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7日 汪华东)

2024-02-26 13:23 来源:淮北市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兰)

淮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7日 汪华东)

2024年02月26日 13:23   来源:淮北市政府网   

  ——2024年1月17日在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汪华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力拼经济、稳增长,拼作风、提效能,拼服务、优环境,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均创6年来最好成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8亿元、增长8%,增幅居全省第4位,收入质量居全省第1位。

  一年来,我们聚焦有效投资,招引实施了一批促进产业发展、蓄势赋能的重大项目。坚持“一线工作法”,创新实施“红黄绿”亮灯预警机制,推动淮宿蚌、淮阜城际铁路,徐淮阜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G3京台高速双堆集互通立交建成通车。临涣焦化年产10万吨DMC、金浦新能源、伊特纳新能源等项目加快建设,银邦新材料、翌光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全球规模最大的60万吨乙醇生产装置启动试生产,全市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10个月全省第一,我们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信心更足、底气更足、干劲更足!

  一年来,我们主动向上争取,成功申报了一批展现真抓实干、争先进位的试点示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4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成功创建安徽省创新型城市。濉溪县获批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试点,杜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再获国家三年政策支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73个,获批资金15.5亿元,综合评价考核居全省第3位。获批设立安徽(淮北)高等研究院,我市再添一个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科技研发平台、人才培育平台!

  一年来,我们整合优质资源,精心谋划了一批彰显城市品位、文化魅力的特色活动。开通“乐游长三角”高铁旅游专列,开展“金秋万人游淮北”、“灯火里的相城”、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长三角自行车联赛等活动,举办嵇康古琴艺术节,龙脊天路入选安徽省旅游风景道,濉溪古城通过4A级景区质量评价,隋唐运河古镇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煤美与共、湖上淮北”文旅品牌越叫越响,城市发展生机勃勃、活力满满、热气腾腾!

  一年来,我们坚持系统思维,接续破解了一批制约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难点问题。强化部门联动,深入推进住宅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相关做法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成立专班,加快解决棚户区改造“难安置”问题,建成安置房3397套。坚持有解思维,为13个“工业难办证”项目办理不动产权证。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逐步被破解、难点逐步被攻克、堵点逐步被打通。

  过去的一年,我们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服改革发展难题,坚持把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硬道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有限聚焦、久久为功,拼得很艰难、也很坚实,干得很辛苦、也很有成效。

  一是千方百计稳住实体经济,转型质效全面提升。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近10亿元,清欠企业账款1亿元。制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兑现奖补资金1.7亿元。加大制造业企业要素成本补贴力度,帮助企业降低用水用气成本1000余万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工业产销率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着力促消费、提信心,精心组织购物嘉年华、房展会等促销活动,精准发放各类消费券8718万元,拉动消费约26亿元。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定实体经济的关键,组建12个产业招商团,成立6个驻外招商分中心,聘请12名招商顾问,推动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全年新签约、开工、纳统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201个、162个、111个。积极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广东省电池协会年会,举办铝箔、新型半导体、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组织浙商、闽商等700余家企业、70余家商协会来淮考察、对接合作,中清产业园、得壹新能源、中基电池箔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二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发展走深走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精准对接、主动融入,推动22个项目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库。深入贯彻落实皖北全面振兴决策部署,皖北“两个加快”考核连续2个季度排名首位。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分别突破400亿元、120亿元,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居全省第1位。预计,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5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达150万千瓦。深化与省农科院对接合作,大力发展高端绿色食品产业,新增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坚持把徐淮结对合作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抓手,制定段园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设立段园新型功能区发展服务中心,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加快推进。徐淮城际公交开通运营,两市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加强与徐州陆港合作,开通“淮徐欧”“中亚”班列,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4.8亿美元。序时推进S305进港公路、S410等项目实施,浍河航道整治二期、韩村码头等开工建设,临涣船闸主体完工,孙疃码头建成投用,孙疃港入选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全域统筹,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加快城市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1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4部,更新城市供水燃气污水管网46.3公里,建设口袋公园10个,累计建成海绵城市34平方公里。加快推动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泊位20067个,释放小区地下车位14215个。我市在全国城管进社区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生活垃圾分类获全国城市组三等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东部新城配套不断完善,高铁西站片区建设有序推进,惠黎西路大桥即将竣工,沱河东路延伸段、青年路建成通车。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完成。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投资16亿元。统筹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出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新增存栏千头以上规模养殖企业3家、万头肉牛屠宰企业1家,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79.8%。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小麦单产连续六年全省第一,“一站式”托管服务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获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6个,建成和美乡村中心村44个,相山区鲁楼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濉溪县周陈村、烈山区洪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48公里,濉溪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四是全力以赴推动改革创新,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实施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创优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创优营商环境十条提升举措》,聘任4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生态。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居全国第11位。开展企业家恳谈会3次,企业家接待日10次,畅通政企对接渠道,擦亮满“淮”诚意营商环境品牌。新政务服务中心完成整合搬迁,市企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市产投集团、粮食集团。绿金产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进层企业1家。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林业碳票实现首发交易。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典型案例。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27.2亿元,同比增长8.27%,登记科技成果620项,吸纳技术成交额增长200%。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15项,获批省重点实验室5家、省企业研发中心1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3家,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制造业企业227家。持续拓展工业互联网运用,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3356个,“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1400家,华润金蟾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理士新能源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濉溪经济开发区入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临涣化工园区获全省首个化工园区扩区筹建批复、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化工园区10强。

