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日在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门市市长 吴晓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极大振奋了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及市委“1+6+3”工作安排,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实现“四个千亿”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4022.25亿元、总量排全省第7,成功争先进位,新会成为首个千亿GDP强区,全市新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2100.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超千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我们聚焦稳增长,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排全省第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5.2亿元、增长6.8%、排全省第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全面提升政策效能,加强加密经济运行调度,及时出台开好局起好步20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条、房地产高质量发展16条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2.5亿元,以真金白银支持实体经济、提振企业信心。强化有效投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高位下保持正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3%,占固投比重达52.3%,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比全省高4.9个百分点。发挥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作用,挂图作战抓进度强储备,争取新增债券额度190.4亿元、为历年最高,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5.3亿元,推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8.6%。推动消费加快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商品房网签销售面积排全省第4、增速全省第3。组织超50场大型促消费活动,举办侨都咖啡文化周,引进多项体育赛事和大型演唱会,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成倍增长。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出口形势逐月向好,进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国家外贸基地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获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增长40.5%,开行中欧班列12列、同比翻一番,深化与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市等友城合作,江门对外交往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这一年,我们聚焦新定位,全力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江经济合作区扎实推进,发展优势加快释放。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建设有序推进,江门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列车,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中开高速江门段全线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和江鹤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G240、G325改扩建稳步推进,外联内通的公路网络进一步织密。崖门出海航道二期试航,实现全潮通航1万吨级、乘潮通航2万吨级船舶,华津码头正式启用,江海联运增添新优势。鳌峰站扩建、珠西南外环等重点电网项目建成投产,天然气管网珠中江干线项目加快推进,有力保障大湾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持续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落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出台《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举办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侨都拉美文化节等活动,新增港澳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人才3800多人,凝聚侨心侨力参与湾区建设。基本完成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企业信用跨境评级互认、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等入选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首批典型案例。参与制定16项“湾区标准”,主导出台《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规范》,助力企业跨境融资。建成全国首个省市共建的政务服务跨境通办专区,便利粤港市民和企业“不出关”即办湾区100多项高频服务。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营商环境38条,制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推动“个转企”987户、增长40%,全市经营主体超75万户、增长8.2%,总量稳居全省第6。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8.9%,全市贷款余额突破6千亿,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联动港澳面向全球,为广大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入选大湾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案例。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江门是全国进步最明显的五个地级市之一。
这一年,我们聚焦县镇村,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市级统筹抓、上下协同干,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全面增长。新会上升至全国百强区第40位,鹤山、开平GDP突破500亿,10个镇街GDP超100亿、24个镇街超50亿;开平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台山获评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鹤山及6个镇60个村(社区)入选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开平水口、鹤山共和等7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新会大鳌、台山斗山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集中力量建平台。深入落实“园区再造”工程,近6成新增债券投向园区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获省评价第一档,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大湾区唯一的省重点主平台,获4.9亿元资本金扶持和1414亩用地指标、数量全省第1,承接项目84个、总投资247亿元。突出特色抓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32.6亿元、增长6.4%。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高标准农田工作年度评价均获全省第1,新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撂荒地复耕复种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推进9宗中型灌区改造,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9.5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6500万立方米。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695.5亿元、增长30.3%,实现三年翻一番,其中新会陈皮230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开平优品”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建设成效显著,品牌价值评估达100亿元。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投用重力式深水网箱152个,桁架类网箱平台1个。江门供销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正式组网运营,保障农产品“产供储销”全链条畅通。建筑业提质发展,实现总产值511.5亿元,增长19.3%、全省第3,新增4家一级总包资质建筑企业、总量达36家。文旅产业亮点纷呈,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累计接待游客超250万人次,先锋书店华南首店在塘口开业,天下粮仓书店成为“文化地标”。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日均游客高峰近5万人次,城市热度“狂飙”。