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每人两年40万元 四川今年计划遴选25名博士专项资助

2023年07月10日 13: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7月9日讯(记者 李丹)7月9日,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为吸引激励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四川将开展2023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以下简称“博新项目”)申报工作。

  据悉,“博新项目”重点瞄准国家和四川省重大战略任务、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现代产业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研究等领域,重点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年计划遴选25名左右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省级财政给予每人两年40万元资助,设站单位给予不低于省级财政资助标准的配套经费资助。

  设站单位对“博新项目”入选者的资助经费应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其中,30万元主要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奖金、生活补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从入选者办理进站手续起按月计发,核发24个月,设站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保缴费部分不得从“博新项目”资助经费中列支;1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以及其他合理支出。

  记者了解到,申请人应为2023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并在申报时须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6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

  4.拟进站或在站单位是我省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人事关系应转入我省设站单位,并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资助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申请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站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

  1.研究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研究领域聚焦自然科学、“卡脖子”前沿技术、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我省支持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3.在国(境)外知名高校或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的设站单位或设站学科中从事研究工作;

  4.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合作导师为国内学术界知名专家。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每人两年40万元 四川今年计划遴选25名博士专项资助

2023-07-10 13: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7月9日讯(记者 李丹)7月9日,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为吸引激励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四川将开展2023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以下简称“博新项目”)申报工作。

  据悉,“博新项目”重点瞄准国家和四川省重大战略任务、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现代产业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研究等领域,重点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年计划遴选25名左右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省级财政给予每人两年40万元资助,设站单位给予不低于省级财政资助标准的配套经费资助。

  设站单位对“博新项目”入选者的资助经费应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其中,30万元主要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奖金、生活补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从入选者办理进站手续起按月计发,核发24个月,设站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保缴费部分不得从“博新项目”资助经费中列支;1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以及其他合理支出。

  记者了解到,申请人应为2023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并在申报时须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6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

  4.拟进站或在站单位是我省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人事关系应转入我省设站单位,并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资助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申请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站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

  1.研究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研究领域聚焦自然科学、“卡脖子”前沿技术、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我省支持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3.在国(境)外知名高校或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的设站单位或设站学科中从事研究工作;

  4.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合作导师为国内学术界知名专家。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