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日在舟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舟山市市长 徐仁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舟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2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实干争先,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快进、高质量发展态势,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实现良好开局。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
(一)统筹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打赢疫情阻击战和遭遇战,切实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实现生产不停、物流不断、产能不减、秩序不乱。坚持以快制快、以快制胜,果断处置嵊泗“3·17”、岱山“7·9”、新城“11·12”等本土突发疫情。坚决筑牢海上屏障,累计完成全国1/6国际海员在舟换班,救助伤病船员2008人,处置涉疫外轮52艘,成为全国唯一没有“破防”的口岸,市海上疫情防控组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疫措施,加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ICU等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呼吸机、退烧药、抗病毒小分子药等医疗物资储备供应,加强医护人员力量,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网格员、社区医务专员等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理服务,向全市28.24万余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暖心“防疫包”,目前我市已渡过第一波感染高峰,有序推动疫情防控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
(二)经济稳进提质有力有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对准跑道、专班运作,全力打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强化政策集成落地,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强化要素保障争取,实现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1.3亿元,增长8.5%;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以上,占比达68.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0%;财政总收入增长1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49.4%;外贸进出口增长43.6%,出口增长49.0%,进口增长40.9%。渔业产值增长4.0%,远洋捕捞产量和口岸进关量均创历史新高。
(三)国家战略推进有力有效。坚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加速落地见效。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挂牌五周年形成10项“全国之最”的重大标志性改革成果,制定新五年发展规划。“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国最大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实现原油加工量3702万吨,产值2297.8亿元;油气储运规模达3267万吨;油气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出410亿元,保税燃料油加注量突破600万吨,跃居全球第五大加油港。新增制度创新成果54项,全国首创22项,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江海联运规模持续壮大。新投运江海直达船5艘,船队总运力达11万载重吨,物流节点拓展至沿江30多个港口,江海联运量达3亿吨,粮食、铁矿石、油品提升至同类货种进江总量的65%、44%、41%。沪舟合作深入推进。浙沪签署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项目和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沪舟甬跨海通道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并启动工可研究。浙油仓单上期所挂牌交易,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全面建成。甬舟一体化步伐加快。宁波舟山港总规修订通过省级预审,舟山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6.2亿吨。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一期、六横大桥开工建设,大陆引水三期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合力解决“一港两引”“一港两拖”问题,实现跨关区供油常态化。
(四)增动能优结构有力有效。坚持以“项目攻坚年”为抓手,持续开展“拔钉清障”攻坚行动,全链条推进重大项目,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和“进”的动能。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深入谋划“一岛一功能”标志性工程,加快功能岛开发。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平稳发展,金塘新材料产业园、六横清洁能源材料产业园有序推进。铁矿石储运基地开工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舟山公司注册落地。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成为国家大豆离岸现货市场首批实物交收地试点,进口粮食中转物流量占到全国18%。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66.32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个,其中10亿以上产业项目14个。29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实质性开工。6个金融工具项目参加省集中开工,总投资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绿色石化二期等项目获国家能耗单列,第3套乙烯及下游项目获批投产,中石化六横LNG、浙能六横LNG两大百亿级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鱼山战略新材料、华润异质结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36.3%。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8.6%。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全省第一。基本完成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超38万元,增长约40%。深入推进“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一期开园,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落户;打响“舟游列岛·遇见最好的你”文旅品牌,成功举办海岛生活节、舟山海鲜节,新媒体营销全省领先;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速达18.5%,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实现零突破,定海(金塘)螺杆产业数字化改造列入省级试点,海洋数据、船舶修造、化塑行业产业大脑入选全省行业产业大脑。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启动东海实验室建设,海洋生物产业中试研发基地、新材料研究试验基地建成投运。“世界最大潮流能发电站成功运行”入选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建成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实施人才新政“黄金六条”,新引育“高精尖”人才135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11人,国家杰青申报入选实现“零突破”;新引进大学生首次突破2万人,引进青年博士184人,引培高技能人才8700人,均创历史新高。