台山上川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宿集项目动工建设,启超故里·小鸟天堂、华侨城古劳水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中高端酒店和56家精品民宿开业运营,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因地制宜优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分类打造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美丽圩镇建设入库项目625个,完成年度投资77亿元。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29.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3%、排全省第3,获评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台山、开平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开平“邑美侨乡·世遗风韵”入选全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恩平歇马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完成农房“微改造”超1.8万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4.3%,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统筹资源强保障,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首批获省政府批复,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深入实施“3亩地”发展模式,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潜力,5成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3∶1。推动资金、技术加速向县镇村集聚延伸,涉农贷款余额增长15.7%,总量突破2千亿、全省第3;深入推进“双百行动”,与8所结对高校院所深化校地共建,131家建筑企业与乡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153个项目助力乡镇焕新颜;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在“6·30”活动捐款超4亿元,凝聚慈心善行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帮扶协作机制,中山与台开鹤恩四市8000万产业协作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市域东西部帮扶协作、与广西崇左东西部协作、与黑龙江七台河对口合作均取得新进展。“百千万工程”顺利开局起步,县镇村处处热潮涌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热情高涨。
这一年,我们聚焦抓产业,全力塑造制造业当家新优势。深入落实“工业振兴”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链促群抓产业,纵深推进“链长制”,15条重点产业链实现总产值4581.6亿元。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食品、金属制品、家电、石化新材料等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链稳步发展,摩托车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发挥压舱石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成为第5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链,硅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4%和13%,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两大产业集群加快向千亿目标进军。在重点产业链的带动下,全市工业发展量质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6∶46.1∶45.3,第二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2%,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尽锐出战抓招商,建立常态化驻点招商机制、招商合伙人制度,举办各类招商宣传活动近60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30个,计划投资额增长14.8%,制造业占比近8成,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1个,推动迪马、普乐新能源、精测电子、优合、君乐宝等总投资超30亿元龙头项目成功落户,芳源新材料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项目亩均投资、增加值、容积率均明显提高。提速增效抓项目,工业投资效果正逐步显现。中创新航开建一年即投产,4月产品下线至年底产值超20亿元、再现江门速度,隆基绿能主体厂房完工,新达新一期投产,泽塔新能源、中科富海等项目动工。全年供应工业用地1.1万亩、增长25.8%,为优质项目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495家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增量149.7亿元,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1%,月度新投产入库136家,数量全省第1、创历史新高。培优育强抓企业,聚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527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23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兑现各级技改奖励资金2.5亿元,技改投资大幅增长29.4%。鼓励大企业争先创优,39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同比增长77%,博盈特焊成功上市,海目星、维达成为省重点产业链“链主”;支持中小企业做精做强,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9家国家级“小巨人”、2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713家。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精准有力为企纾困、助企增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7%,新增营收、产值超50亿元企业各2家。国资国企奋力拓展新能源、园区开发、产业投资等业务,市属国企净利润增长近4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优质项目加速集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充分说明江门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走得对、走得稳!
这一年,我们聚焦强科技,全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落实“科技引领”工程,加快构建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完成超7成关键核心设备安装,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51个,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正式启用,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科研设施基本完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企数量净增超100家、存量超2800家,80家高企实现“小升规”,规上高企占比达51.8%。知识产权工作连续2年获省考核优秀,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优势企业4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54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件,增长45%、增速珠三角第1。粤湾云谷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活力迸发。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能力,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立项支持7个“揭榜挂帅”项目,成立生物医药、激光与增材制造、大健康等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协同攻关。全市技术交易额22.8亿元、增长47.2%,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幅提升。强化教育人才支撑,深入落实“人才倍增”工程,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95万人,高层次人才超1.2万人、增长20%,博士人才总量首破1000人。五邑大学工程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江门技师学院入选全省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荷塘校区投入使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奖牌“零”的突破,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这一年,我们聚焦提品质,全力绘就绿美江门新画卷。实施绿美江门六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城市变得更绿更美。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完成林分优化5.19万亩、森林抚育5.42万亩,大径材阔叶林面积增长15%,营造和修复红树林超2500亩。新增4个省森林城镇,总量达27个、全省第1。“一树一策”加强近1900株古树名木保护,小鸟天堂榕树入选“全国最美榕树”,开平孔雀湖获评国家湿地公园,侨乡大地草木欣然、白鹭蹁跹。着力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油茶造林2518亩、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种植澳洲坚果4610亩、增长15%,香水柠檬产量达2.4万吨、翻了近三番,林业产值13.95亿元、增长10.2%。恩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鹤山宅梧发展茶产业等2个案例入选省生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生态优势加快转换为经济优势。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取得积极成效,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五年获全省优秀,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数字孪生潭江流域建设获评水利部全国优秀典型案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4.7%、幅度全省第1,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2,近岸海域水质位列珠江口六市第1,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评估考核获评优秀。4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顺利点火,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出门见景,大美江门的绿色生态本底越发鲜明。
