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3日 葛斌)

2024-02-26 14:10 来源:马鞍山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兰)

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3日 葛斌)

2024年02月26日 14:10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24年1月13日在马鞍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葛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难中求成、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紧扣高质量、全力拼经济,迎难而进、真抓实干,加快建设“七个强市”,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采取超常规举措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年GDP达2590.6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4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制造业为纲,产业转型持续加快。正奇电池片一期等172个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46.3%。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均突破1000家,战新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12.9%。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6。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马钢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市经开区营收突破千亿元。4个县区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3个县区入选增速十强。

  一年来,我们聚力“七未”项目攻坚,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库迪咖啡等463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7个;美利信新能源汽车结构件等388个重点项目开工、开工率113.8%,泉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等270个重点项目竣工、竣工率134.3%。“七未”项目攻坚做法入选全省首提首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典型案例。获批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市。“亩均论英雄”获评全国十大标杆案例。

  一年来,我们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一体化发展持续提效。宁马城际架梁工程完成七成,巢马高铁建设进度过半,宁马高速“四改八”马鞍山段建成通车。与合肥市、省港航集团签订港口合作协议。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占省外投资项目的60.4%。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企声响应”“无证明城市”等十余项创新举措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事项数量居全省第3。连续3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

  一年来,我们致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民声呼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64个,暖民心行动和49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创新实施城市困难群众“困有所扶”集成改革,新建改造口袋公园38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第1,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达58%、居全省首位。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城乡供水一体化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文明城市测评居全国“优秀”等次。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基本盘”更牢固。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举办“投资马鞍山行”等活动,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达1045亿元、1.75亿美元,均居全省前列。健全要素提级会商调度机制,蜂巢新能源二期等11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3亿元,1573个项目入选省新增谋划重大项目库、总投资超1.5万亿元。技改投资增长21%。发行专项债券53.7亿元。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7万亩,出让工业“标准地”6317亩,新增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提升10%,当涂、博望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锁库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批。强化企业支撑作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四上”企业41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3家。3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20强,4家企业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全省第3。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超80%;新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优秀场景4家,均居全省第2。整合建立“1+3+X”产业政策体系,兑现政策资金4.6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40.1亿元。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3轮7622万元消费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47.7亿元、增长9.3%。大青山野生动物园获批4A级景区,长江不夜城、“创客+”文创园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71.5亿元、较2019年增长4.7%。实现电商网销额110.9亿元、增长51.3%。精准调整公积金等政策,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49.4万平方米。

  (二)坚持“四链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圈”更有力。做强创新链。“双清零”目标全面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个,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00亿元、增长1.6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居全省第3。入选中国科技创新中心100强。十七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居全国建筑施工行业第2。拉长产业链。扎实推进“1+3+N”产业集群建设,出台县区、开发园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组建6个新兴产业招商研究小组,96.5%的新签约项目符合新兴产业领域。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1754亿元,马钢新特钢一期、宝武特冶马鞍山基地一期等投产;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近1倍,汉马科技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含山获评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数字经济等产业加速布局,组建市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获评省级大数据企业22家,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建筑业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6.3%。完善资金链。新增信贷453.7亿元、增长15.6%,存贷比达95.3%、提升10个百分点。新设高质量发展母基金和江东百亿产业基金,政府参股基金总数39支、总规模390亿元。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家、挂牌企业20家,完成直接融资136.5亿元。补齐人才链。迭代实施人才新政5.0版,成立市科创和人才发展集团,走进70多所高校开展“才聚诗城高校行”等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5个,引育各类人才5.1万人。新设产业工程师学院2家。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马就业率达28.3%、提升2.4个百分点。