  五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群众生活更有质感。推深做实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项民生实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西园中学中湖分校、高岳九年一贯制学校等4所学校建成招生,新增学位7200个。完成4所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达标,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获评安徽省高水平高职学校,我市获批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市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牵头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濉溪县医院医共体被评为省级示范医共体,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考核居全国第2位。我市荣获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市。常态化举办“2+N”招聘,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18场次,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考评居全省第3位。积极探索低收入人口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常态化帮扶衔接并轨,创新嵌入式养老模式,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市PM2.5改善幅度居全省第8位,优良天数比例70.1%,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治理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建立群众反映问题信息联动机制,发布《每日民声》302期,解决问题1517个,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2%,降幅居全省第2位,杜集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临涣派出所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段园零距离调解工作室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临涣镇“一杯茶”调解法获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成为全省继“六尺巷工作法”之后又一重要品牌。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过去的一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妇女儿童、青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审计、地方志、科协、档案、外事、公共资源交易、公积金、供销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一年来,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创业者,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不同的岗位,奋斗拼搏、挥洒汗水,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六是持之以恒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围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活动,对标沪苏浙,提振精气神,有力激发全市上下为尊严而战、为荣誉而战的奋斗精神!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座,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居全省第3位,行政应诉纠错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坚持定期向人大常委会通报工作,与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办理人大建议215件、政协提案138件。建立市长办公会听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制度,研究解决群众重点关切问题。举办产业发展、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专题培训10次,市直部门和县区赴先进地区学习近200次,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以工业互联网思维开发应用政务督办系统,综合运用“限时反馈”“周督办、月通报”等方式,确保各项决策部署清单化、闭环式落实到位。市政府网站位列全国地方政府网站第15位,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强。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只争朝夕、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斗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淮北改革发展事业的驻淮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以煤炭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四链”融合还需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偏少,中小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市场主体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力;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不多,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能级仍然较弱,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政府系统少数干部开放创新意识、争先进位意识、服务发展意识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专业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迎挑战、破难题、促发展,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

  二、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七个强省”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的重要一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质提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叠加,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能耗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集中力量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淮北未来发展关键在项目,重点在项目,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工程,以项目建设的“进”,确保经济运行的“稳”。

  聚力项目谋划实施。瞄准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和国债支持方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水利防灾减灾等领域,滚动储备并梯次推进一批利当前、谋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集中开工动员,用好“红黄绿”亮灯预警机制,定期调度重点项目,全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30个,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得壹新能源、天然气第二气源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淮宿蚌、淮阜城际铁路,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等重大项目实施进度。扎实推进S235濉唐路三期、S410濉刘路改建一期、S238杜集段改建等工程,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浍河航道二期、临涣船闸、韩村码头、危化品码头工作进度,打造内河航运强市。积极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培育发展低空经济。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围绕“五群十链”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绿色食品产业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0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0个。优化调整驻外招商分中心、产业招商团,充分发挥招商顾问作用,密切与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加强与头部基金公司合作,深化与商协会交流,办好各类节会展会。优化招商评价方式,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尽心竭力当好企业坚强后盾,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落实落细产业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发展围绕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努力把淮北打造成为投资洼地、发展高地。强化项目规划、用地、用能等要素全市统筹,提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储备项目转化率,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工业经济振兴为主抓手,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提升产业链。聚焦煤矿、非煤矿山、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150个,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巩固陶铝新材料优势地位,支持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向特色铝箔、高端铝材产业延伸;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向电池材料、关键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方向拓展。抢抓“新三样”风口,推动汽车零部件、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依托相山经济开发区、口子产业园、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肉制品精细精深加工、预制菜等加快发展,支持口子酒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淮北食品产业知名度、影响力。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工业企业30家。

