旅小镇一期竣工,入围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佟佳江旅游度假区全面建成并获评4A级景区。通化机场加入红色机场联盟,列入全国首批红色航空旅游开发计划,旅客吞吐量增长2.4倍。优势产业增势强劲。启动百亿级新材料产业走廊建设,中溢年产30万吨石墨电极及制品项目陆续投产,鑫鸿300万吨环保新材料释放产能,石墨烯、玄武岩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86.8%,新动能加速形成。阿尔凯斯特高端精密铸件项目竣工,石油化工智能修井机填补行业空白。

  (三)强基固本兴“三农”,乡村振兴收获新成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28.36亿斤、创近5年新高,成功举办吉林·通化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农业经济加快发展。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6户,六大农业龙型经济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11.9%。成功申创“中国人参城”,“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基地数量始终居全省第1位。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新增肉牛5万头。通化山葡萄酒产区列入中国食品核心产区名录,葡萄酒产品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斩获大奖34项。禾韵蓝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柳俐粮食获评省稻米“十大”领军企业。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十镇百村”创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实现“三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户厕3900座。各县(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中均位列一类档次。我市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辉南县入选国家首批百个乡村振兴示范县。集安市与通化师范学院结对纳入全国首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计划。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帮扶项目154个,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在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市及所属县(市)全部位于“好”等次。

  (四)改革开放添活力,发展动能得到新提升。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厚植发展优势。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质量、政务服务热线接通率、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均居全省前列。政务服务评价考核居全省第3位,首次实现县(市、区)整体进入良好以上档次。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东北地区第3位、全国第26位,实现历史性跃升。新政务服务大厅即将投入运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农村“三变”改革、“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医药高新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7项,新签约项目22项,竣工投产项目12项,医药健康产业支撑作用凸显。内陆港务区商贸加工产业园建成,化工产业园通过审核认定。集安边合区进出口加工园区基础设施竣工。沈白高铁桥梁、隧道全部开工,集桓高速工程量完成80%以上。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晋级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国医药健康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投入使用,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0个,完成大品种二次开发10个,通过一致性评价6个。双正医疗猴痘病毒抗原试剂盒通过欧盟认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全省第2位。“万名学子兴企”计划招引高校毕业生1043人。