  (三)坚持改革开放,内生发展“驱动力”更强劲。深化重点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全市一单”,超七成事项实现1日内办结。市级证明材料免提交率达57.2%。迭代升级亩均效益评价4.0版,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23.6万元、居全省第3。组建市国控集团、江东交投公司等,提级管理江东文旅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居全省第3。优化为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施行。制定实施157项对标提升举措,近70%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全省标杆水平。开展“优环境、稳经济”大走访等活动,实现“四上”企业走访全覆盖。常态化举办“采石会客厅”63场,整合升级企业服务中心功能,收集企业诉求7132件、办结率达100%。强化开放融入。深入开展“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等行动,完成进出口总额61.9亿美元。组建大物流专班,开辟多式联运示范线路7条,马钢物流荣获国家示范工程;马鞍山港纳入全省高速公路收费减半名单,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3亿吨、居全省第3。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完成投资41亿元。与沪苏浙地区新签订园区合作协议5个,轮值承办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墨西哥特拉内潘特拉市参访团等来马访问,举办“诗城侨英荟”、皖台职工技能竞赛交流等活动。

  (四)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新格局”更凸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36个专项规划研究编制,制定开发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导则。323个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完成投资477.6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9个,棚改新开工3580套,启动10个完整社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2.9万个、充电桩9111个。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的47.5%。佳山、雨山等环山步道贯通,慈湖河体育公园等建成。改造市政管道612.7公里,更换宽边防沉降窨井盖1185个。秀山片区建设稳步推进,阳湖片区一期路网基本建成。出台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管理措施,开展争创“最干净城市”行动,珍珠园驿站获评全国“最美驿站”,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道路保洁一体化管理、城市小区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城市大脑”一期建成试运行。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创新开展“五统五促”行动,新增耕地8009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加固中小河流堤防75.8公里,粮食总产量达21.7亿斤、实现“二十连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新认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42个,新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全面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善厚、黄池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关镇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村入选省级精品示范村。村均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突破85万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居全省前列。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扬马城际安徽段可研获批,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先期工程开工。宁和高速、沪武高速博望互通等加快推进,S446改建工程开工建设,S205围乌路一期建成通车。实施城区道路贯通工程34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80公里,累计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52条。长江航道整治二期完工。

  (五)坚持绿色宜居,生态环保“金名片”更亮丽。狠抓环境治理。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十大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PM2.5平均浓度连续3年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6%、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整治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931个、农村黑臭水体53条,建设省级幸福河湖4条;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均达100%。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完成4座废弃矿山治理。狠抓生态修复。实施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设立“长江保护日”,宁马协同开展长江苏皖交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入选国家创新实践案例,薛家洼成为最美岸线。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十大工程44个项目完工15个,累计完成投资44.6亿元。开展2轮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修复湿地2613亩。新增造林6544亩。狠抓绿色转型。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8”方案,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1.8万千瓦,单位GDP能耗下降1.1%。新增绿色建筑399.7万平方米。当涂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新认定中钢天源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马钢成为全省首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

  (六)坚持民生为本,广大群众“获得感”更充实。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27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万元、3.3万元,分别增长6%、7.5%。开展“民呼我应惠万家”专项行动,推出低保申报快速通道等10项便民措施。建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59个,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登记失业率2.4%。建成全省首家老年助餐中央厨房集配中心,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考核居中部地区第1。改造提升菜市场28个。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认定普惠托育机构20家、新增托位3563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所、中小学4所,红星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学校43所。新增三级医院3家,市人民医院东院二期竣工,市口腔医院开诊,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全国爱卫办评为安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炉火照天地》入选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3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首届长江文化论坛,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李白诗歌节影响力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科普、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道德积分”试点,新当选中国好人和安徽好人数居全省第1。成功举办市运会、市残运会、采石矶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力保持大局稳定。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市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推深做实信访“门诊”制度,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8.6%,医疗纠纷“导、解、防”工作法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处置风险楼盘7个,提前10个月完成“难安置”专项治理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系统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年以上非法集资陈案全部清零,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市本级及3个县区获批财政部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置换额度居全省第1。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防动员、全民国防教育、退役军人工作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履职效能得到新提升。加强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治能力不断增强。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累计向市委请示报告33次。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五大”和“六破六立”大讨论,经常性对照检视“五问”,举办专题讲座13次,大兴调查研究,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成为常态。市政府会议、文件和督查考核数量持续下降。加强法治建设。制定政府规章2件,出台市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规定,健全“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获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方面监督,办理市人大议案建议166件、市政协提案252件。加强廉政建设。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清收结余资金11.5亿元。审计监督、公共资源交易促进增收节支40.2亿元。主动发布政府信息18万余条。12345热线服务水平测评居全省第1。