这一年,我们聚焦惠民生,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年民生类支出34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市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94.2%,“园区技校”培训产业工人超1.2万人次,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3年走在全省前列。有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高分段以及双一流院校录取人数均大幅提升。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15所,提供优质学位超1.1万个,8个基础教育集团获评省级优质。新设立公办专门学校。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居全省前列。全面提升医疗水平,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中心医院、五邑中医院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人民医院新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推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每千人托位数达4个、增长近5成,每千人床位数达5.67个、实现预期目标,基本公卫服务绩效评价连续2年粤东西北片区第1,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全覆盖,医养结合、社会心理服务入选全国示范点。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医保经办服务实现镇(街)全覆盖,22项社保业务可跨省通办。调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金6.7亿元。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新建长者饭堂45家,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超2500户,江海区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超4000套,托稳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大力丰富文化供给,举办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弘扬家国情怀、倡导君子风范。打响江门艺术季品牌,一系列展览和精品演出带来高品位艺术体验,舞台剧《戴爱莲》成为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剧目。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入选全国热搜百强博物馆、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栋梁展”“敦煌展”深受群众喜爱。举办首届江门马拉松,吸引超2万人参与,碧道上的马拉松广受赞誉。组织“行走故事里”江门citywalk主题文旅活动,全网播放量超7000万,推动城市形象出新出圈。用心打造平安江门,获评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恩平市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4%,台山市北门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验收,质量工作、药品安全连续获省考核A级。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成功防御强降雨、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我们高质高效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普查对象84万个,数量居全省第5。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这一年,我们聚焦转作风,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扎实成效。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风雨无阻”开展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参加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共谋发展大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6件、政协提案224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入选国家试点,连续五年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获优秀等次。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全市上下形成凝心聚力、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顶住压力、攻坚克难、很不容易,在建市40周年的历史时刻,全市上下锚定“4个千亿”发展目标,集中精力拼经济、抓项目、扩投资,一季度GDP增长4.2%、上半年5%、前三季度5.3%、全年增长5.5%,坚持不懈、节节胜利,成功迈上4千亿的新台阶,经济总量上升至全省第7,新时代的湾区江门冉冉升起。我们保持定力、心无旁骛、很显底气,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文旅业“四梁八柱”增速均跑赢全省平均水平,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越走越实,江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我们敢作善为、巧干实干、很有力量,在严峻的财政收支压力下,凭项目、靠创新,成功向上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精准发力、集中资源建好大型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核心区,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为江门产业发展打造好优质载体。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很见神采,发挥“一盘棋”统筹优势,吹响全员招商冲锋号,一大批项目跑出落地“加速度”,从过会挂网到交地动工全链条提速,近3年招商引资总额年均增长近300亿,工业投资年均增长超百亿,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地市,这些都是企业用真金白银投给江门的信任票,江门服务、江门速度成为有口皆碑的响亮名片。
各位代表!奋斗历程饱含艰辛,成果得来殊为不易。过去一年,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带来的冲击影响,面对的是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的是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江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江中直省直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江门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亟需优化,科技创新投入、园区建设仍需加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生态环境改善还有薄弱环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精准发力;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能力仍需持续提升。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忧患意识,竭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江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以上;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要以继续“走在前列”作为奋斗目标,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准方向、坚定信心,以更大魄力再造江门“走在前列”新优势。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切实稳住经济大盘、民生就业、社会预期,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要保持战略定力,激发向上雄心和奋进之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向前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共同为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持续加强软硬联通。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建设,加快广佛江珠城际前期工作,提升江门站枢纽功能。主动谋划跨珠江口交通对接,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完成中江高速扩建,加快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力争南新高速上半年动工。积极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加快深江经济合作区5万吨公共码头、崖门出海航道三期等前期工作。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证券、金融仲裁基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合作,大力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支持更多企业赴港澳开展跨境信用融资。积极申报“港澳药械通”,争取试点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深入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拓展粤港身份互认应用场景,打造跨境通办服务新样板。
