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广东各地如何“植”此青绿?

2024-06-05 08:44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广东各地如何“植”此青绿?

2024年06月05日 08:44   来源:南方日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东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1万亩,年度任务提前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

  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提升“两个200万亩”,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年度量化目标。相较去年,今年全省林分优化目标完成时间大幅提前,自然环境明显优化。这背后,广东正迅速迭代生态文明建设“打法”,从此前出炉的2023年度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考核(下称“林长制+绿美”考核)中也可窥见一斑。

  省林业局、省林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林长制+绿美”考核名副其实,在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之外,还增加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考核指标,包括省林业在内的15个省直单位参与考核工作。更严格复杂的条件下,广州、茂名、清远、肇庆、惠州、韶关6市脱颖而出,获评优秀。

  记者走访各地发现,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实务为“表”,以林长制等制度建设为“里”,获评优秀的6个地市各自出招。在一年多时间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的绿色空间越来越多,绿美实效正在显现。

  如何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不敢进”的野山改造为打卡“爆点”

  时值盛夏,位于广州增城的荔韵公园内绿意葱茏。透过高山榕、乐昌含笑等多种乡土阔叶乔木交织的绿荫,市民们悠扬的歌声从高处传来。“以前这里就像一片野山,我们都不敢走进去。但现在经过改造后,只要天不下雨我们都会来。”市民何先生说。

  事实上,广东全省范围内,市民“不敢进”的绿地原不在少数。半世纪前,广东营造绿地以固水固土、消灭荒山为主要目标,“快”是对植树造林的首要要求,速生的松树、相思成为植树首选。虽然其在让广东“绿起来”方面居功至伟,但到现在,这批森林存在植被老化问题,饱受病虫害之苦;同时,随着采伐需求不断减弱,针叶林固碳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荔韵公园所在地块就是如此。何先生说,以前的荔韵公园就是增江边的一个山头,林木杂乱,走近前,心中只有一个“怕”字。

  改变自2023年初开始,公园开展改造工作,荔韵·荔湖公园被列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下称“示范点”)。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周江全介绍,当地首先控制公园蔓延的松材线虫病,砍伐老化的松树;引入高山榕、乐昌含笑等多种乡土特色树种,打造“五感步道”,优化林相亦提升游览体验。同时,林业、市政等多部门对园内历年义务植树营造的南洋楹开展间伐等管理工作,沿水营造景观;将公园区域内圣皇洲岛改为禁行区域,保留原生植被,保护水鸟栖息地。

  不难发现,从市民“只敢远观”到成为“打卡爆点”,荔韵公园的改造过程,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高度吻合,其阶段性成果亦体现着绿美广东“三大价值”成果目标。其中,林长制的强力支撑作用必不可少。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林业正高级工程师张宏伟介绍,广州市在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林长资源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制度,划分林业园林网格等措施,确保责任到人、到山头地块,形成特色的巡查机制。作为全省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的4个县市区之一,增城落实林长、护林员、监管员“一长两员”等机制到位,并形成一系列特色做法,支撑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

  记者注意到,为打造荔韵公园示范点,当地林业部门共投入1300万元。以荔韵公园为代表的省、市、县级示范点建设,正有力撬动广州全市乃至全省的绿美蝶变。2023年广州市全面推进绿美广州“八大工程”,完成森林提质增绿23.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2024年,广州将持续推进13个绿美广州示范点建设,完成森林提质增绿约23万亩。2023年“林长制+绿美”考核中,广州市获评优秀。

  以“点”着墨,处处生花。目前广东省已建设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了县域和省属国有林场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亲近绿色、走进自然的空间。今年,广东还将继续新建一批山地公园、郊野公园类示范点,通过示范点与示范林场、公益林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地的有机串联,推动打造一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带。

  如何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

  部门“各管一摊”变为齐抓共管

  林长制是脱胎于河湖长制的责任制度。自2020年底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到人”,属地党政一把手任第一林长、林长,林长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各部门协同更加顺畅,林长令等各种机制运用逐渐成熟,许多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粤北一地市的案例是这一变化的有力实证。当地曾有企业在林地非法采石,地跨两县,事权分属林业、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大家各管一摊,处理困难,推进缓慢。2022年,该地市级林长发出林长令,令中明确两县各单位工作分工、协同方式等,年内便完成取缔、处罚等工作;同时,属地、权责交叉地带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遏止。

  由此也可看出,虽然脱胎于河湖长制,但林长制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在管理成本、人力投入、事项分配等方面截然不同,业内形象地将其归纳为“河管一条线,林管一大片”。

  为此,各地针对自身情况发展出一系列特色做法。比如,人口密集的地区运用“林长+”机制,与公检法等机关协同,打击违法犯罪;林区广袤的地区则推行“智慧林长”,利用高技术手段摊薄“林管一大片”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实现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到2022年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前夕,广东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已取得长足进展,并在各项“绿美”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今年“林长制+绿美”考核优秀的地市则更进一步,或强化落实特色做法,或再行创新,有力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指标任务。

  张宏伟关注到,过去一年,韶关市开展林长制“五进”(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模式,打造23个县级林长制工作提升示范点,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森林资源管理新格局。在今年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县镇村绿化等工作时,相关机制起到关键作用,助力该市完成植树144.3万株、年度绿化计划完成率达143%;其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近4000场,参与人数超18万人次、植树78万株,募捐7040万元。

  在茂名,“林长+”机制首次触达省外,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提级增效。林长制“六大山脉”之一的云开山脉大部位于茂名,但其余脉延伸至广西多地。为此,茂名市联合广西梧州、玉林等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创新建立云开山脉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该机制既跨部门,又跨省区,以林长制联动,实现协同治理,形成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强大合力。”张宏伟说。

  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表”,全面推行林长制为“里”,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特色也体现在考核中。今年的“林长制+绿美”考核共设置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7项。张宏伟介绍,内容不仅包括国家林长制督查考核要求的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长制实施运行6项内容,同时结合省委、省政府督检考计划要求以及广东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际,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等内容一并纳入考核范围。

  “我省还在全国第一个采用智慧林长系统开展考核工作,所有考核指标分发、市级自查材料报送、各考核指标责任单位材料审核和综合评分、最终考核评分结果汇总等全部在智慧林长系统年度考核模块完成。”张宏伟说。

  如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建?