  各位代表!

  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驻马单位携手奋进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马单位,向驻马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马鞍山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受宏观经济、钢铁行业周期性等综合因素影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快,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张,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仍需提升,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仍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担当意识不强。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奋进新征程、走出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新路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踏上新征程,我市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特别是市委围绕践行新发展定位,明确提出“七个强市”奋斗目标,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底气。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我们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想在前、干在前、冲锋在前,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迎来更加精彩的绽放。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新发展定位,紧扣“七个强市”奋斗目标,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持续推进制造业倍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进入并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马鞍山新篇章。

  综合考虑,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全员劳动生产率23.5万元/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单位GDP能耗、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奋力书写美丽马鞍山新画卷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积极培育零碳工业、零碳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持续开展单位能耗产出评价,统筹形成10万吨标煤以上能耗指标供给。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35%。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5万千瓦。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实施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完成183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持续推进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加快制造、文旅、康养等产业导入,完成投资14亿元。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设市级以上幸福河湖8条,修复湿地2800亩;新增造林6000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统筹推进废弃矿坑、排土场、尾矿库综合利用。

  深入推进环境治理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提升。持续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86公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达7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力争保持100%。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有序实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家门口”的油烟、噪声等问题。

  (二)坚定不移扩大有效需求,奋力稳定经济增长

  招引更有质量的项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招引一批“链主”项目、“总部经济+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项目,新签约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45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5%。加强产业研究,指导县区、开发园区分别聚焦主导产业的1-2个细分领域,精准制定招商地图。完善市级统筹、项目论证、统一赋码、核查回溯、合同约定等机制,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超50%。

  扩大更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开展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实施重点项目1180个,年度计划投资超千亿元。健全“七未”项目管理机制,推动天能钠电正极材料等324个项目开工,确保前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55%、80%、100%,争取开工项目次月入库、第三个月纳统。推动华旺二期等235个项目竣工,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四个季度分别达35%、60%、85%、100%。实施“百千万”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力争60%以上市级储备项目达到可研深度,转化率达20%以上。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拓展民间投资空间。

  配置更有效率的要素。健全要素保障全市协同联动机制。推动“标准地”改革向服务业延伸,供应建设用地1.6万亩。系统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加强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推动“工业上楼”“汽车上顶”,新增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提高10%。推动林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0%。

  激发更有潜能的消费。实施消费促进“四季有约”行动,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提高消费券发放精准度,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金鹰-八佰伴等现代商圈建设,壮大夜间消费街区,优化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资源配置,让城市烟火气更旺、生活味更浓。

  (三)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六大行动”,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6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台以上。深入对接羚羊平台,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平台应用普及率达35%。支持马鞍山软件园加快发展,力争营收突破200亿元。适度超前部署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

  全面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和资质建筑业企业各30家以上,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1万户。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强化营收50亿级、百亿级企业培育。支持马钢打造全省钢铁产业“链主”企业。

  全面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1+3+N”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0%。争创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加快马钢“1+8”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铁基、铝基等基础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中钢天源等做强磁性材料产业。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力,支持汉马科技加快转型升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风口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3%。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40个,技改投资增长15%。建筑业产值增长9%。

  全面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信息、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产业,做大做强工程咨询、监理造价等业态,积极创建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和服务业集聚创新区。坚持“制造+服务”,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新增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提升办展能力水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

