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在湛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湛江市市长 曾进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湛江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首站来到湛江,从北到南走遍雷州半岛,手把手教导我们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极大振奋了全市上下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湛江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3.6亿元,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6亿元,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1282.7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5亿元,增长6.6%,增速全省第三;货物进出口总额701.6亿元,增长14.8%,增速全省第三;实际利用外资46.2亿元,增长13.3%,增速全省第四。
(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细化为115项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湛江的使命任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耕海牧渔取得新成效。出台“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15条”等政策,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编制水产种业发展布局规划,水产苗种场达480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占全省40%。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揭牌。全省最大海上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投产,“恒燚1号”等项目动工建设,深海养殖网箱增至3563个,数量占全省七成。全国首个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金鲳鱼产业集群获批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启动官渡生蚝产业园建设,全市水产产业链年产值超700亿元。与海南相向而行持续加快。开展新时代湛江徐闻港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规划编制,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工程、徐闻港进港公路支线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与海口市签订合作协议,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升为省际合作平台。“红树林之城”建设扎实推进。制定《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发布全国首个地级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组织编制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完成红树林造林、修复1079公顷。开展“种养耦合”试点,建成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红树林保护成效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4个标段开工建设,谋划建设雷州半岛450万亩大型灌区和百库千塘万池输水储水网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二)“百千万工程”全面铺开。县域发展加快。健全产业园区建设体系,各县(市)园区全部建成“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架构,安排专项债券76.7亿元支持58个产业园区、功能区项目建设,一县(市)一省级产业园区布局基本形成。雷州市工业发展提速、雷州经开区新增入园项目24个,廉江市入选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小家电集群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吴川市羽绒产业成功申报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遂溪县入选首批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徐闻县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居全省前列、成为省清洁能源重要生产基地。镇村建设呈现新貌。1个县级市、6个镇、60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徐闻县角尾乡文化旅游特色镇加快创建。驻镇帮镇扶村实施项目2506个。广州市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8.9亿元,中直驻粤和省直单位工作队引导企业投资4.8亿元,10个高校院所与5个县(市)结对合作。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63公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推广“榕议事”“和事堂”等村民自治机制,9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坡头区“咱村铺仔”经验获评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创新举办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现场比学活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13条、示范村40个,美丽宜居村覆盖率73.5%。农业强市稳步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9.5万亩,完成垦造水田2700亩,粮食播种面积425.1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动工建设。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农海产品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8196家、数量全省第一。发布“徐闻·中国菠萝指数”并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菠萝鲜果远销中东、俄罗斯。遂溪甘薯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薯”。徐闻县曲界镇、廉江市良垌镇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强市建设加速。出台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制造业重点建设项目53个,带动制造业投资261.2亿元,增长76.7%,增速全省第一。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完成投资超100亿元,首期项目建成投产,核心装置全面开工。宝钢湛江钢铁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建成投产,廉江核电一期项目完成投资57.1亿元,中科炼化2#EVA项目开工,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重大平台规模初具。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遴选为省重点支持的五个主平台之一,新引进项目45个,新开工项目21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6%、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增速全省第二。完成大型出口加工区建设总体方案编制并上报省政府。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增长近1倍。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10条”,梳理绿色石化、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产业招商线路图,依托巴斯夫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服务,引进项目223个、协议投资额1482.2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深化大数据赋能,新增5G基站2004座,累计建成1.1万座、数量居粤东西北前列;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等指标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0条”,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中粤能源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金融机构增至120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7%、9.1%,存、贷款规模粤东西北第一。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3.6亿元,20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民营经济展现活力。召开首届企业家大会,深入推进扶持中小企业“六大行动计划”,新增上市公司1家、总量增至5家,新增优质中小企业230家、增长64.3%。