全面深化城市合作。携手港澳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积极承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成果转化,对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加强金融、大健康、教育、文旅等产业合作发展。与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启动区,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在深圳建设“反向飞地”。加强与中山对口产业协作,加快中科富海等项目建设。主动承接佛山、东莞等市产业转移,推进以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新模式。
扎实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办好第七届世界青年大会等涉侨活动,全面提升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加强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华侨华人争议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实施华侨华人人才“汇聚”计划,凝聚侨务高端智库智力资源。推广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推动“侨梦苑”、珠西创谷等创业创新基地加快发展,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逐梦湾区、筑梦江门搭建更大舞台。
当前全省正奋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我们要把握“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立足“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江门所能”,积极作为,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二)加力提速奋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新会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蓬江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江海加速迈入全国高新区50强,鹤山加快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支持台山、开平、恩平比学赶超,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聚焦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引导各县(市、区)锚定1-2个产业主攻方向精耕细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家电、食品等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继续做大做强建筑业,推动建筑企业提资质、优品质、拓市场,力争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集中资源建好三个先行启动区和主平台核心区,力争各项重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实现集聚区规上工业产值超4000亿元,主平台承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总投资不少于280亿元。支持蓬江健康食品、江海安全应急、新会新能源电池、台山汽车零部件、开平水暖卫浴、鹤山硅能源、恩平智能装备等一批特色产业园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着力发展镇域经济,把镇当县城干,力争今年GDP超百亿镇街12个以上、超50亿27个以上,培育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推动新会大泽与司前、台山大江与水步、开平水口与月山、鹤山共和与址山等8个工业重镇加强整体空间规划联动,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融、设施互用,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成为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亮点。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推进“田长制”,大力实施江门“广东第一田”提升工程,扩面提质5万亩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56万亩;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楼房养猪、叠层养禽等立体养殖模式,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好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深化新会陈皮溯源系统应用,培育高端丝苗米品牌,布局预制菜全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新增“粤字号”、绿色食品等农业品牌8个,打造好“江门优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创新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优质旅居度假目的地。持续推进富民兴村,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三块地”、“社村”合作等改革,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力争今年80%村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90个村超1000万元。
聚力打造美丽城乡。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深化重要发展片区规划研究,加快推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融合发展。注重城市美学,提升设计水平,加强城市天际线、水岸线规划管控,美化靓化城市立面。深入整治城市人居环境,开展断头路整治行动,加快丰乐北路、甘棠路等项目建设,开工改造不少于34个城镇老旧小区;全面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补齐住宅小区配套管网缺口,新建、改造城镇生活污水管网不少于100公里;持续完善城市供水设施,新建、改造供水管网不少于100公里。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目标,重点抓好典型镇示范引领,建好共和、崖门等6个典型镇,示范带动全市圩镇整体提升。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深入推进60个典型村培育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做实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试行驻镇规划师制度,用美学重塑乡村。抓好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持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力争全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90%、完成80%以上整村厕所改造提升,新建农村公路超100公里。高质量建设开平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风貌美、人气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靓丽风景线。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加强陆海统筹,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力保障港口、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深耕海洋第一产业,坚持疏近用远、优近拓远,探索实施“标准海”供应,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从育苗到预制菜的产业体系发展,抓好崖门、广海、横山、沙堤四大渔港升级改造,力促广海渔港渔获物集散中心建成使用,打造渔港经济区。壮大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抓好三埠新港码头、广海湾鱼塘港建设,持续做好LNG省储备集散基地前期工作,力争川岛海上风电项目动工,积极打造沿海能源基地。拓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快研究海域使用权融资抵押,积极开发滨海旅游,推进川岛宿集、浪漫海岸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海洋旅游品牌。