  (五)建管结合提品质,城市形象展现新面貌。启动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以精细化建管成效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城市规划持续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高铁生态新城规划、沟谷特色专项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持续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高铁生态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开工。市区改造老旧小区2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燃气设施9000户、供热管网12.8公里、换热站5座;净水厂升级改造一期完工,新建雨污管网20.8公里。启动玉皇山大桥修复工程,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条、美食街区2个、“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11处,路网实现提档升级,公园绿地串珠成链。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增设停车泊位1.2万个;实施“智能公交”工程,“公交都市”创建通过验收。新增新能源出租车474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开展市容管理十大整治行动,整治各类问题2.1万个,治理老旧楼院、农贸市场成效明显。拆除违建22万平方米。影响市容市貌多年的金隆迪地块全面拆除。市区专业化物业管理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公共机构、学校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市民养犬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六)治理保护同发力,生态强市获得新进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率、信访案件办结率分别达到97.2%、99.9%。完成通钢超低排放改造工程12个,秸秆全量化处置249.8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9%。落实“河长制”,13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5个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48项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处理率保持100%。治理历史遗留矿山4个。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试点全面启动,造林补植超省下达任务73%。“林长制”考核居全省前列。构建碳达峰“1+6+10”政策体系,汇通和信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竣工投产。辉南县入选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科学精准抗疫情,防疫平稳转入新阶段。以科学精准防控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2022年初全省爆发的疫情,坚持“守住本地不添乱、倾其所有援前线”原则,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隔离转运、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物资保供等支援任务,为全省抗疫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集中精锐力量包保驰援长春绿园,奋战10昼夜实现社会面清零,打出了通化精神、通化速度、通化智慧和通化力量,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热情称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扁平指挥、精准施策,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处置了两轮边境疫情和多链条输入性疫情,有力支援了松原抗疫。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坚决落实国家最新防控措施,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八)用心用情惠民生,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民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46件民生事项全部完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养老事业扎实推进。为市区7981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新安置棚改居民608户。完成保交楼268套,整治自建房259栋。“互联网+督查”解决百姓诉求500余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升级改造学校校舍8所,通钢二小建成使用。市十三中和二十中实现一体化办学。高中“三新”改革卓有成效,6名学子考入清北名校,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压减和“营转非”100%。市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成使用,市传染病医院异地新建开工。市县乡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形成。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并进,市体校、辉南少儿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我市4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填补2项中国冬奥项目空白。高句丽墓葬、玉皇阁等文保工程完工。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北京冬奥、党的二十大等安保维稳任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持续下降,连续6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100%。扎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国家安全、边境管控、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公积金、地方志、统计、残联、广电、人防、气象、水文、地震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积极推进供热管理、市容环境领域地方立法,“府院联动”纵深拓展,“八五”普法扎实推进。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预算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五化”闭环工作法,以“严新细实”作风,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在拼搏争先的浓厚氛围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殊为不易。我们积极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克服疫情冲击带来的用工流、物资流和供应链、销售链影响,以主动出击、竞进有为的姿态,迎难而上、克难而进,接续开展开局“百日攻坚”“奋战二季度”“早盘点、早对接、早谋划”等专项行动,经济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我们有效应对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风险挑战,全力破解企业激活、项目盘活、征拆打违、道路改造、房屋确权、风险防范等诸多难题。在全省绩效考评中我市获一档优秀等次,创近5年最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走过了艰辛难忘的历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把关定向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汇聚力量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全市上下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同频共振的良好政治生态,使我们倍增底气、倍增信心、倍增干劲,使我们敢于斗争、敢于克难、敢于胜利,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单位和驻通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通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任务繁重,创新能力还需提升;污染防治、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仍有弱项,民生领域存在短板;政府系统有的干部思路不开阔、担当意识不够强,不想为、不敢为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一四五”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年行动和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工作,聚力实施“二十大行动”,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文明、美丽的现代化通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推进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实际工作中自加压力,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稳健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突出投资拉动。坚持“项目为王”,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坚决避免资源浪费项目的盲目申报、盲目建设。重点实施数字乡村整市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通化机场扩建、沈白高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一批补短板的重大工程,集桓高速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长春至通化高铁前期工作,启动中溢新型炭材料、健康食品产业园、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增后劲的产业项目。发挥重大项目专班作用,力争上半年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80%、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强化工业带动。实施工业“三百+1”工程。支持“双50”百户企业成长壮大,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8户、超亿元企业达到50户;推动百个项目落地见效,开工建设项目50个、投产达效项目30个、招商落地项目20个;加快百种产品提质增效,推进35个产值亿元以上产品扩大市场,促进65个在研产品形成新增量;制定出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推动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应急周转基金、信保基金作用,促进金融信息共享、政策落地,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狠抓消费促动。增强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市场活力。持续推进商贸“双50”计划,重点支持30户限上企业发展壮大,新增20户企业入规入统。提升商贸消费,增强商业综合体功能,打造现代商贸集聚区和“夜经济”示范区,促进传统消费、中高端消费集聚。启动市区农贸市场三年改造工程。稳定大宗消费,推进商品住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发展新型消费,开工建设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网络零售额增长10%。释放县乡消费,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进县乡村“客货邮”配送融合发展。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启动“333”工业产业体系构建行动、“3+N”服务业产业体系提升行动、“中国人参城”建设行动,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

  医药产业着力强链建群。扛起全省医药“千亿级制造核心”重任,推动中药现代化、化药集约化、生物药规模化、医疗器械高端化、医药商贸流通信息化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六个回归”、MAH生产制造基地建设,推动本地企业在品种、产能、配套、结算等回引上实现新突破;鼓励企业开展品种交易、委托加工、药号转化、品牌营销,打造一批MAH生产制造示范企业,建设全省最具影响力的上市许可持有人转化制造中心。推进东方红现代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园、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安宇生物制品、国药东昌医药物流产业园、子雯科技医药销售平台等项目,加快门冬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产业化进程。举办第七届长白山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启动北方中药材(人参)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力争年内运营、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推动省市共建医疗器械审评和检验通化分中心。医药产业产值增长8%。