(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档升级。入选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纳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湛江港拆装箱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东海岛港区航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开工,徐闻港客滚轮渡港口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通过中期评估,巴斯夫项目大件码头建成投用。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1.4%、3%。湛江吴川机场城市候机楼建成投运,新开通、恢复航线16条,旅客吞吐量增长108%,货邮吞吐量创下湛江民航货运历史新高、增长90%。雷州、徐闻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广湛高铁湛江段累计投资113亿元,合湛高铁可行性研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机场高速一期、茂湛高速改扩建、海川大道扩建等项目建成通车,疏港大道扩建工程完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乌石至企水段先行标段开工建设,国道G325线廉江向阳村至青平段改建工程等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获省政府批复。片区开发建设提速,高铁新城完成公共配套项目投资12.4亿元,与10家企业签署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空港经济区中国邮政、圆通速递等5个优质项目签约,完成投资7.1亿元;西城片区深国际物流港等8个项目落地开工,完成投资10.9亿元;海东新区起步区首开区完成投资6亿元,“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海东园区展厅主体结构封顶。赤坎区建成全市首个都市型产业园。中心城区新建及改造军港大道二期等市政道路9条和公园、小游园12个,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2个,南油片区(首期)“三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旧大天然片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实施网签即备案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措施,出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11项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全省第四,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均全省第二。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基本完成市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二期建设、一期迁移上云。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通过现场评估。
(五)发展内生动力有效激发。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加大。细化472项措施开展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二档且排名进一步提升;成为粤东西北首个进入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100名左右的地市,取得近五年最好成绩;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3.6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0万户、增长34.2%,其中各类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万户。落实国企改革发展提升年行动66项任务,组建农业发展集团,改组市国资公司,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7.9%,市城市发展集团获评粤西首家AA+主体信用评级,霞山区国资国企改革经验登上人民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2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下放至县级。数字政府2.0建设加快,3487个事项实现“免证办”。广州数据交易所(湛江)服务基地揭牌,发展会员超过200家;首次上榜“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位列全国第63名、全省第5名。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市公积金中心建成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公积金全业务应用场景。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省级赋权改革创新经验42项。湛江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营,实现进出口超20亿元。国家级小家电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粤贸全球跨境电商产业园粤西基地落户。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货运量增长2.2倍、货值增长1.3倍。2023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圆满举办。设立RCEP湛江企业服务中心奋勇分中心,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互设协同发展园,中马(东盟)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挂牌成立,对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11.2%。“核+副中心”对口帮扶协作领域不断拓展,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实体化运行。“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湛江港成为首个跻身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朋友圈”的湾区外港口。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运营海铁联运班列37条,开行中欧接续班列4条。与绥化市签署合作协议,与柳州市实施协作项目58个。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暨荣誉市民授荣仪式,首次参加亚太城市论坛,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合作城市增至20个、数量为粤东西北第一。创新动能增强。湛江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快,全市研发机构超500家,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4家、数量全省第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7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70.9%,投入强度提高0.33个百分点,增速均全省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1倍;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长265%。人才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持专项政策,修订高层次人才认定及人才卡服务实施办法,出台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发展办法,深化实施海洋产业“揭榜挂帅”等人才团队引育项目。林浩然院士工作站、潘德炉院士工作站落户,引育海洋产业研发和工程技术等人才1167人,引进博士、博士后278人,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均实现“零的突破”。成立27家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建成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就业培训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六)绿美湛江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取得实效。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36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PM2.5年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最好水平;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提升至115万吨;河湖长制严格落实,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优良,68%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完成治理或得到有效管控。中心城区水生态治理子项工程项目主体完工,新建雨污分流管道226.2公里,清淤修复管网及错混接改造159.2公里,中心城区水生态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9家省级以上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宝钢湛江钢铁零碳冶金示范项目纳入省第一批“双碳”试点,同等规模铁水产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标志着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建成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为148.4万千瓦、190.6万千瓦,并网规模均居全省第一。绿色半岛、蓝色海湾更富魅力。完成碧道建设27.5公里、林分优化2.9万亩、新造林抚育3.2万亩、森林抚育5428亩,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1个绿美广东示范点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顺利推进。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近岸海域优良水体面积比例95.8%。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创业孵化基地6家,122个乡镇(街道)实现就业驿站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增长11.1%,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119家长者饭堂投入使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残疾人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救助困难群众22.2万人。“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实现100%覆盖。500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234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筹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质增效,双拥共建成果显著。教育强市基础夯实。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760个、中小学学位2.28万个,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以上城乡教育共同体,获批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建成使用,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开工,湛江一中新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市技师学院入选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健康湛江建设扎实有效。