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31日 曾超群)

2024-03-21 11:18 来源:娄底市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兰)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31日 曾超群)

2024年03月21日 11:18   来源:娄底市政府网   

  ——2023年12月31日在娄底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曾超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对标“六个新担当新作为”砥砺奋进、卓有成效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导产业周期性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不利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着力打好“发展六仗”,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深入推进“三融三创三增”“九大攻坚行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力“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依托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提标建立“发展六仗”推进机制,强化高频调度,加强过程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回升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预计数,下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制造业贷款、工业用电量、工业用地批地总量三项支撑指标居全省前列。

  “材料谷”建设成效突出。认真落实省政府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已集聚“材料谷”规上企业473家。突出硅钢主攻方向,形成300万吨不同牌号全流程的硅钢产能,湖南宏旺生产出全省第一块取向硅钢,填补省内空白。扎实推进“材料谷”产业项目“500工程”,单体投资50亿元以上的半导体新材料、爱派尔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娄底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正式开园,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硅钢、涟钢1580热轧线、涟钢冷轧硅钢、VAMA二期等一批百亿级项目顺利投产。统筹推进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900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贡献率达到70%。新化电子陶瓷、双峰农机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娄底已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板、液压油缸、紧固件、压路机生产基地。

  项目推进亮点纷呈。两次举办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开工项目134个,总投资487亿元,40个省重点、208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49亿元、553亿元,超年度计划15.2%、12.4%。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00工程”。全省唯一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投资22亿元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启动建设。投资72亿元的梅山灌区工程将惠及52万人,子项目长峰安置区已经开工,衡邵娄干旱走廊北部水资源配置工程、白马灌区、振宏水库项目加快推进,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的市州。涟水复航获国务院批准纳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官新高速建成通车。呼南高铁益娄段已启动勘察设计,娄底东、西站货场提质改造有序推进,娄底民用机场、洛湛铁路益娄段电气化改造、新新高速、醴娄高速建设进展顺利。湖南省航空应急救援桥头河基地挂牌,桥头河通用机场建成试飞,标志着娄底正式进入“航空时代”。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机遇,获批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63个、资金需求64.8亿元。通过特别国债项目209个、资金需求207亿元,37个项目发行专项债57.5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见效,让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将一些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娄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明显提速。扎实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企业上云5195家。“材料谷”科创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平板显示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娄底分院、娄底半导体显示新材料产业园科创中心正式挂牌。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增至155个,国家级平台达到14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单项冠军企业13家,创历史最佳水平。3个列入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有序实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项,涟钢首台高锰钢LNG燃料罐试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VAMA本土化研发全球最高强度级别热成型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8%。初源新材感光干膜、涟钢吊臂钢解决“卡脖子”难题,其中涟钢吊臂钢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涟源市成功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市。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上线“无证明城市”应用,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互联网+监督”、数据汇聚等工作获全国推广。娄底市顺利入选2023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首支“材料谷”产业基金正式运行。涟源市成功申报国家级政务服务集成式办理标准化试点。冷水江市创建全国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县市,双峰县城投获AA信用主体评级。发布国家级领跑者标准5项。初源新材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文昌科技提交上市委员会审核,全市直接融资增长44%,创历史新高。“五好”园区积极创建,全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省级以上园区亩均税收由2021年的10.9万元/亩提升至16.2万元/亩。“三区三线”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质检,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土地超市”在全省率先启用,国有闲置土地处置率居全省第一。娄底经开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有效实施,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排位上升107个名次,跃居中部地区第十八位、全省第二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充分发挥“人才超市”“金融超市”“政策超市”“营商环境直通车”平台作用,持续助企纾困解难,净增经营主体3.3万户,涉税经营主体和涉税企业户数同比分别增长12.6%、17.5%,均居全省第一位。“三集中三到位”进驻率、授权率实现两个100%,企业开办4小时办结。对外开放不断拓展,组织参与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湘博会暨首届“材料谷”博览会、国资国企走进娄底活动,娄底-怀化-中老班列首发运行,我市成功纳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政策延展范围,娄底高新区获批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首次聘任“娄底市招商大使”。开展“港洽周”“娄商大会”“侨商大会”“娄商日”等重大活动,引进项目120个,投资935亿元,其中“三类500强”企业12家。新注册“湘商回归”企业66家。全面开展“乐享娄底·幸福生活”“汽车博览会”“房交会”等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全球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湖南省第四届非遗购物节,中乙职业足球联赛湖南湘涛主场落户娄底。全市旅游总收入、总人数分别增长40%、30%。

