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在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奇·达楞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全力突破困局、加快跨越追赶的关键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考察内蒙古的激励鼓舞和国务院支持意见的利好推动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突出主题主线,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通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9亿元,增长5.2%,创7年来最好水平。实施重点项目61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区第一方阵。签约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91个,到位资金384.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8.6%。争取到位上级项目资金89.1亿元,增长2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4.4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迈上百亿台阶。经济运行逐步爬出谷底、回归合理区间,全市上下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建高标准农田56万亩,玉米千亩方、万亩片示范区单产分别达到2493斤和2367斤,再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纪录,粮食总产达到189亿斤,实现“二十连丰”。落实发展肉牛产业一揽子政策,“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肉牛存栏、育肥分别达到385.8万头和31.5万头,育肥和屠宰规模分别增长85%、46.5%,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4.9亿元、增长15.6%,“通辽肉牛”品牌价值达267.8亿元、稳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品牌首位。启动“工业倍增”行动,开复工重点项目236个,建成投产82个,新增规上企业37户、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聚链成势,全区首个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建成投产,绿色铝基新材料和玉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批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通辽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启用,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城市、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入选2023“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驻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涉农贷款、民营企业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居全区首位。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六项工程”成效显著,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0.4%,助力科技企业融资2.3亿元、增长10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团队24个,培育全区首家玉米高产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82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7家和121家,技术交易额增长46%。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项,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蒙”字标认证居全区之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市属国企实现利润总额5.1亿元、增长4倍。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行动成效显著,创新推行“亮晒比评”机制,亮出诚信、晒出精气神、比出干劲儿、评出实绩,培育推出自治区级创新亮点88项,7项改革举措获得国家部委认可,一批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荣膺“2023中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9个旗县市区实现出口全覆盖。成功获批国家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绿色底蕴更为深厚。全面启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完成林业生态治理201万亩、天然草原保护修复200万亩,西辽河干流连续4年实现“有水”目标。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92.4%,好Ⅲ类水体比例达60%,土壤环境总体稳定。深化“五个大起底”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9万亩,71个“半拉子”工程全部盘活。创建自治区级绿色示范单位3家、节水型企业7家,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2.5万平方米,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见行见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出台支持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1+10”政策措施,完成新一轮城市体检,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提升项目79项,新增“口袋公园”20处,新改建换热站41座、供热管网145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04个、棚户区751户。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加速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38处、垃圾污水处理项目82个,改造危房626户、户厕8419个,实施京蒙协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354个,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2.7%。内蒙古供水通辽支线、引绰济辽二期工程全线开工,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2180公里,开复工干线公路23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240公里,实施公路养护工程996公里,新建5G基站2751个,60%的行政嘎查村实现5G网络覆盖,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普惠共享。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和8.3%。建立“政校企”培训联盟,解决本地企业用工近5000人,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旗县全部建成“零工市场”,零工人员再也不用“路边蹲活”。打造“科尔沁月嫂”等劳务品牌12个,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43.97万人。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117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园位4140个。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一年级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成效显著,257家医疗机构全部实行DIP医保支付,群众次均住院费用降低21.4%。第8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成立内蒙古西辽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举办首届西辽河文化节等系列文旅节事活动460余场。通辽健儿在全区“十五运”“六残运”上再创佳绩。新建改造城乡养老服务设施468个,完成适老化改造4000户。新增婴幼儿托位3519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7个、增长49.8%。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71套,公租房配租惠及2.65万户,为9.5万户居民加装室内燃气泄漏报警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6.7%,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和7%。市政府承诺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得到集中解决,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出台强化安全生产十二条措施,深入排查整治各领域风险隐患,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8%和54%。有力应对“7·7”强降雨和“11·6”特大暴雪灾害,千方百计完成年度化债任务,推动出险房地产项目“保交楼”691套,实现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清零。深化“平安通辽”建设,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开展“治重化积”攻坚行动,化解疑难复杂信访事项1003件,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下降20.2%,侦破积压命案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认真执行办好两件大事的6个促进条例,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七个作模范”的目标要求,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科左中旗、库伦旗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工作,海军“通辽舰”授旗入列。