  打造创新链。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深化与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加快科技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安徽(淮北)高等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理工学院与企业共建学科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00家。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0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争创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

  完善资金链。用好金融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和杠杆效应,以基金、融资担保等方式,撬动更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支持县区盘活存量资源,参与组建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以投带引”撬动市场化基金,促进“基金+产业”融合发展。

  激活人才链。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与长三角等重点城市合作,建设“人才飞地”3个,招引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个以上,各县区园区招引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不少于1个。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更多“相城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政策“3.0”版,开展“人才淮北行”系列活动,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加快形成“近悦远来”人才工作新局面。

  (三)扎实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坚定不移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消费扩容升级工程为牵引,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活有潜能的消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华翊广场、碧乐城等商业街区集聚和辐射作用,聚焦汽车、家电、餐饮、服务等领域,充分考虑弱势群体需求,优化消费券发放方式,精准高效引导消费。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南翔云集、濉溪古城等文旅街区申报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断点旺城市“烟火气”。全年培育限上商贸单位100家以上,亿元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达50家以上。

  持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以市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突出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检验检测、商务咨询、研发设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濉溪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创国家级中心。加快安徽自贸区淮北联动创新区建设,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推进零碳智慧物流产业园、京东物流园建设,积极引进供应链物流头部企业,谋划建设青龙山数字物流产业园。

  拓展新兴服务业消费场景。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游戏竞技、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共充电桩600个。积极拓展汽车后市场,搭建二手车智慧交易平台,创新运营模式,打造规范有序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认真落实“四个统筹”要求,深入实施开放型经济提升工程和营商环境创优工程,不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用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平台,确保惠企政策快捷直达、精准滴灌。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与省属企业战略合作,支持淮矿集团、皖北煤电等省属企业在淮布局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扎实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加大培育后备企业力度,新增上市在审企业1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条例》,对标沪苏浙,完善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塑造营商环境区域品牌。启动“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深入实施助企纾困行动。用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发挥“营商环境体验官”作用,加大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系统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执行入企检查备案制度,落实落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做到有事必到、无事不扰,打造企业成长的沃土。

  深化徐淮结对合作。坚持双城联动、协同发展,全方位加强与徐州对接,高水平建设徐淮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推进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充分利用“淮徐欧”“中亚”班列,支持重点外贸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强化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在产业协作、交通互联、民生共享等方面持续加力,推动徐淮结对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建强园区平台。深入实施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落实“一区一策”实施方案,整体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实现争先进位。支持各开发园区聚焦主导产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闲置和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全年处置闲置土地1160亩以上,低效用地2000亩以上。

  (五)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坚定不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内外兼修、表里同塑,深入实施城乡品质提升工程,让淮北更宜居。

  高品质推进城市更新。用好城市体检成果,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63个,建设口袋公园12个,提升人民路、相山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实施一批新基建项目,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结合老城区特点,因地制宜完善特色美食、品牌商业、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等业态,留住城市记忆,拉高生活品质。

  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完善东部新城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高铁西站片区、绿金湖西岸片区规划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功能,推动“人、产、城”互动,吸引群众进城就业、安家落户。支持濉溪县建设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优化调整濉溪南部次中心发展定位,建设产业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新型城镇。

  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落实《淮北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2.0版》,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推行沿街主体“门责制”,突出抓好商业大街、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区域环境治理,用绣花功夫打造“最干净城市”。扎实推进住宅物业管理整治提升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小区车辆停放、电梯安全等问题。推广“淮优出行”APP,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700个以上。