  全面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完善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支持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力争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当涂经开区营收分别突破1100亿元、900亿元、850亿元。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原则,完善园区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配套功能,加快工业邻里中心打造,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升级。支持宿马产业园加快发展。

  (四)坚定不移塑造发展动能,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多层次打造优质创新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新增省级平台40家、企业牵头组建占80%;推动马钢等企业争创国家级平台,支持中钢矿院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积极参与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推动我市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全国通用通兑。加快“研发飞地”建设,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350亿元。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多举措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与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机制。深入实施“双倍增”及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建设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认定市级独角兽、哪吒、瞪羚等企业1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4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23%。

  多渠道引育留用各类人才。持续实施“诗城英才”计划,迭代推出人才政策6.0版,做优做活市科创和人才发展集团,开展“人才安徽行”马鞍山系列活动,引育各类人才5万人、高层次人才团队40个,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马就业率超30%。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办好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打造近悦远来“养人”生态。新增技能人才1.9万人以上,争创省级示范产业工程师学院。

  多元化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新增学前公办学位32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90%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项目6个,深化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支持马鞍山二中打造全省一流高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安工大建设国家一流学科高校,推动师专、马鞍山职院“升本”。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五)坚定不移加强开放合作,奋力拓展发展空间

  持续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巢马高铁全面投资放量、宁马城际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提速S205围乌路、宁和高速建设,开工建设湖北路过江通道,深入推进长江公铁大桥连接线、G205快速化改造、扬马城际等项目,加快贯通省际“断头路”。大力承接沪苏浙优质产业转移,高水平建设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力争产值超120亿元,支持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创建省际新型功能区;加快马鞍山青浦工业园、巢含产业合作园区等发展。

  持续打造高能级物流枢纽。做好“向海而兴、借船出海”大文章,优化港口规划布局,强化船港企对接服务,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5万标箱。支持郑蒲港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港口二期建设、港池清淤,全力打造“飞地港口”,推动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共建合作港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外贸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攻坚行动,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增外贸实绩企业80家。加快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建设,鼓励十七冶、中冶华天等重点企业开拓“一带一路”、RCEP市场。加强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合作,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加快中泰“两国双园”创建。加强对台、侨务和外事工作。

  (六)坚定不移强化改革攻坚,奋力创优一流营商环境

  持之以恒助企纾困解难。树牢“沪苏浙能干、我们就能干”的理念,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确保营商环境持续居全省前列。深化“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完善为企办实事清单,做到无事不扰、难时出手。持续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升级“惠企通”服务平台,提升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精准直达水平。持续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

  持之以恒改进政务服务。扩大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范围,推行行政审批“极简化”,新增“办好一件事”套餐服务10个;深化“一网通办”,推进“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更多事项“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让群众、企业办事更便捷、更智慧。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确保80%以上证明材料免提交。持续深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

  持之以恒深化重点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启动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属税源企业下划属地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市级统筹能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江东控股集团加快发展,推进江东文旅集团、两山公司市场化运营。统筹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信用等领域改革。

  持之以恒激发金融活力。深化政银企对接,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联动,新增信贷500亿元以上、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00亿元以上。加强上市企业培育,持续壮大后备资源库,新增上市企业1家、挂牌企业20家;直接融资超150亿元。持续打造母基金+重点产业子基金+科创、天使等基金的“基金丛林”,基金规模超500亿元。

  (七)坚定不移提升功能品质,奋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管控作用,加快编制物流体系等“30+N”专项规划,加强各类规划衔接,推动全域全要素融合。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面规范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加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积极构建“总体-片区-街坊”三级城市设计体系。

