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6日 钱志福)

2023年04月04日 10:40   来源:克拉玛依市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克拉玛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常务副市长 钱志福

  各位代表:

  受市长委托,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国内疆内疫情多发散发的不利影响,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初步预计,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0亿元,增长3.4%左右(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经济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40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3亿元,增长1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下降8.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09元,增长4.2%。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两个统筹”,强化系统观念、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性互动。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疆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涉及面最广、感染人数最多、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力、全力支持,各族群众默默奉献、守望相助,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疫情发生后,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提升核酸检测、精准流调、隔离储备、方舱医院和防控队伍能力,依法科学精准调整防控措施,保持社会面持续动态清零,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消除疫情传播风险。全市584名医疗骨干逆行出征,驰援乌鲁木齐、伊犁、乌苏,展现了克拉玛依形象、体现了克拉玛依担当。疫情防控期间,坚持防控与服务并重,严格落实物流畅通、稳链供应、农业生产、基本民生、纾困解难“五保”要求,开通特殊群体绿色就医通道,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全力解决群众涉疫困难诉求。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协调,在全疆率先出台稳经济、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力度,累计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12.3亿元,减免“六税两费”3800万元,清欠中小企业欠款5500万元,发放各类纾困解难资金3.2亿元,惠及各类企业3.2万余家次,确保了重点生产企业不停产、重点项目工地不停工、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落实等机制,疫情防控、拖欠中小企业欠款、逾期交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有效化解。扎实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诈骗、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全国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水平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乌尔禾区荣获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6家单位荣获2022年度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命名31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和宗教活动,实现了宗教和睦、健康发展。全力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国家、自治区转办疑难信访案件100%化解,化解率位列全疆前列,我市被评为自治区信访先进集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自治区70条实施意见,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自建房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实现“四下降”,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安全环境。

  (二)聚焦“两区”建设,“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石油石化产业提质增效。“两区”建设得到自治区高位推动,总体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以“六重清单”统领重大项目建设,吉木萨尔页岩油、玛湖致密油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70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两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坚持为油服务不动摇,全力支持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稳产上产,新疆油田公司累计生产原油1442万吨,增长5.3%,生产天然气38.5亿方,增长10.3%,油气当量突破17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独石化公司加工原油770万吨,增长5.5%;西部钻探公司累计完成钻井进尺540万米,稳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聚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独石化公司年产6万吨溶聚丁苯橡胶生产线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端环保橡胶技术空白;克石化公司年产15万吨白油加氢项目顺利投产,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自治区重点项目—天利高新年产20万吨EVA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全疆首家生产EVA产品的企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成效初显,工业活力持续增强。全年千亿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740亿元,增长6%。

