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6日 李岩松)

2025-02-07 14:36 来源:大庆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

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6日 李岩松)

2025年02月07日 14:36   来源:大庆网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6日在大庆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岩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三个城市”建设目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中国式现代化大庆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左右,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8%。油化央企支撑稳固。国家油气储备基地获批建设,古龙页岩油产量实现倍增,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3000万吨以上、天然气上产60亿立方米,石化炼化企业加工原油1458万吨、同比增加207.4万吨。产业发展蓄势聚能。沃尔沃大庆工厂整车生产突破50万辆,吉利醇氢新能源商用车下线,汽车产业实现“双发”驱动。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圣泉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投产,百度数据标注基地落成,汇芯功率半导体项目填补了行业空白,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骨干企业经营向好。龙江化工等112户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值增长7.8%,全市新晋规企业45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户、国家级绿色工厂4户,大庆伊利乳业、多维时空分获全国和省级质量标杆称号。项目引建取得成效。开展“遍访企业当家人”行动,建立县区协同招商机制,全年完成签约额595亿元,99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06亿元,项目建设综合成效蝉联全省第一。

  ——转型动能集聚释放。科技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发挥“一区一圈”带动效应,成立黑龙江高等研究院大庆分院,积极开展哈大齐协同创新、“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结对共建系列行动,促成5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2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9户,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162个,全社会研发投入42.7亿元,净增10.2亿元、占全省增量的88.7%。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分列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省属普通高校第一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实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51个、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6个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数字大庆中心二期入选“5G+”灯塔应用标杆案例。大庆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200亿元,连续三年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消费需求有效释放。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7000万元、落实各类补贴3亿元,拉动消费27亿元。全省首推二手车经纪转经销试点,零售额增长37倍。新增希尔顿欢朋等品牌首店51家,网络零售额增长35.8%。红色研学游、冰雪温泉游持续升温,中国汽摩运动大会、万人马拉松、商业性演出等文体活动火热引流,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39%、33%。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产能稳步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重度盐碱地首年改良亩均单产超800斤,全市粮食产量超过93亿斤、实现“26连丰”。举办“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渔博源水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畜禽和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定制农业,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700家,转移农村劳动力36.4万人次,70%以上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健全动态监测体系,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9464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增长7.6%。和美乡村加快建设。改造危房621户,升级农村公路306公里,建成饮水工程22个,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有序实施。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所属化工园区全部完成企业化改制。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预计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5%。扎实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盐碱地综合利用”“二轮土地延包”列入国家级试点。开放水平得到提升。与韩国忠州市缔结友好城市,与黑河自贸区签订对俄合作协议,丙酮、矿山机械等5类产品实现对俄贸易“零突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体系,实施4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举措,“庆数通”为基层减负经验获评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案例。召开信用征信助企融资发展大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入驻市场主体15.3万户、累计助企贷款121.2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银行不敢贷不愿贷”难题。

  ——人民生活稳步改善。创业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开展“十给”政策进高校活动,预计留庆就业毕业生增长20%左右。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施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双翻番”,发放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补贴1.2亿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城市基本功能进一步完善。治理消除裸露地2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94套,实施旧改项目62个,惠及居民3.6万户。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建成海绵项目88个,通过国家海绵城市中期绩效验收。庆虹桥工程、湿地大桥维修项目竣工投用,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29辆,新增智慧停车泊位3100个。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774元和563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20连涨”。发放各类救助金2.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1万人。完成适老化改造7168户,建设老年餐厅20个,打造儿童友好试点单元149个,婴幼儿托位增加4664个。教育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新改建学校23所、扩增学位5850个,高考普通本科进段人数连续五年突破万人。启动职普融通试点,全市工匠学院、实训基地达到7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竣工投用,省内慢特病直接结算病种增至24种,二级以上医院住院费用下降10.9%,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社会大局和谐有序。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发动基层网格群防群控,常态化落实安全专家驻企、县区交叉互检、“路长+路警长制”等举措,全市安全生产事故、亡人数量分别下降11.4%和27.5%。生态保护取得进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累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地表水水质达标比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双河长制”入选全国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安肇新河古恰闸口进入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前30名。主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焚烧处理。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大力开展保油护产系列行动、收缴被盗原油2400吨,违法犯罪警情数、刑事立案数分别下降24%和6%。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深化“属地综合网格+油田红色网格”融合治理,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发挥积极作用,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舆情妥处快办、司法多元调解,信访初访量下降24.5%,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满意率排名全省第一。大庆市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殊荣。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我们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制定行政执法负面清单,建立覆盖市县乡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我们实施“过紧日子20条”,“三公”经费压减9.3%,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6%,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42件人大代表建议、25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一年来,统计、审计、税务、海关、气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各项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当好标杆旗帜的政治自觉,在守正创新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每一点成绩,都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统揽全局;每一份收获,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深切关怀和市委坚强领导;每一个进步,都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得益于驻庆央企、高校、中省直单位和军警部队鼎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干部和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庆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问题和挑战。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矛盾叠加,具有牵动力的产业项目支撑不够,转型发展任务繁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内需不足、消费不振问题突出,市场信心亟待恢复。民生事业还有短板,国企改革、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需要持续改进加强。政府系统一些干部把握政策能力不足,创新招法不多,为企为民服务不够投入,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加力解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