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字号零售"逆生长" 10月以来"重庆特产"搜索增幅264%

2023年11月21日 11:18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今年双十一,重庆本地特色商品备受全国消费者青睐。

  “火锅底料千千万,重庆就占一大半”。据公开资料显示,麻辣诱人、香气扑鼻的重庆老字号“桥头”火锅底料成为最受关注的本地品牌。

  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全国“重庆桥头火锅底料”美团搜索量同比增长359.4%。重庆、成都、西安、北京、晋城为排名前五的搜索城市。

  “我的外地舍友们都爱吃火锅,这次他们来重庆上学特别让我推荐了家乡的特色,想尝尝正宗的重庆味道。我作为东道主直接在外卖平台上下单了桥头火锅底料,他们直呼’太香了!’。”来自重庆的杨帆“炫耀”着家乡特产。

  除了火锅底料,涪陵榨菜、陈昌银麻花、张鸭子等一系列重庆老字号,也借助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口味习惯商品,同时助力本地品牌走向全国大市场。

  层出不穷的创新消费业态,正印证着重庆的旺盛的经济活力。近年来,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提质步稳、成效初显,以老字号为代表的“渝货精品”焕发新机。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18个、重庆老字号291个。

  除了本地老字号外, 不少“渝货精品”也在加速开拓新消费市场。如梅见青梅酒、渝兄怪味胡豆、张飞灯影牛肉丝等本地特色商品,也通过本地零售平台发掘即时消费等创新场景,满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以来,“重庆特产”相关关键词在大众点评上的评价及笔记条数同比增长821%,美团搜索增幅264%,而“重庆特产专卖店外卖”的搜索增幅更是同比增长95倍。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认为,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这也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

  业内人士表示,以地方老字号为代表的特色商品和本土品牌,通过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立足本地供给、服务本地消费市场,帮助本地、异地消费者更好更快地选购本地商家提供的商品与服务,同时也帮助商家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本地品牌走向全国。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老字号零售"逆生长" 10月以来"重庆特产"搜索增幅264%

2023-11-21 11:18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今年双十一,重庆本地特色商品备受全国消费者青睐。

  “火锅底料千千万,重庆就占一大半”。据公开资料显示,麻辣诱人、香气扑鼻的重庆老字号“桥头”火锅底料成为最受关注的本地品牌。

  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全国“重庆桥头火锅底料”美团搜索量同比增长359.4%。重庆、成都、西安、北京、晋城为排名前五的搜索城市。

  “我的外地舍友们都爱吃火锅,这次他们来重庆上学特别让我推荐了家乡的特色,想尝尝正宗的重庆味道。我作为东道主直接在外卖平台上下单了桥头火锅底料,他们直呼’太香了!’。”来自重庆的杨帆“炫耀”着家乡特产。

  除了火锅底料,涪陵榨菜、陈昌银麻花、张鸭子等一系列重庆老字号,也借助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口味习惯商品,同时助力本地品牌走向全国大市场。

  层出不穷的创新消费业态,正印证着重庆的旺盛的经济活力。近年来,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提质步稳、成效初显,以老字号为代表的“渝货精品”焕发新机。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18个、重庆老字号291个。

  除了本地老字号外, 不少“渝货精品”也在加速开拓新消费市场。如梅见青梅酒、渝兄怪味胡豆、张飞灯影牛肉丝等本地特色商品,也通过本地零售平台发掘即时消费等创新场景,满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以来,“重庆特产”相关关键词在大众点评上的评价及笔记条数同比增长821%,美团搜索增幅264%,而“重庆特产专卖店外卖”的搜索增幅更是同比增长95倍。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认为,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这也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

  业内人士表示,以地方老字号为代表的特色商品和本土品牌,通过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立足本地供给、服务本地消费市场,帮助本地、异地消费者更好更快地选购本地商家提供的商品与服务,同时也帮助商家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本地品牌走向全国。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