  多元产业持续提速。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西北最大的单体渲染中心—碳和水冷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建成投用,新增渲染节点1万个。全疆首个天链遥感民用卫星地面站、自治区灾备中心“首都在线存储集群”、中国电信天翼云(克拉玛依基地)落地建设,全市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规模超过6万个,位居西北前列,“东数西算+疆数克算+外数疆算”算力服务新格局初步构建。5G用户占比达29.6%,全疆排名第二。我市成功迈入千兆城市行列。油田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物联网单井覆盖率达到86%,劳动生产率及生产管理效率提升35%以上。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总产值7.8亿元,增长8%。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乌尔禾源网荷储一体化、中核克拉玛依源网荷储一体化、白碱滩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13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百口泉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高新区高性能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年产72万吨差别化聚合物新材料、年产20万吨超临界萃取油浆综合利用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投资55亿元,增长358%。文旅产业蓄力发展。世界魔鬼城、金龙湖、白杨河大峡谷等17项重点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乌尔禾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乌尔禾国际露营公园成功创建全疆第一座5C级露营地,独库公路博物馆获评首批自治区特色博物馆。推出阿克苏—克拉玛依—阿勒泰空中巴士、独库公路、S101自驾公路畅通天山南北等系列精品旅游产品,区域文旅合作持续深化。《克拉玛依年鉴(2021卷)》被评为中国精品年鉴。《归路》《狂野行动》等多部影视剧在我市取景拍摄,成功承办CBA中国职业男篮对抗赛、全疆青少年篮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影视文化、红色研学、房车露营、体育赛事等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金融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全疆首家银行个人“碳账户”成功上线,全市办理绿色再贴现7.4亿元,绿色信贷余额55.3亿元;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有效提升,支持“专精特新”及科创类企业贷款26.2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1.6亿元,增长28.8%。科力新技术、建业能源完成新三板挂牌上市。中亚商品交易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累计交易金额达180亿元,增长20%。全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金融业地方财政贡献4.6亿元,增长17%。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发展。成功承办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现场会,乌尔禾区、乌尔禾镇分别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9.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8.2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4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种植面积达8800亩,增长13%;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6%、4%、14%,城市保供能力逐步提升。全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9159万元,增长46.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20元,稳居全疆第一,增长10%。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突出引“高”、引“新”、引“强”,与晶品新能源、深圳能源集团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上海轮匠全产业链轮胎碳中和、华凌能源年产20万吨劣质重油浆态床加氢解构全转化等项目顺利签约,华夏大地“摇篮经济”生态循环产业园、红山科技高性能算力仿真平台等一批延链、补链、拓链、强链项目有序推进,项目质量、投资规模显著提升。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企业签约金额达933亿元,创我市签约金额之最。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9.4亿元,增长60%;其中区外到位资金344.8亿元,增长58.5%,增速排名全疆第一。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以“六重清单”为引领,建立项目推进工作三级管理体系和重大项目联席会议机制,坚持领导包联、分级管理、提级调度,全市220个新建续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西部乌镇、克拉玛依城区大型车辆停车场等88个项目建成投用,36个储备项目转化为新建项目,转化率55%。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国家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克拉玛依高新区千亿级产业基地先导示范园、火车站南片区物流园基础设施工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科研孵化基地、天然气储气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现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14.7%。

  (三)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改革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不断深化。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疆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42项措施,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就近办”“全市通办”“跨省通办”。企业开办实现2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简易注销公示压减至20天,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施工许可时限分别缩短至22个工作日、37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效率提升60%以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模式不断优化,咨询、求助、意见建议类事项答复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深入推进“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全疆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克拉玛依市社会信用条例》,完成全疆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平台试点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网红直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持续扩大消费供给,全市在册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5.6%、4.1%。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健全企业对口联系机制和外商投资服务机制,服务外包示范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疆首个A1级通航机场—乌尔禾百口泉通航机场投入运营,独山子区、白碱滩区铁路专用线项目稳步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工程(机场候机楼)建成投用,可满足200万人次/年旅客发送量需求。助力本地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发展,帝陛艾斯公司进口加工钻头产品、金牛能源公司变送器产品成功开拓新加坡、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全年实现进出口额2.4亿美元,增长10%;利用外资2081万美元,增长168%,增速均位居全疆前列。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效。数字克拉玛依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七色花全疆一体化畜牧云平台、小马聚力棉花云等数字化产品向国内外推广,成功承办自治区基层“一张表”现场会、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现场会,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我市荣获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市场主体用电报装业务实现线上办理,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规范建设用地市场管理,深入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办法,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近3000万元。绿成粮油储备公司组建和社会化电网资产移交工作顺利完成,绿成公司与西部绿洲股权重组、置业与金融业务整合、汽车运输公司改革等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工作有序推进,“三供一运”移交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完成率达98%,全年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增长10.4%;实现利润总额9.4亿元、归母净利润7.3亿元;上缴税费7.6亿元,增长13.4%。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经过十年赓续,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中国(克拉玛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深圳)挂牌运行,克拉玛依高新区科创孵化基地项目建成投用,新疆油气产业创新研究院、新疆石化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完成,红都公司挂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财政科技支出1.8亿元,增长25%,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0.7%,位居全疆第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中试基地“中间相沥青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4项科技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离子液体型聚合稳定剂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研究”等12个项目分别获得四川省科技厅对口科技援助及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立项。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34家,分别增长33%、61%;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7亿元,增长98.8%。