  农业农村加快发展。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出台促进粮食安全一揽子政策措施。强力整治耕地撂荒,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67.2万亩,总产158.4万吨,均超过省定任务,生猪出栏420万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1家,桥头河镇、天门乡、杉山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渠江薄片”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娄星区成功列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农村低保、特困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176元/年、6632元/年,20余万名特殊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生态环境部调研督查发现、长江经济带及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150个反馈或披露的问题已销号112个,其余达到序时进度。全力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启动关闭煤矿矿涌水治理项目18个,争取中央资金2.86亿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进“夏季攻势”“洞庭清波”行动,整治城市、农村黑臭水体59处,全市20个国、省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娄星区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正成为娄底大地的新变化、新风景。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三个责任两个倒逼”工作机制,出台煤矿安全“五项制度”,常态化开展飞行检查。深入推进道路交通顽瘴痼疾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公路临水临崖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整治2203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45公里、危桥改造18座。成功举办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积极应对15轮强降雨过程,未垮一堤一库一坝、未因灾死亡一人。自建房专项整治各项指标全省靠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3%、29.4%。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全力打造县级信访“终点站”,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第三批信访积案办结率100%。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可控,持续攻坚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创新建立“楼长制”,“保交楼”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派出所主防”警务改革获全省推广,双峰县摘掉2015年以来“全国电诈重点地区”牌子,新化县琅瑭镇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娄星区“三屋同治”入选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民生福祉有效改善。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占比达73.7%。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947个、公办幼儿园学位1413个,提质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47所,6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完成年度目标,涟源楚怡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项目一期投入使用,双峰县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全市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医保定点全覆盖,连续十年获得无偿献血先进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97万例。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1034人。敬老院提质升级54家,养老机构消防达标实现100%,获评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市。建成就业帮扶车间451个,改造老旧小区250个、棚户区2400套,新增中心城区居民用水直供1.26万户。新建高标准农田7.74万亩,除险加固水库74座。建成投运社会公共充电桩1216个。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使用。城乡客货邮一体化启动运营。落实14岁以下儿童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明显提质。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安置基地、中心城区临时过渡房等一批长达十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扎实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良好成效。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修订《娄底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即将公布实施。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经验获司法部推介。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舆论监督。市“两会”期间24小时回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机制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高度认可,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100%。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171件,满意率91.2%。12345热线办结群众诉求23.3万件,满意率90.1%。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落实整治文山会海“十二条”,切实为基层减负。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开展督查督导,坚持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上级审计机关发现的529个涉娄问题已销号521个。深入开展“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项活动,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医药购销、统计造假、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专项整治,处分干部1553人。积极配合完成十二届省委第四、五轮巡视,37个立行立改问题完成销号36个。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爱我人民爱我军———走进双拥模范城娄底”被中央国防军事频道专题报道。娄底荣军优抚医院成功申报全国区域型优抚医院。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连续两年全省第一。驻娄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和民兵预备役遂行任务能力持续提升,参建参治作用不断显现。扎实做好“五经普”相关准备工作。统计、党史、地方志、公积金、档案、保密、邮政、气象、水文、移民、供销、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商联、贸促、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老龄、科协、社科联、文联、红十字会、慈善、残联、计生协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压力叠加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履职尽责,奋勇争先,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良好的“娄底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娄底军分区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饱含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中央、省驻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娄底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县域经济不强,产业结构偏传统,营商环境仍需花大力气改善,财政“三保”压力大,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治理有待加强,创文管卫成果有待巩固,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判断和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升政治站位,突出工作重点,矢志争先创优。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全面推进“三融三创三增”,唱好“突围、攻坚、跨越”三部曲,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居民收入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粮食产量31.7亿斤以上。做好2024年工作,必须理清思路,认清形势。当前,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国内仍然面临多重压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总体来看,我市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娄底仍然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窗口期。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坚决落实“六个新担当新作为”工作要求,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对标省政府“八大行动”,以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为统揽,深化“四个双倍增计划”“九大攻坚行动”,实施“四个一批”标志性工程,积极“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切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致力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