(五)保主体稳运行有力有效。坚持把保主体作为稳市场稳经济的关键,千方百计助企惠企稳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确保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助企纾困政策承兑有力。第一时间承接落实国务院33条、省38条,迭代出台舟45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82.7亿元。稳外资稳外贸扎实有效。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强化企业精准帮扶,浙石化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出口配额争取落地,舟山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出口占全国份额提升至4.82‰,创历史新高。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组织百余场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33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平台,全省唯一入选年度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杉杉普陀天地获评首批省级示范智慧商圈,定海区获评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积极防风险、保交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六)重大改革深化有力有效。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各领域改革争先突破,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完善数字化改革系统架构,143个省级重大应用应贯尽贯,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江海联运在线等形成全国示范,智治海安、海洋行政联合执法等应用获评省级最佳应用,旱情预警与调度、社会组织服务一件事等成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突破。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全覆盖,嵊泗马鞍列岛“1+X”兼管新模式在全省推广。深化国企改革,形成“1+5+X”国资监管体系。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普陀区婚俗改革成效获民政部肯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一表一书”告知承诺极简审批。实施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全覆盖。“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服务平台”试运行,船舶口岸通关效率全国领先。5个港区口岸扩大开放,新增开放面积112.5平方公里。非居民管道天然气从每立方米4.84元降至4.49元,为全省最低。
(七)统筹城乡发展有力有效。坚持以城市为引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抓统筹、促协调、补功能、提品质,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空间布局拉开框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城镇开发边界扩展系数全省最高。加快打造“三湾两岸”滨海城市带,新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健全城市交通网络,普陀湾隧道建成通车,526国道岱山段和茶山大桥全线贯通,新(改)建城市道路40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住宅497幢,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743套。启动“星辰大海”计划,4条示范段建设全面推进。启动“花海彩林”行动,完成主要入城口改造16个。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扎实推进“瓶改管”、燃气管网改造和低洼易涝点整治。五山水利工程基本建成,经受住强台风考验。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省控以上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成功进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序列,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全覆盖。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粮功区整治优化,率先实现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岱山县获评省首批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普陀东极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八)惠民生保平安有力有效。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力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共同富裕先行扎实推进。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4%低位;基础养老金、低保标准分别提升至每月265元、1035元。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实施民生项目102个,解决群众高频急盼事项82项,幸福驿家、海岛支老、办事不出岛等取得实效。嵊泗县省级共同富裕县域综合试点有力推进。域外引优质水工程纳入浙江水网,本岛水资源优化提升工程、嵊泗大陆引水主体工程开工,86个长期住人岛基本解决供水问题,37个海岛实现供水一体化。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创成省级未来乡村10个、未来社区1个、城乡风貌样板区4个。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有力。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全面高质量完成。创立“民生面对面”机制,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启动建设海岛教育现代化示范市,岱山县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义务教育多跨教共体建设成效明显,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公办学位4570个;13项学生发展指标指数中有8项位居全省前列,学优生强基培养取得突破。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互联网+护理”海岛乡镇全覆盖;网络医院建设提质扩面,年服务量超10万人次。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建成5家城市社区“幸福食堂”,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32.28人;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千人托位数达3.2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45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市长杯”青少年三大球锦标赛,圆满举行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等一批精品赛事。全域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排查整治自建房21.5万余栋,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570套(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低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打好“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战,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维稳安保任务,平安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刑事发案数下降8.5%,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和损失分别下降45.5%、54.6%。深化“遏重大”攻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7%和29.2%。有效防御超强台风“轩岚诺”“梅花”,交出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高分报表。