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里蕴藏着江门发展的广阔新天地。我们要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头号工程的势头,奋起“百千万”,激活“潜力板”,推动县镇村实现精彩蝶变,奋力开创江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三)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持之以恒实施“链长制”。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做强链条、做大集群,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硅能源、食品、石化新材料等产业链,力争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超45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超620亿元,锚定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加速前进,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巩固提升金属制品、家电、造纸及纸制品、摩托车、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链,支持35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1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传统行业立足优势增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推动产品设计革新、工艺优化、品类创新、功能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船舶与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构筑发展新优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氢能源、深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多措并举加强科技创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完成探测器主体结构安装,支持江门双碳实验室创建省实验室,力促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通过省重点实验室验收,加快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争取新增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45家以上。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完善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3000家、升规入统100家以上,着力打造本土科技型骨干企业。持续推进“揭榜挂帅”,支持企业联合攻关“卡脖子”难题、加速国产化替代。发挥新型储能产业联盟作用,开展储能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全面深化与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联动发展。争取省级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立项超30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水平。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制定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博士博士后。成立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做强产业工程师联盟,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推进“园区技校”和“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新增培育技能人才2万人,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量质并举培育企业梯队。通过精准引导、靶向扶持,推动链主企业发挥头雁领航作用,支持中创新航、隆基绿能、大长江、亚太森博、海信、李锦记等做大做强,力争全市产值超百亿企业取得新突破;壮大产业链中坚力量,支持富华重工、新达新、依利安达、德兴环球、德昌电机等大型骨干企业勇挑大梁,力争产值超50亿元企业达12家,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和8家总部经济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企业数量倍增、产值倍增、利润倍增,力争全年新增9家国家级“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纵深推进“金种子”行动,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推动超70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超300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力促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培育质量标杆企业,让高品质成为江门制造的内在基因。
制造业是推动江门经济发展的产业根基和强大底气。我们要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不断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增强动能,展现江门作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新担当。
(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
强化有效投资硬支撑。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发挥市重大项目指挥部与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力争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500亿。锚定工业投资保持超千亿目标,全力推进中创新航等项目稳产达产,力促隆基绿能、联塑班皓、富华装载机、芯联电、中建海龙等项目投产,加快信义节能玻璃、牵牛生化制药、欣龙隧道装备等项目建设,推动美达锦纶、宝达金属、迪马一期等项目开工。开展“百企千项”示范行动,推动超500家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超400亿元。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加快国省道建设,实现G240新会会城至司前、台山大江至那金贯通,加快G325开平段改扩建、鹤山段开工、恩平段立项,建成S532司前至址山段,织密通达大型产业集聚区路网。推动台山通用机场开工,加快江门支线机场选址,力争纳入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推动台山、鹤山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强水利工程补短板,推进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和17宗新增国债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分阶段开启海岸线5G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千兆宽带覆盖率,全力创建全国“千兆城市”。持续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做深做实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把资金用在“打粮食”的地方。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和应用场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力争引进项目计划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超80%。进一步强化招商机构,壮大招商队伍力量,稳住大湾区招商势头,推动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招商破局。瞄准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高科技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大力引进优质项目。深挖增资扩产潜力,全面摸排亿元以上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求,支持更多企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落地项目。严把项目准入关,算清亩均收益账,从源头上提升新引进项目质量和效益,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形成好项目铺天盖地、大项目顶天立地的蓬勃气象。