  (一)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

  大抓项目扩投资。好项目在、大项目在,娄底的未来就在。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5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材料谷”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两个“500工程”。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标志性工程,突出抓好存量企业技改扩能,加大VAMA三期对接力度,加快钛材料产业园、斗笠山化工材料产业园项目落地,推动VAMA二期、涟钢1580热轧线、涟钢冷轧硅钢等项目扩产达效,浙湘二期等项目开工,确保金磁新材料、湖南宏旺15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奥蓝MLED显示模组、蓝芯微电子MLED显示芯片等项目竣工投产。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标志性工程,加快国家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做好衡邵娄干旱走廊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涟水复航前期工作,确保梅山灌区主体工程4月底开工。力争洛湛铁路益娄段电气化改造、呼南高铁益娄段、娄底民用机场年底前开工,桥白高速、桃冷邵高速纳入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做好项目建设“两个前期”“两个准备”,积极争取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支持,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新热潮。

  提升信心促消费。坚决落实扩大消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传统消费,办好第六届“乐享娄底·幸福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餐饮、住宿、文娱等行业持续复苏。着力提振大宗消费,推进“交房即交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挖掘新能源汽车、家具家电消费潜力。积极拓展新型消费,培育发展夜经济、网红经济、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全面促进全域消费,加大商贸企业纾困解难力度,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企业主体。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商业布局优化和商圈建设,鼓励改造升级消费集聚区。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快递业发展,激活农村消费。

  拓展空间扩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全力推进以VAMA三期、法雷奥商务车EDC电动压缩机项目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铁路口岸平台、公共保税仓和进口商品展销中心,支持在境外建设海外仓和出口商品展销区。以“冠名+接续”方式,常态运行娄底-湘粤非铁海联运、娄底-怀化-中老班列。积极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经贸合作,鼓励企业“抱团出海”,推动农机、文印等产业更好打开海外市场。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实施“娄商返娄”“校友回湘”行动,加大对“三类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外资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招引力度,进一步用好“在娄投资兴业、税收在娄体现、参与乡村振兴”三个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项目和资金涌入娄底、建设娄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二)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把握“五化”趋势。把握高端化趋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升级,以品牌质量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深入实施“创新平台和研发投入双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以“材料谷”科创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全力支持涟钢硅钢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把握数字化趋势,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以产业数字化培塑新动能,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值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把握集群化趋势,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主体”,加快建设以硅钢为重点的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工程机械、锑品、电子陶瓷、现代农机、循环经济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材料谷”为统揽,各区域各具特色、相互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把握绿色化趋势,加快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绿智产业,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和节能降碳减排。把握服务化趋势,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完善产业基础服务,建立全方位政策支持、全链条要素保障机制。

  突出产业链重点。围绕“延链、成网、优环境”,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产业集聚,做大产业集群。精准聚焦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等钢铁新材,充分发挥涟钢、VAMA、冷钢、湖南宏旺等龙头企业主导带动作用,扎实开展“三电”招商引资“双百”攻坚行动,推动硅钢产业链向变压器、电机、家电产业延伸,汽车板向超强、超韧第四代汽车板发展,高强钢向超耐磨、超耐蚀等领域发展。抢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风口,着力提升本地配套率。推动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新优势。统筹推进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加快构建娄底产业新生态。

