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7日 方向军)

2025-02-10 10:58 来源: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7日 方向军)

2025年02月10日 10:58   来源: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1月7日在新余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方向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按照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部署安排,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努力克服主导产业下行、我市“1·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冲击影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在上半年GDP增速下降3.8%的情况下,全力拼搏三季度、单季强势增长4.1%,奋力冲刺四季度,预计(下同)全年GDP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5%。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我们积极应对、开拓进取,新型工业强市后劲更加充实。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抢机遇拼发展,新钢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赣锋锂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亿铂电子成功上市;大唐新余二期竣工投用,国家电投分宜电厂二期开工建设;钢铁“产业大脑”揭榜首批省级“产业大脑”,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省第三,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连续5年全省第一。

  一年来,面对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我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更加厚实。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超10.9%,圆满完成20件民生实事;新增普惠托位746个、公办园位840个、城区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保交房交付6499套,成为全国首批6个交付率达100%的城市之一;建设运营“5+2就业之家”360个,经验做法全省推广;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年均浓度实现考核“双达标”,其中PM2.5年均浓度创历史最优水平;连续3年获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好”的等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实施“产业升级”行动计划,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313”行动计划,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营收达1346.8亿元,占规上工业营收比重达90.4%左右。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做实“双新”融合、“双链”共建,高新区化工集中区四至范围调整通过认定,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工作全省第一,锂电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宜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渝水区精品特钢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培育,新增“四上”企业278家,宝顺昌入选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名单、实现零的突破。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3.86亿元,发放额全省第三,完成591家企业入企诊断、推动45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钢材制造运营与产业链协同大数据中心项目”获省“数据要素X”工业制造赛道一等奖,高铁新区数据服务与数字文创产业集聚区入选省数字经济集聚区。3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数量全省第三,新钢集团获评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分宜工业园入选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科技创新有效赋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值全省第二,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3个,获批省重点实验室5个、数量全省第五,2项成果获评省十大创新成果、数量全省第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6件、增幅全省第五。成功举办中国(新余)锂电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大会,赣锋锂业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成功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4家、增长14.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家,获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及入库企业8家,新余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挂牌成立。

  (二)实施“项目带动”行动计划,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常态化开展“三争三拼”“双招双引”“季度擂台赛”,争取资金超90亿元,新签约项目271个、金额750.2亿元,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42个、创历史新高,334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54.1亿元、超额完成目标0.9个百分点。全省首个万吨级富锂锰基项目试生产,赣锋锂电新型动力电池、新钢电弧炉异地升级改造等105个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投产,达产达标可新增年产值超300亿元。大岗山水利枢纽、湖泽工业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齐头并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泊心云舍、天沐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建成投用,推动文旅品质跃升;分宜螺蛳小镇、新钢1958记忆街区成为网红打卡点,带旺消费市场。

  (三)实施“改革开放”行动计划,发展活力持续迸发。重点改革稳步推进。199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2项做法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高新区社会事务剥离率达60%;市投控集团下属2家子公司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199人平稳转岗;深化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校企累计共建产业学院18所,中高职新开设专业超六成与产业适配。对外开放稳步前行。新增国际友城1个、总数达9个,对外直接投资额5.2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减免关税1.5亿元、全省第一;新余国际陆港园区项目基本完工;京东物流新余云仓正式运营,快递业务日均达20万单;分宜县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案例、全国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创建主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二,“一业一查一码”入选国务院减负办典型案例和全国数字化监管优秀案例;2项做法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打造“帮办代办”线上平台、“惠民通”服务专区,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9亿元。