释放商贸消费新潜能。构建多层次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华津、渤海等专业市场建设,策划打造中国陈皮交易中心,做大商贸流通量级。提升商品住房设计和建设品质,全面推广带装修销售,“一盘一策”提高存量产品性价比,以优质产品更好满足居民购房刚性需求。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进一步打响侨都咖啡、江门茶饮、五邑美食等特色品牌,推动东古、大有、新宝堂、嘉士利等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快江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升级文化消费体验,丰富赤坎华侨古镇、长堤、西门墟等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文创产业出新出彩;力争引进2家以上五星级标准的酒店,每个县(市、区)新增1家精品酒店、一批精品民宿,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加强文旅策划,深挖城市内涵,全城参与、全民共创“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以层出不穷的旅游消费新场景,吸引更多游客留驻江门、领略江门之美。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要把握政策导向,抓住机遇,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江门经济进一步活起来、旺起来。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广州、深圳经验,逐个领域优化提升,加快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突出市场准入退出、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扩大“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覆盖面,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理顺股权与管理权关系,推动国企锚定发展定位、壮大主导产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加强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更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企业强信心、添活力。制定质量融资增信地方标准,为企业精准画像,推动政银保、邑科贷、质量贷、知识产权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协同发力,助力企业发展。实行“江门易办事”政务服务品牌提质行动,推进政务服务好办、民意诉求速办、湾区服务通办。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培养“创二代”,办好龙溪湖讲堂,创新“传帮带”模式为青年企业家搭平台、聚资源。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支持企业出海抢抓订单,积极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巩固欧美传统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推动摩托车、五金不锈钢、水暖卫浴等产业提质扩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稳住家电、摩托车、印刷电路等传统商品份额,抢抓风口扩大“新三样”出口。支持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谋划建设江门综合保税区。推进省级进口基地建设,申报建设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谋划推动江门高新港升级为一类口岸,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强“组合港”新模式推广应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强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让江门制造更好畅销全国。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要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提振守正创新、攻坚碰硬的精气神,为江门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六)大力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门样板
促进城乡一体增绿添彩。坚持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完成林分优化5万亩、新造林抚育5.41万亩、森林抚育5.36万亩,持续打造优质林分、优美林相,重点建设高品质水源林,推动森林提质、步道串联,打造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8个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让森林走向城市、走近市民。深入推进绿化美化,加强规划布局,每个县城植树不少于1万棵、每个圩镇不少于1000棵、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00棵。在绿化基础上巧用彩化,多种红锥、枫香、山乌桕、仪花等树种,精细化管理好古树名木,把生态美学应用于种、养全过程,让江门大地四季常青、全年有景。
推动生态环境净化美化。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深入推进林长制和河湖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大潭江分段治理和牛湾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力度,完成养殖池塘升级改造8万亩,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建设台山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增加自然岸线和生态修复岸线,打造美丽海湾。统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建设全市域“无废城市”,让天朗气清、水净岸绿的景象一年比一年多。
实现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中草药、花卉、苗木、经济林果规模化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建设全域水经济试点,抓好鹤山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开平大沙山水茶乡等项目建设,发展水上运动、滨水康养等新业态。运用EOD、GEP等多种手段拓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开平新桥水水环境综合整治、森林GEP转化等项目,推动生蚝、森林等碳汇交易,加快建设国家储备林,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江门的好山好水、秀美风光都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休养生息、代代传承,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七)扎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保护用好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鹤山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选树道德模范、行业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文明之风吹遍文明城市的每个角落。加强城市宣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湾区声音、展示江门精彩。
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持续用好“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两张世遗名片,推进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国家工业遗产甘化厂一期修缮保护,让历史遗存绽放时代光芒。推动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发挥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加强保护与活化利用,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运营水平,加强馆际合作,建设侨文化交流互鉴重要平台。保护传承醒狮、龙舟、粤剧和蔡李佛、咏春等武术文化,让江门文化符号更加鲜明,城市气质更加彰显。
推动文体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擦亮江门艺术季品牌,积极引进艺术演出、大中型演唱会,推出一批叫好叫座的优秀作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用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粤文坊”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群众生活增添“书香气”。打造品牌体育赛事,办好第二届江门马拉松赛,策划国际龙舟邀请赛,承办跳水、排球、花样游泳等重大全国赛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营造浓厚体育氛围。
江门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起侨乡新的文化使命,彰显岭南侨乡风韵和时代特征,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优秀成绩单。
(八)用心用情抓好社会民生事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贯彻落实稳就业16条,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推进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试点工作,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欠薪,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抓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做强“邑管家”侨乡家政品牌,让更多劳动者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三所学校”,完成蓬江潮连中心学校、江海产业新城学校等11个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1.4万个,扎实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增加中心城区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提升县域高中办学质量,加快建设江门市艺术中学,推动教育优质多元发展。支持五邑大学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推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院校创优提质。