  (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成为全疆唯一通过全国竞争性评审的示范项目。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承办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奎—独—乌”区域首届人力资源共享交流会。全年发布就业岗位17365个,城镇新增就业3135人,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5.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4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落实降费减负和稳岗扩岗补助2.8亿元,惠及企业5600余家。“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教育品质持续提升。西南科技园小学、迎宾花园小区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280个。准东地区中小学校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科普资源助力“双减”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成为自治区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办学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新疆第二医学院办学基础持续巩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

  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中西医旗舰医院通过自治区初评,挂牌成立市区两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4家、新生儿救治中心2家,市中心医院在全疆率先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医保结算,医疗资源布局和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市中心医院被评为自治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独山子区第十一社区和乌尔禾区查干草村成功挂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市卫生健康委被评为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超额完成社保扩面目标任务,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先诊疗后付费”试点全面展开,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实现家庭成员共享,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为参保群众降低药品费用负担9900万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实现18年连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实现7连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及月人均养老金全疆最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7%,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制订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出台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支持政策,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障范围。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创新划定油气生产区,克拉玛依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0平方公里,数字经济产业园、市域综合交通初步规划等规划设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更足。筹建保障性住房3644套,完成3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市体检、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克拉玛依区准噶尔路、友谊路风貌提升工程,翠林公园、光明游园等一批“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提升。首次启动全市历史建筑评审工作,为保护我市石油石化工业历史遗存、延续城市发展历史文脉奠定基础。我市获批成为全疆唯一的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奎—独—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阶段性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河流湖库水量调度和水资源提级统一配置,风城水库至三坪水库输水管道工程全面完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有序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0.9%,能耗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全年实施绿化工程76项,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万亩,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9.8%,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

  (五)聚焦提升执政能力,坚持转作风、强服务,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把依法治疆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持续巩固,健全完善法律顾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成立全疆首家“法治政府研究中心”,在全疆率先出台《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市区两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围绕提升“七种能力”,注重在疫情防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维稳处突等一线锤炼干部,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122件,办复率达100%。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巡视、自治区经济责任审计、落实粮食购销储主体责任等巡视巡察审计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乱作为、“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年来,我们还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统计调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外事、气象、地震、人防、老龄、残疾人、地方志、档案等方面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驻克部队、驻克单位、驻克企业、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的结果,也凝聚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市央企、兵团团场,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克拉玛依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些潜在风险叠加交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任务依然繁重;除驻市央企外,本地缺乏有影响力的一流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国家和自治区级一流企业任务艰巨;以传统能源消费为主的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统筹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任重道远;文化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地方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等与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市场主体的新期待还有差距。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一主多元”发展思路,深度构建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克拉玛依贡献。

  经市委研究,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一主”产业提质发展。深入推进“两区”建设,加快推动试验区方案批复实施、示范区方案印发,组织机构成立运行,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深化油地务实合作,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支持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稳产上产,积极争取集团公司调整优化排产计划,确保原油产量不少于1475万吨、天然气产量不少于40亿方,原油加工量不少于1375万吨。聚焦打造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以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为“链长”,从延链、补链、拓链、强链着手,加快石油炼化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独石化公司争取新建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自治区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研究谋划与驻市央企合资合作新路径,以天然气资源合作为突破口,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支持组建新疆石油钻探工程集团公司,逐步解决油服企业“小、散、弱”问题。

  推进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以云计算产业园区为核心载体,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业务主线,重点打造新型计算中心、空天地理信息服务业、智能制造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四大基地。加强与华为、北京算丰、浪潮、中科曙光、首都在线、红山科技等企业合作,推动中国移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标准机柜装机数达6.5万个,推动碳和水冷数据中心计算节点超过1.5万个,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信息中心、全疆第一算力中心集群夯实硬件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联盟作用,推广应用克拉玛依数字化建设成果。力争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9.4亿元,增长20%。

