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苏启动公益慈善项目助力安全养老 让老人"空巢"不"空心"

2023年05月24日 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刘春

  江苏有约2.6万名被纳入重点空巢独居的老年人,他们没能与子女生活在同一城区或同一县(市),具有高龄、经济困难、失能等共性特点,他们日常起居中的一系列安全保障,牵动着家庭和社会的关注。5月23日,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联合启动“牵手夕阳——高龄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公益慈善项目,致力于更好提升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质量。

  智慧化助力安全养老

  江苏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老龄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毛琴珍老人告诉记者:“儿女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倒也无所谓,就怕发生意外时无人知晓。”面对日益庞大的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如何守护他们周全,在意外来临时及时干预,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项目启动仪式上,一款智能手环吸引13个设区市民政部门负责人围观,它在外形上与普通运动手环没什么差别,却具备紧急呼叫、追踪行踪和健康监测等功能。小手环有大作用,内嵌智慧物联技术,佩戴手环的老人遇到意外伤害、迷路走失、心率异常等突发状况,手环会接收信号,自动拨打紧急联系人手机号码,同时发送预警信息,便于紧急联系人及时发现,尽快应对安全风险。手环需要绑定3名紧急联系人,一般为1名子女或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1名近亲属、1名属地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该项目以“自愿申请、免费发放、依法履责、协同服务”为原则,由省慈善总会出资200万元,联合各级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向省内1万余名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年人赠送智能手环。现场,设区市民政局负责人代表受助老人接受捐赠。

  “发放智能手环是主题教育调研落实到解民忧、纾民困、回应老人‘急难愁盼’的创新实践。”省民政厅厅长谢晓军说,各地民政部门将联合基层社区,细化摸底排查,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自愿申请,并运用好智能手环信息平台,加强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帮扶关爱。

  自2020年起,全省民政部门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目前累计完成10万户改造任务,今年将再为3万户困难老人家庭提供援助。“牵手夕阳——高龄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项目将与适老化改造深度融合,通过科技手段为老人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3年期守护老人安全

  当智能技术方便大多数人时,不少老人感到“落后于时代”,然而真正的智能化时代,应是主动适应老人。“养老不离家、不离亲”,在熟悉环境中幸福养老,是大多数中国老人的诉求和心愿。中国式养老服务也初具“科技范”,人工智能技术更精准满足老年人需求正成为热点。

  为更好发挥智能手环功效,避免智能手环“吃灰”,省慈善总会将建立项目台账,规范发放手续,确保项目更好落地。“我们将全程跟踪智能手环使用情况,并监督供应商提供优质平台服务和售后服务。”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戚锡生介绍,发放的智能手环含1年物联网和守护平台使用费用,受助对象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对在1年内常规使用时间超过半年,且在到期前两个月内仍在继续使用的手环,省慈善总会将为其续缴相关费用。在老人正常使用手环前提下,手环实际使用年限最长可达3年。

  智慧科技结合人工全程跟踪,方能更好发挥科技正向作用。项目实施后,民政部门将联合基层社区,加大项目宣传,对自愿申请智能手环且符合受助条件的老年人,帮助其进行主动申报,并同步发放风险告知单,老年人本人及其法定赡养义务人对风险提示告知单签字确认的,列为项目帮扶对象。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将定期关注平台上线情况,跟进调度手环使用效果,及时回应老人在使用智能手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智慧化正应用于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的方方面面。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告诉记者,去年江苏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全面建立起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定期探访和关爱服务制度,并将服务内容列入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省民政厅专门开发探访关爱小程序,对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探访关爱落实情况跟踪监测,形成制度落实闭环。

  手环不能代替陪伴

  让老人“空巢”不“空心”,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担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中央文件中,意见首次确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在基本养老服务中的职责定位,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三位一体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一踏进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能看见墙上色彩分明地标注着独居空巢老人动态信息。这是街道实行的“三色码”工作法,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关注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三色码的背后是细致的入户摸排,梳理老人居住情况后,工作人员按照老人年龄、健康、需求,用红色、橙色、绿色分色标注,为每位老人建立身份档案,并备注紧急联系人及结对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明确社区网格员、邻里志愿者的帮扶职责,开启“一户一档、分级管理”模式。“今年初,我们投入40万元,为600户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安装智能语音呼叫器。”雨花台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阳介绍,该设备通过双向语音通话和远程通知提醒,第一时间通知家人、社区网格员,服务机构也有专人值守,及时应对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

  “智能手环不能替代对老人的陪伴和关怀,子女或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应当经常和老人联系问候。”启动仪式上,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高晓平发出“汇聚慈善情、守护夕阳红”倡议。他认为,智能手环等项目聚焦重点高龄独居老人安全,帮助家庭更好履行赡养义务,将空巢独居老年人养老服务底线兜得更牢。但让空巢老人享受到更暖心的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发力,支持适老化环境建设,营造尊老敬老、健康安全、愉悦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走入空巢老人生活,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新变化。”