(九)政府自身建设有力有效。始终坚持政治首位,突出人民至上、实干争先,抓作风、增效能、提素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治建设持续加强。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时间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法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7件、政协提案304件。持续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争议诉源治理行动,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作风建设持续改善。把讲实干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对准跑道、争先创优,深入实施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晾晒赛马、综合考评全链条闭环式落实机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压减11%。廉政建设持续强化。全面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落实,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一年来,我们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全面做好信访、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决策咨询、外事侨务、人防海防、对台事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等工作,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扶残助残等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最根本的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也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重大项目招引难,新增项目少,有效投资压力大;科技创新能力需加快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共享性差,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办事难、融资难、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高,作风有待改进,攻坚能力还需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我市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干好2023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聚力“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主攻海洋经济,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加快海岛共富先行,攻坚克难、实干争先,全力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着力畅通内外双向循环
1.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高地,实现大宗商品贸易额8500亿元、油气贸易额7500亿元,原油加工4000万吨,油气储运能力达3860万方,实现油气吞吐量1.35亿吨、混配矿2000万吨,天然气接收能力达500万吨,保税油供应量突破650万吨。深化综保区政策创新,探索自由化便利化改革。着力突破大宗商品贸易交易,推进油气期现一体化市场建设,谋划推进铁矿石交易中心建设,用好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政策。探索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集成改革和制度型开放,争创大宗商品特色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办好第六届世界油商大会。
2.加快提升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能级。建立更具活力的推进机制和实施主体,全年完成江海联运量3.2亿吨。推动船港货一体化运营,探索“江海直达运力池”经营新模式,船队总运力达18万载重吨,打造准班轮航线2条,形成“粮进砂出”货物对流。集成江海联运在线等多跨应用功能,打通“口岸+物流”全流程,完善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服务平台。
3.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沪舟合作,加快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上海LNG站线扩建、嵊泗大陆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实质性推动沪舟甬跨海通道前期工作。深化甬舟一体化,高质量完成宁波舟山港总规修订,推动“港产城贸”一体发展,共建世界一流强港,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6.5亿吨。加快推动大陆引水三期、宁波-六横水务一体化试点、六横-宁波春晓天然气管道工程等项目。
(二)坚持以平台项目为核心,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做大做强产业平台。深入实施“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聚力推进鱼山世界一流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岛、金塘国际领先新材料产业岛、六横先进制造和清洁能源岛、鼠浪湖马迹山国内最大铁矿石储运贸易岛、舟山粮油产业园建设,谋划建设有色金属储运加工岛。充分发挥县(区)、功能区经济主战场作用,做大做优做强产业平台,在省级开发区(园区)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优化调整石化拓展区布局,加强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招引建设。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园,重点建设新材料智创园、普陀万洋众创城二期等6个园区。
2.深入推进招商引资。面向国家战略、面向九大产业链、面向未来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专班招商,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落地60个、开工60个,落地10亿级产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落地占比不低于2/3。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以上。
3.全力建设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开展抓项目扩投资“1+5”行动,实施20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石化、能源、交通、大宗商品四大领域20个百亿级项目,优化全过程管理机制,打好重大项目攻坚战。聚力攻坚金钵盂精密不锈钢、聚泰新能源电池等一批制造业关键项目,实现工业投资5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甬舟铁路、六横大桥、甬舟高速复线等一批综合立体交通项目,实施海塘安澜工程,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以上。加快实施六横LNG接收站、新奥三期、岱山双剑涂渔光互补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加速推进国能舟山电厂三期、六横电厂二期、国投吉能燃气发电等电力项目。
4.优化要素配置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努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加强用地用海保障,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000亩,盘活存量用地45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000亩,历史围填海处置率达75%以上。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等政策倾斜,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入,确保实体项目贷款应落尽落,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加强用能保障,用足用好可再生能源、原料用能抵扣能耗总量政策,全力争取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单列。开展环评领域“多评合一”审批改革。