  培育“摇钱树”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林长制+绿美”考核中取得优秀的6地中,肇庆无疑是话题性最高的地市之一。2023年以来,全省学习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其发源地肇庆怀集受到高度关注。

  但该市获评优秀的原因不止如此。张宏伟介绍,本次“林长制+绿美”考核由省林长办组织,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等15个单位共同参与考核。多方关注的共同焦点落在“两山”等领域,群众对绿美实效可感可知,成为肇庆等6个优秀地市的共性特征。

  2023年底,肇庆高要金象山森林公园经过升级改造,重新向市民开放。漫步其中,上世纪90年代种植的木荷开出一树白花,这种昔日用于防火的树种成了市民祈福的对象,枝上绑着红纸,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公园店铺经营者告诉记者,初开放时,来参观游玩的游客以高要本地人为主;现在珠三角的游客越来越多,知名度正逐渐打响。

  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金象山林分中还保留有大面积的桉树,林下灌木葱茏,与寸草不生的桉树商品林截然不同。“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不砍一棵树’,充分利用本底资源节省成本;未来,再通过间伐等措施加以抚育、优化,进一步提升景观风貌。”高要区绿美生态建设工作专班组组长赵汉周说。

  值得注意的是,金象山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特色做法,还成功吸引了社会资本的支持,说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措施具备良好市场前景,并通过示范点建设受到关注。事实也的确如此:得益于文旅项目的推广,当地推出以肉桂调味的咖啡新产品“高桂啡”正打开市场,陆续登陆电商平台。

  该产品的问世,使当地引种成功但销路不佳的咖啡迎来新的机会,与之结合的高要肉桂是成熟产业,也有望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将6亿元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赵汉周介绍,金象山景区的经营收益还会与林地所属村集体分成,村民在公益林补助之外还将获得景区经营分成,收益更有保障。

  与群众形成利益共同体,绿美广东便不只是党政机关的事;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林长制+绿美”考核指标也更易于达成。这一思路在其他获评优秀地市的实践中也得到印证。

  在惠州,该市把油茶生产种植任务纳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亮牌提醒,闭环推进”工作,定期督促落实;各级林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解决油茶种植用地、资金和种苗等重点难点问题。此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的有效推广,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当地竹子、南药、罗浮锥、绿棋楠等特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2023年,相关产业林农增收达3万—5万元。

  全社会的认同和广泛参与,是各项考核指标之外的“隐形财富”,并在今年得到兑现。得益于此,今年农历新年前,惠州市77个示范村完成种植任务,所有行政村种植任务在植树节前后完成;惠州及肇庆、韶关等地还在金融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银行等机构授信节节攀升,为植树造林、特色产业、光伏发电等领域注入金融“活水”。

  案例

  两地“林长制+绿美”考核等级上升

  他们做对了什么?

  2023年度“林长制+绿美”考核日前出炉,清远、潮州两地市等次发生变化,引起业内关注。在本次考核中,前者的等次由良好提升为优秀,后者则从合格提升为良好。张宏伟认为,引起等次变化的直接结果显然是各项指标的提升,但两地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实现方法有共性特征,值得关注。

  清远是广东的林业大市,广袤的森林面积,丰富的森林资源,使该市面临复杂的保护管理形势,森林督查查处整改成为其推动2023年度工作的重要抓手。当地通过三级林长齐推动、三项制度来保障、三个措施推进度、三年强化打基础等“四个三措施”,层层压实责任。

  当年5月,该市即全面完成上一年度756宗案件的查处整改,比省要求时限提前6个月,排名全省第一;同时成功化解了一批涉及面广、整改难度大的积案,相关完成率均高出省一级要求。

  与之对应的则是高频次、高质量的林长制工作。2023年,清远市第一林长和市林长对林长制重点工作作出指示批示高达17次,签发市级林长令4道,市级林长巡林20次。“我们注意到,清远市林长办协调市林长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积极主动抓好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全市形成了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强大工作合力。”张宏伟说。

  林长制工作与整改成效高度相关,这一现象在潮州同样有所体现。在去年考核结果公布后,潮州市委将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列入斩尾重要任务清单,建立林长“直通车”机制,每季度向市级林长报送责任区域问题清单,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森林资源保护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加快涉林案件查处整改等问题解决。

  此外,着力完善林长制治理体系,也是两地工作的共性特征。目前,清远所有乡镇均组成综合执法队,3年来市县多次组织执法学习培训,有效提升基层林业执法业务水平,为高效高质量完成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潮州则积极推进乡镇林业站和林长办一体化建设,率先在全省完成所有镇林业工作站挂牌工作,夯实林业治理基层基础,为林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南方日报记者 邵一弘

  通讯员 林荫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