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到“十四五”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超过40%

2023年09月01日 09:08   来源:北方网   日报廖晨霞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共九部分29条落实举措,突出具体化、有创新、可操作、能落地,对我市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技能人才激励体系更加健全。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相适应。

  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养格局

  据了解,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养格局方面,首先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强化行业企业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再次要发挥职业学校基础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后要增加优质社会职业培训资源供给。同时,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落实,深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区县结对帮扶工作。

  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在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方面,首先是支持建设企业培训中心,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企业建设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次是强化公共实训中心引领示范,支持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依托设施设备和技术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再次是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工作站等。

  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方面,首先是注重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重点企业结合实际需要开展项目制培训,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训。其次是加强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制造业根基工程”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再次是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建设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平台、开发数字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

  同时,要注重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首先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支持企业结合实际设立技能津贴等,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其次是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再次是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推行“海河英才”卡,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

  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首先是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相应系列职称评价,切实保障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其次是完善职业技能评价制度。再次是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采取考核鉴定等方式进行技能人员自主评价。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首先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定期举办“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积极承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全国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其次是加快竞赛成果转化,支持我市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全国技能大赛天津集训基地。再次是优化竞赛奖励机制。按规定落实免试升学政策,采取以赛代评方式,对在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奖选手给予奖励激励。

  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

  在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方面,首先要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其次要加强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最后要营造技能成才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天津:到“十四五”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超过40%

2023-09-01 09:08 来源: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共九部分29条落实举措,突出具体化、有创新、可操作、能落地,对我市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技能人才激励体系更加健全。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相适应。

  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养格局

  据了解,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养格局方面,首先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强化行业企业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再次要发挥职业学校基础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后要增加优质社会职业培训资源供给。同时,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落实,深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区县结对帮扶工作。

  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在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方面,首先是支持建设企业培训中心,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企业建设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次是强化公共实训中心引领示范,支持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依托设施设备和技术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再次是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工作站等。

  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方面,首先是注重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重点企业结合实际需要开展项目制培训,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训。其次是加强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制造业根基工程”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再次是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建设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平台、开发数字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

  同时,要注重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首先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支持企业结合实际设立技能津贴等,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其次是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再次是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推行“海河英才”卡,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

  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首先是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相应系列职称评价,切实保障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其次是完善职业技能评价制度。再次是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采取考核鉴定等方式进行技能人员自主评价。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首先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定期举办“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积极承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全国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其次是加快竞赛成果转化,支持我市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全国技能大赛天津集训基地。再次是优化竞赛奖励机制。按规定落实免试升学政策,采取以赛代评方式,对在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奖选手给予奖励激励。

  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

  在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方面,首先要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其次要加强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最后要营造技能成才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