  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江苏启动公益慈善项目助力安全养老 让老人"空巢"不"空心"

2023-05-24 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江苏有约2.6万名被纳入重点空巢独居的老年人,他们没能与子女生活在同一城区或同一县(市),具有高龄、经济困难、失能等共性特点,他们日常起居中的一系列安全保障,牵动着家庭和社会的关注。5月23日,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联合启动“牵手夕阳——高龄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公益慈善项目,致力于更好提升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质量。

  智慧化助力安全养老

  江苏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老龄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毛琴珍老人告诉记者:“儿女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倒也无所谓,就怕发生意外时无人知晓。”面对日益庞大的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如何守护他们周全,在意外来临时及时干预,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项目启动仪式上,一款智能手环吸引13个设区市民政部门负责人围观,它在外形上与普通运动手环没什么差别,却具备紧急呼叫、追踪行踪和健康监测等功能。小手环有大作用,内嵌智慧物联技术,佩戴手环的老人遇到意外伤害、迷路走失、心率异常等突发状况,手环会接收信号,自动拨打紧急联系人手机号码,同时发送预警信息,便于紧急联系人及时发现,尽快应对安全风险。手环需要绑定3名紧急联系人,一般为1名子女或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1名近亲属、1名属地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该项目以“自愿申请、免费发放、依法履责、协同服务”为原则,由省慈善总会出资200万元,联合各级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向省内1万余名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年人赠送智能手环。现场,设区市民政局负责人代表受助老人接受捐赠。

  “发放智能手环是主题教育调研落实到解民忧、纾民困、回应老人‘急难愁盼’的创新实践。”省民政厅厅长谢晓军说,各地民政部门将联合基层社区,细化摸底排查,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自愿申请,并运用好智能手环信息平台,加强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帮扶关爱。

  自2020年起,全省民政部门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目前累计完成10万户改造任务,今年将再为3万户困难老人家庭提供援助。“牵手夕阳——高龄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项目将与适老化改造深度融合,通过科技手段为老人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3年期守护老人安全

  当智能技术方便大多数人时,不少老人感到“落后于时代”,然而真正的智能化时代,应是主动适应老人。“养老不离家、不离亲”,在熟悉环境中幸福养老,是大多数中国老人的诉求和心愿。中国式养老服务也初具“科技范”,人工智能技术更精准满足老年人需求正成为热点。

  为更好发挥智能手环功效,避免智能手环“吃灰”,省慈善总会将建立项目台账,规范发放手续,确保项目更好落地。“我们将全程跟踪智能手环使用情况,并监督供应商提供优质平台服务和售后服务。”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戚锡生介绍,发放的智能手环含1年物联网和守护平台使用费用,受助对象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对在1年内常规使用时间超过半年,且在到期前两个月内仍在继续使用的手环,省慈善总会将为其续缴相关费用。在老人正常使用手环前提下,手环实际使用年限最长可达3年。

  智慧科技结合人工全程跟踪,方能更好发挥科技正向作用。项目实施后,民政部门将联合基层社区,加大项目宣传,对自愿申请智能手环且符合受助条件的老年人,帮助其进行主动申报,并同步发放风险告知单,老年人本人及其法定赡养义务人对风险提示告知单签字确认的,列为项目帮扶对象。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将定期关注平台上线情况,跟进调度手环使用效果,及时回应老人在使用智能手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智慧化正应用于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的方方面面。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告诉记者,去年江苏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全面建立起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定期探访和关爱服务制度,并将服务内容列入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省民政厅专门开发探访关爱小程序,对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探访关爱落实情况跟踪监测,形成制度落实闭环。

  手环不能代替陪伴

  让老人“空巢”不“空心”,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担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中央文件中,意见首次确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在基本养老服务中的职责定位,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三位一体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一踏进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能看见墙上色彩分明地标注着独居空巢老人动态信息。这是街道实行的“三色码”工作法,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关注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三色码的背后是细致的入户摸排,梳理老人居住情况后,工作人员按照老人年龄、健康、需求,用红色、橙色、绿色分色标注,为每位老人建立身份档案,并备注紧急联系人及结对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明确社区网格员、邻里志愿者的帮扶职责,开启“一户一档、分级管理”模式。“今年初,我们投入40万元,为600户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安装智能语音呼叫器。”雨花台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阳介绍,该设备通过双向语音通话和远程通知提醒,第一时间通知家人、社区网格员,服务机构也有专人值守,及时应对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

  “智能手环不能替代对老人的陪伴和关怀,子女或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应当经常和老人联系问候。”启动仪式上,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高晓平发出“汇聚慈善情、守护夕阳红”倡议。他认为,智能手环等项目聚焦重点高龄独居老人安全,帮助家庭更好履行赡养义务,将空巢独居老年人养老服务底线兜得更牢。但让空巢老人享受到更暖心的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发力,支持适老化环境建设,营造尊老敬老、健康安全、愉悦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走入空巢老人生活,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新变化。”

  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