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广播电视、史志档案、人口计生、地震、气象、供销、邮政、海关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科协、慈善、红十字、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行政争议化解“府院联动”机制,推行强化监督贯通提升执行力六条措施,扎实推进中央、自治区各类巡视、督察、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任务。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24件、政协委员提案222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落实“七个摒弃”要求,开展“两优”专项行动,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倡导“五个主动”工作法,实实在在抓谋划、一步一个脚印促落实,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在化险防变中经受了考验,在奠基蓄力中稳住了阵脚,在前进突围中充实了动力,“突破困局”取得重大进展。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实干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中区直单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通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从无坦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的动力支撑还不稳固,科技创新短板明显,一些市场主体还面临不少困难。生态环境仍很脆弱,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还很繁重。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能力本领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工作“慢、粗、虚”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聚焦“闯新路、进中游”战略目标,认真落实自治区部署的“六个工程”和七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夯实现代化通辽建设物质基础的六项任务,积极培塑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跑出跨越追赶加速度,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辽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好“稳”与“进”、协同好“立”与“破”,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把“突破困局”的来势巩固好,把“跨越追赶”的速度冲起来,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新突破。
(一)深挖需求富矿,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快进优进。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在扩总量、提质量上积极进取、竞位争先。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实施重点项目510个以上,推动龙马200万吨铸锻件、锦联55万吨易拉罐罐料及汽车板材等17个投资超50亿元项目开复工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亿元以上。实施“政策落地工程”,用足用好国务院支持意见及各部委配套措施、东北全面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逐项研究生成项目、变成举措,常态化跟进对接、立项争资,全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再提高10个百分点。开展招商引资创新年行动,集中力量打好“冬季会战”,坚持三次产业齐抓、大小项目并重,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超千万元项目60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突出抓好产业投资,实施重点产业项目249个,巩固工业投资强劲态势,打好农牧业和服务业投资翻身仗。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全周期优化项目投资服务举措,让民间资本能投敢投、获利受益。
着力激发消费潜能。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优化供给释放消费、留住消费,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提振大宗消费,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差别化住房信贷、家电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稳住消费“基本盘”。扩大服务消费,持续恢复餐饮消费、文旅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养老、家政、“新市民”等新的消费热点。完善消费设施,支持旗县建设特色商业集聚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休闲街区、潮流夜市、民生早市、城乡集市,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丰富消费业态,做活夜经济、假日经济、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新增电商直播企业40家,网络零售总额达到85亿元。优化消费环境,推进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创建,开展“惠聚通辽·乐享消费”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悦购通辽”消费品牌。
加快做大外贸规模。抓住自治区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机遇,启动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力争进出口总值突破50亿元。建设对外经贸交易平台,提升肉牛、杂粮杂豆、红干椒、高端铝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水平,拓展绿色农畜产品、玉米生物科技、微晶新材料等领域海外市场。建设国际物流集散平台,推动通辽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实现与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锦州港(通辽)内陆港联动发展。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旗县设立跨境O2O体验店,支持企业建立公共海外仓。鼓励外经贸企业拓展业务,加快由代理进出口转向自营进出口,促进外贸业绩回流,年内进出口业绩企业达到50家以上。
(二)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两个基地”建设,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系统推进“八个结合”,全力打造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力争年内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4个,实施现代节水高产农田400万亩,将现有高标准农田全部建成吨粮田,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粮食总产突破19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锚定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目标,加快建设“一中心、三园区、五基地”,坚持从市场开发端持续发力,“反弹琵琶”带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肉牛品质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加大优质良补冻精宣传推广和全过程监管力度,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抓好标准化家庭牧场建设,扩大育肥规模,推进屠宰加工倍增行动,创新推行肉牛供应链金融,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赋能。年内实施牛冷配150万头以上、胚胎移植1万枚,建设标准化家庭牧场100个,力争优质基础母牛存栏达到200万头、肉牛深度育肥50万头、屠宰加工15万头以上。办好第十七届(2024)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着力引进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做优肉牛、玉米、荞麦、红干椒、水稻、林果等特色产业链,打造“通辽农品”品牌,推动传统农牧业大市加速向现代农牧业强市迈进。
加快再造一个“通辽工业”。深化“工业倍增”行动,推进绿能与产业协同开发,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提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复工重点项目18个,力争新增装机规模35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0%以上;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持“以源引荷、因荷定源、灵活配网、多元储能”,采用“新能源+”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电力供应方案,吸引电价敏感型、绿电偏好型、出口依赖型企业落户通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数字赋能、“智改数转”,推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铝基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镍基新材料产业向不锈钢制品拓展,硅基新材料和现代绿色化工产业建链强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风电电机、轮毂等核心零件、关键部件量产,实现玉米生物医药产业由中间体、原料药到成品药的突破。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五大领域”“八大方向”,前瞻研究、精准落子,抢占发展新赛道。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要素保障能力,加大引企入园、扶企强园力度,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力争4个化工集中区通过自治区认定。