  夯实园区载体。坚持“推改革、优布局、育产业、促创建、防风险”的总体思路,对标“五好”要求,促进“三生”融合,确保全市园区省评排名整体进位,鼓励支持娄底经开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突出园区经济功能定位,深化“去行政化”改革,推行大部制、扁平化、聘任制、绩效化管理,探索“管委会+”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园区集中精力抓主特产业发展、抓重大项目建设、抓链群招商引资。全面完成调区扩区,优化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园区生活服务配套。加强园区批而未建、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处置攻坚,确保闲置土地清零,批而未建、低效用地处置率分别达到80%、75%以上,力争全市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75%以上,真正将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项目推进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数据归集共享开放,推广“湘易办”,提升“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应用水平。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实施“国有资本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双倍增”计划,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有资产盈利能力。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一批重大改革。实施“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双倍增”计划,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企业兴,则娄底兴;企业强,则娄底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落实发展民营经济“六个一”行动,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常态化沟通机制、政府向民营经济资本推介项目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助企纾困增效,整合完善“人才超市”“土地超市”“金融超市”“政策超市”“营商环境直通车”等平台功能,切实降低制度成本、创新成本、物流成本、要素成本。深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执法检查机制,拆除一切不合理的门槛,压减一切不必要的手续,整合一切不必要的检查,让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保护、活力竞相迸发。持续办好“娄商日”活动,放大“娄商现象”,打造“投资娄底”品牌,更好带动社会各界人士,为娄底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让情真意切的故乡情结转化为互利共赢的发展质效。铁腕整治营商环境顽瘴痼疾,旗帜鲜明向各类隐形、变相“索拿卡要”行为“开刀”,揪出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反面典型,坚决防止营商环境领域乱象“反弹回潮”。

  提供更强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全省人才副中心和创新高地,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6条”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以组建人才链专家团和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为抓手,创新开展“院士专家娄底行”“名医健娄”“娄才回娄”“我的家乡我建设”等活动,大力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人才资源向重大项目、优势产业、科研平台、民生领域集中集聚,打造“一核一廊多集群”复合分布式人才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帮助解决住房落户、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后院、后代、后路”问题,让各类人才在娄底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

  (四)切实抓好“三农”工作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着眼粮食生产保量增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耕地抛荒“铁八条”,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坚决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统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管、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推行粮食生产市县乡村“四级示范”,全方位为粮食安全蓄势赋能。培育壮大粮食生产主体,探索建立“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模式,力争家庭农场总数超过4000家。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农林牧渔一体协同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366.5万亩以上,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娄底贡献。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落实“四个不摘”,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引进线上知名销售平台,有效解决农产品储难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促进土地高效流转,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发挥新乡贤的治理作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湘村”。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把握“特色+坚持”的发展思路,围绕做强龙头、做长链条、做响品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突出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湘村黑猪”“湘中黑牛”、冷水江特色水果、涟源蔬菜、新化黄精、新化红茶、双峰辣椒辣酱等特色产业,支持涟源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本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农机制造业,补齐丘陵地区农机化短板,打造畜牧业种业高地和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地。把握国、省投入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机遇,发展设施农业。强化龙头示范带动,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推动名优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一体化销售,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产品增值促进产业增效,全力把农业打造成为有奔头、有甜头、有看头的产业。

  (五)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深度融入长株潭。抢抓国家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和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机遇,处理好虹吸与辐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全力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探索构建产业联盟互补、人才互认互引、生态绿心互享、交通设施互通等四项机制,将娄底打造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和长株潭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推动构建“四谷”联动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市更新,推动中心城区“两河四岸”、城市外环线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城中村、棚户区、雨污分流改造。强化城市运营监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着力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盘活中心城区、县城土地和房产资源,推动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不断增强县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空间集约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特色小镇。支持娄涟融合发展。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提高0.6个百分点。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一县一策”,引导各县市区聚焦优势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培育主导产业集群,推进集群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深度融合。支持娄星区突出发展百亿级钢铁新材和循环经济;冷水江市突出建设高强度紧固件、高纯石英砂生产基地,打造锑产品研发交易中心;涟源市突出加快化工园建设,建强道路工程机械出口基地;双峰县突出做大做强现代农机、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化县突出发展电子陶瓷、现代文印产业,以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凸显竞争优势。

  (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减存量、遏增量、优变量”。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生态环境部调研督查发现、长江经济带及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以“转型升级一批、依法关闭一批、工程治理一批和建立健全一批制度”为抓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夏季攻势”,加快推进第四污水厂建设,完成16处关闭煤矿矿涌水治理任务,中心城区和4个县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力争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确保稳定退出全省后十位。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率100%。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