(三)坚持以转型升级为引擎,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全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技改投资均增长10%以上。做强石化新材料产业,全力争取绿色石化基地三期获批,第3套乙烯项目全面投产,高性能树脂项目首批装置建成投产,高端新材料项目完成投资百亿以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开工建设,推动一塑新材料等重点项目产能释放。提升船舶修造产业,拓展高性能、高附加值船舶修造业务,打造国际绿色修船中心,加快建设国内重要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修造基地。做精做优螺杆塑机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汽配企业向新能源车配套转型。做优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迭代更新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水产品预制菜,打造3条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聚力形成鱿鱼、金枪鱼、秋刀鱼3条年产值超20亿元产业链。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争创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和1个省级冷链物流园区,推进重点制造业企业工贸分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大力发展石化生产服务业,推进岱山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石化装备运维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百亿规模。加快发展航运业。打造舟山航运品牌,培育2家百万吨级航运龙头企业,新增10家油品、化学品运输“专精特新”企业。做强国际海事服务业。建成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二期,全面上线海事服务电商平台,开工建设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保税润滑油仓储基地、海事服务产业大楼,引进海事服务企业150家。提升发展旅游业。加快建设全域旅游城市,强化高质量供给,做特做精海洋旅游产业。持续打造“海岛赛事之城”,举办省海洋运动会、全国沙滩足球赛、舟山群岛马拉松等精品赛事,争取风筝帆板项目省市联办。加快建设“海上音乐之城”,打造东海音乐节、星空下的音乐会等一批艺术载体。谋划建设“海上影视之城”,培育影视基地1个,引进影视企业5家以上。举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
3.抢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海洋”品牌,迭代升级产业大脑,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细分行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加快“船联网”技术成果产业化,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聚焦“光芯屏端网”,加快建设“数字海洋”,重点发展光电信息、海上智能终端、海洋大数据等产业,构建“核心技术—智能终端—行业应用”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一批风光电项目,有序落地一批可再生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稳步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建成投运新奥LNG冷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化发展路径。培育发展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精炼鱼油、胶原蛋白、海洋小分子肽等功能性及医用性产品,引进生物制药企业1家以上。
(四)坚持以助企稳企为基本,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深入推进助企纾困。推动国家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对接省“8+4”经济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新一轮助企纾困举措,做到能早则早、能延则延、能出尽出、精准高效,全年为企业减负50亿元以上。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增长50%以上。
2.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深入实施“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战略,实施“5428”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新增个转企200家、规上工业企业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培育扶持“链主型”企业15家。深入落实“凤凰行动计划2.0”,加大上市工作服务力度,新增上市企业1家。
3.深挖市场需求潜力。大力发展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服务贸易,加快建设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施数字展会拓市场行动,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500亿元以上。持续促进消费回暖复苏,出台新一轮促消费政策,推动商文旅体融合,举办专场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加快城乡消费升级,实施数字新生活行动,打造一批高品质步行街、智慧商圈和夜间经济消费地标,开展省级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县建设,培育市级现代商贸特色镇3个、商贸发展示范村5个。实施电商赋能行动,加快培育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产业园区和直播基地,打造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0个。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创体制机制优势
1.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消除市场准入壁垒,规范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深化“放管服”、招投标、信用管理等领域改革,深入实施“一件事”“掌上办”“无感智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深化“减证便民”行动,努力实现市场监管、税务、经信、商务、财政等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强化精准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现代物流集疏运体系,努力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活动,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优化扶持政策,举办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落实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突破。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平台+大脑”建设,完善全域智能感知体系,聚焦口岸监管服务、海洋资源利用、油气产业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打造特色应用标志性成果。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做强“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园区内亩均税收6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6%。创新“工业+”产业用地供应模式,探索建立存量工业用地“退二优二、区域平衡”机制。做好土地二轮延包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试点,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推进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一体化改革。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
