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北黄骅港推进七万吨级双向航道建设

2023年09月25日 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邵玉姿

  河北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碧波万顷、巨轮穿梭。距离海岸线近10公里的海面上,航道疏浚船正在紧张作业。“开始放耙!”船长陈立强一声令下。船舶两侧的黄色机械臂齐刷刷向外延伸,黑色的耙头连着耙管缓缓沉入海底。不一会儿,海底的泥沙便和着海水通过耙管“喷”进泥舱之中……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主管梁秀忠说,加强港口能力建设的各项举措正迅速推进,“建设7万吨级双向航道、实现7万吨级船舶重载双向通航,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前不久,长达11.48公里的7万吨级双向航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眼下,航道维护清淤作业紧张进行,二期工程稳步推进。

  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位于淤泥粉砂质海岸带,滩浅、坡缓、回淤多,拓展航道不容易,实施疏浚清淤工程更是难上加难。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陈立强和船员们将边坡区域按距海面深浅科学划分条块,使用不同舱容的疏浚船分区作业,既提高了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海上浮标和陆上导标位置迁移等同步进行。“陆上导标最高的81米,移位最长的100多米,共16座,使用最大吊重1200吨的吊车依然惊心动魄。”梁秀忠介绍。

  “7万吨级双向航道建成后,港口作业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煤炭吞吐能力预计增加7个百分点。”梁秀忠说。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河北黄骅港推进七万吨级双向航道建设

2023-09-25 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河北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碧波万顷、巨轮穿梭。距离海岸线近10公里的海面上,航道疏浚船正在紧张作业。“开始放耙!”船长陈立强一声令下。船舶两侧的黄色机械臂齐刷刷向外延伸,黑色的耙头连着耙管缓缓沉入海底。不一会儿,海底的泥沙便和着海水通过耙管“喷”进泥舱之中……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主管梁秀忠说,加强港口能力建设的各项举措正迅速推进,“建设7万吨级双向航道、实现7万吨级船舶重载双向通航,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前不久,长达11.48公里的7万吨级双向航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眼下,航道维护清淤作业紧张进行,二期工程稳步推进。

  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位于淤泥粉砂质海岸带,滩浅、坡缓、回淤多,拓展航道不容易,实施疏浚清淤工程更是难上加难。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陈立强和船员们将边坡区域按距海面深浅科学划分条块,使用不同舱容的疏浚船分区作业,既提高了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海上浮标和陆上导标位置迁移等同步进行。“陆上导标最高的81米,移位最长的100多米,共16座,使用最大吊重1200吨的吊车依然惊心动魄。”梁秀忠介绍。

  “7万吨级双向航道建成后,港口作业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煤炭吞吐能力预计增加7个百分点。”梁秀忠说。

(责任编辑:魏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