  (四)实施“城乡融合”行动计划,协同红利持续释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高质量编制高新区、新余经开区详细规划,科学编制城市更新、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启动城市污水专项规划编制;聘请院士团队担纲高铁新区规划设计,开工项目33个、投资38.8亿元,“渝钤门户区、城市会客厅、新质增长极”初显雏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成51个市本级城建项目,累计建成海绵城市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47%,完成交付45个棚改项目,完成改造103个老旧小区、惠及2万余户;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端口5.8万个、总数达9.3万个;开展生活垃圾“2+1”分类示范试点,改造升级503个居民小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打造“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粮食、油菜生产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超10亿元龙头企业1家,59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8.6亿元,增长7.2%;新余蜜桔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续展、总产值达13亿元、带动果农人均增收1万余元;分宜黄茶、罗坊湖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6个建制乡镇全部获评省级生态乡(镇),8个乡镇通过省级示范类美丽乡镇验收,分宜县、渝水区被列为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县,渝水区获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实施“美丽新余”行动计划,生态屏障持续筑牢。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达9.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8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Ⅱ类标准,5个湖库断面达国家和省级考核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7.2%;出台全省首部地方河流水体保护法规《新余市孔目江水体保护条例》;在全省率先建成水环境监管智慧信息平台,实现水环境一张图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连续3年在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中获A等次;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气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获评气象旅游指数定标城市、气候康养等级为“优”。绿色发展不断加快。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44.7万千瓦、增长56%;新钢集团铁前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启动,1号烧结机成功热负荷试车;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贷款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分宜县入选全省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全省第三批生态园林城市。生态价值不断凸显。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制+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完成营造林生产任务6万亩;深入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成功培育三大示范基地;高标准打造仙女湖金石山矿山公园“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示范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出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助力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六)实施“治理强基”行动计划,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在全省率先开展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市场信用担保模式试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6亿元,带动就业2.7万人次。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2.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9.7万人;稳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改革,全面放开门诊慢特病定点限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乡镇敬老院县级直管,“区块链+民政”、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养老特色)信息化项目通过民政部验收。社会事业更加繁荣。上榜全国首批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名单,渝水区获评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融合举办仙女湖马拉松和新余蜜桔文化节,吸引2万余名马拉松爱好者“为爱奔跑”;8人在国家级及以上体育赛事获得冠军,成功举办新余市第十届运动会;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专题汇报会上作交流发言,在全省率先举办市级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获全省第一;成功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姊妹湖产业协作年会,“仙女湖七夕浪漫水路精品旅游航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示范案例、全省唯一,分宜县介桥古村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仙女湖获评2024年省“风景独好”旅游名景区;《天工开物》舞剧展现工匠之魂、艺术之美,全国巡演火爆出圈;夏布绣入选“非遗里的中国(江西篇)”,“古桥专项保护行动破解低级别文物保护难题”入围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全省唯一。社会治理更加有效。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信访工作法治化在中央社会工作部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市医(校)调委获评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刑事、治安警情连续3年大幅下降,命案发案数连续7年全省最少,“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发案数连续4年下降,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连续5年保持“零发生”,平安指数总得分全省第三;连续4年获评全面依法治省考核优秀市;深化“江西集训”成果转化运用,基层武装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同时,工青妇、红十字会、驻外机构、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科协、气象、水文、电力、公共节能、供销、通讯、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社科研究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驻市中央和省属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也是负重前行的一年。尤其是我市“1·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损失极其惨重、教训极为深刻,全市上下深刻吸取事故惨痛教训,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事故整改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1月24日设立为全市消防安全警示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固定听取事故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二是进一步深化以案促改。对117条整改措施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举一反三抓好冷库、“九小”场所、消防“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校外培训机构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共排查隐患10.9万条,完成整改10.8万条,整改完成率达99.1%。三是进一步抓实固本强基。出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暗访督导,充分运用发函提醒、警示曝光、挂牌督办、提级调查等手段,压紧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编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5个,开展应急演练5180次、参与人数78.8万人次,分别增长1.2倍、2.3倍;86家企业通过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建设评审;广泛开展“四个一”安全教育活动,举办首届企业安全知识竞赛、规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等活动,有效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还存在不足;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还需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还存在堵点;城市的品牌力影响力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民生供给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还需持续用力;等等。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以改进。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