  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进新疆油田公司新建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100万千瓦光伏+两百万吨CCUS一体化项目获批建设,推动华电愿景35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新疆油田公司乌尔禾7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建成投用,积极谋划申报新一批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力争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200万千瓦以上。优化电网架构,全力争取750千伏变电站项目获批入规。推动储能、储热、制氢等项目试点应用,探索先进核能技术与石油石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复合结构能源体系。发挥特色重油、沥青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碳基、硅基、可降解新材料,推动12吉瓦高效单晶硅棒及硅片、3吉瓦全钒电池和2吉瓦铁—铬液流电池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全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投资增长20%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增长100%以上。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落实自治区“旅游兴疆”战略,推动独库大本营创建4A级旅游景区,克一号井景区创建3A级红色旅游景区,独山子区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业提振复苏,加快实施金龙湖景区二期、独山子大峡谷三期、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户外公共服务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用好独库公路、西部乌镇、世界魔鬼城、国际房车露营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城市旅游爆点。弘扬油城文化,将金丝玉、紫砂等升级为文旅创意精品,全产业链塑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优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0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亿元,均增长20%以上。

  实现现代农业特色化发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管理,统筹土地出让收入、产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完成1000亩蔬菜标准园种植任务,加快推进天兆百万头生猪、“宁牛入克”5000头奶牛、俊瑞1.5万头肉牛、冷链物流保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地产蔬菜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自给能力。力争全年农林牧渔业(畜牧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增长10%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加强高校服务协调,推动“区部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支持新疆第二医学院构建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主,护理、医学技术等学科为辅的医学学科布局,着力培育2—3门自治区一流课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1个全国示范性职教联盟,打造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双高”计划与职业本科并行互促的发展格局。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用活用好各类援克人才,为高校毕业生留克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用好用活科技援疆及“四方合作”机制,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力争在CCUS等领域培育组建新一批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市级研发机构备案达到10家,加快打造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完善克拉玛依高新区体制机制,实行“管委会+开发公司”管理模式,在全疆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形成“一区多园”创新发展新格局。强化科研经费改革和科技金融支持,推动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和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步提升。持续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力争60个以上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培养自治区科技创新人才50人以上。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全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亿元。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夯实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到实处,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启动自治区一流企业创建行动,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主业突出、管理规范、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切实发挥国有资本平台和产业集团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能力,力争2023年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全市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继续领跑全疆各地州市。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出台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推行惠企政策“快办快享”“免申即享”,确保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各项政策全部兑现落实。依法依规开展中小企业清欠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实现20%以上个人事项信息免填写。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实现新建商品房不动产登记“交房即交证”、二手房水电气暖联合过户。全面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柔性执法,深化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合同纠纷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优质营商环境。

  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对标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围绕我市“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方向,紧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两个转型”,以延链、补链、拓链、强链为攻坚方向,制定各产业链招商图谱,大力引进产业配套空间广、资源综合开发程度深的产业和项目,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转变。加大“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中介机构招商力度,延伸驻地招商触角,盘活、利用市城投公司在疆外省市优质资产,采取企业注册在我市、经营在疆外等方式,试点“飞地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0亿元,增长30%以上。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十大机制”,强化项目管理调度和要素保障,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储备转化率。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用足用好新增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国家中长期贷款等重大支持政策,多措并举撬动社会投资,推动年产10万吨高端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南郊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富城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独山子区公铁联运基础设施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供电、供热、供气、道路、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等“软件”建设,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承载力。抢抓“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重大机遇,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开放经济四大核心竞争力开展课题研究,深入谋划一批事关克拉玛依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扎实做好克拉玛依机场改扩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克拉玛依区再生水(中水)库调蓄设施、独山子区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跑办力度,争取纳入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划,力争2023年储备项目投资额达到2022年完成投资的3.5倍以上。

  全力推动消费复苏。推进领先城、百瑞广场、新丝路广场等建成项目以商招商,加快滨河广场汇嘉时代C区项目建设,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完成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保障市区生活物资供应稳定。加快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点数字化转型,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繁荣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积极引导智能家居、健身休闲、研学教育等新兴消费,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坚持以贸促展、以展兴贸、展贸互动,增强会展业“引流锁客”功能,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不少于12场次。