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突破。实施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强筋壮骨,进一步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完善物流仓储运输基础设施,推进网络货运平台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大宗物流业绩回归,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支持银行和保险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加快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力争贷款余额突破1800亿元;聚焦工业智能化改造,发展工业设计、新能源运维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态;积极推进智慧农牧场建设及农机装备数字化改造,推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实施文旅融合发展10项行动,实现悦来河旅游休闲街区建成运营,力争全市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打响“悦来通辽”文旅区域品牌;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培育医康养社区产业,做好“养老+”文章;精准落实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推进市外企业本土化、本土企业品牌化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三)突出改革创新,持续激发跨越追赶内生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力、改革牵引力、开放带动力、环境吸引力。
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坚持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统筹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布局,全链条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严格落实市本级和旗县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加大基金、金融、税收支持力度,拿出真金白银、汇集更多资源搞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双倍增双提升”和“三清零”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真正让企业做主导、唱主角。建强用好科创平台,高质量建设“蒙科聚”通辽中心、自治区玉米和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探索“创新飞地”新模式,支持各类科创平台搞研发、出成果。建立“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紧扣玉米种植、肉牛种业、生物科技、中医药(蒙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聚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努力在一两个点位上率先取得突破。坚持“引育用留”并重,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汇聚更多英才建功通辽。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质”取胜、赢得未来。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国资国企“突围”专项行动,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地方国企做大主业、专长运营。坚持国企民企一碗水端平,普惠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持续整治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企“三乱”问题,帮助企业解困突围、做强做优。力争新设市场主体5万户,培育优质中小企业20家、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新增“个转企”50家、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20家以上。建立土地指标市域统筹管理机制,深化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积极推进自治区级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深化财政预算和绩效管理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坚持“改错就是改革”,动真碰硬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自治区党委巡视及各类监督检查反馈意见整改。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推动通赤“双子星”建设、通辽与兴安盟新能源协作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发展、蒙冀辽吉文旅联盟协作,落地落实与辽宁省25项合作,跑出东北振兴“加速度”。探索园区共建、飞地经济、异地孵化等新模式,有效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和要素转移,建好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口腹”互动,深化与满洲里海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锦州港合作,扩大与俄蒙经贸往来,谋划发展“落地经济”,努力在陆海联动、向北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行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进改革,塑造“通达辽阔、近悦远来”城市新形象。加快建设“诚信通辽”,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坚决纠治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政务诚信引领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加快建设“数字通辽”,实施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政府提升等6项行动,高效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服务。加快建设“宜商通辽”,紧扣惠企利企便企,设立“亲清在线·政策超市”,推进商事制度等5项微改革,打造亲清政商等5个一流环境,让企业深耕通辽、赢在通辽。加快建设“暖心通辽”,推出“无证明城市”“综合监管一件事”、证照到期靠前提醒服务等改革举措,深度延伸涉企服务,常态化开展政商恳谈,持续提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四率”,把热线建成为民服务的“暖心线”。
(四)坚持生态优先,深积厚植美丽通辽绿色底色。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精心呵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条绿线,攒足生态家底、减少环境负债,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统筹推进“三北”工程、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加快实施“五个千万”工程,积极发展“五大生态产业”,确保完成综合治沙100万亩、森林质量和草原巩固提升各150万亩。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让黄沙披绿,让绿能涌动生金。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抓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全面开展农业、工业、城镇节水行动,集中整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和违法用地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强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坚持“三水”统筹、促进“人水和谐”,开展西辽河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加快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园区、城镇、农村污水处理稳定达标。加强土壤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定向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坚决守护好通辽的蓝天、碧水、净土。
打好绿色低碳转型持久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和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全面推进煤电“三改联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一企一策”推动高载能产业绿电替代,实施一批工业企业节能节水技改项目,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示范单位,加快建设霍林河、开鲁、奈曼低碳园区。深化拓展“五个大起底”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万亩。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石英砂、天然碱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积极发展碳汇经济,推动农业、林业、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变现。