  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坚持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353个,年度计划投资475亿元。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和交通组织。坚持以公共服务引领片区开发,加快阳湖片区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阳湖公园;持续完善秀山片区功能,积极推进高铁新城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城市开发时序、项目组合、资源配置、经营模式,实现内涵式增长。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坚持保留城市肌理、织补城市功能、留住城市记忆,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个,新增保障性住房2636套,推进10个完整社区建设,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5部。改造市政管道460公里,完成13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稳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完成雨山湖东区排水韧性能力提升工程,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的50%。新建改造口袋公园30个、绿地155万平方米、绿道12公里,逐步打造环城百里山水长廊。

  加强城市精细治理。深入推进“最干净城市”创建2.0版,打造示范道路30条、城市驿站6个。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物业服务和业委会组建实现全覆盖。改建垃圾中转站13座,生活垃圾分类三县城区覆盖率超70%;新增公共充电桩1500个、城市停车泊位2万个,深入推进智慧停车。启动实施“城市大脑”二期项目,新增标杆示范场景10个。

  (八)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底线。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新增5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行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265万亩、22亿斤以上。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恢复耕地4.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推广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培育种业新品种5个以上。加强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快推进姑溪河当涂闸、滁河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

  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做精“土特产”,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持续推进含山大米、和县蔬菜、当涂水产等“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建设,办好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肉牛饲养量突破5800头。农业总产值超200亿元,预制菜产业产值增长20%。培育壮大基层供销社,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个。村均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超90万元。

  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力争新增精品示范村10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提升农村卫生厕所5185户,完成2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交通物流服务能力,提质改造农村公路82公里。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确保县域经济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快当涂与市区融合发展,推动含山、和县-郑蒲港新区、博望打造城市副中心。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形态、体制机制全面升级。着力推动城乡资源高效统筹,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定居、融入城市。

  (九)坚定不移推动传承发展,奋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六大工程”。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速申遗步伐。办好第36届李白诗歌节。启动马钢9号高炉迁移异地保护。持续提高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文化精品。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哲学社会科学,做好科普、档案史志等工作。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体推进“旅游+文化+体育+乡村”融合发展。推动采石矶景区与周边景点联动发展,加快褒禅山景区、香泉旅游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串珠成链打造精品项目5个、线路6条,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举办第二届采石矶马拉松,积极承办大型赛事,延伸做强体育旅游产业链。新增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2个。实现旅游总收入超450亿元。

  加快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选树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岗位标兵等先进典型。加快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管用育融”一体化发展,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水平。

  (十)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奋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切实抓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精力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以办理“民声呼应”事项为突破口,提升民生问题源头治理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扩围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帮扶。

  切实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全龄友好型社会,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0家,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推进托幼一体化等建设,新增托位2000个,持续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加快健康马鞍山建设,深化与安医大、皖南医学院等合作,大力引进沪苏浙优质医疗资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造提升便民体育设施240个。扎实开展社保提质扩量行动。大力发展红十字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全力打造“温暖马鞍山”。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六尺巷工作法”,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马上办”网上为民服务品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加强民族宗教等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作用。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持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越是任务繁重、形势复杂,越是考验政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一定按照“五大”和“六破六立”要求,经常性对照检视“五问”,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对党忠诚讲政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坚决拥护、自觉服从、认真执行市委决定。

  专业专注增本领。每月开展市政府专题讲座,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常态化对标沪苏浙,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不断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全力以赴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

  求真务实勇担当。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讲真话、办实事,始终用实绩证明工作好坏。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遇事先作“该不该办”的价值判断、再作“能不能办”的技术判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些。

  勤勉尽责提效能。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健全“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的工作闭环,不断提升执行力、做到事事马上办。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以严谨细致、极端负责、高质高效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持续精文简会,规范督查考核。

  弘扬正气促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制定修改规章2件,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政府履约践诺机制。强化府院、府检联动,提升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持续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

  廉洁奉公树形象。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实施细则,大力纠“四风”、树新风、优作风。习惯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下降5%。健全重点领域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使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顽强奋斗,为加快建设“七个强市”,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马鞍山新篇章而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