  提升财税金融保障发展能力。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充分挖掘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盘活政府存量闲置资产增收潜力。严把支出预算关口,实行零基预算,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提升企业信贷投放效率,确保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低于35亿元。强化多层次现代金融支撑,鼓励引导优质地方企业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力争年内25家小微企业升规入统,1家企业实现上市。加快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或开展业务合作,更好发挥昆仑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支持作用,力争全年金融业地方财政贡献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以上。

  (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建立综合交通网络。以“铁公机”为抓手,持续推进G217线白碱滩—塔岔口段迁建项目,配合推进G3033奎屯—独山子—库车公路、克拉玛依—阿拉山口公路、G335线塔岔口—巴克图口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克拉玛依高新区铁路专用线投入运行,打造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路网运行格局。统筹航线培育和航线网络优化调整,推动乌尔禾百口泉通航机场市场化运营,积极打造“空中丝绸之路”节点城市。

  引导支持企业外向型发展。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培育石油石化特色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结合宏福针状焦项目催化油浆进口、独山子石化下游延伸产业链项目,联合石河子海关优化加工贸易业务管理,促进石油石化加工贸易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搭建服务外包业务统计服务平台。争取与大龙网等龙头企业合作事宜取得实质性进展,谋划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优化贸易发展服务环境,促进贸易业态转型创新发展。谋划中欧班列集结编组中心建设,提升国际物流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利用展会平台,助推企业品牌、商品和服务“走出去”发展。力争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0%。

  强化区域融合发展。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为契机,加快推进克—塔一体化发展,积极筹划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克拉玛依片区)。加强与友好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贸交流,协调塔城、阿勒泰、博州以及周边兵团建立区域性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北疆西部“四地五师”区域融合互促、整体开放发展。

  (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凝聚人心。

  持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和传承克拉玛依与生俱来的民族团结基因,全方位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制度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六好”创建微行动,大力培育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长期坚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深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宗教界依法依规从严治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压实街道、社区宗教工作责任,加强党政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宗教学研究等“三支队伍”建设,优化驻村管寺运行机制和力量配置,形成宗教事务治理新格局。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旗帜鲜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石油文化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头脑。加速文化、教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助推“研学之城”品牌升级。高质量编纂《克拉玛依市全面小康志》。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油城往事》舞剧提升公演和巡演工作,策划“新时代石油精神”书法摄影主题创作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基层文化惠民演出不少于100场次,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用文化浸润人心、凝聚人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试点建设充分就业社区,积极推动新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力争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0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0人,新增创业600人,创业带动就业16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全面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推进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创建全疆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力争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深化医养结合,实施老年养护院项目,优化调整生育配套政策,积极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5个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救助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加大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推广力度,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贫困人员政府代缴社保费政策。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调整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促进医保更加便民利民。扩大长期照护保险参保范围,提高待遇水平。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围,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减轻参保人员就医负担。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好各族群众的“保命钱”。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积极构建节水蓄水调水管水体系,发挥现有引水工程输配能力和调蓄能力,加快推动小拐乡灌区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比例,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节约利用。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完成整改任务销号6项。研究全市原料用能底数。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做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衔接。强化节能审查、监察和执法,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督促用能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2.9%。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布局,加快推动《克拉玛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获批实施,加快供水、供电、燃气、热力、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积极申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立“城市病”及城市问题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推动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多热源供热,科学调控水价,从源头破解市政公用行业短板问题。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确保2000套续建保障性住房按时完工,新筹建1000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探索团购等多渠道降低青年职工购房成本,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范围,建立覆盖灵活就业人员的公积金缴存制度。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年内实施41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300亩,新建或改造“口袋公园”13个,逐步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绷紧反恐怖斗争这根弦,持续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保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提升社会治理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能力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进市域治理与信访制度融合改革,持续巩固治理重复信访、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专项工作成果,推动重复信访动态清零、信访积案清仓见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北疆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应急培训基地和应急物资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精准研判,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解决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全力保障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各位代表,我们聚焦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社会征集了10件民生实事并坚决完成,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建设现代化活禽销售和活禽屠宰点。二是加强市科技馆科普资源建设,引进大型主题科普展览2个,开展免费公益培训和研学活动不少于200课时,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不少于100场次,丰富群众科普文化生活。三是推广应用“互联网医院+医保移动支付”,优化就医支付方式。四是开展城区杨树飞絮治理。五是推进“地震预警工程”建设,安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10台,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六是实施“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提高均等化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七是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营造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八是加快生活缴费智能化,推进用电、燃气线上缴费全覆盖,水费线上缴费覆盖率达到95%以上。九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城南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独山子区第十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年内投入使用,新增小学、幼儿园学位数2280个、托位数260个。十是全面落实党建引领物业各项机制,实现业主委员会成立率100%、业主委员会党组织成立率100%,多点发力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将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坚决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市委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向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向全市49万各族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坚持把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狠抓工作落实。把抓落实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顺应群众期盼。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上,始终牢固树立大抓落实、大干实事的鲜明导向,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压紧压实贯通到底的责任链、任务链,追求实实在在的投入、实实在在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发展。