(五)强化龙头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加快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让城乡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扎实推进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实施路网完善、绿化提质、生命线安全、片区综合开发、公共服务、产城融合等项目130个以上,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AI”通辽、智慧停车、充电管理等智慧应用平台,以“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更“聪明”、群众生活更便捷。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开展住宅物业全覆盖提品质行动,常态长效治理环境卫生、停车困难、私搭乱建等城市“堵点”、民生“痛点”问题,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增强城市归属感、荣誉感。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支持旗县提升城关镇品质,培育中心镇、专业功能镇和特色小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规划建设一批种植养殖、林果产业、农旅融合、农村电商特色村和重点镇。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网巩固提升、危房户厕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贯彻《通辽市移风易俗条例》,组织开展乡村那达慕、“村排”、“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营造留住“乡愁”的浓厚节庆氛围,潜移默化除陋习、树新风、聚民心。实施京蒙协作6个“倍增计划”,落地189个乡村振兴衔接和京蒙协作项目,落实常态化防返贫监测、产业帮扶、社会帮扶、兜底保障、扶贫帮扶资产管理等措施,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更大成效。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快引绰济辽二期工程和嘎海山水库项目建设,推动内蒙古供水工程通辽段主体完工。实施强化主干网架提升供电能力项目25个,新建改造线路1208公里。启动建设国道334线保康至七棵树段二级公路、省道310线敖力布皋公铁“平改立”工程,确保大广高速与高铁站快速路互通立交工程、G5511高速通辽段主体部分、红石至浑迪音一级公路、省道305线好通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推动库伦通用机场建成、奈曼通用机场投入运营。新建5G基站1200个,建成千兆城市。
(六)倾力保障民生,用心写好各族群众幸福答卷。坚持节用裕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事业,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创业扶持等各项政策,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政校企”培训联盟、“零工市场”、“直播带岗”等就业创业平台作用,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1万人以上。强化欠薪预防整治,推动欠薪历史积案化解清仓见底,让广大农民工安“薪”无忧。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主城区新增学位三年攻坚行动,建成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组建市域内高校联盟,推行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新模式。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学校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大攻坚行动,全面启动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试点推进医共体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新模式,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发展大健康产业,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实现国家卫生旗县创建全覆盖、国家卫生乡镇零突破。开展“北疆文化”主题创作,讲好中国故事“通辽篇”。推进西辽河文明研究,创建自治区级农牧文化生态保护区。办好2024全国中老年网球大赛,举办西辽河文化节、科尔沁运动大会、“8·18”哲里木赛马节,提档升级“15分钟健身圈”,让更多居民“近”享“运动自由”。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千村覆盖工程,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保障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落实妇女儿童“两规划”目标任务,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精心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升级、扩面、强基工程,打造“石榴籽”托育服务品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优抚工作。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开展“访民问暖”活动,一体推进热源建设、管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探索推行新型智慧供热采暖模式,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温暖过冬。
(七)深化共治共建,守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护好国家“五大安全”红线,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妥善处置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持“一楼一策”保交楼,完成交房1701套。加强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盯紧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成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有效应对暴雨、洪涝、暴雪等自然灾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践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严格落实首访负责制、信访代办制,加大无讼无访嘎查村(社区)建设力度,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跨区域协作,建立市旗两级非诉纠纷调处中心,完善“府院联动”“四所一庭”运行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精准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通辽”。
巩固发展团结奋进大好局面。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把贯彻主线融入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主责主业,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主线、毫不偏离主线。深入实施“石榴籽”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示范建设,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引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新时代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我市正处在利好政策叠加期、发展动能集聚期、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我们将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让现代化通辽美好愿景在拼搏奋斗中早日变成现实。
突出政治引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用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践行为民宗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群众所需所盼作为施政所向,把群众感受作为重要评判标准,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间,在增加居民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绵绵用力,每年实实在在办成一些民生实事、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切实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守清廉底线。严格履行政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行业部门的监督约束,坚决整治“蝇贪蚁腐”,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坚决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
强化实干担当。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提振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精气神,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持续纠治“慢、粗、虚”作风顽疾,盯住事儿、不误事儿、干成事儿,拿实实在在的成果交卷。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干出新成绩、展现新作为。
各位代表!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全力跑出跨越追赶加速度,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辽新篇章!