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增强教研力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我们要持续扩供给、促公平、提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加快江门市新三甲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大楼、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大楼等项目投入使用,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支持市中心医院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全力推进市级重点专科全覆盖、省级重点专科倍增,力争再创国家级重点专科。系统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疾控体系改革,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鹤山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深入开展健康江门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和缴费率,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健全多层次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力度。按时足额发放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公租房居住品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提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水平,为“一老一小”筑起温情港湾。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各级财政将安排民生支出3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七成以上。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市政府广泛征集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我们坚决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交出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门
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地方政府储备粮油任务,加快金岭粮库扩建工程等一批粮库建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抓好涉众金融领域专项治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防范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严防较大事故发生。大力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我们要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一城人间烟火、护一方群众平安。
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深化平安乡村、智慧网格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选树“百优千好社区民警”,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黄赌毒”“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涉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创新法治宣传,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培育法治文化品牌,以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此外,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家底,确保如实反映我市发展成效。继续深化与崇左市的东西部协作、与七台河市的对口合作,做好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让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严格依法行政。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深化政务公开,让尊崇法治、依法履职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强化实干担当。锤炼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的硬作风,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锻造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铁肩膀,坚持做就做极致、干就干出彩,提升政府效能,用结果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成效检验,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让抓落实、重实效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坚持廉洁用权。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能让“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挥审计、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全面压减政府项目建设成本,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三公”经费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支出再压减5%,展会论坛财政支出压减一半以上,把钱用在刀刃上,让艰苦奋斗、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回望侨乡百年事,奋勇争先正当时!现在正是江门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加油干、团结一心加油干、攻坚克难加油干、脚踏实地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一点两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2.“千万工程”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3.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组合拳。
4.“3亩地”发展模式:为促进我市222个薄弱村经济发展,根据“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市级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生效前的过渡期,为符合条件需要调规的每条薄弱村支持3亩的预支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突破薄弱村用地瓶颈,支持薄弱村经济发展。
5.“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6.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目标:抓好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
7.“标准海”:在集中规划的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内,统一开展区域整体海域使用论证等用海前期工作,单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申请用海时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直接向属地自然资源部门申请用海,报有审批权的政府审批用海。
8.“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建立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实现产业技能生态链的共建共评共治共享共生发展,筑牢产业技能根基。
9.“百企千项”示范行动:根据《广东省工业技术改造“百企千项”示范行动工作方案》,在全省总结推广100家以上技改力度大、效果明显、行业带动性强的示范企业;1000个以上有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技术改造经验,通过示范带动,推动企业对标行业先进、加强学习借鉴,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
10.“千兆城市”:指城市在通信网络速度方面达到千兆级别的标准,城市内的宽带网络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0兆比特,使得城市内的数据传输更加快捷、稳定和高效。
11.“江门3.3精彩之旅”:打造江门旅游IP,通过全民策划、全民共创,挖掘江门最有吸引力的打卡点和线路,呈现江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通过“市民带你游江门”,以沉浸式体验实现引客入江、留客在江。
12.工业用地“标准地”:根据不同工业门类,在供地条件中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就业贡献等指标,并结合区域评估结果和规划要求,在同一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供应和监管的国有工业用地。
13.“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
14.“组合港”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可共享港口代码,货物可实现各码头间直接调拨。
15. EOD: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16.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特定地域单元、特定年度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价值,建立GEP核算机制可实现对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