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1日 李克坚)

2025-02-10 11:02 来源:赣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1日 李克坚)

2025年02月10日 11:02   来源:赣南日报   

  ——2025年1月11日在赣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李克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发展态势回升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1%,外贸进出口增长12.7%、总额突破100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3%,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赣州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综合考核一类设区市第一名,扛起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梅江灌区最大干渠建成通水。瑞金机场成功试飞。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信丰电厂二期、赣县抽水蓄能电站、平江灌区开工建设。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扩围城市,获批建设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

  ——发展动能不断积蓄。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完成筹建,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运行,先进金属材料省实验室启动建设,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总数达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达1148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达3087家、居全省首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2万亿元。成功争取省级层面出台深赣对口合作支持政策,深赣共建产业园区签约落地,10个县(市、区)与深圳市辖区建立结对合作关系,获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综合成效最优等次。

  ——发展成色越来越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4%。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高质量就业服务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市中医院新院、市三医院新院、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新华书城顺利建成。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全省最优,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获评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七方面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稳增长。全面落实国家、省存量和增量政策,出台实施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帮扶外贸企业等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582个省大中型项目、1736个“八大行动”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在全省领先。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6.6%,南康、安远分别获评全国县域商业、农村电商“领跑县”,兴国、瑞金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崇义、三百山分别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十佳精品景区,于都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赋能旅游发展案例入选全国百强,寻乌调查体验园、兴国红兴谷、龙南安基山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扶摇直上”音乐嘉年华、赣州马拉松、“世一组”运动季等活动助力赣州火爆“出圈”,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和13.4%。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1/4,赣州国际陆港获评5A级陆港、全国仅8家,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省80%。

  二是坚定不移强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现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现代家具、钨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总数达14个,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升格为省级会议,药械产品实现出口。1986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智能制造标杆,市数字产业集团组建运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营收有望突破1500亿元、增长15%左右。赣州经开区蝉联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全省第一,信丰、定南、南康、上犹4个开发区获批扩区调区。建成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稀有金属新材料产品质检中心,全球首台超大型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下线投用。举办首届深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赴重点高校组团引才,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456人、产业急需人才9742人。粮食总产53.88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国家富硒与油茶产品质检中心、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获批,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全省第一,获评全国富硒产业发展优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创新先行区,章贡入选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连续十年举办省金融机构支持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产融对接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产业基金规模超5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家、总数达20家,市产业投资集团获AAA主体信用评级。

  三是改革开放添活力。开展第四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4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29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一网通办”,向县(市、区)调整下放105项、赋予国家级开发区95项市级管理权限。助企纾困持续发力,制定实施进一步保障企业安静发展十条措施,为1.74万家企业兑付惠企资金19.75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达89.4万户、增长3%。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村宅基地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县同权”、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场村共建”、“整村担保”融资分险模式等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崇义发放全国首笔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于都获批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瑞金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与吉安、庆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央企援赣、粤企入赣、进博会赣州专场推介会以及家具、脐橙、纺织服装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果丰硕,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

  四是城乡融合促振兴。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三区三线”进一步得到严格管控。中心城区“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全面形成、通车里程达127公里,蓉江四路过江隧道全线贯通,三江口片区开发扎实推进,章贡上榜全国“五个百强区”;龙华水厂二期建成投用,赣州火车站完成改造提升,22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6万套、占全省近40%,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成数全省最多,“小散弱”瓶装燃气企业整合做法在全国推介,“数字大脑”入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赣州连续五年入选城市体检全国样本城市。“四融一共”和美乡村赣南先行区启动建设,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43条、“四融一共”先行村84个,完成20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1710个村点整治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732公里,安远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宁都被列为全国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石城“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全南“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移风易俗经验在全国推广。

  五是系统治理优生态。推动“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协同增效,改造低质低效林10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95.5平方公里,2423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基本完成,寻乌水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赣州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省级碳达峰试点增至5个、绿色工厂突破100家,绿色矿山建成数、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省前列。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上犹完成中部地区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大余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绩效评价全省第一,赣州中小学校设立班级节能委员、于都生态保护修复、赣县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等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