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市级统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平稳落地,城乡居民在二级及以下医院、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个、15个百分点。市第一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成并启动搬迁。获批1个国家级、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市可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99万个。雷州市成功创建省健康县(市),吴川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入选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深化“四级联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进步。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建设有序推进,湛江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遂溪醒狮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湛江年鉴(2022)》获评国家一等年鉴。赤坎区“千年古商埠”火爆出圈、冲上全国热搜,湛江上榜2022-2023年度“十大魅力打卡之城”、被央视公众号评为“网红四小城”之一,全市游客总接待人数2349万人次、增长85.5%,实现旅游收入250亿元、增长121.2%。市体育学校入选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高压推进,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组织15个、涉网新型黑恶犯罪团伙18个。“夏季行动”“春风利剑”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8%,破案数上升26.6%。深入打击治理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完成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铺开。“雪亮工程”二期项目通过初步验收。在全国率先建立司法协理员制度,“平安夜访”一次化解95%以上初访事项,坡头区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获颁省2022年度平安鼎,麻章区获评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事项工作优秀集体。县(市、区)全部成立消防服务中心,新开工建设消防站2个,新组建镇街专职消防队28个,森林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粤西首个县级海上搜救中心成立。成功防御5次台风、14轮强降雨,无人因灾死亡。有效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国防动员、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妇女儿童、气象、残疾人、地震、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治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展现“比学赶超”状态,领导干部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形成一批调研成果,清单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干部作风持续好转。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稳步推进。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46件、政协提案263件,市政府办理“关于解决角尾乡沿海渔民出海难问题的建议”获评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4.5%。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纪检、审计、财会监督,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除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重点企业停产检修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位居全省前列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精诚团结、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湛单位,向驻湛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广大消防指战员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湛江发展的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深知,湛江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有效益的投资、有潜力的消费仍需加力;工业增长过于依赖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还需狠下功夫;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安全生产、基层治理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务服务、干部作风、营商环境仍需持续改进,等等。我们必须在今后工作中攻坚克难、全力破解。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湛江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湛江视察,既为湛江发展擘画蓝图,又教给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思维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坚定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湛江的使命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感恩奋进、苦干实干,以坚实的步伐推动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湛江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高标准建设重大产业平台。积极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发展平台。加快大型出口加工区建设,争取尽快设立省级平台,同步推动升级为国家战略。持续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构建以东海岛、奋勇高新区、乌石港片区为主体,各县(市、区)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和园区体系。加快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推动承接转移项目50个以上。支持东海岛产业园区扩容提质,争取化工园区通过省的认定,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链长+链主制”为抓手,推动龙头企业与本地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绿色钢铁产业集群,推进宝钢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建设,完善钢铁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壮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推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达产达效、核心装置加快建设,落地广东新华粤等巴斯夫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项目;加快建设中科炼化2#EVA项目,推进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壮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完成廉江核电一期项目年度投资超50亿元、推进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投产运行,开工建设湛江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推动中海油油气生产服务基地提升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打造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培育发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围绕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开展靶向招商。突出“一把手”抓招商导向,全面推行驻点招商,聚焦化工产业开展对欧招商,争取引进一批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项目。坚持50%以上新增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加快工业用地储备,新增工业园区土地整备1万亩以上,打造一批成片连片的精品产业空间。强化招商项目全周期管理,实行重点招商项目专班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等招商服务“七件套”,推动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发挥科技和人才引领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监督、奖励和评价机制。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湛江国家高新区,依托湛江湾实验室打造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深化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与中科炼化、巴斯夫、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组建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落地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0家以上。完成220家企业工业技改。深入开展“十链百场千企”活动,对接企业需求盘活人才资源。