附件1
市政府2024年20项民生实事清单
1.实施零工人员就业服务提档升级行动,打造1个市级示范“零工市场”、3个旗县级示范“零工市场”,常态化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场次以上。(牵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2.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千村覆盖工程,推动1000个嘎查村(社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基本全覆盖。(牵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3.启动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将全市居民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牵头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4.新建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0个、嘎查村级养老服务站400个、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10个,改造农村互助幸福院40个。(牵头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5.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新建老年食堂20个,建成“养老+家政”社区服务网点15个。(牵头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6.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166个,填补68个乡镇托育空白点。(牵头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7.完成新城第一小学分校(一期)、第二小学、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启动建设新城第三幼儿园、第五小学,新增学位园位432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8.建设非急救转运站10个。(牵头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9.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各级乌兰牧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0场次以上,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200场以上。(牵头责任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10.新增常规健身路径30套,升级智能健身路径2套,建设公益性百姓健身房3个。(牵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11.推动国家电投通辽2×35万千瓦智慧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更新改造换热站20处,新建供热主管网11.3公里,实施城镇老旧供热管网改造68处、36.6公里。(牵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能源局)
12.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4个、20118户。(牵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13.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936套(间)。(牵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14.为中心城区4万户居民加装室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牵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15.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个。(牵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6.新建城市公共充电站25座、充电车位600个。(牵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发集团)
17.改造农村牧区危房566户。(牵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18.新建公厕43座、垃圾转运站7座,新改建农村牧区卫生厕所1.5万户,建设垃圾焚烧站2个,实施污水处理、排污管道项目4个。(牵头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乡村振兴局)
19.新建改造农村电网765公里。(牵头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国网通辽供电公司)
20.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牵头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科技创新“六项工程”: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攻关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平台载体提质、科技交流合作拓展、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2.“五个大起底”行动:待批项目、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大起底专项行动。
3.“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
4.“七个作模范”: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作模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
5.“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6.“七个摒弃”: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意识、“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做法、“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不讲细节、差不多就行”的心态、“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
7.“两优”专项行动:“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
8.“三多三少三慢”:会议多、活动多、外出多,调研报告少、工作思路少、解决实际问题少,决策慢、行动慢、结果慢。
9.“五个主动”:主动谋划,盯住事儿、不误事儿;主动作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主动沟通,积极协调、及时反馈;主动创新,对标先进、竞位争先;主动服务,提升效能、狠抓落实。
10.“六个工程”: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自贸区创建工程。
11.七项重点工作:全力抓好项目投资,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全力挖掘消费潜力,全力抓产业升级,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12.六项任务: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再造一个“通辽工业”,加快服务业转型突破,抓住绿电就地消纳战略机遇,强化中心城区龙头地位,建成生态保护修复样板。
13.“八个结合”: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推进规模化经营、推行社会化服务、推广玉米高产创建、地力保护提升、创新农业金融保险、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
14.“一中心、三园区、五基地”:辐射全国的牛肉制品及副产品集散中心;科尔沁区牛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科左后旗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产业园区,科左中旗花吐古拉肉牛屠宰加工园区;打造全国最大的肉牛核心种源基地、基础母牛繁育基地、肉牛规模化育肥基地、优质牛肉生产加工基地、肉牛科技创新策源基地。
15.“五大领域”“八大方向”: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空天、生命与健康等五大领域,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等八大方向。
16.10项行动:重点景区提升、文旅项目攻坚、文旅产业招商、精品线路打造、特色业态培育、深化文旅融合、文创产品开发、品牌宣传推广、文旅要素保障、区域交流合作行动。
17.“双倍增双提升”和“三清零”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倍增、质量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三清零”。
18.6项行动: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提升、数字社会创新、智慧城市打造、数字乡村建设行动。
19.5项微改革:商事制度、环评审批、不动产登记、工程项目审批、办理破产改革。
20.5个一流环境:政务服务环境,要素保障环境,法治监管环境,创新创业环境,亲清政商环境。
21.“四率”: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办结率。
22.“五个千万”工程:千万亩综合治沙工程,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千万亩草原巩固提升工程,千万亩沙区耕地节水改造提升工程,千万头只牲畜舍饲半舍饲养殖工程。
23.“五大生态产业”:林药产业,饲草产业,生态旅游业,治沙+光伏产业,林草碳汇产业。
24.“三改联动”: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25.九大行动:中心城区片区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设施农业发展、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26.6个“倍增计划”:教育、医疗、农畜产品销售、旅游、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
27.四大攻坚行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疗服务改善三年攻坚行动。
28.“五大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
29.“四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