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淄博烧烤背后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2023年04月18日 08:27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淄博烧烤让淄博旅游业陡然升温。数据显示,仅3月份,淄博就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4%,旅游收入增长了60%。

  烧烤的热度不仅传递出人们对当地特色产品和舒心旅游体验的追捧,也进一步证明了深耕品质、用诚意换口碑的持久竞争力。

  淄博走红后,当地从政府到百姓共同维护城市口碑,积极回应公众期待。有博主走访多家摊贩,发现没有一家缺斤少两。借着网络热度,淄博设计旅游线路、加强景区管理,从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等多角度推介城市。淄博市整合多个政务服务事项,设立烧烤行业“一件事”一次办专区。这种以高质量服务、真诚主动加之互联网传播的组合,给各地的文旅产业的发展、转型做出了示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今,越来越多游客抛弃了走马观花、插旗打卡式的旅游,转向了愉悦身心、放松休闲的旅游方式。感受风土人情、体验本地居民生活成为很多人旅游的初衷。淄博烧烤以更具人情味、更朴素的表达切中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吸引着人们去走一走、看一看。

  旅游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体现。《“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优质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体验在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相比千篇一律的商业化街区,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创新服务的地方无疑将获得更大市场。

  从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沙溪古镇,到因《狂飙》出圈的广东江门,小众景点的接连走红折射出文旅市场的勃勃生机。对各地而言,网红经济带来的关注无疑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认识到,能不能抓住热度,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是旅游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基础设施和消费服务能不能与大规模的客流量基本匹配,能不能像成熟的知名旅游城市一样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将决定一个城市能不能赢得口碑,乘势而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山河秀美、文化灿烂。但要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绝非借力网络传播就能实现的容易事。结合风土人情、地方特色,深挖发展空间,在旅游产品、服务、管理、设施等方面持续提升质量来满足旅游业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显然很有必要。除了淄博对烧烤品牌的精心维护,其他地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湖北荆州举办楚文化节,凭借古城历史和文化吸引许多游客;陕西汉中推出精品观花旅游线路和精品观花点,持续打造最美油菜花海IP。

  当前,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带来了旺盛的旅游需求和消费潜力,苦练内功、深耕品牌的城市也为更优质的旅游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五一”假期将至,各地蓄势待发。像淄博一样,优化服务供给,聚焦消费需求,用品质服务和鲜明特色去换游客满意度,以万千用心去换游客一份安心,相信旅游市场必将更加红火。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淄博烧烤背后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2023-04-18 08:27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淄博烧烤让淄博旅游业陡然升温。数据显示,仅3月份,淄博就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4%,旅游收入增长了60%。

  烧烤的热度不仅传递出人们对当地特色产品和舒心旅游体验的追捧,也进一步证明了深耕品质、用诚意换口碑的持久竞争力。

  淄博走红后,当地从政府到百姓共同维护城市口碑,积极回应公众期待。有博主走访多家摊贩,发现没有一家缺斤少两。借着网络热度,淄博设计旅游线路、加强景区管理,从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等多角度推介城市。淄博市整合多个政务服务事项,设立烧烤行业“一件事”一次办专区。这种以高质量服务、真诚主动加之互联网传播的组合,给各地的文旅产业的发展、转型做出了示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今,越来越多游客抛弃了走马观花、插旗打卡式的旅游,转向了愉悦身心、放松休闲的旅游方式。感受风土人情、体验本地居民生活成为很多人旅游的初衷。淄博烧烤以更具人情味、更朴素的表达切中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吸引着人们去走一走、看一看。

  旅游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体现。《“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优质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体验在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相比千篇一律的商业化街区,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创新服务的地方无疑将获得更大市场。

  从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沙溪古镇,到因《狂飙》出圈的广东江门,小众景点的接连走红折射出文旅市场的勃勃生机。对各地而言,网红经济带来的关注无疑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认识到,能不能抓住热度,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是旅游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基础设施和消费服务能不能与大规模的客流量基本匹配,能不能像成熟的知名旅游城市一样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将决定一个城市能不能赢得口碑,乘势而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山河秀美、文化灿烂。但要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绝非借力网络传播就能实现的容易事。结合风土人情、地方特色,深挖发展空间,在旅游产品、服务、管理、设施等方面持续提升质量来满足旅游业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显然很有必要。除了淄博对烧烤品牌的精心维护,其他地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湖北荆州举办楚文化节,凭借古城历史和文化吸引许多游客;陕西汉中推出精品观花旅游线路和精品观花点,持续打造最美油菜花海IP。

  当前,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带来了旺盛的旅游需求和消费潜力,苦练内功、深耕品牌的城市也为更优质的旅游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五一”假期将至,各地蓄势待发。像淄博一样,优化服务供给,聚焦消费需求,用品质服务和鲜明特色去换游客满意度,以万千用心去换游客一份安心,相信旅游市场必将更加红火。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