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提质年行动,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全方位培养,持续增强人才效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畅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加大暖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困难。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新增“小升规”企业、优质中小企业各50家以上。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持续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加快县域发展。深化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调整完善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实施规范,建立与事权下放相衔接的人员、资金、技术等保障机制。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补齐产业配套设施短板,打造高水平产业载体,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品质创品牌,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支撑。支持雷州市推动雷州经开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支持廉江市壮大小家电、家具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支持吴川市加快集聚空港物流产业,升级羽绒、塑料鞋、建筑业等产业。支持遂溪县巩固双“国字号”电商强县优势,打造食品工业、硅基新材料、锆钛新材料等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徐闻县强化与海南相向而行,发展现代交通、现代物流、绿色能源、文旅开发等产业。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县城扩容提质,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便捷联通高铁、高快速交通网络,对内高效衔接中心镇、特色镇、产业园区等经济节点;支持各县(市)积极引入一批知名品牌星级酒店,有序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
提升镇街建设水平。深入推进镇街体制改革,推动赋权强镇和强镇赋权,培育一批经济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特色小镇,加快建设6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徐闻县角尾乡文化旅游特色镇。深化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示范点创建,提升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强化镇街风貌管控,深入开展镇街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巩固美丽圩镇建设成果。加快雷州市龙门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建设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加快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6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引导乡贤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力争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实施乡村补短板工程,强化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力争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人口60%以上,确保全市村内道路总体硬化率90%以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创联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有序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进2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遂溪、吴川预制菜产业园,让“湛江年菜”走进千家万户。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擦亮湛江金鲳鱼、湛江生蚝、徐闻菠萝、廉江红橙、雷州芒果、吴川烤鱼、遂溪甘薯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场化培育运营农产品区域品牌。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抓好农村承包地改革和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稳妥推进廉江市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级整县推进试点,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一批省级标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垦地合作,推动国有农场拆旧复垦工作。
(三)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以重大项目建设牵引有效投资增长。加强项目谋划,科学编制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计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及省的“盘子”。推进湛江京信电厂热电联产等53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日调度、周协调”工作,确保年度投资额达到1350亿元以上。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做深做透前期工作,力争政府债券发行额超150亿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保障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供给。
持续激发消费潜能。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落实打造“湛放消费,湛美生活”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汽车、家居、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加快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培育电商市场主体,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丰富消费业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组织申报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培育消费集聚区,支持赤坎区、廉江市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外贸扩规模优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用好“粤贸全球”展会平台,办好2024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推动“深湛组合港”拓线上量,让更多外贸企业享受通关便利;引导外贸企业用好出口信保等政策,提升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做深做实RCEP湛江企业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依托巴斯夫等龙头企业争取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户。
(四)深化改革开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聚焦短板弱项,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升重点领域涉企审批服务效率。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拓展“粤商通”平台服务,推动涉企服务事项移动端办理。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市,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办好第二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建设“诚信湛江”,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城市信用建设水平。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新一轮市县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设置。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盘活整合国有资产,持续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和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费征管新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投融资、生态建设等领域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形成更多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强化与海南相向而行,深化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创、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主动融入“双区”,深度对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强化与广州市对口帮扶深度协作,健全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管理机制,与奋勇高新区一体化运作、融合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产业有序转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深度合作,积极创建中越双循环经贸合作园区,探索共建国际产业园合作联盟。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健全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体系,扩大新通道班列规模。积极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深化与柳州、绥化全方位对接合作,加快建设湛茂都市圈,与茂名、玉林签署三地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推进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建设,力争获批纳入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推动出台《湛江综合保税区条例》,制定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加快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