3.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5%。加快打造“一室多院”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东海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石化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五大区域性产业科创中心。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以上。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水养殖种苗等领域,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项以上。推进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建设,迭代实施“舟创未来”海纳计划,设立高校(院所)引才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力争推荐申报“鲲鹏行动”计划人才团队1个,自主培育行业领军人才20人以上,引进落地链主技术项目5个以上。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探索建立科技企业金融扶持库,全力打造全链条式成果转化服务基地。
(六)坚持以城市建设为引领,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优化市域空间格局。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实现“一本规划管全市”。按照“一主、两廊、三区”市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格局,明确城市建成区范围,做好重点片区、重点项目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一带一核”中心城区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三湾两岸”滨海城市带,提升新城首位度和集聚度,加快千岛路北入城口建设,稳步推进白泉高铁新城、小干岛商务区建设,规划建设甬东创新区、勾山区块,打造古韵今貌“定海湾”、花园都市“新城湾”、渔都港城“普陀湾”。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管控全覆盖。
2.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海上公路,深化南环通道四个项目前期工作,完善舟山本岛骨架路网,谋划本岛北部高速公路,新(改)建城市道路14条。深化饮用水综合提升工程,抓好本岛库库联网和水源提升利用工程,推进域外引优质水工程和甬舟供水一体化,逐步实施分质供水、优水优用,高标准打造“舟山水网”。深化“蓝色岛链”水运特色工程,新建提升码头站场16个,提升改造客渡运船只12艘,优化拓展沈家湾、燕窝山等枢纽站场功能。完成定海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新改建污水管网10公里。实施城市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更新改造20公里以上。完善优化城市功能。构建标准体系,加快建设“15分钟公共服务圈”。深入实施“星辰大海”计划,深度打造4条示范段,启动沈家门十里渔港、新城都市乐活、岱山美丽渔港3条示范段,聚力攻坚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海洋文化长廊。加速推进长峙岛绿城专科医院、东部商业中心、茶山浦水街等项目。争创全国千兆城市。建成未来社区5个以上。整治提升城市形象。有序改造老旧小区83幢,启动棚户区(旧厂区)改造4个以上,加快推进城镇危房解危三年行动,稳妥实施定海古城微更新。整治提升城市重要区域和节点风貌,争创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以上。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和“花海彩林”八大行动,打造一批高品质示范街区、花园景观带、花园观光线和花园道路。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行动,完成35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建设。完善“山城海”公园体系,新建改造社区口袋公园6个。
3.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渔农业。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推进嵊泗贻贝全程机械化试点,打造3个以上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扩大“舟叁鲜”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7000亩,抛荒地整治2000亩以上,建设高质量农田5000亩以上,新增蔬菜基地1000亩。大力实施现代渔业“双强”行动,稳步推进国内渔船减船转产、“机器换人”,加快近海捕捞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化智能化海水养殖,补齐苗种短板,做精做深水产养殖;加快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捕捞能级,拓展生产空间,强化运输保障,渔业产量增长2%以上。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千万工程”,高标准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建成5个美丽小岛、4个美丽乡镇和2条美丽风景带,新创建省级未来乡村10个。按规划审批、按标准建设,落实落细渔农民建房政策。推进渔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改造渔农村公路112公里。新(改)建渔农村供水管网80公里,启动28个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促进渔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保持在70%以上。深化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新盘活闲置农房700套以上。深化“两进两回”机制,新培育农创客600名、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以上。精准推进低收入渔农户“提低”,全面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11000元以下情况。
(七)坚持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1.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舟山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厂全面运营,建成投运六横固废、鱼山石化二期危废等处置利用项目。强化重点区块环境整治,深化螺门展茅区块污染治理,完成长江经济带警示片主要区块问题整改验收。加强定海新河上游昌国桥段、城关河德行桥段水质治理,确保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强化臭氧防治,推进石化、船舶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化新城、勾山、展茅区块臭气异味整治,确保空气质量全国领先。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废油”、油泥等特色危废利用,开展无废岛屿、无废码头、无废油库创建,确保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危废处置利用率达98%以上。力争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深入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加强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和企业碳账户管理。扩大新能源民生领域应用,新增新能源公交车70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4万平方米,探索打造海上油电混合动力客船。持续推进普陀、嵊泗低碳试点县、零碳乡镇、零碳村(社区)建设。加快建设蓝碳经济示范岛,开展蓝碳交易、挥发性有机物交易试点。
3.有效保护海洋生态。高质量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广“海上环卫”机制。深化美丽海湾建设,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舟山渔场修复振兴,深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放流海洋水生生物6亿单位。加大执法力度,打好守海护渔攻坚战。
(八)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导向,着力推进海岛共同富裕
1.全力探索海岛共富路径。持续推进“扩中”“提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深入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加快建设首批共富示范岛12个,启动第二批示范岛创建。全力支持嵊泗海岛共富县域综合试点,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重大标志性成果。健全“一老一小”保障体系,深化“幸福驿家”建设,新建“幸福食堂”10家,创新偏远海岛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海岛银龄互助和养老社区试点,每千名老年人康复护理床位达到5张以上;落实鼓励生育政策措施,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5个;开展幼儿园学后托管服务,提供城区公办幼儿园托位960个,实现农村公办幼儿园托育服务全覆盖,基本解决按时“接娃难”问题。