  坚持廉洁从政。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持续巩固深化以案促改、巡视整改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强化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着力打造节约型机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努力构建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激励着我们,新使命新任务呼唤着我们。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团结奋斗,争当稳定排头兵,争创发展先行者,争做改革实践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克拉玛依力量!

  名词解释

  (以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1. “六税两费”:即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2. “两区”建设:2021年自治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克拉玛依创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3. “六重清单”:指重大项目清单、重大平台清单、重大产业清单、重大改革清单、重大政策清单、重大要素清单。

  4. 源网荷储一体化: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源网荷储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个部分,通过优化整合本地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强调发挥负荷侧调节能力、就地就近灵活坚强发展及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预期。

  5. “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6. 无证明城市:指群众和企业去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办事,无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去开具的证明材料。

  7. 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是根据产业类型、结合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等,在法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范围内,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是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步骤和战略需要,能有效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调整土地资源在新旧产业之间的配置比例,实现产业用地的灵活供应,提高产业用地价值效益。

  8. “三供一运”:指供水、供热、供气、运输。

  9. 全社会R&D经费投入: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10. “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1”是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孵化)基地;“3”是分别在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N”主要包含:在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各建设1个零工市场;在全市范围内,打造2个特色劳务品牌,配套建设127个智慧就业驿站,对接市内外资源,创建17个异地劳务协作站等。

  11. “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 “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3. 城市体检:通过综合评价城市发展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和推动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挖掘城市发展优势,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14. “两高”项目:即指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

  15. “七种能力”:指政治能力、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16.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17. “宁牛入克”:自治区畜牧业“十四五”规划将我市纳入奶业发展重点县市,我市在“十四五”提出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的发展指标,为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奶业振兴行动,我市积极推进奶业发展,通过“筑巢引凤”,由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奶牛养殖基地,按照租赁或分期回购等方式,吸引奶业发达地区宁夏等地企业携带奶牛入住,从而实现奶牛规模快速发展的目标任务。

  18. “双高”计划:指高水平学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

  19. “四方合作”机制:指新疆、科技部、中科院和深圳市“四方合作”机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

  20. 科技小巨人:指从事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具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较高的科研投入、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的成长性,在相关产业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21. “免申即享”:即将原来企业和群众申办各类事项过程中必经的“申请、部门受理、部门审核、部门兑现”4个环节,优化为“意愿确认、部门兑现”最多2个环节,无需主动提出申请,无需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实现全程零材料、零跑动,过程无感、结果有感。

  22. “双随机、一公开”: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3. “八大产业集群”: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强调,要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积极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推动建设粮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打造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4. 项目建设“十大机制”:指推进项目建设目标落实、重点攻坚、任务考评、定期推进、前期推动、要素保障、服务保障、项目联系、社会联动和“六重清单”机制。

  25. “十一进”: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进窗口单位、进团场连队、进其他社会组织。

  26. “六好”:指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为基础,延伸开展“好班级”“好科室”“好楼栋”“好车间(班组)”“好商会”“好队所”微创行动。

  27. “三项计划”:指“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28. “无废城市”: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9. 河(湖)长制:即河长制、湖长制的统称,是由各级党政负责同志担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治理和保护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30. “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运作。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克拉玛依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6日 钱志福)

2023-04-04 10:40 来源:克拉玛依市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