(五)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坚持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发展空间、集聚高端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进一步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
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建成机场高速二期工程,新增国内航线3条以上,恢复国际(地区)航班,开设海田城市候机楼,不断优化航空出行体验。推进雷州、徐闻通用机场建设。提升港口能级,优化徐闻港、雷州乌石港等港口规划;建成巴斯夫项目液体散货码头等港航工程,加快建设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通用码头,开工建设中科炼化液化烃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推进粤海铁路乌石支线前期工作,培育枢纽对枢纽多式联运班列模式,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程,加快完善琼州海峡港航配套基础设施,努力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推进陆路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广湛高铁,开工建设合湛高铁、湛海高铁,争取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成湛徐高速乌石支线,开工建设南宁至湛江高速广东段、国道G207线遂溪县穿城段改线工程等项目,推进环城高速南三岛至东海岛隧道、调顺岛至湛江奥体中心隧道前期工作;编制湛江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开工建设湛江西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源加快布局5G基站,扩大5G网络覆盖,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强化水利建设,加快建设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推进雷州半岛大型灌区建设,持续开展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百库千塘万池输水储水网络4个试点镇项目,建成6个规模化供水项目并投入使用。
加快重点片区综合开发。高铁新城要加快建设高铁北站周边市政道路工程,力争落地学校、医院等项目,谋划建设区域性总部基地、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空港经济区要完善道路等配套设施,推进中国邮政、圆通速递等项目动工建设,集聚智慧物流、临空绿色低碳智造、医药健康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西城片区要加快建设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项目,完善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加速商贸物流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产城融合新城。海东新区要加快完善城市服务配套、海洋生物医药标准化厂房等设施,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园、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加强规划管控。加快调顺东二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推进下穿广湛高铁地下空间预留节点工程、乐山路-海滨大道立交节点改造工程、椹川大道与湖光快线道口拓宽工程等项目建设,谋划打通站前路、新田路、银帆路等“断头路”前期工作,整治重点区域水浸点。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加快金沙湾片区、旧大天然片区、南油(首期)和文保村升级改造。启动西海岸公园前期工作,加快编制“一湾两岸”核心区夜景灯光详细规划。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推动赤坎区古商埠51个单体历史建筑、旧民居改造和霞山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道路交通整治行动,优化停车泊位设置,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范市区设摊经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
(六)坚持向海图强,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湛江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迈进。
增创海洋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海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落实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和“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15条”,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实施“金融+海洋”工程,加快建设东海岛、流沙湾等现代化海洋牧场,申报流沙湾1号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进“海塔一号”“湛江湾一号”等养殖平台和蓝水海洋渔业装备制造基地、国际水产城建设。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推动开发雷州半岛西海岸,推进特呈岛整体高水平开发,建设招商国际邮轮码头,完善邮轮运输、水上巴士等客运服务功能,打造民俗、红色、乡村、工业、海岛、森林等特色旅游精品路线,加快建设国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打响“鲜美湛江”文旅品牌。
强化海洋科技支撑。实施种子种苗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对虾、金鲳鱼等海产品种苗基地,支持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攻克种苗“卡脖子”难题,支持遂溪县打造华南种业强县。高标准推进湛江湾实验室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建设,打造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等公共平台,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科技创新赋能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水平。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技术人才振兴计划,支持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流海洋学科群,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守护美丽海湾。深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湛江湾、外罗湾等重点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滨海湿地恢复、海堤生态化、美丽沙滩建设,加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海水养殖环境整治、港口与船舶污染防治,规范滩涂与近海海水养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治理体系。广泛开展“净滩”志愿行动,坚决守护碧海银滩。
(七)巩固生态优势,绘就绿美湛江新画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美湛江生态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聚焦天更蓝,协同强化氮氧化物治理,大力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聚焦土更净,加强土壤污染管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和新污染物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聚焦水更清,落实河湖长制,突出抓好九洲江-鹤地水库、鉴江、袂花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确保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年均值优良比例达到省下达85.7%的目标,持续巩固中心城区28段水体整治成效,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
构建湛江全域绿美格局。深入实施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加快碧道、碧带建设,把人民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打造成绿化管养示范道路;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推进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和绿美红色乡村建设,倡导“有喜事、来种树”,充分利用“四旁”“五边”,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让湛江大地绿起来、美起来。高水平建设“红树林之城”,实施《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强化红树林保护区管护,高水平打造金牛岛红树林绿美示范点,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加快雷州、徐闻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推进“种养耦合”探索,积极开发海洋碳汇项目,推动红树林碳汇纳入省碳汇普惠交易市场;高标准建设红树林博物馆等设施,大力发展红树林绿色生态旅游。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碳达峰产业绿色提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11项行动,加快宝钢湛江钢铁零碳冶金示范项目建设,力促中集湛江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项目落地,促进节能降碳。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雷州、徐闻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八)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零工市场“1+N”建设,建成市级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持续提高参保覆盖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深化“湛江慧养”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养老护理补贴政策,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加大人才公寓筹集力度,筹集和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50套。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实现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目标。