2.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大岛建、小岛迁”原则,根据人口流动实际,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和多跨教共体建设,打造“小而优”海岛学校,加强新市民子女入学保障。提高普通高中综合实力,促进海岛县中崛起。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专业和产业适配率达到65%。加快高等教育内涵赋能,推动优势学科发展,支持浙江海洋大学申博,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贡献度。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深化“明眸亮睛” “润泽心灵”行动,实施“正脊”行动。
3.深入推进健康舟山建设。持续开展全人群全周期健康促进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8%。深入实施“海岛医学高峰”计划,加强龙头学科创建,打造舟山医院市域医学高地。完善海岛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级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发展。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全面上线互联网诊疗服务,新建县(区)急救分中心1个、急救点2家,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12家。
4.大力保障改善社会民生。构建就业创业平台,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推动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力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净增2000人以上。全面推行个人医保账户改革,完善慢性病和特殊病种支付政策,困难群众参保率和救助政策落实率均实现100%。加强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九)坚持以平安稳定为底线,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1.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遏病亡”总目标,稳妥有序组织实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方案;科学调整防控措施,优化海上疫情防控,加快工作机制转换,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医疗综合救治能力,提高疫苗接种率;织密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网,健全基层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加强渔农村、偏远海岛特殊人群包保联系和患者救治转运,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大局稳定。
2.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涉海涉渔、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持续下降。加快提升气象预警监测能力,全面夯实基层自然灾害防治基础,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应急处突实战能力。依法稳妥处置企业债务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稳妥做好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落实落细粮食安全责任制。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3.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冲刺“二星平安金鼎”,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常态化推进除险保安工作,坚决打赢平安护航杭州亚运会等硬仗。全面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瀛洲红帆、东海渔嫂等基层善治品牌建设,擦亮新时代“海上枫桥”金名片。创建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化“智治海安”,加强交通安全保畅,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推动12345热线与110报警台高效对接联动。支持驻舟部队建设,深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奋力夺取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各位代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本届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项目,始终按照“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努力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经过公开征集、网上评选和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安全等十方面18项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我们将接续奋斗,深化“民生面对面”机制,推进“社会事项一件事”改革,全力攻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起点呼唤新作为,新征程更需新担当。我们将不断增强“拼”的精神、“干”的劲头、“争”的意识,以真抓实干的担当、开拓创新的魄力、劈波斩浪的奋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奋力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新征程中干出新业绩、拼出新精彩、创出新辉煌。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站位。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切实增强对标意识,校准跑道。始终牢牢锚定中央、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先发赛道,聚力攻坚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扎实推进重要指标、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四重”工作,对标对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清单管理、挂图作战,确保上轨运行、一贯到底、干出佳绩。
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勤勉实干。始终坚持“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抓牢政府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统筹好发展、建设、民生和安全,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用政府的“勤俭务实”换取群众的“岁月静好”。
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能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以思想之新、改革之勇、创新之力引领发展之变,不断提升干部解决积累性问题和推进开创性工作“两种能力”,增强依法办事和做群众工作“两种本领”。
切实增强争先意识,走在前列。始终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危机感紧迫感,瞄准各项工作各类领域排头兵、尖子生,创新机制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真正做到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力争更多强项走在前列、弱项争先进位。
切实增强廉政意识,守牢底线。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廉洁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扬帆正起航,跃浪勇争先。我们只有一步一步干在实处,才能昂首阔步走在前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