  旅游产业着力延链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山水、康养、冰雪、文化、红色”五大板块,构建“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龙湾5A级景区创建,推进白鸡峰景区开发,启动龙洞地质公园建设,打造“一峰一洞”山水品牌。发展民宿游、休闲游,实施佟佳江炫彩小镇、华润希望田园等项目,创建国家和省级休闲旅游单位5家,丰富康养旅游业态。加快冰雪产业示范新城二期、冰雪丝路博物馆建设,推进青龙山滑雪度假区项目,承接举办系列冰雪赛事,提升冰雪产业新层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高句丽历史文化廊道,推动万发拨子、自安山城、罗通山城等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高质量建设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把龙兴里小镇打造成为文旅新地标。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30%。

  人参产业着力补链扩量。全力做响“中国人参城”品牌,努力打造千亿级“世界参都”。实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工程,加快人参医药健康产业园、以岭人参研发加工基地、云岭林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林下参数字溯源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科技赋能、金融支撑、质量溯源、品牌培育,提升人参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升人参市场流通能力,扩大清河、快大人参市场交易规模。人参产业产值增长10%。

  冶金产业着力稳链增效。支持通钢应对行业韧性挑战和高端化改造,加快启动百万吨冷轧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及冷轧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大力发展冶金协作配套产业,吉林鑫业再生资源加工仓储物流等项目建成运营,引进橡胶履带芯铁锻造生产线,重启祥元镁业5万吨镁合金产业园,增强冶金上下游供给质效。冶金产业产值增长6%。

  优势产业着力建链育新。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实施中溢新材料产业园、鑫鸿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兴达石墨产业园等项目,加快二道江石油装备产业园企业入驻进程,争取东新改装车资质获批。突破玄武岩、富勒烯等应用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先进环保设备、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完善化工园区配套设施,对接引进生产企业5户,形成园区集群效应。优势产业产值增长35%。

  服务业着力固链提质。实施服务业创新升级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长同步。推动康养与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增强“康养通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康养服务业收入增长9%。培育冷链物流、航空物流、多式联运物流,加快农林产品仓储交易物流中心、高新区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吉林省东南部大宗商品集散地,争创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市。启动数字通化建设行动,加快数字产业孵化园建设,深化与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数字企业合作,推动数据存储中心和数字环保、智慧教育等项目落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产业。

  (三)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启动乡村“五大振兴”行动、六大农业龙型经济体系构建行动,着力固粮食根基、扬产业优势、促环境提升。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积极推行“田长制”,实施黑土地保护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27亿斤以上。落实“菜篮子”责任制,保障市场供应充足。加快发展农特产业。深度开发山葡萄、稻米、林特山珍等长白山特色食品资源,六大农业龙型经济增长9.5%。推进北方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集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柳河国家级稻米产业园、东昌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做深做实“千万头肉牛”工程,抓好集安进境牛羊指定隔离检疫场、辉南肉牛产业园、柳河顺发千头肉牛、通化县有点牛牧业等项目,肉牛养殖量增长18.5%。支持县域发展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集群,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启动和美乡村建设,改造农村户厕3600座,创建一批示范镇、示范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持续拓展。

  (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启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人才集聚开发行动和“科技创新攻坚年”活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科技重点项目攻坚。主动对接全省创新布局,围绕平台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建立重点科技项目培育库。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50个。推进科技企业培育攻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多措并举开展“双创”,提升初创型科技企业成长潜力,形成高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攻坚。完善“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机制,依托张伯礼院士工作站和全国医药健康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成果转化链条。加强与“一院三所”和长春新区、吉林大学等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进人才引进培养攻坚。落实“学子归巢”“学子兴企”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3000名以上。完善“英才卡”制度,强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服务,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风采。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强化开放内外联动,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更深层次推进重点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推动信通集团多元化经营、高质量发展。探索国有资本改革,试行国有资本投资本地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实施金融领域改革,推动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发展,提高贷款覆盖率、首贷覆盖率,申报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和绿色金融省级实验区试点。构建中介、证券、法务、审计、评估、风控等多层次联动服务的上市辅导培育体系,力争新挂牌企业5户。启动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抓好基层治理等领域改革。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响做强做优“通·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营商环境考评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加大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力度,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提升新政务大厅服务功能,努力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推动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持续提升。全面推进全国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质量,努力让实体经济有信心、有预期、有保障。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税收比重等5项指标保持全省领先位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启动开放合作新高地建设行动和“开发区高质量建设年”活动。整体提升开发区创新、投资、产业、效益水平,全域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医药高新区最大限度激活滞缓项目、盘活停滞企业,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港务区启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商贸加工创业产业园投入运营,扩大吞吐量和辐射范围。集安边合区推进互贸物流加工园区建设,万资创新产业园建成使用。持续推进“五个合作”,深化与长春市、台州市对接对口合作,加强与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中国民族贸促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战略合作,提高区域合作成效。落实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突出产业招商,强化精准招商,把好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两个关口,盯紧世界、国内、民企“三个500强”,精心组织招商活动,新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密切与全球吉商大会、吉林商会和异地商会沟通联系,推动“通商回归”。

