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西持续改善城镇住房困难群体住房条件

2023年07月05日 08:15   来源:新华网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以来广西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持续改善城镇困难群众及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条件。上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4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4.58%;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274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7.13%;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69.29亿元,住房租赁补贴已发放1.95万户。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王晓明介绍,为助力实现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的“安居梦”,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各地全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将政府存量公房等闲置和低效利用的房屋等改造、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合理配置商业服务设施,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加强运营监管,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住房租赁企业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在公租房方面,广西注重空间布局均衡化,并优化申请流程,鼓励各地优化轮候与配租规则,将家庭人数及构成等纳入轮候排序、房源调换的因素,设定保障年限并实行到期腾退。同时,对不少公租房进行智能化和适老化改造,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努力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

  记者在南宁市青秀区的仙葫苑小区看到,这里的公租房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配套有厨房、卫生间、阳台等,突出居住的实用性。“房间通风采光较好,附近有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等,住在这里生活很方便。每月租金300多元,租房成本比之前节约一半以上。”仙葫苑小区居民李亮说。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引导各地提高保障性住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金融支持。同时,注重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加速实现住房保障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以精细化服务助力更多群众实现“安居梦”。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广西持续改善城镇住房困难群体住房条件

2023-07-05 08:15 来源:新华网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以来广西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持续改善城镇困难群众及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条件。上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4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4.58%;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274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7.13%;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69.29亿元,住房租赁补贴已发放1.95万户。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王晓明介绍,为助力实现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的“安居梦”,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各地全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将政府存量公房等闲置和低效利用的房屋等改造、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合理配置商业服务设施,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加强运营监管,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住房租赁企业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在公租房方面,广西注重空间布局均衡化,并优化申请流程,鼓励各地优化轮候与配租规则,将家庭人数及构成等纳入轮候排序、房源调换的因素,设定保障年限并实行到期腾退。同时,对不少公租房进行智能化和适老化改造,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努力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

  记者在南宁市青秀区的仙葫苑小区看到,这里的公租房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配套有厨房、卫生间、阳台等,突出居住的实用性。“房间通风采光较好,附近有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等,住在这里生活很方便。每月租金300多元,租房成本比之前节约一半以上。”仙葫苑小区居民李亮说。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引导各地提高保障性住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金融支持。同时,注重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加速实现住房保障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以精细化服务助力更多群众实现“安居梦”。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