  (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抓好乡村“五大振兴”,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聚焦“千亿斤江淮粮仓”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51万吨以上。坚持科技强农,依托市农科院,密切与省农科院、中农大合作,推进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打造种业强市,小麦制种面积达54万亩。聚焦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完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市肉牛养殖规模达7.4万头。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以上,提升农产品综合效益。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村庄规划,加快2023年度6个精品示范村和36个中心村建设进度,启动2024年度6个精品示范村和30个中心村建设,创建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92个。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升6960户,持续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000人次以上。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工作。扎实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七)发挥淮北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文旅“引流端口”,确保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让淮北更宜游。

  打造一批文化标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推动文旅十大工程。扎实推进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濉溪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博物馆,老电厂遗址改造(夔牛天街、工业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临涣古镇、啤酒厂文创街区改造等项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宣传淮北红色遗址遗迹,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乐游长三角”高铁旅游专列活动,推动龙脊天路全线贯通。依托南湖、朔西湖、乾隆湖等生态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康养、度假旅游,开发特色民宿、文创产品,打造城市IP,唱响“煤美与共、湖上淮北”文旅品牌,让城市文旅产业人气更旺、活力更足。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相山书院、古睢书院、石榴红了·城市阅读空间等5个高品质城市书房,打造“书香淮北”。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细致做好文明创建迎检准备,培育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

  扎实推进体育强市。改造提升市体育中心场馆,启用市全民健身中心,高水平承办全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发足球、跳绳等特色体育教育,积极承办羽毛球、摔跤等区域性或国家级体育赛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群众家门口的“体育公园”。

  (八)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屏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施减污降碳增效协同工程,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至170万千瓦。加快推进国安电力二期2×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实施,推动平山电厂、临涣中利电厂、大唐虎山电厂、国安电力一期升级改造,降低煤电机组煤耗能耗水平。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大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扬尘管控,稳步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加快老濉河、濉临沟尾水湿地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清水北送”保护行动,争创省级以上幸福河湖4个。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完善固废处置设施,加大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加快推进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各类问题按期见底清零。下大力气解决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扰民、餐饮油烟等环境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强化生态环境修复。严格落实林长制,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增强艺术性,让森林城市变得更美。打造林业生态,创建省级森林示范村8个,完成营造林2.65万亩,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序推进濉溪、杜集独立工矿区及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巩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成效。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深入实施便民利民惠民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推进创业淮北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支持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省级产业园,不断优化区域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推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加快建设健康淮北。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市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扩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深化濉溪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医疗机构职能,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统筹推进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综合改革。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托位1500个。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一小二中南湖校区、实验学校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高标准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行为整治力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00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5%。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实施中职教育提质培优和试验区项目行动计划,完成濉溪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用好市人民医院老院区医疗资源,引入专业机构,大力发展医养结合项目。积极推广第三方居家上门服务、农村互助式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累计建成嵌入式养老机构20家,实施适老化改造990户,加快打造具有淮北特色的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将聚焦民生大事、关键小事,接续实施50项民生实事,谋深谋实一批民生项目,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真正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

  (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定不移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深入开展地方金融风险处置攻坚专项行动,有效化解地方金融领域突出风险隐患。加大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升群众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排查化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城乡自建房、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消防综合救援能力建设,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用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保障燃气管道、供水管道等安全运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一杯茶”调解法,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欠薪预警处理和信用惩戒机制,坚决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建成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持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五宜”幸福城市,政府工作要有新作为、政府干部要有新担当。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一)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忠诚不是口号是本分、干净不是自诩是底线、担当不是冒险是智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高标准推进省委巡视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带头践行“忠专实”“勤正廉”,从“六破六立”入手,落实“五大”要求,把“四个抓落实”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

  (二)加强能力建设,锤炼专业专注的过硬本领。常态化开展政策课堂、局长讲堂、干部学堂,加快知识和观念更新,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持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风险本领。积极推行现场办公和“一线工作法”,加强典型案例解剖,下沉工作重心、解决具体问题,做到敢抓敢管有魄力、会抓会管有本事、立抓立管有效率。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调查研究开路,系统思考谋划,提高工作精准性、针对性、科学性。发挥《每日民声》、市长信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作用,聚焦群众反映高频事项,加大攻坚力度,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三)加强法治建设,严守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强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妥善解决行政争议,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审计、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发扬斗争精神,加大重点领域腐败惩治力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和绩效评价,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一切非必要支出,勤俭干事业,带头“过紧日子”。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发扬革命加拼命精神,坚持“新官理旧事”,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带动政府系统全体人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各位代表!前进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状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踔厉奋发,铆足干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淮北篇章!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