  (六)着力建设精致城市。启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城市。以“一规”提升规划水平。坚持多规合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抓好城市设计、周边沟谷、建筑形态、绿地景观、特色街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两建”提升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高铁生态新城,加快实施高铁综合枢纽、通化西站智能停车场、生态新城互通立交桥等基础设施项目,拉大城市框架。高质量筹建浑江生态旅游航道和全域绿水长廊,打造城市发展轴、景观轴、生态轴。以“三改”提升市政设施。改造老旧小区17个、46.6万平方米,同步建设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新增一批公园绿地。改造道路桥梁,完成玉皇山大桥修复工程,筹划启动江南互通立交工程,逐步解决部分节点交通拥堵问题。改造供水、供热、供气等老旧管网29.3公里,新建雨污管网16.8公里,提升排水、泵站等市政设施保障能力。以“四化”提升城市面貌。整治规范化,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大力治理城市顽疾,整治违建25万平方米。街路整洁化,加强路面清扫、停车秩序、占道经营等管理,打造高标准环境卫生“样板街”6条。物业专业化,推动物业公司进驻老旧小区,建成物业治理示范小区8个。管理智慧化,开发“市民随手拍”等APP,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使问题反馈更便捷、处理更及时。

  (七)着力打造生态强市。启动生态通化提升行动,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抓好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接续推进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加强通钢超低排放改造、道路工地扬尘治理、秸秆全域禁烧和“五化”利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落实“河长制”,实施水利工程36项。开展水环境治理、河湖“清四乱”等行动,国控断面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强化土壤环境整治,提高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生态修复。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浑江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重点流域湿地净化、哈泥国家级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增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落实“林长制”,深化林业综合试点改革,推进红松经济林、国家储备林等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双碳”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危废处置中心、环宇炉渣无害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铭邦科技水渣处理工程竣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八)着力防范化解风险。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见微知著、抓早抓小,严防“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执行“三管三必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放心工程,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健全风险防范、监管、排查、处置机制,运用系统思维综合施策,稳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等各项工作,坚决反对过度举债搞建设,有效去存量、遏增量。实施平安通化建设行动。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八五”普法。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抓好边防体系建设,筑牢边境安全屏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启动幸福通化建设行动,办好民生事项40件以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化社会保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推进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健全职工医保共济保障机制,有序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常态化帮扶救助困难群体。加强居家社区养老和“智慧养老”设施建设,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增强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五育并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大学区”“幼小初高全学段贯通培养”管理改革新路径,持续抓好“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完成二十中异地新建项目,实施市一中改建等工程。深化与通化师范学院校地合作,扩大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办学规模。增强医疗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多层次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市中医院开展“三甲”创建工作。实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认真执行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文体事业。深挖文化底蕴,用好红色资源,鼓励地域题材精品文艺创作,打造优秀文化品牌。完成市博物馆提升改造。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建成体育运动学校全民健身中心。开展第八届健康徒步节、大众冰雪季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提升特色竞技体育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面对发展重任、人民重托,我们一定常悟初心、勇担使命,牢记“三个务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落实政府议事规则,深化“府院联动”,强化政务公开,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始终坚持高效施政。坚持以“五化”闭环工作法和“严新细实”作风抓落实、快落实,强化督查问效、狠抓末端见效,确保工作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善用创新思维、改革办法破解难题,拿成果说话、用实绩交卷,使尽职尽责、知重负重、善做善成成为政府的鲜明特质。

  始终坚持勤俭理政。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厉行勤俭节约传统,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预算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集中财力、聚焦重点,全力保障发展所需、民生所需,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使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树牢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关山初度路犹长,策马扬鞭再奋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推进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通化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0日 高山)

2023-03-13 16:42 来源:通化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