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双减”目标任务,加强校外培训监管执法,提升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水平。增加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办好乡镇“三所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支持在湛高校做优做强,加快建设广东医科大学新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新组建的湛江市技师学院高水平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湛江。推动建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市公共卫生医院、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和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落实省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湛江文化中心建设,推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华侨城欢乐海湾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文旅项目,持续打造“粤曲集市”等文艺特色品牌,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开展“村BA”“村超”“村排”等基层体育运动,支持各社团开展各类赛事活动。
(九)维护安全稳定,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源头稳控,抓好长效监管,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加强道路交通、自建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城镇燃气、涉渔船舶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加强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现所有镇(街)成立消防专职队,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巩固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大检查大整治成效。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建设粤西(湛江)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一期、粤西区域消防救援中心、粤西海事应急决策指挥中心一期,推动“智慧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提升基层防灾防震减灾能力。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优化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密切监测、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健全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障财政平稳健康运行。
深化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建设。深化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保持扫黑除恶常态化严打高压态势,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构建智能化、全天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治理补短板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平安夜访”“矛盾纠纷·码上办”,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进重点领域行政立法,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一体推进法治湛江建设。
(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忠诚履职。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自觉把湛江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把握,把对党忠诚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绩上。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群众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和统计监督。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勤政廉政。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督促政府领导干部带头深化调查研究,推广“四不两直”“四下基层”,提升把握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用好“两函两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大项目、重要事项、重点工作。深化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懒政怠政等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市级部门日常公用经费再压减10%。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过程监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发展惟实干,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努力推动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湛江新篇章!
名词解释
1.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海上新广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推动共同富裕、构建新安全格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十大新突破”。
2.百库千塘万池:连通雷州半岛397座水库、1334宗山塘、10078个小水池。
3.扶持中小企业“六大行动计划”:扶持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发展绿色通道行动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融资行动计划、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行动计划、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人才培育及权益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4.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1+1”分别指的是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N”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等其他领域保障方案。
5.“双百工程”: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6.“50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
7.“四级联创”: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创建。
8.“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
9.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10.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提升行动。
11.招商服务“七件套”:熟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厂房代建、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固投奖励。
12.“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3.“十链百场千企”:“十条产业链”、“百场人才服务活动”、“一千家企业”。
14.“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及早餐店;菜市场(菜店)及修鞋、修表、配钥匙等修补工坊;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及托育机构(托育点)。
15.“五外联动”组合拳: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
16.“四旁”“五边”: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和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17.零工市场“1+N”建设:每个县(市、区)建1家公益性零工市场、N家经营性零工市场。
18.乡镇“三所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
19.“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0.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
21.“四下基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22.“两函两书”:市政府预警函、督办函、表扬书和批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