  切实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打好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大历史遗留砷碱渣处置力度。加快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加强“五长共治”碧水支部建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抓好国土绿化上图任务。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强化林草湿地资源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支持企业绿色化转型,规范工业固废处置,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娄底方案,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开展低碳出行、绿色办公、垃圾分类、禁塑限塑行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扎实办好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继续抓好十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5万例以上。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73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064套。建成就业帮扶车间451个。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1095人。扎实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2359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不少于4688人次。新建社会公共充电桩500个以上。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万亩。农村公路危桥改造7座。完成243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争3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

  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抓实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失业帮扶。推行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增收,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稳就业、促增收确保广大群众生活品质提升。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分析人口变化趋势,做好教育资源优化布局调整,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持续落实“双减”政策,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大班额”动态清零,建好娄底中心城区金星学校,支持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研学。推广高水平阅读教育经验,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推进县域高中标准化,完成“徐特立项目”6个。加快“楚怡”职业学校提质改造,擦亮“楚怡”职教品牌,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推进“铸魂育人”“五老关爱”两大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深化健康娄底建设。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推进县域三级医院全覆盖,推动县域医共体和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医疗、医保”联动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挖掘本土中医药文化,打造龙山药王中医药文化品牌。把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机遇,加强学科、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化支撑,推进“互联网+医疗”深度融合,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完善托育服务,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心打造“理润湘中·声入万家”理论宣讲品牌,塑造娄底文化IP,形成娄底共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管理。用好娄底红色资源,支持紫鹊界梯田、红六军团长征锡矿山指挥部旧址、罗盛教故居等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加快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办好第三届娄底旅游发展大会,促进文旅融合,提质升级湄江、曾国藩故居等景区,推动紫鹊界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加快“足球之城”建设,举办娄底马拉松大赛。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织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责任分担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全力推进社会保险“三险同参”,巩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深入实施“温暖社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扩面提标,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和保障力。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构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完成娄底第二福利院项目建设。健全完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提升基金监管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成色。

  (八)建设高水平平安娄底

  从严抓安全。强化“隐患即事故”理念,突出抓好“两生”安全,做到“关口前移”,力戒“看客心态”,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落地见效,常态化开展20个行业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深入开展煤矿、消防、食品、药品、燃气、特种设备、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切实抓好城市安全,加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中心城区智能消火栓1027座。强化住建领域安全监管,排查整治易地搬迁安置房质量问题,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切实保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四下基层”,深化信访源头治理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积极打造县级信访“终点站”,扎实做好信访法治化工作和“路线图”推广应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反诈打跨、利剑护蕾,坚决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持续推动警力下沉,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广“积分制”“屋场会”“琅塘星”等基层治理模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有效防风险。坚决防范债务风险,落实“一债一策”方案,千方百计置换非标、刚兑、高息债务,严格执行“631”债务偿还机制,严禁虚假化债,确保政府隐债不新增、到期债务不“爆雷”、资金不断链、网络舆情不炒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积极培育财源,加快闲置资产处置。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压缩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习惯于过“紧日子”,加强对财政运行困难县市帮扶,守住财政“三保”底线。加大非法集资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确保存量风险按期办结清零、新增案件动态清零。加强建设领域监管,做好“保交楼”工作,推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定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务实推动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持续抓好双拥共建和全国第十二届、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创建。积极推进荣军优抚医院全国区域型优抚医院建设和烈士纪念陵园提质改造。全面推进“一部一站”紧密协作,做好退役军人转业安置,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基层建设,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树牢法治思维。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工作,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制度,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持续抓好省委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坚持为民务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困难放在心上,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把惠民举措抓在手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实干实绩实效导向,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广大干部敢想事、肯做事、能成事。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切实加强“清廉娄底”建设,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开展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深化“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项活动成果,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驰而不息纠风治乱、反腐惩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提升落实能力。坚持把执行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全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先机赢主动,确保将美好愿景变为生动实景。

  各位代表!

  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期望,唯有接续奋斗,方能再创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时代,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